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從信貸風險識別方法創新入手破解小企業融資難的論文
論文導讀::沒有一系列流程簡單、判斷準確、體現小企業風險特征的風險識別方法。幾種小企業信貸風險識別創新方法的分析與評價。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一時就無法改變。
論文關鍵詞:識別方法,創新,融資難
小企業發展對解決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意義重大。但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有力推動,在商業銀行還是社會資金主要供給者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對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決定了小企業的融資狀況。目前,商業銀行與小企業之間雖有融資合作沖動,但成功率十分低,究其原因之一在于商業銀行作為風險經營的企業,沒有一系列流程簡單、判斷準確、體現小企業風險特征的風險識別方法,從而使眾多的優質小企業由于“方法”原因而被拒之門外,從信貸風險識別方法創新入手破解小企業融資難是當前各商業銀行積極努力的目標。
一、商業銀行現行的信貸風險識別方法“誤殺”眾多優質小企業
根據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流程,對小企業信貸投放必須對其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根據風險程度決定是否投放并進行產品定價。而不同的方法對小企業的評估結果是不完全一樣的,特別是小企業的先天性的財務資料不全、規模小等原因,小企業的狀態往往會被一些表面現象所掩蓋,如果沒有“去粗取精”金融論文,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風險識別方法,商業銀行不給小企業貸款是情理之中的事,因為,按照現行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評估方法,小企業的風險程度必然很高,而優質的小企業因為不能被揭示出來而大量被拒之于銀行門外,失去發展機會。
現行的商業銀行對小企業信貸風險的識別方法還更多是沿用了大中型企業貸款的風險識別方法,即“要件法”和“風險評級法”。
1. “要件法”。“要件法”是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采取的對小企業信貸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是根據現行的信貸管理制度規定的能夠辦理貸款的基本要件的一種方法,一般由管理行制定信貸管理制度,規定符合貸款的基本條件,對于固定資產貸款還要進行項目評估,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一般先由信貸員或客戶經理對照制定到企業進行調查,寫出貸前調查報告,提出貸與不貸的建議,在此基礎上按照權限再進行分級審批。
這種方法的核心要點就是小企業要能得到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就必須符合商業銀行規定的各種要件。這里的關鍵是要件是如何規定和小企業能不能符合這些要件。從現在各行規定的要件來看,由于商業銀行的信貸原則是針對一般化的企業來制定,不可能符合或反映所有小企業的動態情況。目前,商業銀行制定小企業貸款要件的法律依據主要有《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法律法規和各商業銀行行內相關管理制度中對一般企業客戶貸款業務操作的規定和要求,按現行制度規定,對企業至少有35個貸款要素進行了具體的限制性要求或必須達到的標準,且只有在各個基本要素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企業才可能獲得貸款或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才盡職。而從小企業能否具備這些要件情況來看,由于小企業本身存在的財務信息不全、規模較小、成活率低的原因,能符合商業銀行規定的貸款要件條件的極少。根據對1000戶小企業調查發現,有至少95%小企業大部分貸款要素難以符合現行制度的要求論文范文。根據調查分析,一般情況下,小企業35個信貸要素中至少有25個不符合規定的要求金融論文,而且這25個要素又是商業銀行辦理貸款的基本條件或基本要求,不同時具備這些條件貸款是不能審批,這是小企業貸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1]在辦理小企業貸款時,商業銀行從業人員往往只是簡單地用小企業現狀與現行規定對貸款要件規定要求進行對比,結果只能是銀行依據規范的辦法無法獲取有能夠通過對小企業貸款決策的審貸信息,只能是小企業客戶不符合制度規定的條件要求。只要這種規定的要件不減少,標準不降低,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一時就無法改變。但不容否定的現實卻是,在大量的取不到商業銀行貸款的小企業當中,至少還有30---40%的小企業的成長性是好的,屬于優質的小企業,也是后來發展成為大中型企業的基礎,但由于識別方法的原因,其成長性和優質性的外表不符合規定的要件條件而被拒之門外。
