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的論文
摘 要:基于系統論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論文
一、系統論的基本內涵及其發展概述
所謂系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要組成系統有三個基本條件,即.由兩個以上的要素組成,要素之間存在有機聯系,系統具有特定功能。系統具有整體性,系統的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簡單迭加、拼湊,而是呈現出各組成要素所沒有的新功能。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系統也要具有相關性,系統中任一要素與其他要素是互相關聯、互相制約的。他們之間某一要素如果發生了變化,則對應其他相關聯的要素也要相應地改變和調整,從而保證系統整體的最佳狀態。系統也要具有目的性,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范圍內,其發展變化不受或少受條件變化或途徑經歷的影響,堅持表現出趨向預先確定的.狀態的特性。此外,系統也具有結構功能相關性,系統中任一要素與其他要素是互相關聯、互相制約的。他們之間某一要素如果發生了變化,則對應其他相關聯的要素也要相應地改變和調整,從而保證系統整體的最佳狀態。
1955年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的專著《一般系統論》開啟了近代系統論的新發展。貝塔朗菲關于系統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以下三個,一是整體觀點:認為一切有機體都是一個整體,一種在時空上有限的具有復雜結構的一種自然整體。二是動態觀點:認為一切生命現象本身都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 活的東西的基本特征是組織。等級觀點:認為各種有機體都是按照嚴格的等級組織起來的,生物系統是分層次的,從活的分子到多細胞個體,再到超個體聚合物,形成了層次結構。貝塔朗菲根據生命有機體的等級秩序、逐漸分異與逐漸集中化、均等潛能與等終局性、動態有序、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自我調整、節律-自動活動等特征,提出了機體論的基本原理:整體原理(組織原理)、動態原理、自主原理。這些原理表明:有機體是一個獨特的組織系統,其個別部分和個別事件受整體條件的制約,遵循系統規律;有機體結構產生于連續流動的過程,具有調整和適應能力;有機體是一個原本具有自主活動能力的系統。這一思想對于其他科學(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諸多啟示。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認識不全。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絕非單一的,而是一個多元綜合的系統,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其人格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側重于從大學生自身的性格及人格傾向尋找原因,對于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尤其是微觀環境)的認識不夠。
二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較為單一。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因此,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當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較為單一,主要是采取課程教學和心理輔導中心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渠道。
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性建構不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但是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側重于理論研究和教學式輔導,對于其他的項目研究不夠。
三、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探討
一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研究。從環境來看,影響的因素主要有社會和家庭。從大學生個體來看,其心理問題往往與他們不良的人格傾向有很大關系,主要的影響因素有應對方式、自我概念、歸因方式、社會比較方式、社會支持以及人際關系等。此外,大學生群體所處的特殊的發展階段和面臨的獨特的發展任務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是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切實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努力構建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機制,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三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性建構。從體系的思想出發,考慮整體性與綜合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原則、方法、實施途徑、模式、工作體系、運行機制與工作評價等諸多方面加以體系性的研究與實踐。
【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心里健康教育班會活動總結07-28
幼兒園心里健康教育教案范文07-2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000字04-06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04-06
大學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6-2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個案分析論文06-20
教育理論下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6-16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論文06-22
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