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績效評價主體的演進及其對績效評價的影響論文
根據簡單的行為邏輯理論-動機產生行為,可以知道,只有評價主體有了評價動機時才會產生評價行為,因此績效評價首先要明確的就是誰有評價動機的問題,也就是誰是績效評價的主體。縱觀績效評價主體的歷史軌跡,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始終處于不斷的演進過程中。那么,它又是如何演進?遵循什么邏輯演進?其演進對績效評價有何影響?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其未來發展的趨勢又如何呢?
一、企業績效評價主體的演進
我們將企業績效評價主體的演進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一元評價主體時期
績效評價的思想隨著人類生產活動的產生而產生,并隨著人類生產活動的發展而日益豐富,但現代意義上的績效評價則是隨著企業的出現而產生的。在早期的業主制和合伙制的古典企業中,企業的顯著特點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投資者自覺地、辛勤地管理著企業。此時的生產過程和工藝簡單、銷售鏈條短、生產銷售環節少,投資者只需采取一些簡單的產出指標,如每碼成本、每噸公重成本、每噸鐵軋所耗焦炭,銷售毛利等就能憑經驗對生產進行有效的管理(王化成、劉俊勇2004)。這種經驗管理階段的績效評價, 唯一的評價主體就是投資者,評價的目的也只是滿足自己生產管理的需要。
(二)二元評價主體時期
(三)多元評價主體時期
無論是一元評價主體還是二元評價主體遵循的都是資本邏輯,更準確地說是物質資本和財務資本邏輯。按照這種邏輯,績效評價也是為提供物質資本和財務資本的投資者服務。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這種狀況才出現了變化,企業理論中出現了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概念,該理論認為:公司不單純是為資本所有者謀利益,而是要為包括股東、債權人、企業內部經營者、雇員、顧客、供應商等在內的利益相關者謀利益。這種理論的實質是承認各要素所有者都是創造企業價值的來源,因而都有評價企業績效的要求。按照這種邏輯構建的績效評價體系,評價主體應擴展到包括股東、債權人、管理者、員工、供應商、消費者、政府在內的眾多利益相關者(Clarkson,1995)。
縱觀績效評價主體的演進歷程,我們可以看到績效評價主體的界定與企業組織形式、企業理論以及管理理論密切相關,但這只是外在表現的影響,其演進的內在邏輯,是企業核心資產所有者的變化過程。在古典企業時期,企業獲取經濟利益的主要來源是物質資產,因而投入物質資產的所有者最關心企業績效。
后來債權人成為重要的物質資產的投入者,也開始關心企業的績效。而現代企業的物質資產已逐步失去其獨一無二的光環,決定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資產可以是價值形成過程中的任何一種要素。核心資產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按照他們的談判能力共同影響企業價值(Rajan和Zingales,2000),從而產生了多元評價主體。
二、評價主體演進對績效評價的影響
評價主體演進對績效評價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對績效評價作用的影響,在單一評價主體時期,它是作為生產管理的工具;在二元評價主體時期,它是一種激勵約束手段;而在多元評價主體時期,則是企業價值分配的基礎。其二是對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影響。
(一)評價范圍
單一評價主體時期,評價主要是為了滿足投資者生產管理的需要,但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投資者自己進行的,并不存在信息不對稱,因此評價只是對生產成果進行事后衡量,目的主要是尋找生產管理中的問題,總結經驗,提高管理水平。在二元評價主體時期,對企業評價的動力主要來自外部的債權人和不參與管理的投資者,由于他們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就必然要求評價從事后結果評價深入到事中經營過程的評價,評價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的財務會計資料,管理控制資料等。在多元評價主體時期,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分別參人到企業價值形成過程的不同階段,對企業績效評價的側重也就不同,這就要求績效評價從不同角度, 不同層次對企業作出全面的、綜合的評價,也就是說評價范圍應是企業整體價值創造的全部過程。
(二)評價目標
在投資者作為唯一評價主體的條件下,追求利潤最大化成為當然的選擇。當時企業理論與管理學理論都還處在萌芽階段,人們樸素地認為利潤代表了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則說明企業的財富增加的越多。但利潤指標的缺陷是沒有考慮風險因素,易導致決策的短期行為,因而逐漸被股東財富最大化取代。
該觀點認為,股東不僅要追求目前財富最大化,還要考慮企業的長期發展,只有在財富安全的條件下,才能考慮財富的擴大。也就是說,首先得保證負債的順利償還,能生存,股東財富最大化才能得以實現,這也就考慮了債權人的評價目標。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企業的長期價值有賴于員工的知識與能力,企業與投資者、客戶、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著眼于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也成了企業評價的目標。
(三)評價指標
在單一評價主體時期,由于產品和業務較為簡單,采用簡單的財務指標,如利潤(當時最主要的指標)就足以滿足需要,各指標之間也相互獨立,尚未形成完整的指標體系。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競爭意識的提高,這種簡單孤立地使用財務指標來" 評價企業績效已不能滿足資本家最大限度攫取利潤的要求,逐漸形成了以凈資產利潤率為核心的財務指標體系。凈資產利潤率綜合考慮了投資者和債權人的評價要求,明顯帶有二元評價的特點。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已日趨完善,但它不能也無法涵蓋績效評價的全部內容。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企業面臨的環境日益復雜,單純以財務指標評價企業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非財務指標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視。由于非財務指標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滲透力,更能反映企業價值形成過程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信息,因而是多元評價的必然選擇。因此企業績效評價已發展到財務評價與非財務評價的有機結合。
(四)典型方法
