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圈城市結構優化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從武漢城市圈的城市規模結構和功能結構兩個方面構建了分析框架,對武漢城市圈的城市結構及建設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討,提出了武漢城市圈城市結構優化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武漢城市圈;城市結構;優化
1 引言 武漢城市圈的概念是在2002年6月的湖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上首次明晰的,武漢城市圈是以武漢為中心,由武漢及周邊若干城市組成的一個經濟聯合體,主要指武漢以及在其100公里半徑內的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8個城市構成的城市圈。
2 武漢城市圈的城市規模結構分析及調整思路
2、1 城市的等級規模結構現狀 城市等級規模結構體系是指一個國家或區域內各類城市的規模層次與分布的總體構成,同時城市等級規模也反映了一個地區城市空間結構分布的平衡程度。城市的等級規模按照非農業人口數量劃分為四等:100萬以上的為特大城市、50—100萬為大城市、20—50萬為中等城市,2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 (1)按照城市規模劃分的標準,武漢城市圈內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數量較少,大部分城市為人口數量20—50萬的中等城市,這樣就出現了斷層現象,是一種不利于整體發展的模式。 (2)核心城市的城市首位度過高。城市首位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區域內最大城市與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武漢城市圈的首位度為7.68,即武漢與次級核心城市人口規模差別較大,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城市圈的整體發展。 (3)各個規模等級的城市人口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現象,其中僅武漢市的人口就占了武漢城市圈內總人口的65.6%。
2、2 武漢城市圈城市規模結構的調整思路 根據武漢城市圈9座城市的規模分布圖示,如果現有城市規模分布整體向左移動,則其城市規模分布趨勢(虛曲線)與城市規模效益曲線基本一致,圈內城市等級規模結構將更符合城市規模效益原則。這種圈內城市等級體系的優化將大大促進都市圈整體功能的有效發揮。因此從整體上說,武漢城市圈需要在完善城市等級規模層次的基礎上,實現大中小城市等級規模的整體向上躍升,形成以大型城市為核心(區域中心城市),特大和大城市為骨干(區域次中心城市),以中小城市為節點(特色節點城市)的城市等級規模結構。 從區域城鎮體系米看,武漢都市圈形成了以武漢市為中心的完整的金字塔結構。在這里,本文直接引用師文明、高俊杰(2007)的研究結果。師文明,高俊杰(2007)用規模報酬參數h來衡量集聚效應的`大小,并得出了如下的金字塔結構。
根據上述分析,未來武漢城市圈的城市結構可以優化調整成金字塔式格局: (1)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為武漢市。是武漢城市圈內唯一的大城市,因此它的發展在城市圈內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武漢要帶動城市圈的總體發展,就必須在鞏固現有的核心地位的基礎上繼續做大做強,起到真正的強輻射力作用。 (2)努力發展次級核心城市。為解決武漢城市圈城市結構斷層的問題,應該將鄂州市、黃石市和潛江市為城市圈二級中心城市的培育對象。尤其是鄂州市和黃石市,經濟集聚效應高,應該利用它們距離中心城市武漢較近的優勢,推動武鄂黃核心圈的發展,使武漢城市圄的核心圈由武漢一市擴展到武鄂黃三市,能使武漢“單槍匹馬”的情況改變為“三駕馬車”齊使力的局面。 (3)將黃岡市、成寧市、天門市、孝感市和仙桃市作為武漢城市圈的三級中心城市進行發展。但在這五個城市中,只有孝感市和仙桃市的經濟集聚效應超過了1,黃岡市、咸寧市和天門市均小于1,幾乎不具備經濟集聚能力。這對未來城市圈城市結構的發展很不利,很可能將來又會出現三級中心城市的斷層。因此,黃岡、咸寧和天門三市在未來要加大經濟發展速度,提高自身經濟集聚能力,與武漢城市圈整體發展相協調,避免將來出現三級中心城市的斷層。
3 武漢城市圈的城市功能結構分析及優化思路
3、1 武漢城市圈的城市功能結構現狀分析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所負擔的任務和作用,可分為綜合性,行政、工業、旅游、文化教育、交通、商貿、特殊等職能。武漢市的二、三產業比重均較高,為綜合性的中心城市;黃石、鄂州、仙桃、天門第二產業明顯高于其他產業。然而仙桃的霍夫曼系數高達3.406,這說明了仙桃的工業發展階段落后,有待進一步加快力度改善輕重工業的比重。其他城市的功能結構不是很明顯。
3、2 武漢城市圈的城市功能結構優化思路
充分發揮各城市的優勢,因地制宜進行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結構趨同,大型城市應大力發展高端服務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大中城市應依靠科技大力發展制造業和新興產業,中小城市應突出特色,以資源深加工為主,各類城市之間要職能互補,形成主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效的城市功能結構體系。具體思路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武漢市要利用中央人民銀行和眾多國際金融機構在此設立的大區級機構,大力發展金融保險及相關的法律、咨詢服務業;要利用科教、人才優勢,在承接國際和東部三大都市圈產業轉移的同時,壯大“中國光谷”,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整合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努力成為中部地區綜合信息服務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立體交通樞紐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第二,大中城市則要利用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明確優勢職能,進行適當分工,有選擇地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產業上實行集群發展,產品上實行錯位發展。黃石、鄂州應依托武漢“中國光谷”的科技優勢和綜合工業基礎,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用新技術改造冶金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孝感要重點抓好汽車產業,并用新技術改造鹽磷化工、建材等產業。 第三,黃岡、成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城市要通過資源和農產品的深加工,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化城市。
4 結語
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武漢城市圈內的各城市要相互協作,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優化圈內資源配置,培育區域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發展產業集群,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沾。
參考文獻
馬金鐘,打造武漢城市圈的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5)
楊云彥等,武漢城市圈建設若干對策建議[J],長江論壇,2004,(2)
王小魯,城市化與經濟增長[刀,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1)
周一星,孫則聽,再論中國城市的職能分類[J],地理研兜,1997,(3)
秦尊文,武漢城市圈各城市間經濟聯系測度度其核心圈建設[J],系統工程,2005,(12)
師文明,高俊杰,武漢城市圈的城市結構斷層及解決方法[J],經濟論壇,2007,(1)
【武漢城市圈城市結構優化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武漢城市圈核心競爭力研究論文05-12
城市排澇體系優化規劃研究論文02-24
雨水滲透城市的分析論文06-26
城市房屋拆遷分析的論文06-28
關于資本結構優化的案例分析論文06-24
建筑施工管理優化研究分析論文07-02
森林城市建設分析論文04-26
城市發展定位分析思考論文04-26
城市發展戰略分析論文精選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