2. “風險評級法”。風險評價法是指商業銀行規定一系列的指標,通過對小企業信用情況進行綜合評分,得出信用等級,只有高于一定等級的小企業才能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目前國內外許多銀行都建立其對貸款客戶的風險評價制度,并不斷提高計算機技術在信用評級中的運用。這種方法在國際商業銀行對企業風險識別中也較為廣泛地運用。美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中使用是一種用來預測貸款申請者有多大程度破產或違約的技術統計(Mester,Loretta,1997)。一般從企業資產流動性、盈利性、資產負債率、財務數據真實性,企業主的信用意識等方面對企業風險進行評估;日本八千代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開發的SOHO模型對中小企業一百多項非定量化數據進行定量。該模型以10個模塊從不同側面,如企業經營前景、流動性等方面對企業進行評估。[2]我國銀行體系中66.7%大銀行和22.33%小銀行已經建立小企業信貸業務風險衡量工具或體系,如打分模型和內部評級體系。[3]多數銀行現行的評估指標體系大部分是按照規范、成熟的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特征來設置的,不符合小企業信貸需求的特點。大中型企業與小企業用的是同一套評級系統,所以針對較大企業形成的客戶評價標準,事實上構成了對小企業的信用歧視,導致小企業各方面的綜合條件達不到銀行的要求。然而,由于這些評級系統發揮作用的共同前提是:企業需要系統、全面的數據資料,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信用評級才有科學依據。反之金融論文,如果企業所持有的財務信息不全面、不準確,其評級結果顯然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運行質量。而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大部分的財務信息質量差、可信度低,因而,通過信用評級等方法的評估其信用級別顯然十分低下,也不可能得到商業銀行的認可。
二、幾種小企業信貸風險識別創新方法的分析與評價
由于現行的商業銀行關于小企業的信貸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是基于企業的財務信息為主建立的,小企業天生的基礎性資料缺乏、信息不透明、財務數據不準確、不真實、不完整,以致銀行難以用常規方法評估其信貸風險,從而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目前,商業銀行在風險識別方法創新的實踐中,也形成了方法可行、簡單、容易操作的小企業風險識別的方法,
(一)現金流識別法
現金流識別法是商業銀行針對小企業的難以提供全面的財務信息,而通過關注小企業的現金流來識別小企業信貸風險的方法。因為現金流主要記載的是小企業在購買、銷售商品,提供、接受勞務,對外出資和支付稅收等活動中的現金流動狀況,反映了業務的現金收支狀況:(1)現金流能夠說明小企業的持續生存能力,因為有的小企業雖然年年虧損,卻因為有足夠的現金流量而得以長期生存,而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需要的是可持續成長性小企業作為合作伙伴。(2)現金流狀態能表明小企業的償債付息能力。因為充分的現金流是小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根本保證,歷史現金流與未來現金流是相關的,商業銀行關心的是小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這樣,通過歷史現金流及其他財務信息,可以對小企業未來支付利息能力進行預測。可以分析小企業未來獲取或支付現金的能力。(3)現金流能夠分析小企業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因為小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代表小企業運用其經濟資源創造現金流的能力。(4)現金流狀態能夠分析小企業投資活動對經營成果的影響。現金流狀態可以提供小企業動態的財務信息,表明小企業在報告期內由經營活動、投資和籌資活動獲取的現金,小企業獲取這些現金是如何運用的,能夠說明資產、負債、凈資產的變動原因。因此,商業銀行可根據小企業現金流表判斷出小企業的質量、未來發展趨勢,從而為信貸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商業銀行在小企業現金流識別法指標設置上也較為簡單,主要有:
(1)項目可行性指標論文范文。項目可行性指標主要通過小企業的現金流量和所投資項目的貼現現金流量及非貼現現金流量來考察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當投額項目的未來凈現值為正時金融論文,則說明該項目值得投資,商業銀行可以借貸,反之則不予借貸。
(2)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結構。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結構可以考察小企業經營性債務管理產生的現金流量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貢獻。如果小企業營業現金流主要來源于主營業務收入收現能力的提個高,說明現金流質量較好;反之,如果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主要得益于存貨、經營性收入項目和經營性應付項目的貢獻,則小企業現金流量質量應當引起警惕。
