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有關解決主板內存插槽故障方法論文
解決主板內存插槽故障 找回丟失的64MB內存
春節期間,我無意中發現我和電腦速度明顯不如以前了。我的電腦主要配置是:微星815EP主板、賽揚633
CPU、西部數據20G(7200r)硬盤、HY
Pc-133內存。按理,作為家庭用的電腦,128M內存是足夠的,這是怎么了?再看看系統屬性,發現屬性的性能狀態欄顯示:內存:64MB的RAM;系統資源:54%可用……等等。怎么?我買的電腦明明是128M內存,怎么變成了64M呢?于是打開“優化大師”的系統信息檢測顯示,物理內存63028Kb(31%可用),其他信息顯示與我購買時的相符。還是64M內存,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聯想到一個月前我的電腦曾送到電腦城修理過,我的第一感覺是遭了,我的電腦內存條被人調包了。提起電話想質問電腦城,才想到是春節期間,哪里找人啊!沒辦法,還是自己先看看再說。
我趕緊關掉電腦,斷開電源,并迫不及待地打開機子,查看我的“愛機”,我拔下內存條一看,好象還是我的“原裝”雙面內存HY
128Mb
Pc-133,什么原因呢?我仔細查看內存條上的每一金手指,也并沒發現有斷腳的情況,用小刷輕輕刷干凈每一根針腳,再小心翼翼地卡上內存條,開機,顯示器上指示燈亮,但沒有信號反映。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沒接觸好,我只好關掉電源,重新檢查顯示器與主機的聯接線,重新開機,問題依然。什么原因呢?
我反復查看,重新連接,開機,顯示器亮了,并進入了Windows98畫面,我一陣興奮,但隨即出現的是pleaes沒辦法,偶然記得以前我的電腦內存條是安裝在DIMM2位置上的,怎么現在安在了DIMM1上,拔出內存條,插入DIMM2,開機,隨著光標的快速閃動,一陣清脆的電腦啟動音樂響了,我的心跳隨著光標的一閃一閃快速地跳動著,電腦正常啟動了,打開一個個窗口,發現速度明顯快了許多,似孚又回到從前,趕緊查看系統屬性,屬性的性能狀態欄清晰顯示出,內存:128.0
MB的RAM……“成功了!”
我驚喜萬分。
再回過頭來看看DIMM1插槽,問題終于發現了,原來,DIMM1插槽上第7個針腳的一根金屬片已經嚴重銹蝕斷裂了,致使我的雙面內存條實際上只發揮了單面的作用,電腦當然只能檢測到64M內存。
電腦軟硬件應用網站長注解:雖然該文已經比較老,但是例子值得借鑒,很多時候會忽略該問題。
電腦頻繁死機竟是灰塵所致!主板離奇故障排除
由于主板的集成度相對比較高,因此出現故障的機率也相當大。當電腦出現有規率的死機、反復重啟或是主機根本無法點亮時,我們一般認為是主板上的某個部件出現了問題。主板的高集成度,也讓其維修起來相當不易。隨著價格的不斷降低,如果主板某些重要的芯片組被燒毀,一般情況下便沒有維修的必要了。
對于主板發生的故障,我們可以簡單的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根據對電腦系統的影響可分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致命性的故障一般是按下電源開關后主機無任何反映,或是在系統上電自檢期間,導致系統死機。非致命性故障也發生在系統上電自檢期間,一般給出錯誤信息;或是能夠正常進入系統,但經常出現死機或反復重啟。
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為故障:帶電插撥I/O卡,以及在裝板卡及插頭時用力不當造成對接口、芯片等的損害;二是環境不良:靜電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別是CMOS芯片)被擊穿。另外,主板遇到電源損壞或電網電壓瞬間產生的尖峰脈沖時,往往會損壞系統板供電插頭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滿了灰塵,也會造成信號短路等。三是器件質量問題: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質量不良導致的損壞。
