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社會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述評論文

時間:2021-06-16 10:50:27 論文 我要投稿

社會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述評論文

  1關于擇偶的定義

社會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述評論文

  擇偶,簡單來講是指選擇配偶,而配偶又稱“夫妻”,指合法婚姻中男女雙方的關系,它是建立婚姻的第一個程序。從本質上說,擇偶是基于兩性親密關系而建立的正式的承諾性法律關系。最先對擇偶進行解釋的,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強調擇偶行為是個人生理心理需要的滿足性選擇,而非社會決定。社會學家愛德華進一步明確了擇偶需要的內容,擇偶雙方資源交換,實現利益最大化。溫奇的需要互補理論也明確表示,擇偶與兩性心理需要相輔相成。進化心理學在擇偶行為中首次引入“情感”的概念,認為擇偶時雙方生理、心理、認知層面共同建立的情感回應。我們可以將擇偶定義: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尋找滿意的、相愛的婚姻伴侶的過程。

  2研究方法

  2.1問卷調查法

  為方便取樣,近年來的擇偶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群體,研究取向集中于擇偶標準方面。研究發現,大學生擇偶呈現輕物質、重精神的傾向,重視相愛雙方,看重人格品質、興趣匹配等,貞操觀念有所淡化,不太在乎家庭經濟等社會背景因素。但大學生群體比較特殊,他們文化層次相對較高,不是實際意義上的社會人身份,年齡偏小,還未進入擇偶階段,更多地選擇戀愛對象而非婚配對象,思想偏理想化,信效度有待考證。

  2.2社會媒體信息采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擇偶方式也呈現多元化,90年代研究主要從報紙、雜志等紙質媒體的征婚廣告或婚姻介紹所登記信息中收集數據。近年來電視相親節目如《我們約會吧》、《非常勿擾》中也提取了大量有效素材,而隨著網絡媒體的高速發展,網絡信息收集更加具有時效性和普遍性。大量數據統計發現,隨著信息媒介的更新換代,擇偶從追求物質滿足轉變為個人情感需要的滿足。但是,跟蹤調查發現媒體征婚的成功率普甚至不足0.1%,說明問卷調查研究結果與實際擇偶決策有很大的偏差。

  2.3實地考察研究

  實地考察主要針對特定地區或特殊民族擇偶行為,研究者深入實地與當地人同吃同住,使用田野法研究當地人擇偶形態。此類研究可信度較高,但必須破費大批的人力、物力,且考查時間漫長,不是目前擇偶研究的主流。還有少數研究者采取實驗室實驗研究,嚴格設定變量,從更加微觀的角度考察擇偶線索。

  3擇偶理論

  擇偶包含了個體復雜的信息加工過程,社會心理學擇偶代表理論經過了社會交換理論、需要互補理論、婚姻市場理論的發展。近年來迅速發展的進化心理學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理論依據,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擇偶理論。3.1社會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①社會交換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由愛德華提出,認為擇偶是一種交換行為,受經濟學影響,前提假設理性人,擇偶雙方通過交換自身資源獲得共贏,用經濟學角度表述,擇偶是一場能使雙方共同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男性提供社會經濟地位和物質保障換取女性的性和家庭服務,獲得家庭權力;女性利用年輕、美貌、身體換取經濟地位,獲得撫育后代的物質保障。社會交換理論發展延伸出結構性權力優勢假說,進一步解釋兩性擇偶標準差異原因——經濟權力不平等,男權社會背景下,女性社會經濟地位明顯處于劣勢。②婚姻市場理論。男女雙方交換供需資源,同時扮演買方和賣方,形成市場,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類似經濟學中市場交易的擇偶環境稱為“婚姻市場”。男女雙方在婚姻市場中為了尋找到最優質配偶,會產生爭奪配偶現象。婚姻市場受供求關系平衡影響,主要涉及男女性別比例,根據中國最新人口性別比例統計,男性比女性多三千多萬人,“婚姻市場擠壓”形象顯示了性別比失衡,數千萬男性將被迫單身。而上世紀80年代,越南因戰爭死傷大量男性,女性就處于劣勢地位,造成一夫多妻制。未婚男女的優勢資源是無形的交易物品,當然,不同于實際買賣市場中“討價還價”,擇偶有時更多的是一種帶有個人主觀情感色彩的選擇行為;橐鍪袌龈鶕䝼人擇偶價值觀的不同,資源價值評估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③擇偶梯度理論。擇偶梯度理論指男性要求配偶在年齡、社會地位等方面都比自己稍差或相當,而女性則傾向于選擇在年齡、文化程度、社會地位、薪資收入等方面高于自己的男性為婚配對象,也就是“男高女低”婚配模式,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社會交換理論的另一種表述方式。該理論與中國傳統社會男尊女卑文化不謀而合,事實上,我國傳統“男主外女主內”、“低娶高嫁”、“郎才女貌”婚姻制度暗合擇偶梯度理論,即便社會發展至今,大量調查報告仍然顯示男高女低婚配模式依然是擇偶主流導向。④社會心理學擇偶理論的共性。社會心理學理論強有力的立足點是,擇偶偏好一定會受到社會變遷的影響?偨Y以上理論的共同特性,不難看出擇偶共同遵循“同類婚原則”和“鄰近性原則”。同類婚原則是指具有相似或相同特征的人相互更具有吸引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程度、價值觀、民族、社會地位、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方面,這可以有效解釋我國傳統“門當戶對”擇偶制度的合理性!班徑浴痹瓌t是指有地緣(住得近)關系或者業緣(共同的工作、學習和社交空間)關系的`人更容易成為婚配對象。即便是社會開放,網絡發達的現代,婚戀雙方是同學或同事關系的依然是占最大比例的,通過共同的親戚朋友介紹認識的其次。

