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各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相繼引入到大學物理的教學中來,對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學生的思維也互聯網化了,如何集中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物理思想的建立并在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予以強化和滲透,是信息化時代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本文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對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了有益的探究。
關鍵詞:大學物理;教學改革;互聯網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2.044
物理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基本結構、運動形式、相互作用和轉化規律的學科,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研究基礎。大學物理課程作為傳授物理學知識和培養物理學思想的載體,是理工類大學的重要基礎課。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物理學思想并提高其綜合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在網絡無處不在的信息時代,如何在大學物理的教學工作中,充分合理地利用互聯網資源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甚至樂在其中,是教育工作者者需要進行研究和探索的新課題。
1互聯網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引入
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互聯網帶給人類經濟、文化、社會、政治、人性等各個方面的深層變革。從社會管理的角度出發,互聯網思維代表著透明、開放、共享、公平和公正。從商業運營的角度出發,互聯網思維的引入使得電商以顧客為中心不斷優化商業生態環境和運營規則。而對教學工作而言,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計算機聯網,更是人類知識的聯網,它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多方位、多角度、圖文并茂的“文獻資料”以及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相結合形成視、聽、觸覺一體化的虛擬環境,使得學習信息變得更加豐富快捷,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可以有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教學相長。例如,一方面通過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點播音頻、視頻課件,查閱電子教案等教學內容,完成在線自測等。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使用學生平時喜聞樂見的QQ、微信、微博等通訊軟件,用建群加組的方式,于課前課后進行師生互動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從教學運行的角度而言,互聯網思維的引入意味著物理教學的方式向著“平臺化”、“交互化”、“多元化”和“群組化”等方向發展。
2互聯網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
在單位提供的豐富教學平臺資源的基礎上,筆者結合平時的工作實踐,努力踐行物理教育的“平臺化”、“交互化”、“多元化”和“群組化”。“平臺化”包括物理系已有的教學資源平臺和學生個人的展現平臺。通過指導學生使用集校內外優秀教學課件為一體的資源平臺,使他們能夠不拘泥于單一課本和單個老師的約束,博采眾長。同時,平臺后端提供的在線提問環節和交流BBS作為學生的個人發展平臺,為他們提供展現自身獨特學習方法和理解方式的渠道,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潛能,激活他們的內生力量。“交互化”包括“課堂交互化”和“線上線下交互化”。“課堂交互化”是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和討論,讓課堂的主體從老師變為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線上線下交互化”是指我們通過建立互聯網PC端與移動端的學員、老師互動平臺,創建學習型組織氛圍,讓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學生熟悉并常用的微博、微信、二維碼等網絡微時代的產物,“多元化”傳遞物理知識和理念。由于在虛擬環境里,每個人的角色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圍中,大家都有平等的話語權,而平等的話語權能夠促進學生尊重自我,釋放出真實的想法,使潛力得到激發。舉例來說,在講授定軸轉動剛體的角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守恒定律時,課前我首先在微博上放一個短小的`視頻,是大家在電視中常見的花樣滑冰和跳水比賽的鏡頭,然后留言請大家思考滑冰運動員為什么能在瞬間快速旋轉,跳水運動員為什么能在空中迅速翻轉?同學們對此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反應,有的很好奇,在網上搜尋答案;有的自己提前預習書本,思考用理論知識和相關的公式去推導證明;有的甚至還舉一反三,列出其他一些類似的例子。盡管視頻引起的共鳴程度有高低,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很好地吸引了同學們的眼球,激發了他們主動思考的興趣,當正式上課講授這一段內容時,大家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課后,再在微信上制作一個10分鐘的微視頻作為深化總結,向大家講述:其實小到原子內部,大到宇宙天體,都嚴格遵守著角動量守恒定律。在天文學中容易理解的角動量守恒事例是星球的自轉周期恒定。對于那些固體的星球,其形狀大體不變,在不受外力矩的情況下角動量守恒就意味著它們的角速度守恒,自轉周期恒定。例如地球的自轉周期我們可以近似認為就是24小時。事實上也正是通過對星體自轉周期的觀察和測定,人類在20世紀60年代證明了中子星的存在。科學家通過接收中子星自轉時發出的射電脈沖精確測定它的時間周期性,人類發現的第一顆中子星的脈沖周期只有1秒多一點的時間,你能想象偌大一個星球,轉一圈只需要一秒鐘的時間嗎?用我們今天學的角動量守恒定律就可以很好地解釋。課后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宇宙中大大小小各種層次的天體系統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旋轉的盤形結構?這樣一來,有效地吸引了學生課前主動思考,課上帶著問題聽講,課后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結合起來,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促進物理思想在學生平時學習生活中的滲透和強化。“群組化”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建立理論群、實踐群來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智慧,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快樂學習的氛圍,推動團隊精神。有些同學的動手能力很強,但理論基礎不夠;有些同學可能擅長紙上談兵而怯于動手,通過不同特色群組的建立,可以讓大家各自發揮特長,各盡其能。同時開展不同群組之間的比賽與競爭,看哪個組能更快更好地完成物理問題的論證。最后再通過比較,看看是否實踐數據驗證了理論推導,而理論知識又有效指導了實踐的方向。雖然結論是肯定的,但是學生們通過親身參與和對比,其對知識點的印象之深、理解之透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
3結論
大學物理課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知識點本身較為抽象化且理解時有一定的難度,純粹依靠課堂上板書或PPT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網絡作為90后大學生娛樂、學習、搜索資訊和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構成了他們大學生活的重要部分。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從互聯網中抽取出來,并巧妙地將互聯網資源為我所用,寓教于網,是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老師應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教改課題。物理教學中有許多艱澀難懂的公式,日常教學中是通過實驗、講解等被動形式傳遞給學生。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利用微博、微信和網絡資源平臺等多功能軟件工具,能夠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手段單一的缺陷,以平等的姿態、以群聊、圖片、flash動畫等形式將物理知識轉化成更好理解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具有融入物理教學的天然優勢。互聯網時代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迎接這種挑戰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視角觀察和發現新問題,基于互聯網思維并借助互聯網手段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不斷開拓教育改革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楊慧琴,胡秋波.多媒體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0):95-96.
[2]秦羽豐,曹學成,姜貴君.淺談大學物理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健全人格方面的幾點體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4).
[3]張三慧.大學物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化工原理教學改革探究論文06-26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論文05-31
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究論文07-04
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路徑探究論文06-26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7-04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7-04
大學物理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8-27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措施論文08-27
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