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轉色是出好菇的關鍵環節論文
論文摘要:香菇菌棒轉色是出好菇的關鍵環節-
論文關鍵詞:香菇,菌棒轉色是出好菇,關鍵環節
香菇屬于低溫變溫菌類,栽培中兩個鮮為人知的環節往往被初學者忽略,一是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轉色,二是轉色期間或轉色后的驚蕈。自去年至今,應邀到幾家香菇栽培基地讓自己幫助分析,查找香菇栽培中第一潮菇密生畸形菇的原因,過多的畸形菇影響商品產量。通過現場觀察,自己指出其根本原因為:香菇菌棒制作季節不適宜,菌絲滿袋后,生理后熟及轉色條件不具備,又經過各種因素的刺激,未轉好色或未轉色的菌棒就開始早產,形成畸形菇。
香菇菌絲滿袋進入生理成熟階段,由于光線的增加,氧氣充足,濕度增大,栽培袋內原有營養成分的大量轉化以及栽培場地溫差等諸因素的影響,生殖生長逐漸成為主要的方面。4~7天后栽培袋表面逐漸長出白色絨毛狀菌絲,接著倒伏,形成薄的菌膜——“人工樹皮”。同時菌絲分泌出一種褐色素,使菌膜逐漸由淡變褐(褐色)。這是菌絲老成的標志,也是生長發育正常的標志。所以轉色是管理中的關鍵。褐色分泌物具有生理活性物質成分,它附著在菌棒表面的菌膜上,一是和菌膜一起保護菌棒,二是具有催蕾促菇的作用。轉色的好壞對香菇菌棒出菇的遲早、菇潮潮次、產量的.高低、質量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講:菌棒表皮深褐色出菇遲,出菇稀,菇體大,質量好,產量高,就是出菇期長;菌棒表皮紅棕色的出菇正常,稀密適當,菇體中等,質量好,產量高,出菇期長短適當。菌棒表皮黃褐色出菇稍早,菇較密,菇體小,質量一般,產量較高,出菇期較短。菌棒表皮呈灰白色的,出菇早而密,菇體小,畸形菇多,質量差,產量低,商品產量更低。
轉色是十分復雜的生理過程。它與菌株品系、菌絲體生長狀況、菌齡長短、菌袋在發菌過程中是否受到高溫以及管理措施刺激都有很大關系。某些菌株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轉也是不正常。菌袋發菌時若是受到高溫侵襲或菌絲老化或開袋過遲或菌齡過長,轉色暗褐。若開袋過早或菌齡幼(短),菌棒轉色較慢,色澤談,呈黃褐色或灰白色,且易污染。菌棒排場后通風換氣好,濕度達到要求時,轉色快且正常。若散射光充足,轉色快顏色深反之則慢,色澤談。培養料中碳氮比例不當也會導致菌絲徒長,難以轉色。
促進菌棒轉色的方法:當菌棒表面菌絲開始濃白、有一層剛布滿培養料表面的菌膜時,要及時增大薄膜內的干濕差,增多掀動薄膜的次數,讓其與干燥空氣接觸,迫使濃白絨毛狀菌絲迅速倒伏,分泌色素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紅棕色、具有光色的菌膜。
脫袋后,白天的空間溫度最好控制在20~22℃之間,如果一直處于12℃以下低溫,則不利轉色。要采取增溫保溫措施。如遇到30℃以上高溫,會造成菌絲的損傷(燒菌),也同樣影響轉色和子實體原基的形成和分化,應在夜間或清晨氣溫轉低的情況下通風,降低菇床或菌棒的溫度,脫袋4~5天后開始掀膜通風,逐漸得增加通風次數。光對菇蕾原基有誘導作用。脫袋后菇畦內或菇床要增加通光量,,至少要10~40Lix(米燭光),適當接近紫外線(短波長)的波長的光更有利于轉色。
適當厚度的菌皮有防止雜菌污染、保護子實體原基分化、減少水分蒸發的作用。但菌絲嚴重徒長,一則消耗養料或轉色不正常;二則菌皮加厚,使菌絲體正常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三則堅韌的菌皮還會妨礙子實體原基的形成和生長,畸形菇比率增多。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為:⑴菌袋內菌齡太幼,沒完成生理成熟,脫袋太早;⑵培養基碳氮比不適當,即氮素過多;⑶通風(通氣)少,換氣太遲。特別是當菌絲開始濃白,要加大通風量時,卻缺少氧氣。掀膜通風次數太少,濕度過大,時間太短等。⑷與種性有關,氣生型菌絲發達的更易徒長。遇到這種情況,除了前期注意料的配比,掌握菌齡開袋外,應增加通風次數和時間(半天至一天)。是菌棒表面干燥,菌棒不粘手。這種處理若在中午空氣較干燥、散射光較強時進行,效果會更好。如果還是徒長,可用5%石灰水噴之強行控制,或用小刀刮掉菌皮,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
