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改換比較法培養語感的論文
培養語感,是提高學生感受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前提下,運用改換比較法培養語感,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使用標點的一片苦心,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改換詞語。
培養語感首先要抓咬文嚼字,以領悟所隱含的意義。可以將有豐富內涵的詞語改換成另一詞語,讓學生在比較中去品味。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一句“每一口井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氣。”啟發學生:“奔”“灌”分別改換成“走”“喝”好嗎?讓學生明確,“奔”“灌”除了分別有“走”“喝”的意思,還能突出缺水之苦,喝水之急。通過人物的缺水之苦和喝水之急的敏捷動作,映襯出天氣酷熱難耐。改了之后,遠不如原文感染力強。詞語對換,如《聽潮》中有“大海上一片靜寂……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和“……遠寺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漸漸向我們腳下的巖石掀過來……”,將“吻”和“掀”對調行嗎?學生明確,對調后不符合語言情境,不能對換。以此引導學生錘煉詞語培養語感。
2?改換句子。
有意改換句子,并與原文進行比較。議論文中的改換,可讓學生體會議論文語言的邏輯性;說明文中的改換,可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敘述、抒情性文字的改換,可讓學生體會其語言的生動性,等等。如有一首寫“蜜蜂”的詩:“纖腰一扭/甜歌一路/吻過笑靨萬千/帶回溫馨兩簍。”改成“到處飛翔/嗡嗡作響/采花千萬朵/年產蜂蜜一兩。”啟發學生對兩者句子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確,雖然前者寫虛后者寫實,但這樣一改意境全無,語言的感染力度差多了,不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又如1995年11月4日,武漢六中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洪鎮濤,在湖北大學《中學語文》雜志社組織的“特級教師教學藝術演示報告會”上,講“語感教學演示課”《荷花淀》時,將文中“女人沒有說話……我回來謝你”的人物對話作了如下改寫:
①……“你走,我不攔你。小華,你帶去;爹,你也帶去。”“那咋成呢?”“那咋不成?”“我也不是走親戚。”“你也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我這是何苦啊!”———這不是水生嫂,覺悟低。
②……“你走,我不攔你,咱們一塊兒走。”“我們去打鬼子,你一個娘們去干什么呀?不成。”“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幫你們做飯、洗衣……”“不成。我不同意,隊上也不答應。”“唔,不嘛!”———這也不是水生嫂,嬌里嬌氣的.,想軟化水生。
這兩種經過改寫的對話,顯現了水生嫂性格迥然不同的兩種婦女形象。再如《陋室銘》中“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在“調”前加“慢”或“輕”,并且去掉兩個“之”字行嗎?學生讀后明確,不行,這樣就破壞了語言節奏在上下文中的和諧感。“孔子云:何陋之有?”改換成“故而吾以為,陋室不陋矣。”行嗎?學生明確,不行,改后句式固然較整齊,但遠沒有原文干脆有力,且有拖泥帶水之嫌。如是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確,語言的運用要符合上下文的情境,要從文章的整體上把握。這樣一比較,學生自然能更深刻地感受語言的豐富內涵。以此引導學生推敲語句培養語感。
3?改換標點。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也能為我們創設一種思維環境,通過其特有的功能幫助學生培養語感。例如《劉胡蘭慷慨就義》中有這樣的對話:“閻軍又問:‘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堅強的劉胡蘭,從容地躺到鍘刀下面,大聲地說:‘死有什么可怕!要殺就由你們吧,我再活17歲,也是這個樣子。’”啟發學生:將其中反問句末的“!”改換成“?”好不好?學生在比較中明確,反問句比陳述句語氣強烈,這里用“!”,表明語氣更強烈,有力地表現出劉胡蘭回答的斬釘截鐵,對死亡對敵人的藐視,比用“?”更能揭示人物性格。又如《論雷峰塔的倒掉》最后一段“活該”后面的句號改換成“!”行嗎?學生明確,不行,因為用句號顯示出冷嘲熱諷的輕蔑口吻,可以指導朗讀,“!”則往往將朗讀語氣誤導得過于強烈。再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先生讀書,……“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啟發學生,將其中“”符號去掉好不好?學生比較后明確,這個符號不僅是拖音的描述,而且可以讓讀者聯想到老先生讀書入迷時的陶醉情境,去掉之后這種情境感全無。以此引導學生借助標點符號培養語感。
4?語調換讀。
朗讀,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已被廣大語文教師所運用。我認為最好的語文作業就是朗讀。朗讀涉及到語調的處理,如輕重、緩急、節奏及停頓等問題。事實證明,朗讀語調的處理影響到聽者對內容的理解,同樣也反映讀者本人對內容的理解。不同的語調朗讀會使語言所蘊含的內容表現出不同的層次。教師可換調朗讀或讓學生互相創設最佳語調,讓學生在比較中充分發掘句子所隱含的意義。如《蘇州園林》中有句子“倘要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多少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通過換調朗讀啟發學生:這里應強調“蘇州園林”還是“各地園林”?學生明確,強調“蘇州園林”表明是蘇州園林而不是其他某個園林給各地園林以影響;強調“各地園林”,表明蘇州園林是各地的而不只是某個地方園林的標本,給各地而不只是給某個地方園林以影響;根據上下文情境,這里應強調“蘇州園林”才與全文相宜。又如《白楊禮贊》中“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分別用陳述和感嘆兩種語氣來讀,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確,這里用感嘆語氣讀才符合文章整體情味。再如“他叫你明天去。”同樣一句話,重音分別在“他”“叫”“你”“明天”“去”上,所強調的意思不同,只有符合文章的整體情境才能讀出正確的語調。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朗讀語調培養語感。
要注意的問題是,不能為了改換而改換,作毫無益處的改換。如將“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改換為“白楊樹實在是平凡的,我不贊美白楊樹!”這樣改換比較于培養語感有什么意義呢?所以,改換比較要有利于培養語感,切不可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