首先要提醒用戶的是,灰塵是主板最大的敵人之一,也是電腦各種配件產品的最大殺手,大家最好要注意一下。在很多情況下,主板無法查出故障,通過利用三氯乙烷(揮發性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體之一)清洗后“怪病”完全消失,大部分都是由于灰塵造成的。為了保證“怪病”不出現,最好注意防塵。還有就是在突然掉電時,要馬上關上計算機,以免又突然來電把主板和電源燒毀。最近筆者碰上幾起類似的事故,接下來將排除方法介紹一下,希望大家引起足夠重視。
故障一
故障現象:2003年底裝的電腦,CPU為奔騰4
2.4C,主板選擇了精英865PE。使用至今,沒有出現過大的毛病。自電腦擺到臥室后,但沒有移動過位置,也一直都沒有注意電腦清潔問題,前段時間電腦經常出現藍屏、非法操作或死機的故障。當時覺得這些問題出現的時間沒有規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死機越來越頻繁。
故障分析:先是懷疑電腦中了病毒,用各種殺毒軟件反復檢查都沒有發現病毒。接著懷疑啟動時加載的程序有沖突,就又把所有啟動時運行的程序關閉,但故障依然存在。隨后又懷疑內存有問題,借了一條KingMax內存,用它換下自己的HY內存后,還是死機。最后只好重裝系統,但安裝過程中卻又死機。馬上想起可能是CPU引起的問題,打開機箱,發現主板上積滿了灰塵,通過仔細觀察,這才發現原是灰塵導致引腳之間短路而頻繁死機。
故障排除:用舊牙刷刷去灰塵,但這還不夠干凈。由于沒有無水酒精,接著就用光盤清潔噴劑擦拭,再用電吹風吹干。待主板清潔干凈之后,重新安裝各種配件后開始安裝Windows系統,安裝過程非常順利,裝好后的系統再也沒有出現過無故死機的現象了。看來電腦也需要經常的清潔與保養,如果忽視了對電腦的清潔,灰塵就會越積越多,各種各樣的故障就會頻頻發生,更甚者由于散熱不良導致各種配件的燒毀,因此千萬不要忽視主板的清潔。
故障二
故障現象:朋友的一臺組裝大約有兩年多的兼容機,最近經常無法啟動,偶爾能進入系統也是頻繁死機,無奈之下只好向本“大師”求援。
故障分析:根據朋友述說的故障現象,筆者初步判斷為病毒所致或者硬盤本身出現了問題。按照先軟后硬、先簡單后復雜的檢修原則,拿出最新的KV3000殺毒軟件準備對硬盤進行查殺,可是用啟動盤進入DOS模式后,卻提示找不到各驅動器,看來殺毒是無法進行了。
重啟電腦并進入主板BIOS,發現硬盤參數無不當之處,但自動檢測卻無法識別硬盤。看來只有檢查硬件了,打開機箱,將硬盤電源線與數據線拔下重新插好,開機還是無法識別硬盤。難道是硬盤出了問題?將硬盤拆下接到筆者的愛機上,能夠正常工作,也就是說硬盤沒有問題。難道是數據線壞了?用筆者的數據線把硬盤重新接到故障機,故障依舊。會不會是電源的問題,換上筆者的長城電源,還是無法喚醒硬盤。
故障排除:仔細觀察主板,硬盤接在IDE1接口,光驅接在IDE2接口上,光驅能使用為什么硬盤就有問題。試著將光驅拆下,將硬盤接到IDE2接口上,硬盤竟然能正常使用了。邪門,何以IDE2完好而IDE1出故障,它們可是由同一主控芯片控制的啊!
無奈之下,只好拆下主板進行觀察,這時發現其背面有好幾處布滿了灰塵,其中有一處正好位于IDE1接口的焊點處,堆積的灰塵幾乎將焊點覆蓋了。將灰塵清理干凈,固定好主板,裝好各配件,重新啟動計算機,順利地進入了系統,一切恢復正常。
這兩起故障,都是由于沒有定期清潔所引起的。灰塵是電腦的隱形殺手,堆積的灰塵不但妨礙了散熱,易于損壞元器件,而在潮濕天氣還會造成電路短路現象。灰塵對計算機的機械部分也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定期給愛機做衛生顯得格外重要。
能“活”過2年嗎?淺議主板爆電容
IT行業發展到今天,PC板卡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小廠商紛紛想盡辦法降低成本,于是許多廠商將原來使用的日系電解電容換成了臺灣等地生產的“雜牌”,這其中幾乎包括了從一線到二線的所有廠商,但是問題接踵而來,先是升技(ABIT)的爆漿事件曝光,接著是是磐正(EPOX)使用的GSC大量爆漿,近日著名廠商華碩(ASUS)也發出了電容爆漿警告……于是眾多廠商又興起了新一輪的電容換裝風暴,有些廠商甚至聲明所有電容全部換裝日系大廠產品,例如板卡新銳廠商青云(Albatron)義正辭嚴地表示:為了避免一些廠商因為使用了低品質電容導致的爆漿,青云僅使用來自日系松下和三洋的大容量(>1000μf)低ESR電容。立即有52硬件網友出來質疑,為什么“27顆(臺灣產)GSC電容站在青云865PE的肩膀上”?
