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案例教學論文范文
一對案例教學的認識及應用型財政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點分析
1.案例教學的定義、特點。一般的研究將案例教學與講授法進行對比,其特點表現為:從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角度來看,案例教學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分析決策能力;從教學內容角度來看,切合教學內容、具有教學情境的案例是其核心,但案例不是穿插在講授過程中引用的案例,而是需要學生參與、討論分析的案例;從教學方式角度來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教學過程角度來看,打破教師教為主的慣例,推崇師生交流、互動、討論,但不是完全擯棄教師講授環(huán)節(jié);從教學評價角度來看,不能再以卷面考核定成績,需要建立過程評價體系。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案例教學的核心是契合主題的案例分析,但需要前期基礎理論的掌握,包括教師課堂講授、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等,中期還需要學生圍繞案例提問展開查詢、分析、討論、形成結論,后期仍需要教師適度點評,并不是完全放任無目的的案例討論。案例教學通過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學生思考、合作、溝通等綜合素質,并且能夠結合各個專業(yè)課程的特點加以應用,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式。
2.新形勢下財政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變化要求。雖然不同的高校對財政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有所差異,但不論應用型、研究型、復合型還是創(chuàng)新型等,均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財政學專業(yè)人才作為一個共同的核心。隨著我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制逐步確立,財政專業(yè)人才就業(yè)由過去的主要面向財政、稅務、國有資產管理等“對口”部門,逐步轉向服務各類社會中介、公檢法、金融、企事業(yè)單位,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財政專業(yè)理論基礎、知識結構,更強調對學生具有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協作能力等應用能力。案例教學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引入到財政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來,充分發(fā)揮其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特性,鍛煉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財政學專業(yè)課程案例教學推廣的必要性
1.高校教學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正處于一個大變革醞釀時期,多方面因素促使高等教育謀求改革、謀求出路。一是由上而下的高校轉型頂層設計促使全國600多所高校面臨轉型發(fā)展;二是每年高校700多萬的'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與各行各業(yè)難覓合適人才的矛盾不斷凸顯;三是高考生源減少帶來的高校競爭加劇,危機意識增加。雖然千頭萬緒,但高校提升發(fā)展、中國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最終目標還是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學的過程,反思過去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型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弊端,案例教學作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就成為各高校培養(yǎng)各類應用型專業(yè)人才過程中廣泛運用的新模式。
2.案例教學能較好地契合財政學專業(yè)課程教學的特點。財政學專業(yè)課程多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專業(yè)性,同時涉及到的學科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應用性,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及財政經濟規(guī)律的基礎上能夠對復雜的財政現象有所識別、甚而對政策后果有所預判,把握好理論知識和經濟實踐的邏輯關系。此外,我國財政學專業(yè)課程基礎理論基本上是引進西方國家財政理論,在解釋我國財政現象和發(fā)展路徑上有諸多不適應。現實中的財政問題也是綜合式的,不是孤立的、概念式的,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依靠教師單方面講授傳送知識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只背記知識不深入分析、只了解現象不明晰實質、只坐等灌輸不主動思考、只單獨學習不注重溝通的問題出現。案例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針對財政專業(yè)課程的特點,通過教師先期從社會經濟生活中選取典型的案例,從相關知識角度出發(fā)通過整理并根據教學需要完善教學內容,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中,分析、討論,在此過程中完成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3.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型的需要。案例教學是一種在自主學習理念下誕生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適應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的趨勢,破除傳統(tǒng)的單純地以知識教授和掌握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淪為學習的被動接受者現象,而且可以將學生設置為學習的主體,圍繞學習目標,主動向前追溯理論知識,向后拓展討論、交流、分析、探索能力,充分調動自我掌控能力。在財政學專業(yè)課程中合理運用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理解運用學習內容,梳理學習思路,通過對實際問題進行介紹和分析,提高其對專業(yè)的認知和感悟水平,加深對財政理論的理解,通過參與課堂發(fā)言、小組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
4.激發(fā)教師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拓寬教學思路的需要。案例教學不僅將學生置于學習主動者的地位,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上的案例教學,不是簡單地由學生發(fā)言、討論占據主位,而是需要教師在其中起到關鍵、適宜的引導、拔高作用。這樣,不僅要求教師有相當的對專業(yè)課程整體把握的力度、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度、課題實踐研究的廣度、語言表達的準確度,而且對教師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現場應變能力、學生反應響應能力等外部素質也提出了新要求。換句話說,教師既要自己做編劇又要做導演,適當的時候還要當好演員。因此,在案例教學模式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專業(yè)技能、授課技巧,增強社會實踐,豐富教學經驗,拓寬教學思路。