(3)盈余現金保障倍數是小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可以反映出盈利的質量。該指標主要是用以揭示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量與當期凈利潤的差異程度,也反映了當期實現利潤中有多少現金作保證。這一指標對于防止小企業操縱賬面利潤而給報表使用者帶來一定的誤導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現金流識別法在運用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小企業的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來分析小企業的現金流是否健康。小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時期的現金流量是不同的,商業銀行具體分析時可將從現金流表中獲取的數據進行前后幾個年度的比較,而不可只憑借某一時期的數據來決定是否給予借貸。其次,要合理預計小企業項目投資方案未來的現金流量。最后,要重視小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分析,如果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現問題,小企業的財務最終肯定出現惡化。因此商業信貸員要時刻關注小企業的現金流出現的異常。
(二)“品、表”識別法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銀行提出了普惠金融體系的理念,即面對低端客戶人群的金融服務,這種技術和平常應用的面向大企業的信貸技術不同:大企業是財務報表分析、信用評級、模型測算;小企業則不具備這些條件,更多的是信貸員走街串巷,到加工銷售的企業、個體戶和農戶當中去,通過交談和訪談,分析其未來的現金流和發展潛力。[4]我國商業銀行在識別小企業信貸風險過程中,也形成了具備中國特色的“品、表”識別法。這一方法主要通過對小企業的非財務指標的定性、定量分析,從而,形成對小企業風險狀態進行準確判斷。所謂“品”主要指小企業一把手的人品;產品――即使訂單減少,但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仍能有所反映;抵押品――管理好抵押品,并且保證質量。“表”主要指能反映小企業運行質量的:電表、水表、報關單表。這一識別法的依據較好地運用了能夠反映企業運行質量的關聯指標。因為機器是不會說謊話,工廠的生產如果是有效率的金融論文,并且是發展的,它的變化會在它的電表和水表中體現出來;如果它是出口企業,從海關的報關單表就可以看得出真實情況。對 小企業“品”的了解,基本上做到對客戶眼見為實,知根知底,并降低了貸款門檻。如農行江蘇省分行營業部曾經對從未打過交道的7家中小企業一舉授信2.09億元,主要基于這樣的一個基本判斷:中小企業不太可能多納稅,它們真實的生產經營狀況往往要好于或等于納稅體現出來的生產經營狀況。[5]
品表識別法的不足:這一方法基礎資料的收集涉及多個部門,有些資料難以準確地取得,而且,要進行長期的積累才能形成一個基本的結論。
(三)擔保公司識別法
擔保公司識別法是通過對為小企業貸款是否提供擔保和擔保公司風險管控能力、代償能力的考察來對小企業風險狀態進行識別的一種方法。擔保公司通過為小企業提供擔保,不僅可以幫助小企業實現了信用升級,而且還轉移、分擔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擔保公司一旦提供擔保就有了代償責任,因此,擔保公司往往要建立受保企業的信用評級系統和信用檔案數據庫,建立申報企業信用紀錄,同時擔保公司不斷提升小企業的信用能力,使其不斷提升獲得銀行提供貸款的能力。擔保公司對委托方往往在擔保前會認真的評估。如果擔保公司管理規范,代償率極低,其所擔保的企業一般是好的企業。
擔保公司識別法一是部分解決借貸雙方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委托代理問題?處置成本的存在使得擔保對借款人的價值高于對貸款銀行的價值,因此擔保可以加大借款人的違約成本,抑制借款人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最終降低信貸風險;二是擔保質量是確定信貸定價的重要因素,并實現銀行對信貸客戶的篩選?對銀行而言,擔保價值比借款人預期的項目收益更容易被客觀識別,因此銀行可將擔保和利率按相反的方向來設計一套信貸合約,低風險的借款人選擇低利率?高擔保合約,而高風險的借款人選擇高利率?低擔保合約,從而使銀行根據借款人的風險類型對其進行分離和篩選,良好的擔保可以降低借款人的借款利率水平;三是降低信貸風險處置時借貸雙方談判成本?在沒有債務擔保的情況下,借款人一旦違約,其所對應的各債權人在協議分割借款人剩余資產的談判中將耗費很高的成本,而在債務擔保情況下,由于擔保條款事先已經決定了擔保資產的歸屬,這將不僅降低借貸雙方事后的談判成本,而且將剔除其他無擔保債權人的“免費搭車”問題;四是擔保質量是銀行進行信貸風險分類和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的重要依據?[6]