在進行轉色管理的同時,如果環境條件適合,子實體原基會在轉色管理時同步發生。這段時間的管理還有用一個重要的任務,集粹蕾促菇。香菇是低溫變溫結實型真菌,在恒溫的條件下,香菇原基是始終不能形成的,這是香菇“生性”決定的。只有通過“變溫”的刺激,才能進行生殖生長。所以冷冷暖暖、干干濕濕、暗暗光光以及菇畦薄膜的蓋蓋掀掀就是促成子實體形成的重要手段。
在進行轉色管理的同時,還可以驚蕈促蕾。菌棒轉好色后不出菇,可用無硬棱的木板等輕輕拍打菌棒,幾天后即可出菇,也可以倒騰以菌棒,也有驚醒菌絲進入生殖生長的作用。也有采取溫差——浸水——加溫促成管理的辦法,可顯著提高產量,且有效地縮短生長周期。如菇蕾適量或較少要護蕾,保證出菇質量;如果菇蕾過多,就要適當疏蕾,減少畸形菇,同樣是保證出菇質量。
由于菇床土壤保濕性能的差異,將不同程度地影響菇床薄膜內的空氣相對濕度。如果蔭棚四周擋風設施不嚴,遮蔭物稀疏,菇場常受干熱空氣的襲擊。如果通風程度掌握不當,將使菌棒表面干燥而脫水,從而降低菌棒內的含水量,影響子實體的分化。在菇床中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0%最好,用手背觸其菌棒表面,感覺柔軟不刺手為宜。如果刺手,說明相對濕度不夠,需要進行噴水蓋膜。如太濕就要增加掀膜通風,創造好轉色與出菇條件。
綜上所述:香菇菌棒轉色與驚蕈工作是在香菇菌絲體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階段的過渡中進行的,顯而易見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關鍵環節,掌握好這個關鍵環節可以提高香菇商品產量,保證香菇子實體產品質量,而且在香菇栽培的后期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此再次提醒香菇栽培初學者,在栽培中切勿忽略香菇菌棒的轉色與驚蕈工作,以利于達到豐產豐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年來主編 中國食用菌百科 農業出版社出版 1993年5月
2 高益懷 香菇代料露天栽培 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 1988年5月
3 姚淑先 張壽橙 花菇栽培新技術 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1997年10月
4 楊新美主編 中國食用菌栽培學 農業出版社出版 1988年9月
5 丁湖廣 四季種菇新技術疑難300解 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1997年9月
6 楊春華 簡易棚架式反季節栽培香菇初試成功 食用菌市場 2009年第2期
7 楊春華 反季節栽培珍稀食用菌應注意的問題 農業新技術 2003年第五期
8 楊春華 食用菌栽培幾大因素的相關性 食用菌市場 2005年第四期
【香菇菌棒轉色是出好菇的關鍵環節論文】相關文章:
菌棒觀察記作文09-10
草菇死菇八原因論文07-07
突出關鍵環節促進全面發展論文07-13
猴頭菇栽培技術論文05-29
黃金棍下出好人議論文03-10
基層衛生院內部控制關鍵環節探討論文04-26
段木香菇快速發菌及高產管理[論文]07-07
食用菌菌棒定購合同范本12-23
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關鍵環節淺談論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