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工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思考論文

時間:2021-06-15 11:22:26 論文 我要投稿

工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思考論文

  摘要: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大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對高校創新創業培養模式的總結與完善十分重要。合肥工業大學在工科人才培養過程中,長期致力于學生創新創業體系建設與模式創新,形成了獨特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強化實踐實訓環節,夯實工程實踐基礎,建立了完備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保證工程實踐的時效性、創新性和科學性。同時,學校完善服務體系,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實現校園生活與就業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創業服務平臺,促進大學生創業。

工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思考論文

  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創業教育;合肥工業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重點高校,學校一直重視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近年來,學校通過明晰培養理念、制訂培養體系、搭建實踐平臺、融入科技創新等多種途徑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情況作一分析。

  一、明晰培養理念,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主題,結合專業基礎理論和當前社會發展實際,學校制定了“2015年本科教學計劃和研究生培養方案”,形成了“以立德樹人的道德教育體系為引領、以能力導向的一體化教學體系為基礎、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育體系為支撐”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強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新的培養體系以能力提升為導向,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準工業化的工程訓練,實現學校與社會的無縫對接。具體來說,合肥工業大學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是強調通識課程中的綜合教育。在新的培養計劃中,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學校通識課程在內容和形式上分層次進行并有所側重,將原來集中在課堂中講授的教學模式改為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模式。同時,學校通過舉辦各類講座、深入企業實習、社會實踐等方式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工業培訓中心依據學校的辦學思路,圍繞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綜合分析與創新能力、自主設計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創建國內一流人才培養基地的目標,設計有自身特點的“多層次準工業化實訓與創新訓練”教育教學培養方案。第一,以培養學生的實訓、實驗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基礎教學平臺。基礎教學平臺以工業培訓中心實訓平臺為依托,以“工程認知博物館”為基礎,開展基礎工程實訓項目,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工程素養。

  第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加強學生課程之間的聯系為主要目標的綜合設計實訓教學平臺。綜合設計實訓教學平臺主要以工業培訓中心先進的和自行研制的實訓裝置為依托,制定了多門綜合設計實訓內容。學校的綜合設計性實訓鍛煉了學生工程設計能力,提高了學生綜合實訓技能,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工程綜合設計、安裝和調試的能力。第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創新實訓教學平臺。創新實訓教學平臺主要以中心綜合創新訓練基地為依托,實訓內容取材于“大學生科技作品大賽”“教師科研項目”和學生自主選題。通過創新性實訓、暑假夏令營等活動,學生養成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務實的科研作風;通過“項目申報”和“自主型訓練學習”實訓項目的開展,學生具備了初步的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二是強調基礎課程中的滲透教育。學校通過學科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把相關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內容滲透到各學科中,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教材,找出課程內容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結合點,充分利用傳授知識來提高學生素質。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知識教育,更是價值觀教育和行為規范教育。在進行學科基礎課程滲透教育時,各學科之間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注重不同課程間能力培養的差異性與共同性,共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強調專業課程中的系統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夯實專業基礎是根本。在新的培養計劃中,學校對專業課程的安排進行了縝密的論證,嚴格設置課程,明晰課程間的關系和排課的前后順序,并明確了相應課程的實踐要求及能力標準。學校已經初步建立和形成了“集培養目標、過程管理和質量提升”三位一體的“能力導向的一體化教學體系”,并以此為指南,修訂了2015年培養方案。學校從培養的總目標開始進行能力目標分解,建設與能力相匹配的課程體系,建立課程與能力培養之間的有機聯系,并以此為基礎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和與之協調的.課程實驗與實踐、課程群實驗與實踐以及綜合實驗與實踐,從而建立理論、實踐、能力和素質一體化的教學體系。

