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歌的議論文
記得,曾經有一個詩人說過一句話,“中國詩歌會滅亡嗎?”很負責任的一句話。看是簡單的一句話,確隱含著無與倫比的思考。中國詩歌真的會滅亡嗎?其實有其中的道理,不過還是過于擔心了。
中國詩歌不會滅,中國詩歌也滅不了。因為從自然界剛剛和人密切接觸開始,詩歌就開始出現了。換句話說,中國詩歌的產生,比很多歷史的思維來得早。比如,“土,反其宅”,“水,歸其壑”《禮記》,應該這就算得上證據吧。沒有人與人的影子,純粹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一種風景,風景也就是一自然的美。
不過,要說詩歌的美,還得也和時代關聯起來,因為詩歌就是一種時代的體現。有什么樣的時代,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詩歌。也許有人就要問了,既然與時代有關聯,那為何過去人們會寫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見《周南?關雎》看似簡單卻美妙的詩句。那個時代,能夠如此想象,很是有種特別的不可能。
其實,這就證明了后來的名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因為美是人們的一種精神,是生活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如果沒有對生活美的想象,就不會有人內心的感動,也不會有一個時代的美感,也不會有這種美感產生的力量。所謂力量,就是一種來自于內心深處的感化,體驗和情感。
在每一個時代里,為什么都會有詩歌,因為詩歌就是一種內心的情感,也是心靈深處的一種表達、思考。為什么李白幾杯酒下肚就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因為他雖然看似瀟灑走一回,但其實無時無刻沒有不在他內心泛起波瀾的思考,這種思考除了有其天分之外,有一點,李白就是為詩而活。他能用內心的表達,融入生活的周圍,把這些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
除了李白,值得一提的是屈原,屈原在中國詩歌上的地位,可以說超過了一個時代的定位。他不僅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詩人,更是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傳統。他不僅愛詩,關鍵愛國,這是一種大情懷。不管國家發展怎么樣?他都懷著一顆積極向往的胸懷,“不怕自身遭殃兮,怕皇車墜塵土!”。
可見,詩歌的美,主要還是美在靈魂,美在詩人的內心。如果一個沒有品德,沒有個性的詩人,要想寫出美的詩歌,應該說可能性不大,或者說就沒有這種可能。因為形式上的表達,往往觸及不了內心,如果連自己內心都觸及不到,那么要用美來形容,那就只能是天方夜譚。
比如現在,很多詩人常常寫自己的故鄉,寫自己故鄉的土地。哪里的一山一水,似乎在詩人們的眼里,都是金,是銀,是永遠忘記不了的深刻感情。但是,又有誰真正把自己的故鄉看得入懷至寶,大不了就是一種生活的經歷罷了。因為時代的發展,時過境遷的`變化,故鄉不僅沒有了原來的哪一種泥土香味,關鍵一點回去還會感覺陌生。如果筆者有什么偏激,愿意接受指正。但這是實實在在的一種感受。所以就會有之前提出來的“中國詩歌會滅亡嗎?”這樣的提問,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因為市場經濟之下,很多詩歌成為了市場發展的門面,走火入魔,或者說大題小做去了。詩歌不是一種內心的交流,也不是一種情感的交流。詩歌在當下,逐漸成為一種沒有生命的花朵,萎焉也可以,繁華也可以。反正就是難得找到一種通入內心的詩歌表現形式。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詩人,每一個人也都有點和詩人隔得太遠。因為喜歡詩歌,不一定有好詩作品,有好詩作品,就是無法持續不斷。
即使是一個時代,但不是每個時代都是詩歌的繁榮時期。從歷史來看,一個時代能夠留下一點詩歌影子,也都是萬幸了。畢竟這個東西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也需要一定的天賦秉性。看得到時代的美,不一定有詩歌的靈魂,有詩歌的靈魂,也不一定把時代的美感都能表達進去。
只能說,不能把詩歌當成一種內心,也可以欣賞詩歌美麗的感動。即使找不了詩歌的靈感,也可以問一問自己真實的生命意義,“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詩歌的時代美感,其實就是詩歌與時代契合起來,能夠在人們內心蕩起波紋,從詩歌里,每個人都能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這就是詩歌的時代最美之處。
【詩歌的議論文】相關文章:
詩歌的議論文12-18
詩歌與生存議論文06-19
當前詩歌的困境與重生的議論文1000字06-19
詩歌真諦我們失去了什么議論文07-06
走進詩歌的救診時代議論文1200字06-20
在生活中感受詩歌的美高中議論文09-05
「詩歌·家園」詩歌06-02
詩歌:夢中的詩歌06-12
與詩歌有關詩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