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倦怠心理轉化路徑論文
公共英語課上,學生由于自身英語知識準備的不足,課堂上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本應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卻顯得單調、乏味。在調查中,很多高職公共教師教師表示在講臺上有種“曲高和寡”的感覺,也有“孺子不可教也”的感嘆。再加上公共英語課給人感覺是基礎課,貌似簡單,跟其他專業課的老師相比,沒有自豪感。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英語教師情感方面的波動,而表現出情緒低落、煩躁,易怒;感到所從事的職業乏味、缺乏成功的體驗,有的教師甚至后悔當初的選擇。
學校的管理評價系統不僅領導評老師,教學管理機構評老師,而且學生還要評教師。教師既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又要有風趣幽默的個性,才能得到學生的肯定。而作為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師,面對的學生英語知識準備不夠,學習興趣不高,相比其他課程而言,需要在課前作更充分的準備,花更多的時間補充生動有趣的授課材料,才能得到學生的親睞,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班級的學生,如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班級,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較高,課堂氣氛活躍,較易得到來自教學管理部門與學生的較高的評價,但畢竟這樣的班級是少數。大多班級的學生整體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缺失,課內外付出的精力并不少,但卻較難得到來自各方的好的評價,過多片面的甚至不公正的負面反饋深深刺傷教師們的自尊和熱情,付出與得到不成正比。而教育教學效果的不確定性,使教師的很多隱性勞動無法量化顯示,個人成就感低,進而產生職業倦怠,失落、消極、苦悶。
對個人發展前景擔憂所引發的迷惘心理。首先,隨著生源數量的日趨減少,高職院校的招生問題面臨著挑戰,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招生數量不夠,各系部為了使本專業教師達到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就會壓縮英語、政治等公共課這些非專業課的課時,如將原先一周四節課減為一周二節課,有的系部甚至停開英語課。公共英語教師面臨著課時不足、收入減少的生存的危機感,感覺前途無望,心理著急、憂虛而又無力解決,產生職業倦怠。其次,職稱問題是任何一個高職院校的教師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當下對職稱評定的體系越來越嚴格。職稱評定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或有課題成果,在現行的體系中生存,面臨著極大的科研壓力。大多公共英語教師只有本科學歷,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能力的學習,完成科研成果的能力有限,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顧及科研,因而職稱評聘也就一拖再拖,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探索教學的熱情受到了限制,如果在工作中又得不到鼓勵和肯定,長此以往,必將產生倦怠心理。最后,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其整體環境對教師的心理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而高職院校的行政權力遠大于學術權力,有時人際關系比學術、專業能力更為重要。無形中一些有家庭背景或者有些交際策略的老師更易得到領導的親睞,有些學術能力強的老師由于天生的性格或者由于沒有過多的時間、精力去周旋與領導間的關系,再加上公共英語這門課程其專業性不強,體現能力的高低也沒有絕對的標準,致使大多教師感覺人情勝于能力,與領導關系的遠近勝于教學科研水平的高低,進而會產生郁悶、低落的情緒,時間一長,必然會職業倦怠。
公共英語教師存在著職業倦怠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基于上述倦怠成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應對策略。
(一)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支撐起一片心靈藍天
首先,作為任何一名大學教師,面對知識更新迅猛的時代,自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觀念,在工作中也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眼中博學多識的好老師。而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正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讀書學習不僅僅意味著知識的獲得,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發展的.手段。同時在教學的同時,強化自已的科研意識,堅持撰寫教研論文,一方面使自已教學習得物化成理論成果,同時也可以為評職稱作好準備。其次,堅持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公共英語的教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要想真正將課上得生動有趣,課外還是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搜集與上課內容相關的知識,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這樣更易激起學生的興趣,獲得好的教學效果,老師也更易產生職業成就感,進而心情愉悅,防止職業倦怠的產生。最后,學會管理好自已的心情。工作之外,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聽聽音樂、看看電影,豐富自已的文化生活,還可以多進行一些體育運動,堅持身體鍛練。保持充沛的精力,增強應付不良心態的能力。工作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保持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將教書育人從職業發展成事業。當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時,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可以運用心理學的方法,運用積極的語言反復暗示自己;同時也可以一些名人名言來激勵自已面對一切工作與生活中的困難;另外,多與同事,朋友交流、溝通、傾訴,學會積極利用社會支持系統來排解苦悶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與生活。
(二)學校要完善管理評價體制,以人為本
第一,堅持以師為本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壓力來源。高職院校中,學校管理層應“用放大鏡看教師的優點,用顯微鏡看教師的缺點”,致力于充分挖掘教師的工作潛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最大限度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按照“學習型學校”的要求,關注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管理者在平時的工作中應放下架子,與教師交朋友,尊重信任老師,而不是處處以領導自居,無論是行事還是語言都應顧及到教師的感受。同時,教學管理與薪酬分配制度等工作要淡化行政權力至上的工作,給予教師充分的話語權。第二,完善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體制高校對教師考核評價的公正性、客觀性、可操作性上尚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這也是教師易產生心理失衡的原因。特別是高職院校,有時就是僅憑督學隨機聽的一堂課的成敗或者學生信息的反饋來決定一個老師工作的成績,難免有所偏頗。而對于公共英語教師而言,要是所任教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教學效果相對來說肯定要差些,因此會產生不公平的心理。因此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不僅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需要。
(三)完善社會支持系統,使教師確立自尊與自信社會支持系統是個體應對壓力的重要外部資源,對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
處于社會支持系統中的個體能自由進行各種交流,通過交流和溝通使個體確定自尊和自信,感受到愛與被愛,確定自我價值找到歸屬感。首先,社會要為高職教師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社會應該加大改革力度,為其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促進教師之間、教師與其他職業工作者的交際,幫助教師獲得社會歸屬感和滿足感。其次,要改善高職教師的福利待遇。與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教師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和教科研資金等都相形見絀。要著力于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當然,教師不能以追求物質享受作為工作動力的源泉。但在當前社會,必備的物質基礎是現代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安居樂業之根本。收入的高低能極大地影響工作情緒與工作熱情。加大對高職教師物質投入力度,是在經濟上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有利于提高高職教師的社會地位,從而引起公眾關注高職教師的工作,認可他們的勞動成果,也更能調動他們投身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職業倦怠心理轉化路徑論文】相關文章:
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路徑研討論文06-25
分析教育理論向實踐轉化的現實路徑的論文03-30
特殊教育教師教學效能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的路徑研究論文07-03
網絡環境下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初探論文08-20
教育心理疏導及其路徑探討論文06-20
大學生心理疏導路徑探究論文06-20
學術期刊女性編輯心理資本的路徑論文08-17
中職體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研究論文06-20
學困生的轉化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