  四是強調實踐環節中的適應教育。實踐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校在教學計劃的制訂中突出實踐,構建并完善學生的知識系統、動力系統、時間系統、思維系統以及實踐系統,加強學生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在校內建設了11個準工業化實習基地,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工業環境和產品生產過程。同時,學校還設定專門的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并進行單獨考核,很多課程內容是必須在企業里完成的。例如,學校車輛工程專業針對我國特別是安徽省許多大型汽車企業負責人是校友的實際,在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等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力量強、管理水平高的大型汽車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使學校汽車類專業大學生通過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研發活動與生產實踐中,并將畢業論文(設計)寫(做)在產品上,在“真刀真槍”的鍛煉中磨煉創新人格、提升創業能力。五是強調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創造性。創新教育關鍵在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又要加強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與培養。學校要求工科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取得6學分以上創新學分,其他科類學生必須取得4學分以上創新學分。同時,學校成立了創新學院,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充實學生創新創業知識,另一方面依托校內外基地廣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以學校車輛工程專業為例,其集中實踐環節包括工程訓練(A)、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電子實習、汽車駕駛與拆裝實驗、汽車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共計40周39學分。具體來說,在內容上,提高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項目的比例,并指導學生自制實驗儀器設備;在手段上,充分應用網絡技術、仿真技術等計算機模擬系統,構建了汽車構造與電子控制原理、汽車故障診斷等創新試驗平臺,供學生開展自主創新實驗;在形式上,針對不同學生情況,在基本技能培訓、設計能力培養、綜合能力鍛煉、科研創新能力訓練等不同層次上設計不同的實踐教學項目,并推進實驗室全天候開放。

  二、強化實踐實訓環節,夯實工程實踐基礎

  作為一所學科專業結構以工為主的學校,合肥工業大學將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逐步建立了完備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并且每年進一步加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投入,保證工程實踐的時效性、創新性和科學性。一是制訂比較完備的實踐培養方案。學校在教學計劃制訂中要求把近1/4的學時用于實踐實訓,在實踐中內化知識,在實踐中提升水平。目前,學校形成了課程實習、社會實踐、自主實習及畢業實習等多種方式的工程實踐體系,保證了學生工程實踐的時間和途徑。同時,學校制定了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標準,嚴格按標準考核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結果。工程訓練課程內容是目前國內實訓項目最多的工程訓練之一,大力支撐了學校“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分析研究本科四年學習過程,針對不同年級學生所具有的知識、能力背景,搭建多類型工程訓練實訓實驗教學平臺,采取“遞進式、多層次、模塊化、創新性、開放式”為特色的現代工程訓練實踐教學模式,形成了貫穿本科全過程的完善的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體系.二是搭建準工業化的校內實踐平臺。目前,學校建有4個國家級產學研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安徽省產學研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13個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6個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大學生科技創業服務中心、178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和212個研究生校外科技服務基地。學校每年承擔2.5萬本科生和1萬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與工程訓練任務,每年另有約5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進入校內外聯合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開展專題實習實訓。三是入駐企業參與生產實踐訓練。學校與安徽省16個地級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巨一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公司、安徽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合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十家企事業單位形成聯動對接,建立學生實踐實訓基地,讓學生直接入駐企業體驗工業流程。學校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實踐育人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早在2009年,學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和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23名研究生赴江淮汽車協助開展新能源汽車研究開發工作。這些研究生在一年多時間里成長迅速,他們中的21名研究生于2011年畢業后即選擇留在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開發工作。目前,這21名學生均成為新能源汽車研發的業務骨干。四是融入科研團隊歷練。