擔保公司評價法實用性論文范文。(1)抵押品應該具有法律地位明確?能客觀估值或采取盯住市場價值?良好的流動性?價值波動較小?和交易對象的信用相關性較低等特征;保證人的風險評級必須高于借款人。(2)在借款人違約?無力償還或破產時銀行能夠及時處置擔保并獲得擔保權益而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礙;貸款發放后,銀行應該連續考察貸款的信用狀況;經常對擔保人重估;連續追蹤抵押品價值,經常盯住市場,對抵押品的種類?位置和質量進行考察;保證估計抵押品的市場價值?(3)商業銀行應該建立清晰和穩健的程序及時處置擔保,以保證能夠有效遵守違約條款的規定,一旦借款人違約迅速處置擔保;對擔保進行最終處置時,違約損失的估計應該建立在歷史清償率統計數據的基礎上,而不應該只建立在估計的抵押品市場價值基礎上?
擔保公司識別法的不足。首先,擔保主體多樣化及我國涉及信貸權利保護的法律法規既龐雜又分散,導致銀行在現實操作中的成本增加。截至2007年底,根據國家發改委原中小企業司統計,我國共有3729家擔保機構,然而,擔保公司呈現出行業管理“政出多門”、商業性與政策性擔保體制混亂、準入門檻低、擔保機構魚龍混雜、監管缺位的行業發展現實,沒能從根本上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從擔保資本的利用效率來說,總體處于“規模而不經濟”的狀態。[7]其次,保證人保證能力不充分,如擔保人與借款人同屬一個行業,具有相同的行業風險,或者保證人的銀行內部信用評級低于借款人,這種不被認可的擔保卻往往成為銀行考慮的第二還款來源?最后金融論文,高估抵押品價值?為了增加融資能力,有的借款人會通過對現有資產進行重新評估增加抵押品價值,如果銀行調查不到位或者抵押品價值認定政策存在偏差,將導致抵押品價值被高估?
(四)聲譽識別法
聲譽識別法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小企業利益相關者對其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的評價進行信貸風險識別的一種方法。而前面三種方法主要是對小企業硬信息的評價,而對于小企業的.經營的行業環境、經營者素質、信用品質等軟信息。利用聲譽評價法可有效解決商業銀行對小企業信用評估的不足。
1. 聲譽評價的可行性。首先聲譽評價具有全面性,小企業的聲譽評價包括企業聲譽、法人聲譽、產品聲譽、行業評價等利益相關者的評價;小企業往往主要由其主要經營者一手創建,經營者能力和素質影響小企業的未來發展狀況和還款意愿。而小企業的聲譽評價涉及到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信息的反饋。因此,當小企業提出貸款咨詢需求時,信貸人員可首先通過走訪小企業及上下游客戶,了解企業的聲譽,確定客戶是否是服務對象。其次聲譽評價法具有可操作性,通過了解企業的聲譽能間接的了解借款人品德、借款人的能力、借款人的資本金、借款人所提供的擔保品情況、借款人的經營環境。而借款人的這些信息大都屬于軟信息,它們都可以通過借款人的聲譽表現出來,這些聲譽一方面來自于合同履約、還貸狀況等交易活動,另一方面則存在于社會經濟活動中。對小企業而言,其特點是有記錄的交易信用有限,那么,企業主的活動與企業的交易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比如老板的人品如何,個人信用有沒有變化,他的朋友怎么評價他,最近經營有什么變化,都可以作為信用評級的參考。”所有這些都是銀行對企業聲譽評價的依據。信貸員在調查時要對這一部分信息進行交叉檢驗。
2.聲譽評價的適用性。聲譽評價涉及企業的各個方面,因而它可以適用于任何企業的評價。因為商業可以通過對企業相關利益者的調查間接獲得企業的財務報表以外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則可通過聲譽表現出來。其次,聲譽評價也包含了企業的財務信息的內容,因為聲譽評價可以對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經營檢驗。聲譽評價可以隨著企業發展的不斷壯大,而不斷提高。因此,聲譽評價是一個動態、全面的評價方法。
3.聲譽評價的不足。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商業對小企業的聲譽評價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本投入。其次,由于缺乏統一的聲譽評價指標體系,致使不同的商業銀行對同一家的中小企業的聲譽評價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針對小企業貸款規模小、流轉快、周期難以準確測算、逾期可能性相對較高等特點。商業銀行要綜合利用上述幾種方法對小企業客戶的財務指標外,將小企業的經營動態、主要負責人的品質素質、資信記錄、發展前景等有關因素進行評級,以應對小企業復雜的經營狀況及小企業貸款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論文范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擔保公司進行評級金融論文,并通過監管措施規范其經營,減少擔保公司的信息不對稱,積極推動擔保公司、風險投資公司等的發展,以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的瓶頸制約。
