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復習課教學策略綜述論文
一、整合歷史教材,讓學生心中有線索
針對體藝生歷史知識儲備的嚴重不足而言,他們學習起來更為困難;又因課外勤奮不夠,沒有合理安排時間及時鞏固,更加不能把握歷史整體框架和歷史基本線索,所學的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因此,老師在每一章節復習時都要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整合以理清線索。如,必修二專題七“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一節,教材做了這樣的安排:第一標題是“斯大林的工業化之路”,第二標題是“農業全盤集體化”,第三標題是“斯大林模式”。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線索,在復習時,我會對本節知識結構做如下的調整:①利用課題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含義;②介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③讓學生找出斯大林模式確立的標志;④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過程———在工業化之路和農業全盤集體化中形成;⑤歸納斯大林模式的特征;⑥評價斯大林模式。通過整合,本節課各知識點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幫助體藝生更好地把握線索,理解知識。對于辛亥革命和十一屆三中全會這兩處內容不論是三本必修還是人物選修都進行了詳細學習,在復習時也可將同一歷史事件分別從政治﹑經濟﹑思想三個角度將三本必修的內容一次性透徹復習。這樣做是為了讓教學內容緊湊清晰,不致以被割裂開;可以節省重復學習的時間,減少了學生的煩躁心情,有利于體藝班學生迅速掌握基本內容、尋清線索。
二、課堂留出一定的復習鞏固時間,讓學生胸有成竹
針對體藝生課外復習鞏固的自覺性不夠和對知識需要內化的特點,老師要當堂留出適當的時間針對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進行鞏固,時間大致可在5~10分鐘左右。如,學習必修一專題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時必然要碰到對英、法、美、德四國近代政體的對比,這個問題既是本專題的重點內容,也是本專題的難點,因此在課堂上,我先留5分鐘時間讓體藝生照著表格進行記憶,再留3分鐘時間讓學生同桌之間進行提問抽查,最后讓學生對于自己還沒掌握的知識用紅筆進行標注,便于課后進行鞏固復習。課堂上留5~10分鐘讓學生自行消化是必要的,這有助于學生趁熱打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讓學生體驗到課堂上學有所成,愉悅的情緒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激勵他們繼續努力。
三、加強解題指導,讓學生應試心中有方法
歷史高考試題不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是用材料呈現出來,高考命題不拘泥于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古今中外貫通。伴隨著高考材料題知識點切入更加細化,考察學生的能力要求的提高,學生在應試中要提高有效分值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怕材料題。分析體藝班學生的試卷發現,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基礎知識不扎實,知識遷移能力差;解題技巧不熟練,答題速度太慢;問題審不清,答非所問;歷史分析能力弱,回答問題不全面,得分低;字跡潦草,主觀題作答不規范,口語化嚴重。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總結掌握解題技巧,才有助于提高解題能力。高三歷史復習要突出材料教學,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理解材料與歸納信息的.能力。面對高考大量史料,學生在作答中首先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帶著問題讀材料;要注意從材料段前段后尋找文章的出處,注意把握所涉時間、人物、事件,找出關鍵詞句并在試題中作標注;對信息量大的材料劃分層次歸納中心,找出各層次之間的聯系;注意聯系課本,因為每個材料背后必然與課本中某一個知識點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最后是進行規范作答:主觀題作答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答題要注意參考設問分值,分點作答并將重要知識點放在前面;注意答案組織語言需簡明扼要并用學科術語;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這些解題方法和技巧老師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讓學生達到一看到相關的題型就能說出個所以然來。解題方法的有效運用能幫助學生緩解考場心理壓力,提高歷史學科的有效得分,增強應試能力。歷史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有其特定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課標、找準方向,勤于記憶、夯實基礎,善于總結、尋找規律,這樣才能提高體藝班歷史復課的有效性,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高三歷史復習課教學策略綜述論文】相關文章:
復習課的教學策略論文07-04
復習課教學策略教學預案02-28
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綜述論文06-27
初中歷史教學策略論文09-11
歷史教學中學習的主體地位綜述的論文09-01
高三歷史復習學習計劃04-13
高三歷史復習計劃05-18
世界歷史復習課說課稿07-07
歷史復習課教學反思范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