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中職肢殘生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論文
摘 要:特教中職學校肢殘生面臨著特殊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特教中職肢殘生主要的心理問題及原因,并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原理,嘗試一些有效途徑和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提升特教中職肢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
關鍵詞:中職肢殘生 心理問題 原因 對策
肢殘生由于肢體受損,行動不便,社會對他們的不接納、歧視,導致他們普遍存在與其他中職生不同的自我認識、社交、情緒、學習方面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再加上處于心理特別敏感的過渡時期,所以心理問題表現得尤其突出,對他們的學業完成和身心成長帶來了阻礙。因此幫助特教中職肢殘生走出困境、擺脫心理困擾,是特教中職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一、特教中職肢殘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自卑和自我封閉
肢殘生的生理缺陷大多數是后天的意外事故造成的,他們往往不愿意接受身體的現狀,由此討厭、排斥自己,把自身的缺陷不斷放大,甚至遮蓋了自己的優勢,全盤否定了自己,導致極度自卑心理。同時由于受到主流社會排斥和歧視,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接受友誼而更加離群,不敢主動與人交往而失去信心,對外界特別是新環境產生畏懼感和不安全感。wWw.133229.cOm他們亦普遍存在自我封閉現象,具體表現為在學校回避各類競爭或競賽,拒絕參加集體活動,不愿表現自己,少言寡語,獨來獨往,存在社交回避的傾向,比如有意躲避教師、同學,星期六、日也不出校門。據家長反映,有部分學生在家也盡量不出門,非得要出家門買東西也是全家親人前呼后擁保護著,有嚴重者甚至6年呆在家里沒跟陌生人說過一句話。由于自我封閉和缺乏溝通,部分肢殘生表現出較差的語言表述能力,說話聲小,表述不連貫、不清晰,或表達缺乏感情,或詞匯貧乏等。
2、易怒和焦慮
肢殘生由于因生理缺陷帶來的無力感和無能感長期未得到調節,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泄,便轉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表現為摔東西、踢凳子、踢門、損壞水龍頭等破壞公共財物的攻擊性行為。因此常表現出情緒控制能力弱、易沖動、易激怒等特征,往往因一點小事都可能刺激他做出偏激情緒和極端行為,會因同學的嘲諷而大哭大叫,因同學的一句話、一個挑釁的眼神而大打出手,會因“哥兒們”義氣而打架群毆,會因失戀而自殺輕生。
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更加激化了這種心理狀態,部分肢殘生家庭依然為生活費、學習費焦慮,學習生活沒有穩定的保證,有的為自己畢業后找不到工作擔憂,特別是重殘生和輪椅生,很多單位因生活不方便而不招收,有的為父母的養育之恩無法報答而焦慮,有的因自己殘疾使父母長期吵架甚至離婚,有的被父母拋棄,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焦慮,而這些現實問題使肢殘生易產生對個人生存和未來生活面臨危機的持續焦慮心理。
3、厭學
2010年我校對肢殘生學習動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中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占44.3%,其中29.2%的學生是“家長要我來的”,15.1%是呆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沒意思。學習動機往往來自于家長、親朋的意愿,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學習目的是什么。肢殘生因生理缺陷(特別是重殘、輪椅生)不能進入正常學校讀書,接受的教育很少,基礎差,來到職校跟不上,同時學習方法不對,懼怕學習,甚至放棄學習。有的學生是來混日子的,厭倦學習,對抗學習,上課睡覺、玩手機、上網,甚至沉迷網絡,對現實世界產生冷漠心理,在虛擬世界里尋找安慰。
4、依賴
部分肢殘生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沒有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認為自己得到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等、靠、要”思想嚴重,在生活和學習上一碰到問題,立刻向老師、家長求助,不愿意自己去思考、想辦法解決,依賴心理強。
二、特教中職肢殘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1、學生自身因素
(1)學生生理缺陷因素。肢體殘疾學生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存在的障礙,不管是先天還是后天致殘的一般很難接受殘疾的現實,幾乎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或抑郁情緒,也決定了他們不能正常參與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普遍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在自身殘疾痛苦之外又有一種“劣勢”感,反映在殘疾人劣勢的地位和被同情、被援助的弱小處境,因此,自認為是“同情”、“可憐”、“照顧”、“扶持”的不幸者,再加上自身的肢體等局限,甚至有了負罪感,這是肢殘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
