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啟示論文
新生心理普查是大學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南華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于2003年11月對全校2003級新生開展了心理普查,普查采用了大學生人格問卷調查表OJPI)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發放問卷4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410份,施測率為98%。其中男生2855人,女生1555人;理工科學生2183人,醫科學生1286人,文科學生941人。普查采用海南席勒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精神衛生測量軟件進行統計。
—2003級新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一)整體情況分析
1、UPI測量結果整體情況。UPI的篩選標準共分三類(由于測量軟件的限制,量表輔助題沒有納入統計的范圍)第I類(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即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①總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②第25題(“想輕生”)做肯定選擇者。此類學生可能有明顯的心理問題,應盡快邀請他們到咨詢機構面談,了解問題的性質和程度,并進行進一步的分類和篩選。第U類(應引起關注的學生),即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①總分在20—24分之間;②8,16,26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第U類學生可能有某種心理問題,應引起重視,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邀請面談,或者開展進一步的調查。第U1類,即不屬于I類.U類者,是心理比較健康的學生。UPI測量統計結果(見表一)顯示:第I類學生的總人數為513人,占11.63%,其中總分大于(等于)25分的人數為390人,占8.84%,對第25題做肯定回答的人數為123人(不包括總分大于.等于25分的人數),占2.79%。第U類學生的總人數為1091人,占2474%,其中總分在20-24分之間的人數為397人,占9.00%。第I.U類合計為1604人,占36.37%。第U1類,即心理比較健康的人數為2806人,占63.63%。可見,2003級新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是正常的,與國內其他一些研宄結果基本相吻合,但是新生中第I類學生所占的比例有些偏高。
表二反映四個關鍵題做肯定選擇分布的情況,其中對第8題做肯定回答的學生為466人,占10.57%,對這部分學生要適時給予幫助和溫暖,因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反映了大學生的成長經歷和家庭教育狀況,這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幸的經歷很可能導致扭曲的人格和不健康的心理。“想輕生”反映學生可能有自殺傾向,應特別引起關注,這也是進行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鑒別的項目,對這個問題做肯定回答的學生為206人,占467%,比例有些偏高。
2、SCL—90測量結果整體情況^SCL—90量表包含90個評定項目涵蓋了比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普查采用4級評分制進行統計(0、沒有;、輕度;2、中度;、偏重;、嚴重),它表示被測量者的自我感覺介于0-4的哪一個范圍內,數值越大問題越嚴重。SCL—90的統計指標有兩現即總分和因子分,在總分的基礎上可以得出總均分(總均分二總分/90)SCL—90共分10個因子,每個因子著重反映被測量者某一方面的情況,因而因子分可以了解被測量者癥狀分布的特點。9個因子是:1、軀體化,2、強迫,3、人際敏感,4、抑郁,5、焦慮,6敵對,7、恐怖,8、偏執,9、精神病性,10、其他.從SCL—90的測評結果來看,2003級新生中總均分大于(等于)2,即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人數為605人,占總人數的13.72%,這一比例與UPI測量中第1類的比例11.63%基本持平。同時,我們對4410名新生的因子分進行了統計,統計的結果(具體見表三)從整體上反映出我校新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分布的主要特點以及新生的整體心理衛生水平。從表三可以看出,首先,各因子分均低于國內大學生常模的水平,說明2003級新生心理衛生的嚴重程度相對較輕.