三財政學專業(yè)課程案例教學應用中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
1.對應用案例教學理解有所偏差的問題。據已有資料統(tǒng)計,案例教學在財政專業(yè)課程教學應用中有四種不同的類型:引導式、討論式、作業(yè)式、綜合式。其中,引導式、討論式屬于課堂案例教學,作業(yè)式和綜合式屬于課后案例教學。一般來說,引導式、討論式、作業(yè)式要契合章節(jié)理論,綜合式是在學生階段學習完成后涉及各章理論應用的案例教學。引導式多用于教學內容導入、闡釋;討論式、作業(yè)式、綜合式則多用于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再認識。引導式多由教師展示、用于激發(fā)學生章節(jié)學習興趣,少有涉及討論、分析;討論式、作業(yè)式、綜合式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并且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論的掌握程度要逐個遞增。受現有教學時間、教學場所、教師各自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財政學專業(yè)課程案例教學較多使用的是引導式,少數情況使用討論式,作業(yè)式尤其是綜合式使用相對較少。事實上,細觀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模式可以發(fā)現,后兩者的案例教學模式才是其精髓,才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
2.案例采集不足、可用性不強的問題。案例采集不足、可用性不強,是目前財政學專業(yè)課程案例教學法應用的一個重要障礙。其原因是:一是沒有建立案例收集團隊或者案例共享平臺,基本是由課程教師單獨采集,獨自使用,不僅案例數量難以保證,而且案例使用效果也沒有交流、溝通的渠道;二是契合課程基礎知識和理論的經典案例不多,案例本土性、時效性、系統(tǒng)性不強;三是針對案例設計的提問不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有深度地分析問題。
3.教師對案例教學把握和實施問題。教師雖然不再“滿堂灌”進行授課,但不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行學習,案例教學對教師各項能力和教學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對整個教材的熟悉程度、把握程度決定了教師能否根據教學難點、重點展開案例教學;其次,案例教學不僅要求教師精心準備好契合教學內容的案例,還要根據學生特點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和控制整個教學過程,要研究案例涉及到的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得心應手,講解起來深刻透徹;再次,在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還應該總結相關知識,點評、提升。此外,考核方式改革等也需要教師耗費更多的精力設計,才能達到較準確考量學生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
4.課時設置、考核方式等教學制度配套問題實際工作中,由于已有的教學管理制度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配套,從而牢牢束縛了案例教學方法的實施。其主要表現就是課時設計學時固定、時間固定、場所固定、考核方式固定等,不利于案例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靈活運用。眾所周知,每門課程的教學課時在學生入學前就通過教學計劃安排好,大學四年必需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執(zhí)行,不能充分考慮到這四年內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而進行適當調整;上課時間和場所也是按已排好的課程表嚴格執(zhí)行,教師如若更改要經過繁復的簽字審批程序,并且受到考核制度限制不得多次更改,致使教學只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是否完成也只論課堂是否到課;同時,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限定過多,在教學計劃中安排的考試課一般不得變更為考查課,而考試課以識記考核為主,不能配合案例教學反映學生的分析、溝通、合作、表達等能力。此外,教學計劃過分強調教學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重點和非重點章節(jié)都要講授完畢,導致教師無法在課時較少的課程中大膽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費時較多”的案例教學的應用。
四規(guī)范構建財政學專業(yè)課程案例教學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1.完善案例教學教材編寫體系。首先,要組建教學團隊,編寫針對性強、操作性強、時事性強的課程案例。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隊,組織團隊成員按課程或者相近課程組成專門小組,將用過的經典案例、正在發(fā)生的典型事件、課題案例等堆積共享,再對案例進行揀擇,嚴格設計案例討論題目,并且做到一定年限部分更新一次;其次,搭建案例教學的溝通交流機制。除了編寫規(guī)范案例教材期間的溝通外,對同一門課程還應建立不定期交流的平臺,研究案例應用效果,學生反饋情況、學生考核方式、應對措施等;最后,要積極走出去,學習校外經驗,尋求合作編寫案例教材的機會,探索案例教學與培養(yǎng)應用型專門人才有機結合的模式。
2.創(chuàng)新與案例教學相配套的教學制度。通過改革與創(chuàng)新,逐步消除束縛案例教學方法開展的教學管理制度,嘗試建立與案例教學配套教學管理制度。要想實現案例教學在財政學課程教學的合理運用,建議各高校采取三個配套措施:一是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允許教師不嚴格執(zhí)行教學計劃,打破教材邏輯性、系統(tǒng)性的束縛,自由安排章節(jié)課時,留有足夠的時間實施案例教學的討論這一核心環(huán)節(jié);二是將授課時間、地點交給教師靈活掌握,由現有的多層審批制改為簡單的備案登記制;三是考核方式不只局限于卷面考試,應該建立課前、課中、課后考核點,建立信息獲取、團隊合作、交流辯論等綜合能力考核體系。
3.建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案例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過程的執(zhí)行者是教師,教師綜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能力的高低。因此,需要各高校建立教師入職后的有計劃、有專業(yè)針對性的再培訓機制,改變教師“自教自學”的狀況,不斷更新教學技能、理念,激發(fā)教師教學熱情,防止教學方式、心理老化。我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建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一是給專業(yè)教師充足的再學習時間。這不僅需要改變目前師生比例過高的現狀,周課時也不宜過多,以便教師能有足夠的課余反思、學習、研究的時間。二是建立短、中、長期輪流培訓機制,短期培訓是幾天不等的臨時性學習,中期的培訓是為期半年或一年的脫產掛職鍛煉,長期培訓是一年以上的脫產學習。一般以短期培訓為主,中長期培訓為輔。三是規(guī)范培訓內容,可以設計為教學內容、教學技術手段研討會議,或者是課題項目實踐調研、外出掛職鍛煉、課程訪問學者等。
4.完善教學基礎配套資源。各高校不僅要配套建設有利于發(fā)言、討論的案例教學教室,有利于小組交流、討論的桌椅擺置設計,也要建立校內外資源共享平臺,包括校內外資源整合平臺、師生交流平臺等軟件支撐和制度支撐,更要用好校外合作基地,提供互惠互利的案例教學研究合作機會。
【財政學案例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地理案例教學論文03-29
案例教學模式的論文05-30
淺談財政學教學改革論文06-05
高職財政學論文05-30
財政學相關論文03-19
財政學相關的論文03-19
財政學本科論文03-19
財政學課程論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