為何主板電容會爆漿?
如果細心的話,您會在主板上發現排排林立的圓柱形元件。尤其在CPU插座旁邊非常密集,這些就是電容了。電容作為主板電源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用是濾波,可以把脈動直流變成近似直流。所以在主板上會有不少電容來濾除相關電路產生的雜波,特別在CPU周圍有的主板會有多達10余個電解電容,這是因為CPU工作在幾百兆甚至數G的高頻下(是工作電流很大),必須保證電源的純凈,這時就需要使用大容量的電解電容來濾波。由于主板的安裝空間和限制,只能使用十余個小容量的電解電容(6.3V1500UF)并聯的方法來達到大容量電容的效果。當電解電容的容量下降時,供合CPU工作的核心電壓就會變差(一共2點1是內核電壓降低,2是CPU供電干擾增大),其中會竄入周圍電路產生的雜波和開關電源電路自身的波形,這時主機就會表現出系統極端的不穩定,運行速度下降,容易藍屏死機。
(電容爆漿最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溫度,超過允許溫升或者在允許溫升情況下達到使用壽命。包括超壓。超壓導致介質擊穿產生高溫最終爆炸。)高溫度是導致電容爆漿的主要原因,高溫致使其電容內部電解液沸騰,壓力升高,最終超過泄爆口的承受極限而爆漿。電解電容因為其結構特性,內部裝有電解液,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出現過壓現象,這時電容的漏電流增大,電容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發熱,導致電容的溫度升高,電容內部的電解液會因高溫變成氣體致使電容內部的壓力增大。當這個壓力超過電解電容的鋁外殼承受壓力的時候,電容就會發生爆炸。為了避免電容爆炸造的不必要的人身和物品損傷,每個電解電容的頂部都有刻上防爆紋,就是十字或三叉及其他形狀的壓力釋放點,這是人為的制造壓力薄弱點,當電容內部壓力過大時,就會從此處泄壓,避免產生爆炸情況,有點類似高壓鍋安全閥的原理。按照技術標準,這些電容都應該能在105攝氏度以內的環境正常工作,事實上也沒人能在105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生存,因此用戶的使用環境不足以造成電容爆漿,最大的原因就是主板廠商選用的元件不合格。爆漿主板保修成問題
52硬件版主就差異性詳細與這位主板工程師進行了探討,才知道原來同樣容量標稱的電容,按工作壽命可以分為:1000小時、2000小時、3000小時、4000小時、5000小時、8000小時等多種規格。怪不得有些電腦在過了保修期限之后,就特別容易壞掉,原來材料的選擇有這么多學問。他說,“我覺得主板根本就不能采用2000小時以下的產品,雖然大多數人每天開機不會超過8小時,但是按照常識來說,這樣做很愚蠢。目前市面上大多數主板采用的都是3000小時左右的電容,好點的用5000小時,只有服務器主板才舍得用更高級電容。一般來說,按照這個模式設計出來的產品,可以輕松度過保修期,但是過了保修期之后的半年至1年,就進入一個故障的高發區間。”(問題不在這里。而是2個地區的標準不一樣,爆漿的臺灣標稱壽命一樣是2000h,但是這個標準和日標的2000h的測試和標定方法是不一樣的,同樣的日標和美標,歐標也不一樣。同樣都是5000h歐標電容用過10年20年都沒問題,日標的早流湯了。這個設計到設計余量問題,設計余量越小電容實際壽命越短。)
按照這樣的做法,過了保修期主板也進入元器件老化的高發期,商家既節省了成本,又避免了保修帶來的成本增加;而消費者對這種行為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法規上的保障。記者問該工程師,“2年~3年之后,電腦因為電容老化壞掉怎么辦?”他笑著說,“按照我們的設想,也該買部新的了,如果實在缺錢的客戶,可以考慮去修理主板的地方換掉這些電容,加上手工費也就是幾十元而已。再要不就是去買那些真正3年保修的主板,例如Intel原裝板,華碩的主板等。這里要小心,有很多所謂3年保修的主板,只有第1年是免費的,后面兩年是收費服務。另外,在購買主板的時候,注意一下鑒別電容就可以大致判斷這塊板的好壞。”爆漿深層分析及廠商苦衷
