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師教態與課堂教學效果的論文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心情、表情、動作、神態、姿態等體態的表現,是伴隨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因此,教態對教學的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很容易忽視自己的教態會給學生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實際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情感。如教師的面部表情,會不由自主地告訴學生他此刻的心情,教師的動作意味著他將要利用它來輔助說明什么問題;教師的姿勢,將會使學生判斷出教師當時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能夠表明教師的內心世界、將教授什么知識、傳遞什么信息,同時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為了弄清教師教態與課堂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我們在學生中間搞了一些調研后發現,教師上課的教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
那么,一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得體的教態呢?
一、得體大方的飾態
教師的服飾狀態是教師文化素養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它不僅反映一個人的外表,而且還可以用來交流思想、增進情感和傳送信息。一般而言,教師的課堂服飾要整齊、清潔、莊重、大方。如果一位教師衣著不整,又不修邊幅,那么,學生就會對這位教師產生一種自由散漫、事業心不強的印象。雖然,外表與心靈并不都是完全統一的,但教師要為人師表,就必須注意自身的一舉一動,以免給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那么,教師的服飾狀態有什么要求呢?
(一)衣著要得體,不別扭,不濃妝。教師穿奇裝異服,打扮妖冶,一來有損于教師形象,二來會分散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其對教師的服飾狀態評頭論足、議論不休,從而影響課堂教學內容的吸收和消化。刺鼻強烈的香水等化妝品,在課堂上與教學氣氛很不協調。尖底高跟鞋與地面的碰擊聲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身體胖的教師不宜穿緊身衣,身體瘦的教師也不宜穿過于寬松的衣服。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注意的中心,如果教師穿上不得體的衣服,勢必給學生造成一種很別扭的感覺。這種感覺也必將影響到聽課的情緒。所以,教師必須注意衣著的.得體,使學生看了舒服,不產生任何消極情緒。
(二)課前應適當整衣理容。有的教師比較隨便,不注意自己的儀表,常常會出現系錯了扣子、衣領未翻、戴歪了帽子、頭或是臉上多了點什么等鬧笑話的問題。如果學生能及時指出來,教師及時改正,便也罷了。由于該教師比較嚴肅,學生不敢當面指出來,只好不停地默默地偷笑。這樣,在堂課內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有一半被轉移到教師的飾態或奇異點上去了。如果教師在課前養成良好的整理衣容的習慣,那么就會避免這些意想不到的現象或笑話的產生。所以,與課堂教學不協調的因素,教師都應盡量避免,以免分散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影響聽課情緒和效果。
二、恰如其分的姿態
人們常說:”情動于中而形于外”.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無意地通過外部的姿態流露出來,而一個人的身體姿態還傳遞一定的信息。同樣的道理,根據教師站或坐的姿勢、手勢和動作,學生可以推斷他對這堂課大概的態度、情感和興趣,主動地配合教師搞好課堂教學工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74的學生希望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課,因為教師來回的走動會無意識地增加他們心理上的壓力;87的學生希望教師提問時,距離他們遠一些,這是因為他們能夠較“安全”地思考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現象就是人體學中“個人空間”產生的效應。還有的學生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注意姿勢和手勢表達的準確度和合理性,避免其不良的習慣性動作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由此可見,教師課堂上的姿態對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那么,教師正確的姿態應該怎樣來體現呢?
