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的行為習慣與養成教學論文1200字
中職生的行為習慣與養成
【摘 要】中職生和普通高中生在行為習慣上相比較有著一定的偏差,為了中職學生的未來。人性化的教學理念,提高同學們的行為道德修養;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為教育內容,貫徹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各種比較靈活的方式教育,使學生的行為習慣慢慢養成,并且自己也為自己的改變而對自己的未來樹立信心。
【關鍵詞】中職生;行為習慣;德育教育;養成
中職生和普通高中生在行為習慣上相比較有著一定的偏差,為了中職學生的未來。人性化的教學理念,提高同學們的行為道德修養;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為教育內容,貫徹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各種比較靈活的方式教育,使學生的行為習慣慢慢養成,并且自己也為自己的改變而對自己的未來樹立信心。
一、中職生的現狀及分析
(一)學習習慣差。大多數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下課后也很少復習,上課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不及時交作業或者不做,沒有做筆記的習慣。
(二)做人習慣差。缺乏自信,缺乏尊師敬老的行動,生活上缺乏計劃安排,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誠實守信的品質,在家長、教師間撒謊,不懂得善待他人。
(三)禮貌習慣差。只有少數學生見老師后問好,男生常說臟話,不懂得使用禮貌用語,站沒站相,坐沒坐相,不尊重他人隱私,在公共場所要高聲喧嘩嬉戲打鬧。
(四)衛生習慣差。自己使用后的餐具洗不干凈,要么用一次性餐盒,吃后亂扔,大多數男生的被子一學期不洗一次。有的學生喜歡運動,但不注意常換衣服、襪子常洗滌,在夏天臭腳特別嚴重。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吸煙比例大。
(五)閱讀習慣差。對正規教材閱讀沒有興趣,喜歡用手機看小說;幾乎不會買學習工具書,不愛惜書籍,新書發下來,舊書就沒了。
(六)缺乏安全意識。不懂交通規則,不遵守公共秩序,喜歡亂穿馬路;離開學校到家后不向老師報平安,或者家里外出玩耍不告知爸媽去向,有的與社會閑雜交往密切,時不時引發校園暴力事件。
二、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的措施
(一)改變觀念抓細節
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行為是一個人道德情操、思想品質的外在表現。習慣是由于無數次的重復或練習,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我們要首先改變觀念從而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改變觀念,就是著眼于人才培養的大局,使學生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這一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培養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確定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與要求。我校以“修德、強技”為目標,提出培養既有高尚道德又有精湛技能,既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又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文素質的學生。
抓細節主要解決具體方法問題,就是讓學生從每天的吃、站、座、行等日常習慣入手,要求做好每一件簡單而平凡的事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
(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有相應的行為規范,讓學生有章可循,讓學生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學校應為學生制定《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但守則與日常行為規范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切實可行,易于操作。
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不良行為為切入口,可以參照有些學校的做法,在學生中開展“十會十不”活動,從而規范學生的行為,以達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所謂“十會十不”即:會打扮不新異;會走路不跑步;會吃飯不浪費;會說話不粗魯;會清掃不亂扔;會交往不庸俗;會鍛煉不偷懶;會愛護不損壞;會聽課不頂撞;會坦誠不說謊。
“十會十不”是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總的要求。為了便于學生遵守,應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如:要求學生穿著打扮要簡潔得體,男生不留長發及長指甲,女生不燙發、染發,化淡妝,不濃妝艷抹,不穿奇裝異服。學生上下樓梯靠右行,不要在食堂、過道等公共場所跑步、追逐打鬧等。食堂打飯和放假離校要自覺排隊,吃完飯后清理座位,剩飯剩菜收拾到指定的地方,保持餐廳衛生,不浪費糧食,節約用水。與老師同學見面要說“你好”,分手說“再見”,得到別人幫助說“謝謝”,如有不對要說“抱歉”或“對不起”,文明交談不說臟話、粗話,網上聊天時注意文明用語。學生自覺整理自己的物品,東西堆放整齊,及時打掃公共衛生,清洗自己個人衛生,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注意衛生的保持。同學交往應團結互助,不仗勢欺人,不要有哥們義氣,男女同學之間交往不挽手摟腰,過分親密。每天進行體育鍛煉,不抽煙,不酗酒。愛護公共設施,對公共財物不亂扔亂劃,不在墻壁、書桌上涂鴉,不踐踏草坪。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在課堂上接打電話或發短信,不談與上課無關的事,不在教室里隨意走動,不頂撞老師。要求學生講誠信,不欺騙家長、老師、同學,不說謊,考試不作弊,自己完成作業。
(三)培養行為習慣貴在堅持
從小事細節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應單單停留在對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宣傳上,而是要貫徹在同學們的日常行為舉止當中。教育家曼恩曾說:“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美國心理學家拉施里的動物記憶實驗研究發現,一種行為重復21天就會變為習慣動作,而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這一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形成,必須持續一段時間。因為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人都有惰性,在習慣養成過程中出現反復也是難免的,尤其是對那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孩子。盡管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不相同,但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穩定。因此,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必須持之以恒,貴在堅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獎罰分明、長期檢查督促,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職德育課教學大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李靜。學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淺探.中國職業技術學校教育,2009,(24)
范德華。中職生思想教育讀本.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一部分參考“十一五”期間國家對中職學生行為習慣現狀的調查報告
起始年級基本行為習慣養成策略的研究淺談寄宿制農村中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職生的行為習慣與養成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思品教學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論文06-18
學生個性養成的中職音樂教學探究論文06-15
行為習慣的養成作文04-03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04-03
行為習慣養成教學計劃01-13
大班行為習慣養成教學計劃06-14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作文09-18
中職生論文德教育論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