2000年底至2001年第一季升技(Abit)生產的815系列主板(SL6、SA6R、SE6),在使用1年左右就陸續出現大面積電容爆漿問題。究其原因,發現是因為使用了Jackcon(融欣電子)生產的電解電容。升技因此事件致使品牌形象受損,訂單流失,加上給客戶更換新電容的費用,當年虧損高達6.2億元。
其后又有多家廠商不斷傳出主板電容爆漿問題,不過因為影響范圍不是很大,也就是磐正(EPOX)主板的GSC大量爆漿了一次,據說還是用錯規格。到了2003年12月4日,一線大廠華碩承認其制造的K8VDelux主板,存在電容爆漿的危險。在官方網站上,華碩用FAQ的形式解釋了該問題,并用圖示將可能出問題的電容都用紅色圈圈標注出來了。華碩表示該款主板的電容有可能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不正常的現象,如果客戶的K8VDelux出現了問題,可以聯系當地華碩相關部門進行更換。到目前為止,由于華碩及時在官方網站上做公開的申明,其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膽識,避免了品牌信譽受損。
在爆漿事件頻繁發生后,很多主板廠商紛紛用回日系的高品質電容,但是情況也不一定,變化隨時在發生。之前有人質疑青云(Albatron)的865PE主板使用GSC電容,經調查情況屬實,但是同樣一個型號,也有使用日系SANYO電容的版本,消費者要搞清楚相當不容易。為什么廠商就不能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精選原料好好控制主板的質量呢?
52硬件編輯采訪到一位主板廠的技術人員,他表示:目前主板的廠商獲利率是1%~3%,最新款的還可以更高些,但很少超過5%的獲利;加上主板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材料成本的控制就需要相當謹慎。必須在3~6個月內獲利,否則連1%的利潤都沒有,選擇低成本的電容當然是沒辦法的辦法。名牌電容的確好,但是價格貴,選擇指標看上起相當的平價電容,在一段時間內根本沒區別,只有使用時間長了才能有所差異。看電容辨主板優劣
那么,怎樣從外觀上來簡單判斷主板電容的好壞呢?據專家介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看電容顏色
一般來說黑色的電容最差,綠色的電容要好一些,藍色的電容要比綠色的電容更強。所以我們一般在主板上看到的CPU周圍濾波電容都用的是綠色的,而其它地方有些則是黑色的。電容個頭大了也不一定好,同樣容量的耐壓值的電容個頭小了好,個頭大的話,只能說明其生產工藝落后。(不知道哪個假專家講的。日系電容的簡單推斷可以從外皮字的顏色推斷,白字一般為普通品或其他品種,金字的為高頻高速電容,金字帶audio字樣為音頻電容,與外皮顏色與該電容系列有關無規律可尋。最可靠的辨別方法是看系列,什么廠生產的`什么系列電容是做什么用的廠家網站一般都有詳細技術資料PDF格式的。包括用途,壽命,規格,尺寸)
看電容指標
按照Intel主板技術白皮書的說法,現在主板CPU插槽附近的濾波電容單個容量最低為1000μF,一般主板都采用1000μF的電解電容(很會精打細算啊)。而在Intel的原裝主板上,電容單個容量高達3300μF,這就是大家推崇Intel主板穩定性的原因之一。在耐受溫度范圍上,大部分主板都使用的是105℃的電容,如果看到使用的是85℃電解電容,耐久性就不用多說了
正確對待主板檢測的CPU溫度
網友問:
我的電腦一開機,BI0S就顯示CPU溫度為48℃(室溫25℃左右),不運行任何程序幾分鐘后溫度也會上升到54℃。這是什么問題?長期下去對硬件是否有影響?我該將主板中的CPU警戒溫度設定到什么值?