(一)取開放式姿勢。這是與封閉式姿勢相對而言的。開放式姿勢站立時需兩手和兩腳不交叉,身體稍微前傾,這樣教師給學生的感覺是坦誠可信的,表明他在很樂意、熱忱、活潑、不拘謹的給學生上課,并愿意接受學生的提問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如果取封閉式姿勢,即站立時兩手交叉,則表明教師對學生持懷疑、審視、靜待、冷漠、輕慢、保守的態度,顯然是不可取的。
(二)要適當地走動。一般地說,教師的走動以圍繞講臺為宜。走動幅度過大,會使學生過多注意教師的走動情況,分散聽課的注意力。當然在與學生討論問題、閱讀課文或考查測驗時,可走下講臺觀察學生的情況。走動時須穩健、莊重,避免身體觸碰學生和課桌、文具,更不能碰撞出其他聲音,造成學生的哄堂大笑。
(三)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樣”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每一個細小動作,站時身板挺直,昂首挺胸,顯得端莊、偉岸,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既莊重又輕松。避免雙臂交叉或將一只腳搭在椅子上,坐著時,也要身體端正,腰板挺直,給人一種親切感。避免用一只手支撐著下巴,或趴在講桌上講課,顯得疲勞無精神。
(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盡量避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對于不善于發言或比較膽怯的學生,要恰到好處地點頭微笑.盡管點頭不都是表示贊同,但這種動作能有效地鼓勵和示意學生繼續談下去.如果教師一直不點頭、不表態,學生就可能感覺到教師不同意他所說的話或沒有興趣聽下去,從而使學生沒有信心和勇氣繼續講下去。
(五)要適當地打手勢。因為打手勢往往反映教師具有積極情緒,是重視課堂教學和樂意給學生上課的象征。但是,打手勢太多、太頻繁,則可能給學生留下浮躁、不端莊的印象,學生的反應也是不滿意的。
(六)不要用一根手指來指著學生。尤其是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用一個手指指著學生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態度強硬,不夠尊重他們的人格,容易產生反感的情緒,這樣是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積極吸收的。如果讓學生站起來或到前邊回答問題時,教師最好采取掌心向上的邀請姿勢來示意。在講課時,教師應避免用手提褲子、攏頭發、捻耳垂、挖鼻子、揉眼睛或提眼鏡,以及對學生打哈欠、伸懶腰等動作,因為這些動作都會破壞良好的課堂氣氛。
三、必須具有熱情、親切的眼態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通常都是以目光接觸來表達各種思想和感情的。由此可見,運用眼態的“目光語言”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在平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講課時,眼睛總往窗外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學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教師在講課時,眼睛只看著幾個最得意的學生,而忽視其他學生,這樣就難免會使有的學生思想開小差或搞小動作。因此,老師在講課時,一般不要看窗外和教室內的天花板、地板,視線最好能落在每個學生的身上。如果課堂上發現有學生搞小動作,教師可以用眼睛制止他,并以嚴厲的眼光警示他,使他集中精力聽講。事實證明,注意把視線放在每個學生身上,是教師控制課堂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果一個教師上課時只習慣于看著前排的學生,而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學生的話,還會在學生中產生“親一些、冷一些”的后果。所以要“一視同仁”,要用目光來回掃視全班學生,這是不可忽視的。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保持適當的目光接觸,有助.于教師從學生的眼神中得到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反饋,使學生感到教師在情感上與之親近、思路上與之共融、知識上與之交往.這樣一來,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就會集中,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就容易得到吸收。但是,教師如果用目光斜視學生,往往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不良印象或厭惡情緒。此外,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老師離學生越近,越要避免師生間目光接觸,以免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或產生誤解,而影響學生回答問題。
四、必須具有良好穩健的心態
我們說,心態可分為兩種:即良好的心態和不良的心態。教師如果在良好的心態下授課,精神飽滿、情緒高漲、思路開闊、反應敏捷,對教學內容闡述清楚、運用自如,語言豐富、表達準確、比喻恰當,授課藝術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感覺輕松,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好處。如果教師在低沉、郁悶的不良心態下授課,則精神萎靡、情感壓抑、思路閉塞,原來準備好的教學內容,往往講得不好,程序顯得有些紊亂,語言呆板、詞不達意,這樣一來勢必導致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和緊張,教學效果當然不佳。
那么,怎樣才能使教師在講課時具有良好的心態呢?心理學家認為:制約人們心態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首先是學校尋求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們的素質,樹立堅強的社會主義信念,同時教育好學生,尊師重教;其次是建設良好的情境,創一流的校容校貌,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引發和培養教師愉悅情感;第三是了解每一位教師的理想信念、工作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健康狀況、性格愛好、家庭生活等,全方位的考慮、合理的安排工作、用其所長;第四要隨時注意發現每一位教師的閃光點,運用精神的、物質的方式進行激勵,特別突出的給予重獎;第五要關心教師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困難,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每位教師始終自覺地處于學校主人翁的地位和光榮的職責上。
另一方面,作為教師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善于自我調節,有意識地引發、培養和掌握好自己良好穩健的心態,尤其是在課前,可以進行良性的、積極的誘導,例如想一想組織對自己的培養,做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想一想學生特別喜歡聽自己的哪些課,從而引發愉悅情感,培養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體驗,使自己始終處在最佳的心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總之,無聲的教態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它將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極其重大的影響。我們在此僅就平時的感受、積累和觀察敘述自己的觀點,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探究教師教態與課堂教學效果的論文】相關文章:
教關于育方式探究的論文06-12
高校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論文07-05
幼兒園教師教姿教態培訓心得01-10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策略初探論文07-04
提高生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論文07-06
關于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策略探究的論文06-13
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論文07-04
讓自主探究充溢課堂教學論文05-10
小學語文動態課堂的構建探究的論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