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為了創業還是通過創業的教育論文
創業教育在許多職業院校已得到了廣泛開展,但是,關于“創業教育”的理念,當前學界仍然存在著諸多歧義,甚至一些所謂的“創業教育”走入了嚴重的誤區。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創業教育的核心概念,對于這一基本問題,學界迄今還存在著三種有爭議的觀點:
第一,創業教育是關于創業的教育。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傳授創業知識,其中主要是關于企業的創辦、管理、運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其中很多知識來源于工商管理專業的知識系統。這種知識本位的創業教育具有學科教育的特點,不強調實踐操作,但作為一種全新類型的教育, 創業教育的歷史不長,并沒有自身特定的學科知識體系作根基,工商管理及相關領域的知識與創業活動不一定能有效匹配,而且掌握創業知識并不意味著成功的創業實踐,因此這種創業教育目的觀的局限是明顯的。
第二,創業教育是為了創業的教育。這是一種實踐驅動的創業教育目的,導向明確真實的創業活動,鼓勵學生直接創辦、運作企業,在創辦企業的實際活動中習得創業知識、增長工作才能。這種觀點不重視以書本為載體的、學科性的創業知識,強調在創辦企業的實踐中學習,重視所創辦企業的狀況或結果、企業的發展、利潤等指標是衡量創業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這種目的觀有混淆“創業”與“創業教育”的嫌疑,或者把創業教育等同于商業教育。實際上,創業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洞察機會,整合資源,自主創造價值,而商業教育的目的側重于已有商業的'發展。
第三,創業教育是通過創業而進行的教育。這種觀點認為創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品質,包括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創業精神主要指強烈的創業動機與持久的熱情,創業能力主要指在變換不定、充滿風險的市場中尋找、識別、把握、利用機會的能力,整合資源去創造價值的能力。具體而言,創業能力主要包括承擔難以預料的風險的意愿、有效管理團隊的能力、整合多元資源的技能、制定并執行創業計劃的能力、在混雜無序的環境中辨識機會的能力等等。可見,創業教育主要涵蓋兩個層面的活動:其一,對學生進行創造創新精神與態度、獨立與冒險精神、事業心、進取心等心理品質的教育;其二,給學生傳授有關事業、企業、商業等活動的知識,培育他們規劃、創辦、管理、發展企業的能力。創業是一種充滿挑戰的、復雜的、綜合性的實踐活動,是極富價值的教育路徑,通過創業活動能夠發展學生在傳統的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中難以獲得的素養。
三種觀點似乎各有優點,但是,仔細分析,創業教育的目的理應定位于“通過創業而進行的教育”。創業教育的重心在于“教育”,而非“創業”。創業與接受、掌握、運用知識不同,它的核心是新的理念與創意、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怕挫折的勇氣和精神,但創業是創業教育的路徑或平臺,而不是創業教育的終極目的。創業教育發端于發達國家,但它切合了我國經濟轉型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現實需要,在引起廣泛關注的同時,也使得不少人過分看重其對于解決學生就業的作用,導致對創業教育的理解與實施產生偏差,誤以為創業教育就是創辦和管理企業的活動。再者,創業知識對于學生的創業是有價值的,但它也是通向創業教育目的的臺階,本身不應成為創業教育的旨歸。基于此,創業教育應聚焦于“教育”,即通過創業培養、發展學生具有創業者所特有的優秀素養,諸如創新能力、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領導力、自我規劃和自控力,自信、主動、勤奮、甘冒風險、較高的成就需要等等。這些品質不僅是創業活動所必需的,也是許多活動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換言之,這些是學生應具備的重要素養,尤其是在當下的時代。正是在教育的話語系統中,創業教育才能獲得自己的內涵與特定價值。若是放置于經濟領域創業活動的語境中,創業教育的意義會被消解。
厘清創業教育的應然目的對于有效實施創業教育具有引領意義。一些職業院校把創業教育視作在創業活動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工作能力,滿足于學生操作(制作)能力的訓練和提升;也有一些職業院校滿足于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這些做法不僅僅窄化了創業教育的內涵,更是與創業教育根本的“教育”旨趣相悖。唯有瞄準學生的創業品質,創業教育才能獲得高位格的發展。
【為了創業還是通過創業的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創業教育論文07-04
創業教育的論文03-31
創業校友在創業教育中的作用論文08-07
大學創業教育的論文03-31
高校創業教育論文03-31
就業與創業教育論文03-31
關于創業教育論文03-31
開展創業教育論文11-06
創業教育模式改革論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