  學校不但強調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重視能力的實際應用。學校通過實際項目操作來鍛煉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讓學生參與國際、國內及學校舉辦的各類競賽將創意轉化為成果,實現能力到應用的轉化。同時,學校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須進導師課題組,在課題組中選擇研究方向,跟隨導師團隊一起進入科研領域,在具體項目實施中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另外,學校探索高年級本科生導師制,有條件的本科生提前進入導師科研團隊,在執行具體科研項目中進一步鍛煉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國防裝備技術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院(合肥現代顯示研究院)、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合肥光伏光熱研究院(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工業信息研究院、智能交通和信息安全研究院、工業與裝備技術研究院等專職科研機構都承擔著培養學生的任務。學校還建立了“英才班”“卓越班”“博雅班”等英才計劃創新實驗班,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實行雙導師制,通過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來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完善服務體系,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合肥工業大學不但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轉化應用,提前幫助畢業生適應就業環境,實現校園生活與就業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創業服務平臺,促進大學生創業。一是強調創新能力轉化。學校組建工業培訓中心、大學生綜合創新訓練基地,形成互動開放式的創新教學平臺,使有想法、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可以將創意轉化為成果。學生通過參與國際、國內及學校舉辦的機器人制作大賽、網絡設計大賽、程序設計競賽、創想大賽、生化操作及陶藝制作等各類技能競賽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工業培訓中心經過充分調研,制定了能體現課程特色的綜合創新訓練教學大綱,分階段、分步驟地構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基本平臺。在大一、大二階段,教師在工程訓練中通過教學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創新教學體現在每個訓練項目中。有了一定基礎后,學校再針對大三學生開展各類綜合與創新訓練,大四學生則利用課程資源進行畢業設計,真正把畢業論文“寫”在產品開發、設計和制作上。二是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學校建設創業服務中心,搭建“一站式”創業綜合服務平臺。例如,學校組織力量加強創業項目搜集與研究,采取多種方式建立創業項目庫,為學生參與高層次創業實踐提供幫助;協助入駐創業項目免費使用學校實驗室平臺從事研發活動,提供法律、會計、專利、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與策劃等一站式咨詢服務;幫助創業大學生落實稅費減免、創業補貼、貸款及貼息、創業培訓補貼等政府創業優惠扶持政策;完善中心硬件設施,加強網站建設和新媒體服務功能,增加網上在線學習內容板塊,為創業項目提供在線互動咨詢服務。學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是安徽省首家大學生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現有220余平方米,已有11批70多個學生項目進入孵化,其中10多個注冊為公司。

  2014年,學校緊密配合共青團安徽省委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會活動,遴選14個項目(或團隊)入駐大學生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和大學生科普創新創業中,開展第6期大學生創業輔導,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第13、14期創業培訓,校KAB①創業基礎教育公共選修課程學習,共計培養學生900人。三是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學校加強創業大講堂、KAB創業俱樂部、創業論壇、創業人生訪談、網上創業團等工作,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企業家和創業成功的校友,圍繞創業教育的重要熱點課題與師生進行深入交流、探討;立足專業教育實際,探索將創業教育有機地融入專業教育,激發學生創業靈感,在專業知識背景下尋找創業途徑和機會;結合辦學特點和學科優勢,舉辦科技文化節、創新創業年會等活動,以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調動學生創業熱情。例如,2014年,學校先后邀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環球時報》要聞部主任劉洋等給學生作報告;邀請黃山學者張博和汪萌教授做客第五期“學術人生”訪談;舉辦研究生學術科技活動“博睿沙龍”。又如,2014年,學校撥付年度專項資金100萬元,用于扶持大學生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設,培育重點創業項目。四是構建政府、高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創業支撐體系。具體來說,學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統籌教育教學、基地建設、政策扶持和創業指導服務工作,調動教師參與學生創業工作的積極性,完善教師承擔創業指導的責任機制,促進師生科研成果、發明、專利等的共享;第二,與地方政府共建大學生創業科技園,拓展創業孵化基地,同時積極宣傳落實各級政府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第三,整合企業和社會資源,吸引企業在校設立創新創業基金,聘請企業家、企業高級技術人才來充實創業導師隊伍,發揮行業協會優勢為大學生提供創業項目推薦和創業咨詢服務。

【工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高等教育管理創新及實踐思考論文07-03

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論文08-07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課程設置與創新創業的思考論文08-06

創新創業實踐論文04-09

淺談美國創業教育思考的論文08-07

三螺旋理論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論文08-06

創新創業教育推進應用型大學轉型思考論文06-20

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教育論文07-05

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思考論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