  3.2進化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

  進化心理學所有理論模型都是基于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衍生而來,強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適應性,和“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作用。進化心理學理論認為,人類心理機制是隨著適應性問題的解決不斷進化發展而成的,自然選擇那些能夠適應社會生存和繁衍的優勢基因。進化心理學的基本假設是:為了成功遺傳自身基因,男女在擇偶偏好方面會自然發展出不同的模塊化心理機制,男性偏好有較高生育潛力的伴侶,女性則更加偏愛能夠提供資源并且愿意照顧后代的男性。

 、儆H代投資模型。Triver認為的親代投資理論認為,女性的可生育期較男性要短很多,而女性又要承擔生育任務,較男性代價更大。女性對后代有著更多的親代投資,因女性懷孕期和哺乳期的資源匱乏,因此,她們更強調男性愿意提供資源和照顧的潛能。

  ②性策略理論。Buss在親代投資理論基礎上提出性策略理論,男女兩性為獲得基因遺傳成功,分別面臨不同的“適應性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化出不同的選擇策略,分為長期性策略和短期性策略。長期性策略強調身體健康、品性相和、價值觀相同、有責任感等穩定性特征,雙方能夠長久相伴共同撫育后代。短期策略僅僅強調性吸引力,目的是獲得更多的選擇性,兩性關系通常是無責任的、短暫的。男性因生育成本低,通常更愿意選擇短期性策略以獲得更多的基因繁衍成功;相反,女性由于生育成本較大,一般會更愿意采用長期策略以繁衍成功,并獲得撫養后代的可持續性資源。

  ③好基因模型。該理論模型認為,擇偶偏好那些具有身體吸引力的個體。身體吸引力代表了更強的適應能力、更高的生育繁衍潛力。我們可以據此理解中國這句古話“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俊男美女永遠是擇偶優勢方,我們潛意識里希望能夠孕育出具有更優秀基因的后代。

  4總結

  社會心理學從社會文化、時代變遷等宏觀層面總結出人類擇偶行為規律,強調社會價值觀和文化傳承。進化心理學從個體擇偶偏好的微觀層面探討擇偶的心理機制,尤其強有力的解釋了兩性擇偶偏好差異的心理原因,進行心理學認為可以有效整合生物心理性和社會心理性,并最終找到擇偶的普適性心理機制,但是,目前的進化心理學理論對由社會文化和歷史等因素造成的擇偶偏好差異的解釋仍然缺乏有效說服力。無論是社會心理學還是進化心理學雖然還不能完全解釋人類所有擇偶行為,但無疑給我們研究擇偶問題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

【社會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述評論文】相關文章:

社會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述評探究論文08-15

簡述社會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取向擇偶理論論文08-14

社會心理學課程改革的理論探索論文08-15

生命意義心理學理論取向與測量論文08-10

社會心理學下權力理論發展分析論文06-20

訴權理論研究述評論文07-08

社會心理學論文07-30

社會心理學應用論文04-13

新國際分工理論述評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