單一評價主體時期,人們對企業的認識還處于幼稚階段,尚未形成系統的評價方法,只是簡單的比較來評價企業。在二元評價主體時期,最能體現其評價特征的評價方法是杜邦分析法,它以凈資產利潤率為核心,將若干個用以評價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比率按其內在聯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綜合起來說明凈資產利潤率的變動。在多元評價主體時期,滿足多元化評價主體共同需要的績效評價體系尚在探索之中,雖然各評價主體在提高企業價值這一點上有共同需要,但由于不同的評價主體在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表現形式不同,要建立能滿足全部績效評價目的的方法似乎不大可能,必須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如平衡計分法(BSC)比較適合經理人員進行內部管理,經濟增加值法(EVA)和修正的經濟增加法(REVA)則更適合于小股東等外部的績效評價。這些評價方法不同于原來評價方法的是,它們同時考慮了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如平衡計分法將投資者、顧客、員工三方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滿足相關利益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我們也認為多元評價主體的績效評價方法是一個系統的概念, 包括適于多元評價主體使用的企業績效評價平臺體系和適合不同評價主體的專門體系(沈亦靈2001)。
三、績效評價主體的未來發展趨勢
前已述及,績效評價主體是沿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軌跡而不斷演進的。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以及對社會影響的增大,企業績效評價主體將呈現新的特點與趨勢:
(一)評價主體將進一步多元化和社會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性質將發生重大變化,原來垂直一體化管理的企業將逐漸消失,借助高度發達的通訊技術,企業逐漸演變為一種松散的聯盟,企業經營范圍更廣,涉及的利益相關者更多,企業績效評價主體也日益擴展。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評價主體將會愈來愈借助社會專門機構或中介機構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機構的專門化和社會化是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必然結果(曹建安、張禾,2003)。
(二)知識資本所有者將成為最重要的評價主體
績效評價主體的演進其實就是企業核心資產所有者的演進。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知識資本完全融入了企業價值及增值的創造過程,并且是企業最具競爭力的核心資產。知識資本包括人力資本、知識產權資本、基礎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等(孟翠湖,2004),由于這些資本都屬于專用性較強的資本, 其所有者在將其投入企業后,會比其他財務資本所有者更擔心“敲竹竿”問題,從而更加關心其投入企業資本的安全性。因此,知識資本所有者將成為眾多評價主體中最重要的評價主體。
(三)評價主體對評價方法選擇將更趨科學性和人性化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日新月異,工業經濟時代多年不變的技術和方法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夜之間可能成為過去。如果用固定的分數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績效,很難說明89分的良好級就一定比90分的優秀級差一個檔次,并且,將性質不同的指標進行加權平均必然使結果缺乏科學性(張蕊,2003)。同時,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從來就是主觀和客觀并行的,不能忽視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主觀性。像績效評價這類活動,定然要受評價主體性格、偏好、價值觀念、經驗知識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分析方法的選用上,更具科學性、人性化的數學方法將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四)評價主體對評價指標的選擇將更具有綜合性
人們已經認識到要全面、準確地評價企業績效不僅要考慮物質層面,也要考慮精神層面;不僅要考慮定量的財務指標,而且要考慮定性的非財務指標。但在現行的28項評價指標體系中,只有 8項非財務指標,不能全面、充分地反映企業各方面的綜合績效。應增加非財務指標的分量,如就業、環保、安全生產等層面的考核,促使企業全面、綜合、協調地發展,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主要參考文獻
王化成、劉俊勇。2004.企業業績評價模式研究。管理世界,4:82—91
朱朝霞。2000.關于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體系的研究。財經研究,5:9—13
孫永風、李垣。2004.企業績效評價的理論綜述及存在的問題分析。預測,2:41—47
Clarkson.Max B E.1995.“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Mississippi State,Jan
Rajan.L,L.Zingales.2000.The Governance of The New Enterpris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X,Vires,Working Paper,Cambrige University
沈亦靈。2001.多元主體下的企業經營績效評價體系。上海經濟研究,7:41~47
孟翠湖。2004.構建知識資本會計控制的基本思路。會計研究,12:67—68
張蕊。2003.關于企業績效評價中評議合理量分的思考。會計之友。4:4~5
【企業績效評價主體的演進及其對績效評價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企業績效評價分析的論文04-06
醫藥企業財務績效評價分析論文06-29
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論文04-02
試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論文06-29
學科建設績效評價分析論文06-29
關于國資監管績效評價的應用的論文06-13
績效評價中潛在的不良結構論文04-24
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評價論文07-03
醫院管理中綜合績效評價的運用論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