其次,按因子分的高低排列,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三個因子居前三位,偏執、敵對兩個因子次之,這一分布特點與國內大學生常模反映的特點基本一致。
強迫癥狀主要是指那種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行為等表現,以及一些一般的感知障礙。新生從中學升入大學,面臨一個全新的,更加開放和寬松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環境,部分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一時難以適應。譬如有的思想比較封閉,精神緊張,行為拘謹,在學習和生活上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害怕出現差錯和失誤等,這些是造成新生強迫癥狀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對新生環境適應和學習等方面的心理輔導非常重要。其次是人際關系敏感,新生的人際環境與中學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面臨的是更加復雜和多樣的人際關系,語言的障礙、個性的不同、自卑感、人際交往能力的缺陷等使他們人際交往面臨許多障礙,從而帶來種種心理困惑。可見加強對新生人際關系的輔導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課題。抑郁的代表性癥狀是憂郁苦悶的情緒和心境,以及失望、悲觀、缺乏活動愿望等方面的特征,還包括有關死亡的思想和自殺觀念。抑郁的癥狀在新生中表現比較明顯反映出新生的一些消極的情緒和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對學校的不滿意、對專業的不滿意帶來的悲觀情緒,理想中大學與現實中大學的落差導致的失望情緒,缺乏新的學習動力、壓力以及新的生活目標導致的茫然苦悶的心態,新的競爭產生的自卑感等等。總之,新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心理還比較脆弱,適應能力還較差,情緒還不穩定,加強對新生群體的心理教育非常必要,意義重大。
(三)不同專業類別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比分析2003級新生分為理工科、醫科和文科三大專業類別,其中理工科有16個專業,學生2183人,占49.50%;醫科有11個專業,學生1286人,占29.16%;文科有9個專業,學生941人,占21.34%從表六的統計可以看出,文科生的整體狀況最好,這與文科生的專業特點有關,文科學生知識面較廣,比較活躍,愛好廣泛,存在的心理衛生問題較少。當然,從統計也可以看出,文科生心理健康的差異比較明顯,文科生中第1類學生所占的比例偏高(11.48%)醫科生與文科生相比的差別不大,說明醫科新生整體心理狀況較好,醫科是南華的特色,在招生中相對是熱門專業,新生進入大學后存在一定的心理優勢,加之醫科生中女生較多。因此,認識醫科生的這一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對醫科生的心理教育,促進醫科生的心理健康。理工科與醫科和文科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異,理工科學生第1、U類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醫科和文科,其比例分別為13.06%和26.11%,兩者的比例達到近40%.可見理工科學生整體狀況最差,理工科是新生中的最大群體,應該引起重視。理工科專業分布廣,相當部分專業新生是調劑錄取,他們專業思想不夠穩定,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加上理工科學生中男生比較多。
二加強大學新生心理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新生教育從‘心”開始
從中學步入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也是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作為新生,大學生活從“心”開始,作為教育者,新生教育也要從‘心”開始。加強對新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有效地縮短新生的心理“失衡期”,為其整個大學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為其一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條件。新生的心理教育應貫穿于新生入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為新生創造良好的入學環境。高校有必要為新生營造良好的入學氛圍,為新生的心理創造一個適應變化的.緩沖空間,從而讓新生能夠平穩地過渡到大學生活中來。這種環境的營造要分別從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來體現,學生工作者輔導員、班主任要有心理教育的意識,加強和新生的交流,給學生更多的關心、支持和理解,讓新生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2、把握新生的心理特點,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傳統的入學教育內容呆板,方法單一,忽視新生的心理規律,容易帶來負面效應。譬如軍訓,從指導思想到方式方法,如果不考慮新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接受能力,很容易給新生造成心理傷害。因此,入學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要遵循新生的心理規律。大學的教學管理方式與中學有很大的不同,高校要對新生及時地傳播這些重要的信息,讓新生對校紀校規、學校的一些工作方式有更多的了解,對于大學里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盡可能讓學生做好思想和心理準備。為新生提供適應環境的機會,主要是為新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以及為新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臺,通過開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多讓新生鍛煉,多讓新生參與,使新生能夠盡快建立起新的人際環境。
3、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幫助新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心理保健的能力,并且科學合理地規劃大學生活。通過廣播、櫥窗、報紙、網絡等多種方式對新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和學校的心理教育設施,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意識。同時,要邀請有關心理方面的專家舉辦系統的專題講座對新生進行環境適應、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挫折承受、學習等方面的心理輔導,使新生能夠接受比較專業和系統的心理教育。此外,要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新生的心理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二)防止貧困生成為“心困生”
調查顯示,貧困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群體,這就是當前越來越受關注的貧困生“心理貧困”現象。許多貧困生成為‘心困生”,并進而成為“學困生”,最終成為“多困生’。“多困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難點和焦點。“多困生”的主要矛盾是心理貧困。造成“心理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貧困生由于受經濟條件所限,缺乏綜合素質培養,造成其適應能力差和人格方面的缺陷,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同時,貧困生在學校面臨種種壓力,如生活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就業壓力對貧困生尤為明顯,很多貧困生被家庭寄予厚望,而傳統的觀念是大學生被很多人視
