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醉于音,心同其情論文
很多同行認為朗讀是小學課堂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進入初中后學生就不需要進行朗讀訓練了。真是如此嗎?回答是否定的。“文章不是無情物”,優秀的文章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腹中藏書一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種積累的主要途徑,就是感情朗讀。
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這兒所說“不忘”正是語言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那么,如何牢牢抓住“朗讀”這個根本,讓學生感知、感悟,從而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手。
一、多種方式讀——追求教學的形式美
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者為妙”。現套用一句“讀有多法,適者而用”。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自由讀、指名讀、比讀、評讀、賽讀、分角色讀等。如何讓學生讀得有趣味、有滋味,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作為教師,首先應鉆研教材,就文本特點,選擇最佳的朗讀方式。以文言文《愛蓮說》教學為例。剛剛接觸文言文,學生常會感到陌生艱澀,不易入其情境。另外文中又有許多古今音異、義不同的詞語,學生難以把握。因此,教學之始,教師應采用范讀的方式,要求學生標注易讀錯的字,劃出朗讀節奏。也可以初步感受其風格,大體了解文章內容。之后,由學生自由放聲朗讀,念準字,斷好句,深入體會文章的語氣和表達的情感。接著,再采用比讀法。男女生比讀,或單個學生比讀,大家品評,評出最佳朗讀者。再以星新一的小小說《保修》為例,因全文運用了對話描寫手法,因此,教學中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語氣,揣摩人物的心理。從而理解文意,凸現文章主題。
“教無定法,讀無定式。”不論采用何種方式,教師都應準確指導,達到點燃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促進朗讀訓練的目的。切忌走過場,這樣才能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
二、有的放矢地讀──明確教學的目的
正確的朗讀方法,不但能愉悅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讓文本與讀者之間達到一種“物我互贈、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使其心靈受到震撼。所以說,朗讀不是要求學生一遍遍地苦讀,那很盲目;也不是讓學生一次次地解剖讀法,那顯得生硬。讀,應是學生心靈的一次領悟和積蓄,是一個美好動人的過程。因此,指導學生朗讀,應做到有的放矢。以朱自清的《春》的教學為例。文中的“春風圖”,寫出了春風溫暖柔和的特點。春風這些特點,又是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的不同感受表現出來的。指導朗讀時,教師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調動各種感官進行描寫的句子。再讀課文時,提醒學生不僅要注意停頓、速度、節奏,還應注意朗讀的語調與語氣。第三遍讀,邊讀邊展開想象,讓自己耳畔響起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春之交響曲,腦海中浮現一幅姹紫嫣紅的春風圖。這樣,雖短小的`一段文字,因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學生每次都會讀有所獲,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有層次地讀──注重教學的生動過程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讀是一個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很多教師只顧教學目標,逼著學生拼命地讀,這是不明智的。真正的讀,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傾吐。是一個對語言文字的體驗和感悟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精細的、生動的、細膩的。
再以《愛蓮說》的教學為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安排不同形式的讀法,層層深入。在初步感知課文的環節中,首先,請學生聽范讀課文,要求注意朗讀課文的語氣。其次,跟讀課文,體會一下怎樣讀好文言文。第三遍,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在此基礎上,齊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精神飽滿。最后,教師總結文言文的讀法:較舒緩、有韻味。并同時提出希望,要想讀得更好,就必須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做好以上朗讀鋪墊后,繼續深入挖掘課文主題,再次以讀貫穿。第五遍讀課文要求自由朗讀,參照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最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帶著愛蓮的感情來讀。如此讀法,層層深入,水到渠成。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僅感知了課文內容,以領悟了文章的內涵。同時也產生了無窮的美感,并達到了熟讀成誦的目的。
“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大力提倡朗讀這種訓練方式,牢牢抓住“讀”這個根本,讓其成為一種目標,一種手段。通過這個手段使文章的音樂美和建筑美滲透到學生心靈中去,真正實現“耳醉于音,心同其情”。讓曾經在校園里銷聲匿跡了的瑯瑯書聲,重新回歸課堂,成為校園里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耳醉于音,心同其情論文】相關文章:
與月光同醉詩歌06-30
與花鳥同醉散文02-08
同醉小學作文09-03
《情到濃時心自醉》情感美文03-25
與君同醉的詩歌范文04-04
情醉喀納斯美文06-14
歌曲情醉的歌詞11-28
與小雨同歡,與花兒同醉散文03-24
今夜請與我同醉詩歌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