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提升路徑論文

時間:2021-06-13 13:43:32 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提升路徑論文

  大學生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個體為實現自己在勞動市場獲得、保持工作以及獲得晉升職務的各種品質和能力。大學生就業能力概念融合了態度、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是我國大學生結構性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提升路徑論文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1.缺乏正確的擇業觀。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群體對利益的追求加劇,這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了較大影響。一方面,很多大學生擇業時偏重于工作穩定、工資待遇與環境較好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對未來的自身理想和人生價值能否實現不去考量。另一方面,不少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到位,從而沒有一個合理定位、合理規劃,導致他們在擇業時,與市場實際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脫離。2.主觀能動性有待提高。許多大學生對就業形勢認識不足,被動地等待別人為其傳遞就業信息,甚至一味地靠家庭資源等去獲得就業。然而,大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是客體,在勞動市場上是供方,是否學會向單位推薦和展示自己等,都會影響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獲得和提升。3.專業技能不足。專業技能是用人單位挑選大學生入職的關鍵,一些大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扎實地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在就業過程中常常被問得啞口無言,手足無措。大學生專業技能不足的現象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是當前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首要因素。4.實踐操作能力欠缺。企業單位期望招聘的大學生一入職就能夠立刻勝任工作,所以大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在進行人才招聘時優先考慮的條件之一。大學生在校期間重視理論學習,輕視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使許多大學生有資格證書、學歷,卻不會運用。5.創新能力不強。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只會讀書考試,缺乏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用人單位比較重視的,也是畢業生競爭實力的重要體現,大學生自身創業能力加強的同時也讓其就業能力得到提高。6.社會適應能力尚有差距。隨著經濟結構向服務業的轉型,與“人”相關的自我調節、溝通合作、組織規劃能力越來越受到關注。大學生作為職場新人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當環境變化時,在校大學生對社會懷有恐懼、逃避感,職位適應緩慢,往往導致大學生不能融入到工作環境中。7.職業素養認知較差。用人單位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大學生一旦從業不順就頻繁跳槽,很難持之以恒,不僅影響了企業用人計劃的順利實施,而且使學校的誠信受到質疑。8.就業心理素質較低。競爭激烈的人才就業市場給大學生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成長就業不可缺少的因素。面對就業市場雙向選擇帶來的權利、機遇、競爭與挑戰,畢業生的心理是錯綜復雜的,在就業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提高途徑

  1.專業化就業指導隊伍。在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影響很大,動態地提高老師的.就業指導能力素質,可以充分發揮其貼近學生的優勢,幫助大學生準確分析就業發展動態,綜合利用自身的經驗與知識對大學生進行時效性、個性化指導,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2.引導轉變就業觀念。隨著社會就業形勢不斷變化與競爭的不斷激烈,競爭上崗、人才流動、再就業以及就業崗位不斷改變等,這些都成為普遍現象和常規性狀態。在這種大背景下,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動態就業觀,克服不切實際的想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出擊,多渠道地拓展大學生的就業能力。3.強化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必要措施,高校通過鼓勵、支持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大學生充分運用多方面的資源,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提高相應的專業技能,從而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在就業時充分發揮優勢,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4.提高創新能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對用人單位來說更為難得,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一環。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后,注意借鑒和總結,從多方面考慮,進行思考和創新,加強大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5.培養大學生的“軟技能”。“軟技能”指大學生的社會與關系能力,有助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對其今后的職業和人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應根據大學生的個體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社交、溝通、適應、組織、合作等方面的培養。6.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規律,按照學生不同階段、不同特點,構建有針對性的培養體系,促進大學生主動、自覺地積累社會工作經驗,加強自身綜合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求職能力。7.豐富心理疏導教育。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壓力會使部分大學生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高校應針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開展心理疏導和教育,幫助大學生準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學會自我調節,樹立正確的擇業心理,以積極的態度去尋找合適的就業崗位。

  三、結語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學生要在就業及以后的職業中擁有持續的競爭力,就必須具備充足的就業能力。為有效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需要從不同方面進行比較與分析,從中找出存在的差距與問題。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是一項系統系工程,本文從多方面進行探討,期望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榮.社會工作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2):48-53.

  [2]查良松.試論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低的原因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120-122.

  [3]吳御生.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述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3):54-57.

  [4]馬寧,李紅英.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動態跟進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18):3-7.

  [5]李偉.基于擇業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6):112-114.

【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提升路徑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提升策略論文05-29

瑞典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路徑與啟示論文06-25

探析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論文05-14

就業能力提升的計劃06-14

就業能力提升計劃06-14

提升就業能力的計劃06-14

就業能力提升計劃12-11

高職教育就業導向問題及改革路徑論文06-13

制定就業能力提升計劃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