52硬件論壇答:主板檢測CPU溫度都是依靠CPU座下的探溫頭完成的。探溫頭做得高一些,就離CPU近。所探測到的溫度就高;探溫頭做得低些。就離CPU遠些,所探測的溫度也就低。該溫度顯示的高低并不會對硬件工作造成影響。
設定BIOS中的CPU警戒溫度的依據主要是CPU所能承受的極限溫度。一般警戒溫度設置為比它所能承受的極限溫度低20℃左右即可。
主板故障排除實例
主板作為電腦核心,由于其電路集成過高,因此出現故障的機率非常大。散熱不良、電容擊穿等,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一般人認為,只要是主板出現了問題,一般情況下不能通過常規方法維修,因而一旦電腦主板出現問題,往往是重新買一塊新的了事。
其實不然,電腦主板雖然大部份部件都是高集成芯片,但也不乏普通電路中常用的電阻、電容、二級管、三級管等,特別是一些大功率管由于經常通過大電流,因而發熱量較大,加之電腦主板尺寸限制,散熱片不可能做得很大,特別是有些機箱狹小,熱量不易散出,所以這些大功率管有時會在超過它最高工作溫度下工作,長時間使用難免出現問題。接下來筆者就將自己在使用電腦中遇到的主板故障及排除方法簡單介紹一下,有遇到同類故障的朋友不妨借鑒一下筆者的維修經驗,沒準能夠讓你的計算機重新恢復動力,為你節省許多的銀子。
電腦無法啟動,主板灰塵過多成真兇
故障表現:朋友的一臺兩年前組裝的兼容機最近經常無法啟動,偶爾能進入系統也是頻繁死機,嚴重影響了朋友的工作及游戲娛樂。
故障分析與排除:根據朋友描述的故障現象,筆者初步判斷為病毒所致或者硬盤本身出現了問題。按照先軟后硬、先簡單后復雜的檢修原則,拿出最新的殺毒軟件準備對硬盤進行查殺,可是用啟動盤進入DOS模式后,卻提示找不到各驅動器,看來殺毒是無法進行了。
重新啟動電腦并進入主板BIOS,發現硬盤參數無不當之處,但自動檢測卻無法識別硬盤,這樣的表現看來軟件方面的問題不大,只有檢查硬件了。打開機箱,將硬盤電源線與數據線拔下并重新插好,開機還是無法識別硬盤。難道是硬盤出了問題?為徹底排除硬盤故障,將朋友愛機上的硬盤拆下接到筆者的機器上(設置跳線為從盤),開機會利用硬盤檢查軟件對這塊硬盤進行掃描與檢查,并沒有發現問題。對硬盤進行數據復制與粘貼操作,也能夠正常進行,說明硬盤本身并沒有任何的問題。
難道是數據線或電源線有問題?筆者將一條新的數據線重新接到計算機上,并更換了一個電源的四針梯形插口,重新開機,故障依舊。會不會是電源功率不足呢?筆者對朋友機器上的電源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發現朋友使用的是長城300W電源,問題應該不大。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不是主板出現了問題。
仔細觀察主板,硬盤接在IDE1接口,光驅接在IDE2接口上,光驅能使用為什么硬盤就有問題。試著將光驅拆下,將硬盤接到IDE2接口上,硬盤竟然能正常使用了。邪門,何以IDE2完好而IDE1出故障,它們可是由同一主控芯片控制的啊!無奈之下,只好拆下主板進行觀察,這時發現其背面有好幾處布滿了灰塵,其中有一處正好位于IDE1接口的焊點處,堆積的灰塵幾乎將焊點覆蓋了。
會不會是這些灰塵導致的IDE1接口問題,不管這些,先將灰塵清理干凈再說。清理后固定好主板,裝好各配件,重新啟動計算機,順利地進入了系統,一切恢復正常。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灰塵成為本次故障的真正兇手。
故障總結:灰塵是電腦的隱形殺手,堆積的灰塵妨礙了散熱,易于損壞元器件,在潮濕天氣還會造成電路短路現象。灰塵對計算機的機械部分也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定期給愛機做衛生顯得格外重要。
【解決主板內存插槽故障方法論文】相關文章:
內存的常見故障原因與解決方法總結11-20
電腦內存不足解決方法12-07
主板常見故障及主板維修電腦知識06-23
電腦內存常見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08-21
電廠計量裝置故障細化研究與解決的論文06-13
主板和內存練習題答案06-12
關于內存與主板不兼容的原因總結11-20
關于虛擬內存最小值太低的解決方法總結11-21
論文:一種電站故障診斷方法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