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從關聯-順應觀看語境對語用對等的解讀-雙關語的翻譯[論文]

時間:2021-06-12 15:54:46 論文 我要投稿

從關聯-順應觀看語境對語用對等的解讀-雙關語的翻譯[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擬從Sperber 和Wilson的關聯理論和Verschueren的順應理論相結合的視角來探討雙關語的翻譯過程,并從語境來解讀雙關語翻譯的語用對等,通過理論演繹和語料分析的方法來試圖證明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能有效指導雙關語的翻譯。

從關聯-順應觀看語境對語用對等的解讀-雙關語的翻譯[論文]

  論文關鍵詞:關聯,順應范式,語境,語用對等,雙關語的翻譯

  一、引言

  雙關語是指有意識地將同音異義詞或一詞多義的現象運用到句子中,利用這些詞或句子間相互的邏輯關系來表達兩層不同的含義,以使語言詼諧幽默生動有趣!作為一種修辭格,雙關語被廣泛應用于日常對話,故事,小說,廣告,和謎語中,目的是為了贏得幽默,詼諧或諷刺的效果。使用雙關語的確能達到很好的交際效果,然而,如果要將雙關語恰到好處地翻譯出來卻非易事。誠如英國著名翻譯家Newmark(1982)所說:“雙關語的翻譯問題重要性有限而趣味無窮!”[1]的確,在雙關語翻譯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問題出現,但是既然雙關語是用來使語言含蓄幽默,風趣婉轉,那么譯者有理由而且也必須再現原文的這種“原作意圖”。譯者只有將原作的“欲言”充分傳達了出來,達到原作者或原作的交際目的,翻譯才能算作是成功的。國內外已有很多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并使用不同的方法來研究過雙關語的翻譯,而筆者認為,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不管使用什么樣的翻譯方法,其最終目的是要再現雙關語所表達出的這種隱藏的含義,否則去談論什么翻譯理論或原則都是毫無意義的。作為新興的語用學理論,關聯理論和順應理論的解釋力是極其強大的,國內外也已曾有專家學者分別從關聯理論或是順應理論的視角對雙關語的翻譯進行過研究,成效顯著。而筆者認為可將兩種視角結合起來,借助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來探討雙關語的翻譯過程,并通過語境來探尋雙關語翻譯的語用對等。

  二、關聯-順應翻譯范式的理論基礎

  1.關聯理論

  Sperber和Wilson在Grice會話含義理論和“合作原則”的基礎上,以認知理論為基礎,分析了話語產生和理解的機制,提出了關聯理論。他們認為交際是一個涉及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的一個明示—推理過程(ostensive-inferentialprocess)。明示與推理是交際過程中的兩個方面。從說話人的角度來說,交際是一種明示過程,即把信息意圖明白地展現出來;而從聽話人的角度來說,交際又是一個推理過程,推理就是根據說話人的明示行為(比如話語),結合語境假設,求得語境效果,獲知說話人的交際意圖。[2]這里的語用推理不同于一般的邏輯推理,僅借助前提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這里的推理依據的是邏輯信息,百科信息和詞匯信息。這種語用推理要考慮語境。[2]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不同于傳統意義的語境觀。在關聯理論中,語境也稱為“語境假設”(contextualassumptions),在交際過程中雙方互明的共知環境稱為“相互認知環境”(mutualcognitiveenvironment)。在言語交際中,對話語理解起主要作用的是構成聽話人認知環境的一系列假設,因此,語境不限于現實環境中的情景或話語本身的語境;言語交際中的語境不是雙方事先知道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的。[2]因而在推理過程中,認知語境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認知語境又叫認知環境(cognitiveenvironment),就是人們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實或假設構成的集合,互明就是雙方共同明白的信息或事實。認知環境的互明是人們交際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2]

  2.順應理論

  順應論是國際語用學會秘書長Jef.Verschueren在其1999年出版的《語用學新解》(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書中提出的一個完整的語用學研究理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解釋力。Verschueren的順應理論從某種程度上說彌補了先前語境研究的不足,該理論認為使用語言是一個不斷選擇語言的過程,語境不是靜態的,而是由不斷被激活的語境因素和一些客觀存在的事物動態生成的。語境產生于交際雙方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并會順著交際過程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言語交際中,人類總是為了滿足交際需要而不斷做出語言選擇。該理論以動態的交際為基礎,認為口語交際中做出的選擇和意義的特征在很大范圍內與語言和交際語境緊密相關。Verschueren強調,人們之所以能在語言使用中不斷進行語言選擇是因為語言具有三個特性:變異性(variability)、商討性(negotiability)和順應性(adaptability)。順應性是語言使用的核心。正是語言使用中的順應性特征使我們能從語境關系順應(contextualcorrelatesofadaptability)、結構客體順應(structuralobjectsofadaptability)、動態順應(dynamicsofadaptability)和順應過程的'突顯程度(salienceoftheadaptationprocesses)四個方面去完成語用描寫和語用解釋。[3]語用學研究語言的使用,也就是研究語言的選擇過程,而語言的選擇過程則是從語境、語言結構等方面,動態地根據不同的心理意識程度而做出的某種順應。

  3.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

  關聯論在話語理解方面的解釋力是強大的,而在語言選擇方面,順應論的包容性極強,因此將兩種理論進行結合能更好地解釋語言的理解及選擇問題,換句話說能更好地解釋翻譯的過程,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由此而生。此前已有學者對此進行過研究,但并未專從語境入手去研究語用對等的問題。