(2)年齡發展因素。中職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十八歲,正處在青春期階段,和普通青少年一樣存在情緒不穩定、思維方式極端等特點,所以當他們遇到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問題時,易產生心理沖突和矛盾,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等,一旦這些沖突得不到有效疏導或合理解決,就易形成心理障礙。
2、家庭影響因素
(1)家庭經濟因素。肢殘學生大多數是來自全省偏遠落后的山區,經濟狀況較差,肢殘生的家庭大多數為醫治他們的疾病花盡積蓄,甚至負債累累。學習生活沒有穩定的保障,擔憂學習、生活費用的壓力導致他們情緒不穩、內心緊張等,心理壓力增大。
(2)家庭教養方式。有部分肢殘學生一出生就遭到家長的拋棄,在孤兒院、福利院長大,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撫愛和家庭溫暖,容易產生孤僻、多疑、冷漠、敵對等心理。有部分肢殘學生雖然沒遭到家長的拋棄,但家長不肯接受子女殘疾的現實,覺得在周圍人中抬不起頭,當受到別人非議和恥笑時,就把自己惡劣的情緒發泄到殘疾孩子身上,任意呵斥、責怪、打罵甚至虐待殘疾孩子。有的家長對殘疾孩子態度冷漠,甚至視為累贅,這樣的家庭容易使肢殘學生向膽怯、怯懦或殘酷無情兩個極端發展,造成異常心理。也有的父母負罪感嚴重,認為子女殘疾的痛苦是自己造成,深感內疚,對孩子千依百順,過多地代勞,過分地保護,導致孩子產生依賴、懶惰、自私等心理。
3、社會因素
(1)學校因素。在義務教育階段肢殘學生接受的教育參差不齊,因他們身體的因素,在正常的中小學校讀書非常不便、艱辛,有的只讀了幾年就輟學在家,基礎知識較差。而中職學校的教材是與其他中職生教材一樣,教材內容過多,要求過高,肢殘學生難以達到,缺乏成就感,易產生畏懼、挫折感及自卑。現今的中職教育存在重“智”輕“情”現象,忽視了思想品德、社會實踐、技術專長和個性心理的教育;在形式上,以課堂教學包辦一切,使肢殘生的學習局限于呆板的書本知識,視野狹窄,外界信息不能及時傳播,逐漸變得少見多怪、弱不禁風。
當前在學校育中,幾乎都是封閉或半封閉的管理,從時空上限制了學生的社會交往。長期以來,學校往往從確保學生的安全方面考慮,制定了較嚴格的封閉或半封閉的管理制度,如不準學生隨便走出校門,平時又由于經費問題,很少組織學生到校、到社會去開展各項實踐活動。這無疑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與外界“絕緣”的環境里,把學生的交往空間局限于一方校園,交往時間局限于有限的作息時間,交往對象局限于一群殘疾人,這就限制了學生的社會實踐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往往造成退縮、怯懦、恐懼等不良心態。
(2)宏觀社會因素。社會對肢體障礙者存在一定的偏見、歧視,他們甚至是被嘲笑、可憐的對象,使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易造成他們心理失衡,產生不滿、怨恨和抵觸情緒。
另一方面社會上又有部分好心人給予他們很多幫助,讓他們倍感關愛、關照和呵護,但是過度的不當的“好心行為”也會給他們帶來不利的結果,使他們忽略自己、看低自己,形成“我不行”的消極心理。
另外,社會公共場所的殘疾人無障礙設施還很不完備,限制了他們的出行,也限制了肢殘學生融入社會,加深了他們的孤獨感。
三、解決特教中職肢殘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當我們為肢殘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忙亂、困惑時,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孟萬金教授創立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野和途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依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以人的向善性為價值取向,采用積極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從正面發展和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防治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個體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已有的對肢殘生心理問題的解決途徑往往過多地進行被動、補救式的矯正,比較忽視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為此,我們需將視野從肢殘生心理問題的單純矯正轉向其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塑造,為提升肢殘生的心理品質、適應行為及生活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1、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缺憾