天,這就加劇了貧困生的心理壓力。加強貧困生的心理教育,首先要加強對貧困大學生人格教育,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建立對貧困生的防御和保障機制,根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結果,建立貧困生心理檔案,對有心理問題的貧困生進行跟蹤調查。建立對貧困生的關懷機制,對貧困生的成長與成才進行積極導向,讓貧困生從對生活的關注轉為對學習的關注,對綜合素質的關注。可以成立貧困生自己的社團組織,為貧困生之間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幫助貧困生自強、自立。要給貧困生營造一個和同學平等交流的機會,多開展班、團活動,有意識地組織貧困生的參與,使他們更多地體會到集體的關懷。
(三)建立完善的新生心理普查體系
完善的心理普查體系有助于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著較為全面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更加系統地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普查體系是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工作。
首先要加強軟硬件建設。新生心理普查涉及面廣、覆蓋面大、工作量大,完善的軟硬件設施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目前學校的現狀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加強硬件建設,主要是改善辦公環境和辦公設施,配備比較齊全和先進的普查設備;加強軟件建設,主要是要盡快研制出適合我國大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其次要建設一支專業的大學心理咨詢師隊伍。咨詢師隊伍的問題是當前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難題。解決這一問題,一是要積極引進人才,二是要加強人才培養。再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普查計劃和制度,確保及時有效地完成普查。同時,要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使之貫穿學生的大學生活。要對心理普查的結果高度重視,對于普查顯示有心理問題或需要邀請面談的,要積極組織咨詢師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咨詢,并且要進行長期的、積極的關注和幫助。
(四)努力推進大學心理教育工作的創新
大學心理教育在我國的起步較晚,迅速發展也是近10年左右的事情,還有很多創新與發展的空間。首先是觀念的創新。重視和加強心理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要推進心理教育,學校領導必須轉變觀念,要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大學心理教育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不能把心理教育看成是德育工作的“點綴”,甚至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同時,學校領導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切實推進心理教育工作的發展,切實加大對心理教育的投入和軟硬件設施建設。
其次要推進心理教育的組織創新。心理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教育工作,要有一個集教學、科研、人員培訓、心理教育活動為一體的獨立的組織實體作載體。同時,心理教育應該是一個動態的、全員參與的組織系統。要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管理人員的作用,提高他們的心理教育意識和心理教育能力。大學輔導員承擔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書育人的重任,他們工作在第一線,與學生朝夕相處,聯系密切,他優勢,充分發揮大學輔導員的心理教育功能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拓展。
最后,要推進心理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心理教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以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隱性與顯性相結合,互助與自助相結合。在心理咨詢方面,網絡心理咨詢是一種新的心理咨詢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互聯網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較好地解決了來訪者害怕被人知道的顧慮,在網上,學生和咨詢師的交流就會更加坦誠、真實。網絡心理咨詢的技術己經基本成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心理咨詢一定會有更大的作為。此外,大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與家庭有關,家庭咨詢的方式在大學生中同樣可以開展。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互助作用,大學生心理協會的成員來自于廣大同學,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協會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
抓住典型事例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具有現實意義,這些事例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在大學生中有著廣泛影響,充分利用這種機會,可以使心理教育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例如,2003年的“非典’期間,由于‘非典”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極大危害性,高校考試被迫推遲,學校被迫封校,這打亂了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一些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很有效果。2004年,馬加爵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這也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契機。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啟示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論文06-22
高職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論文08-14
高校黨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論文06-22
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11-12
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10-28
關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06-22
滇西南地區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論文08-20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范文11-12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論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