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課離不開情感的激發的論文
好課,離不開情感的激發
──管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激發的藝術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金洲小學 張新元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葉圣陶先生說過:“小學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由此可見,情感體驗一直是閱讀教學的靈魂與主線。在閱讀教學中,最佳的教學效果也需要情感的參與。學生在閱讀中有了“情感”的激發,才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才不感到“審美”疲勞,才不會游離于文本之“門”外而不見“山中之人”。唯有此,我們的閱讀教學才步入正軌,保證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情感閱讀 教學激發藝術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一篇文章既是客觀事物的反應,也是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表達。學生在對課文的閱讀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明白了道理,而且還陶冶了自己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那些文質兼美的閱讀材料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課文的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力,實現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語言文字的鑒賞,真正切實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然而,目前的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卻背離文本、遠離語言文字、
不顧及學生的內心體驗,在情感激發上營造各種“假象”氛圍,結果不是使情感流于形式,就是情感矯揉造作,再就是煽情過頭。
現狀一:情感流于形式
我們的語文課是真實的,情感也是真實的,不是卻反內容的“形式主義”。語文課堂離不開情感,語文學習也離不開情感,這是不容置疑的。但這情感應該是適宜、適度的、自然的,更應該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一位教者在上《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先用積極悲傷的送別音樂作鋪墊,在語言上進行繪聲繪色的渲染,結果全班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接著一個哭泣起來,教師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悲從“聲“起,結果整堂課由于學生情感失調,情緒失控,直到課止,學生也沒有停止哭泣。從形式上看,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但對人與人之間那種博大而寬廣的“深情”的感悟和觸摸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顯然這樣的做法,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內心體驗,這種“哭”也許是學生“人云亦云”的.自我暗示的做法,不可取。
現狀二:情感矯揉造作
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感悟文本,體驗情感。語文課重點是學習語文。教學時,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咀嚼文本,品悟字詞,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意蘊。這需要學生靜下新來,潛心會文。我看到過另一位教師,在上《最后一頭戰象》時,為了激發學生情感,整節課學生都在一種極為悲壯的音樂氛圍中學習。結果學生也“哭”了,而且哭聲蓋過音樂。學生情緒失控,那還有心思和時間“潛心會文”,與作者進行“心靈碰撞”?這樣表面感人,喧賓奪主,教師強加,不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所追求的。
現狀三:音樂煽情過頭
一般來說,學生閱讀心理過程可分為感知、理解、動情三個階段,感知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礎,動情是感知、理解的結果。而“動情”應是文本學習過程自然生成的,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以文字為載體,以語言為媒介”,通過感知與理解才能達到,而不是教師有意渲染和故意為之。前兩位教者,教師都以“哀樂”來創設情境,學生因“音樂”煽情而哭。這種情感,不是在領悟真實的語言文字產生的。再者教師繪聲繪色的渲染,營造送行別離的悲壯氛圍,多次提示學生該用哪種語氣,哪種心情讀,自然學生哭成一片。
學生沒有接觸文本就被老師創設的無效“情境”帶進一種“人為故事使然”的氛圍學習,這樣的閱讀教學不是真實的,我們應摒棄。
情感依賴于認識。客觀事物只有當它被人們認識的時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為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
一、咬文嚼字,把握含義,揣摩比較,激發情感
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就蘊含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感的表達隱匿于語言文字的深處。文章中的詞語,在要求上應區別對待。有的詞語只要簡單地加以說明,有的只要意會就行,而有的詞語用得很恰當,分外傳神,具有語感性。這樣的詞語就應引導學生反復琢磨,細細品味,為什么用這個詞語而不用那個詞語。這時,語感油然而生,情感也就產生了。
如教學《貓》一文,教師抓住一個“蹭”字,讓學生把“蹭”與“撞”、“碰”等詞進行比較,并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到用“蹭”更能體現貓“溫柔可親”這一特點;抓住“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個短語,讓學生思考“小梅花是指什么,為什么把腳印說成是小梅花”,從而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理解。”可見,閱讀教學中的感悟訓練的關鍵是“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即抓重點、關鍵詞句比較、咀嚼就能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領悟語言運用的規范意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認真揣摩、相互比較、品味文中的精彩之處,品出作品的美妙之處,悟出深邃之意,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加深理解,再造想象,加強體驗,激發情感
情感是人們創造形象和理解形象的基本動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只有在加深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文本的描述,引導學生再造想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加強體驗,才有情感的激發。
記敘文教學,要求有再造想象的配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文章的描述喚起學生對文章人物、景物和情境的想象,在閱讀中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既可以加深理解,又可以加強體驗,從而受到感染。
如教學《草原》一課,對草原的描寫,可引導學生再造想象。首先,教師突出草原遼闊的特點,讓學生對草原有個整體印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抓住“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等短語,讓學生在理解這些短語中對草原加深印象。然后,教師再突出草原的另一個特點──綠色。引導學生體會“一碧千里”中的“碧”、“無邊綠毯”中的“綠”、“只用綠色渲染”等,給遼闊的草原加上綠色加以想象。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抓住羊群像“繡上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線條那么柔美”等,以突出草原的美麗,讓學生想象。這樣一層一層添加上去,如同畫家層層描繪圖畫。最后讓學生把草原的這幾個特點聯系起來進行想象,這時,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呈現一幅完美的草原圖畫。隨著教學,學生的美感不斷增強,于是學生的情感就被激發起來了。
【好課離不開情感的激發的論文】相關文章:
談學生作文情感的激發論文12-03
激發情感樂教樂學的論文02-23
物理教學中學生情感的激發論文07-04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情感論文04-07
淺談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優秀議論文08-19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情感論文04-16
我離不開你情感散文07-05
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科學課論文04-23
淺談激發興趣在小學體育課中的應用論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