對于肢殘生,其心理問題主要原因是在社會、學習及交往中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因此要從改變認識入手,改變其“殘疾觀”,引導其正確地看待自己肢體的殘疾,讓他們認識到殘疾不是自己的錯,也不是令自己羞恥的事情,它只是一種現實,自有人類,就有殘疾,,殘疾并不是真正的人生缺陷,而是命運賦予人生更充實的內涵,它讓殘疾人經歷比健全人更豐富的生活磨難,使殘疾人能勇敢地面對現實,意志更加堅強。例如在教學心理課“自我認識”這一內容時,我讓學生討論:“殘缺的身體代表了什么?”“對社會中異樣的眼光你會怎樣反應?怎樣面對?”通過討論使他們認識、接受自己殘缺的身體,因為殘缺的身體是不能改變的,不要把目光聚焦在不能改變的身體、社會的眼光上,而應轉向能改變的方面,那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即“既然無法改變外界,那就改變自己”。只有能坦然面對自己殘缺的身體時,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的異樣眼光,去適應、融入社會,而不是逃避社會;同時明白身殘志不殘,身殘還會有比健全人更好的閃光點,社會的異樣眼光不一定是歧視,也是一種動力,也可以坦然地承受。
2、合理歸因訓練,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肢殘生的自卑、多疑、沖動、厭學等心理問題往往是由不合理的歸因引起的,把失敗往往歸為自己的生理缺陷或社會對他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等造成的,他們對別人的成敗卻做出相反的歸因。這種歸因偏差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要引導他們學會對自我心態的調整方法,學會正確的歸因和簡單的自我梳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關鍵在于正視現實,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分析自己達不到預定目標的主、客觀原因。在具體教學中,可通過引導學生發揮優勢,正確尋找挫折歸因,吸取教訓,改變策略,采取積極的態度和行動,繼續追求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一、設立優點卡,每次必須寫出自己引以為傲的三條優點,大聲讀給同伴聽,然后一起鼓掌,表示真誠的認同與祝賀。二、口號訓練,精選勵志名人名言,大聲誦讀,并選取最讓自己感動的座右銘。三、榜樣示范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發動殘疾學生搜集古今中外殘疾人成功的典范,組織中外殘疾人先進事跡的報告會,零距離訪談殘奧、亞殘會冠軍(師兄師姐),通過各種學習榜樣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奮發向上、自立自強、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他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從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客觀的歸因。他們目前的情況可能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自信或時機不成熟造成的,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行或社會歧視導致的,激勵肢殘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同時要訓練肢殘生在失敗、挫折面前找到其積極、正向價值的一面,培養他們堅強獨立樂觀的個性,使他們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抵抗社會偏見的免疫力,激發內在的潛能,使之自強、自立。
3、健全心理教育體系,緩解學生心理危機
我們學校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級工作網絡體系:學校領導小組(指揮部)——學生科和心理健康中心(服務員)——班主任(安全穩定員)——班級心理委員和舍長(信息員)。心理委員和舍長要求自身心理素質好、責任心強,接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要善于“察言觀色”,主動收集信息,及時上報班主任。班主任要正確判斷,并及時求救心理健康中心。四級工作網絡體系通過團體咨詢、個體咨詢、心理、網絡平臺、心理信箱五位一體的心理咨詢模式來開展工作,形成疏導肢殘生心理壓力、健全肢殘學生心理素質的積極有效的工作模式。2010年4月,一位雙腿高位截肢的輪椅生因失戀在校園內割脈自殺,由宿舍信息員及時發現并上報給班主任,及時送醫院救治。后來轉到學校咨詢中心,經過我多次心理咨詢和疏導工作,該生排除了心理困擾,減輕了心理壓力,恢復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并順利地走上了工作崗位。07計算機班一位極度自卑甚至有自我封閉傾向的下肢殘男生,已有6年沒跟陌生人說話,不加入班集體活動,獨來獨往,孤僻。筆者用了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從最初的心理信箱開始,到多次的面談咨詢、家長咨詢、團體咨詢及班主任工作相結合,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慢慢走出了自我封閉的小圈子,抬起其低垂的頭,開始與同學說話,到加入到班集體的活動中,學會了交往,增加了信心,后來成為班上的班干部,現在在深圳的富士康工作,成為工作骨干,獲單位多次的表揚與獎勵。
4、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增強學生的信心