這四種方法的共同特點: 方法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符合小企業的特點;能夠識別出小企業的風險狀態;但這些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些方法還有待制度的進一步認可。
三、從信貸風險識別方法創新入手破解小企業融資難思考
著力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各個方面都在努力,然而效果并不如人意,這就不得不提醒我們換個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并找出問題存在的關鍵,當前,從信貸風險識別方法創新入手破解小企業融資難不失為一條重要的思路。
(一)在解決小企業信貸投放動力和能力的前提下,著力進行信貸風險識別方法的創新是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關鍵。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這是風險管理的基本要求,在解決商業銀行支持小企業融資動力、能力的前提下,如何能盡可能多的選擇優質小企業是關鍵。而小企業風險識別方法又是進行信貸評估不可愈起的檻,因此,在當前積極支持并推動商業銀行支持小企業的監管環境、在各商業銀行積極布局并發展小企業客戶的前提下,必須將小企業信貸風險識別方法的創新提高到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同等位置上來,只有方法創新了,才能準確、大量地將優質的小企業識別出來,從而商業銀行才能更加大膽地支持小企業的發展。
(二)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業務的特殊企業,防范風險是第一原則,然而,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將優質的小企業識別出來,這樣的方法就是科學的方法。在商業銀行與優質小企業之間的聯合通道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就是說,商業銀行如何在眾多的小企業中能好中選優不能拘泥一二種傳統的方法、成熟的方法、大企業使用的方法,只要能準確識別出優質小企業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國家銀監會推出的非財務信息評價等等。
(三)商業銀行要大膽創新小企業風險識別方法金融論文,只要準確有效就是科學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可能在理論上沒有基礎,在現實中沒有成功的經驗,但是他能體現小企業的特點,能從眾多的小企業中將優質的小企業識別出來,哪就是好方法,甚至是各種方法的組合運用。
(四)進一步解放思想是進一步推動信貸風險創新的關鍵。創新的方法需要得到制度的認可,而創新的制度要有創新的思想作指導。因此,商業銀行各個層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實際,實事求是也是關鍵。只有思想進一步解放,人們的創新思想才能被進一步激活,信貸評估的方法就會不斷創新,制度才能進一步創新,解決小企業融資難才能有一個新的突破。
總之,要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商業銀行必須不斷地根據小企業的風險特征和管理要求,創新小企業的信貸風險評價方法,做到既能夠降低風險,又能夠將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小企業發掘出來。
參考文獻:
[1]傅子能.商業銀行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研究[J]
[2]柳景豐.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防范的思考―深化基礎與體制創新相結合[J]
[3]劉飛.應對中小企業銀行信貸風險與控制對策的思考[J]
[4]黃南萍.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與控制的思考[J]
[5]潘慧.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成因及治理[J]
[6]陸岷峰.小企業信貸引入現金流管理的幾點思考[J]
【從信貸風險識別方法創新入手破解小企業融資難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小企業融資難論文提綱02-20
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論文05-27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論文04-13
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論文07-02
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建議的論文06-19
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論文04-01
信貸風險管理論文05-28
從思維入手,從落筆開始論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