  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認為,語言的理解和使用是一個關聯順應的過程,即語言的選擇和運用是交際雙方尋求關聯、順應的過程。[4]在實際交際過程中,為取得成功的交際,交際者往往以順應來尋求關聯,又通過關聯來達成更好的順應。[5]在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中,譯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譯文讀者之間進行跨文化交際,譯者在正確認知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之后,以譯文讀者的認知模式和他們進行交際。譯者調動其所有的認知圖式并發揮自身的主體意識在原文的認知語境中尋求最佳關聯,以及在譯文中以變異,協商,順應的方式進行語言選擇。[6]在這個過程中,語境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里的語境在Sperber和Wilson創立的關聯理論當中被定義為一個心理結構體(psychologicalconstruct),是言語交際的互動過程中為了正確理解話語而存在于人們大腦中的一系列假設,要正確理解自然語言就要通過語境來尋找關聯,要靠推理。在這個交際過程中,聽者竭盡全力去選擇一個他認為對話語解釋最合適的語境。由于語境的選擇不會停止,因而語境會不斷擴大。所以語境是個動態而不是靜態的概念,它是人們在話語理解過程中不斷選擇的結果。而翻譯中為達到語用對等,其前提正是正確地認知和理解自然語言。而要將原語中的情景在目標語當中再現,便要根據由認知語境推理所得到的關聯去順應目標語受眾的物質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只有這樣,才能讓譯語讀者得到與原語讀者相同的感受,達到語用的等效。

  三、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與雙關語翻譯的語用對等

  雙關語(pun),是同形異義詞(homonym)或同音異義詞(homophone)的巧妙使用。雙關語翻譯的獨特性決定了譯語除了要反映原文的語言風格,還應使得譯語讀者得到與原語讀者相同的感受。然而,傳統翻譯理論中強調譯文與原文完全“忠實”、“等值”的翻譯策略已無法適應雙關語翻譯的客觀要求。為了在譯文中最大限度地再現雙關語的特色與功能,再現原雙關語的兩層含義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能更好地指導雙關語的翻譯。根據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翻譯過程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解和譯出。首先,譯者作為中介,要通過認知語境的建構在原文本中找到與原作者交際意圖相符的最佳關聯,接著,在譯語的各個層面上做出順應,以便將原作者的意圖傳遞給譯語讀者。具體來說,在理解階段,譯者需擴大共同認知語境,做出正確的語境假設,找到與原作者交際意圖的最佳關聯;在譯出階段,要順應語境和語言相關方面,以使目標語讀者產生與原語讀者相同的感受。語用對等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實現。由此,雙關語的翻譯過程,是譯者在原雙關語認知語境中尋找最佳關聯、明示推理,并在最佳關聯的引導下為確保目標語讀者認知和諧的方式做出動態順應的過程。根據關聯理論,人類的認知往往是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獲取最大的認知效果,因此聽話人在理解話語時,只會關注和處理那些具有足夠關聯性的話語,而且傾向于在同這些話語有最大限度關聯的語境中對其進行處理,并建構與這些話語具有足夠關聯的心理表征。在雙關語的翻譯過程中,譯者為了尋求最大關聯,會在推測雙關語第一層含義的過程中因為關聯性不夠進而再一次擴大和選擇其認知語境中的詞匯信息,邏輯信息及百科知識信息而對雙關語進行第二次釋義,也就是說付出了雙倍的努力,并在得到雙關語的隱含含義之后獲得最大的認知效果,使雙關語的修辭效果得以體現。在正確認知原雙關語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之后,譯者將根據在原雙關語的認知語境中所尋找到的最佳關聯,在目標語認知語境中通過順應目標語讀者交際語境中的物質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并變異、協商、順應的方式來進行語言選擇,以使目標語讀者的到與原語讀者相同的感受,從而使原雙關語在目標語中實現翻譯上的語用等效。

  四、結語

  通過對雙關語翻譯過程的解讀,筆者認為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扮演著雙重角色,在理解原雙關語階段,譯者站在原語讀者的角度根據自身對認知語境的不斷調整推測出雙關語的兩層含義;而在譯出階段,譯者順應目標語讀者的交際語境,把雙關語所傳達的兩層含義準確地傳遞給目標語讀者。筆者認為譯者只有通過對原語語境的正確理解和對目標語讀者交際語境的動態順應才能實現雙關語翻譯的語用對等,使雙關語的修辭效果得以在目標語中再現。由此可以看出關聯-順應的翻譯范式能有效解讀雙關語的翻譯過程,并能指導雙關語的翻譯。

  參考文獻

  1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2001.

  2 Dan Sperber,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25-27.

  3 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Arnold,1999.

  4 楊平. 關聯 順應模式[ J ] . 外國語, 2001, ( 6) : 22- 24.

  5 劉晶, 唐德根. 關聯 順應模式與跨文化交際會話含義的推斷

  6 李占喜. 關聯與順應:翻譯過程的研究[ M]. 科學出版社, 2007.

【從關聯-順應觀看語境對語用對等的解讀-雙關語的翻譯[論文]】相關文章:

漢語人稱指示語語用移情的語境關系順應分析論文06-20

談談推銷語言在接受語境的順應論文02-14

語用學翻譯研究概略論文06-27

小學關聯詞語用法08-25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字幕翻譯論文04-24

談從順應論看《生死疲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論文06-22

詞匯與語境研究的論文04-12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應用翻譯策略論文07-03

關聯理論框架下的翻譯淺議論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