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肢殘生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和諧、互助互諒、團結向上的集體,形成良好的校風,對肢殘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養成是十分必要的。校園內要提倡平等、尊重、關愛的文化氛圍,發揮學生會、社團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互助活動,使肢殘生在社團活動中感受到社會和學校的溫暖,化解自卑、焦慮等不良心理,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我校通過開展文學社團、心理社團、主題班會、心理健康保健講座、心理電影欣賞、學科技能競賽、文體競賽等活動,讓他們在參與中獲得了動力,在鼓勵中獲得了力量,在活動與體驗中獲得了成長。例如我校在2008-2010年組織肢殘學生參與省中職的“計算機、服裝技能”競賽多次獲獎,這極大地鼓舞了他們,讓他們認識到殘疾學生并不比健全學生差,只要通過努力,他們甚至比健全人做得還要好。2010年12月的亞洲殘運會在廣州舉行,我校多次組織學生參加“一起來,更精彩”的志愿者活動,參與“迎亞殘火炬”活動、現場觀看亞殘運會比賽活動,有3人參加了亞洲殘運會比賽項目,20個輪椅生參與了亞洲殘運會閉幕式的輪椅飛天表演,5個肢殘學生參與了火炬熄火過程,他們的表演與成績讓世人震撼、驚嘆,他們獲得了成功,實現了愿望,體現了價值。雖然他們在整個活動中無比艱辛,忍受著許多痛苦,但他們臉上洋溢著自信、幸福的光芒,學校到處充滿著笑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掘了他們內在的積極的潛能,并在活動中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緩解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培養了他們的堅持性、頑強的意志力、自信等積極品質。
5、構建積極的社會支持系統,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
肢殘生面臨生活、學業、就業等多重壓力,需要來自多方面的關心與支持,家庭、學校與社會形成一體的積極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是幫助肢殘學生排解焦慮、擺脫困境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創設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的同時,要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定期向家長舉行心理教育講座,讓家長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懂得關心、尊重、理解、引導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讓他們有安全感。不僅要讓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更需要社會對他們的理解、尊重與接納。社會應創設寬松的成長環境,尊重他們的個體特點和發展需求,把他們的思想感情從孤獨的小圈子中脫離出來,投入到廣泛的活動中去。積極的社會支持系統將會喚起他們積極的情緒,讓肢殘學生感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穩定的情緒。擁有良好的心態就會認為自己有能力面對困難,從而更積極地去行動,應對各種成長中的問題。
特殊中職肢殘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復雜綜合的結構性問題,要使中職肢殘生身殘心理不“殘”,僅靠學校和學生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更需要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和關心,形成一股合力,提供一個理解、尊重、接納的真正和諧的環境,讓肢殘學生走出自我、走上社會、融入社會,成為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的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8。
2、董琪貧困大學生的消極心理防御及干預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9(11)。
3、郭思樂教育走上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4、陽志平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2。
【特教中職肢殘生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學生實習常見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論文06-21
中職生學習心理障礙分析及對策 德育論文12-05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論文08-16
高三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論文06-21
中職學生管理現狀對策研究分析論文07-02
中職學生流失的原因分析與對策論文07-08
中職生積極心理教育分析論文06-21
小學“學困生”的心理問題與對策論文07-06
中職數學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