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論文
一、職業價值觀概念詮釋
價值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從一般意義上講,價值是指客體的作用同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即客體對主體存在的意義。價值觀就是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人們的行為對個人、社會的意義。
職業價值觀反映了人們的需要與社會職業屬性之間的關系。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是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對于職業評價、職業選擇、職業價值取向等的總體看法,反映了大學生的需要與社會屬性間的關系。它對大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活有著關鍵性的指導作用。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不僅是大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極其活躍、極不穩定的部分,由于直接受到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生活轉型和就業體制改革的巨大沖擊而呈現特有的變動性。
二、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現狀特點
(一)從消極依賴型向積極進取型轉換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當代青年大學生職業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調查中,90%以上的學生都認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這一就業形式,在“實現就業的關鍵因素”的調查中86.1%的學生相信自身的綜合實力是實現就業的關鍵因素,只有7.8%學生認為社會關系也很重要。在“擇業方式”的調查中,78.3%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參加各類人才交流會現場招聘這種求職方式,10.3%選擇通過各類媒體廣告介紹包括網上求職的方式,只有5%的選擇通過各種社會關系介紹的方式。可見,當代大學生的求職主動性、自主擇業意識明顯增強。
(二)“先就業,后擇業”的擇業觀逐步形成
計劃經濟時代,人們進入到某個職業就基本終生不變,人們視調動工作比登天還難。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存環境。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根據職業的工作性質、地理環境、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勞動強度等綜合價值和個人的興趣愛好、發展要求等進行多次雙向選擇,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適、最喜歡的職業為止,就業過程正從過去的“一步到位”到“逐步到位”,這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一種現實的擇業方式。調查中有52.4%表示自己將“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他們對“短期過渡性擇業”,“尋求性失業”、“工作后再回爐”的觀點普遍認可。這是在現階段就業形勢嚴峻情況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理性的表現,是大學生合理定位的表現。
(三)擇業傾向逐漸從權力崇拜向金錢崇拜轉化
中國改革開放引起的職業價值觀、擇業傾向的最本質變化是從幾千年權力崇拜中走出,金錢、物質財富、實惠開始上升到人生追求的第一位,在擇業過程中,用人單位的經濟效益、工資水平、經濟收入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選擇職業的重要標準。調查中,在問及擇業中首要考慮因素時,68.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經濟收入”,而選擇“職業聲望”的僅為4%,選擇“社會貢獻”的只有2%,這表明,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相對于傳統的擇業觀已發生了很大變化,重視經濟利益,而對職業的“社會聲望”則不太重視。"
(四)強調自我價值,重視自我發展,個人本位價值觀凸現
調查中居于“職業價值取向”前四位的分別是“為使自身價值得到承認”,“為享受高水平的物質生活”,“為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為實現個人抱負”;在對“你奮斗的主要動機”的調查中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適應社會找個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證明自己的價值”,“出人頭地”,“回報父母和家庭”,而選擇“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的比例最低;雖然當國家突然遭遇危險或災害時,89.99%被調查的大學生表示“國家需要可以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和“盡自己最大力量給予幫助”,表現了大學生愛國主義的真摯情感,但是在正常狀態下,被調查的大學生90%選擇自己交費上大學是為了“自我發展”和“多掙錢報答父母”,只有3.o4%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個人追求應該服從國家需要”。由此可見,大學生擇業時優先考慮的是個人需要與興趣的滿足,追求自我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個人本位的價值觀在當今大學生群體中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
(五)求職意向呈多元化趨勢
注重職業的等級性是傳統職業價值觀的一大特點。表現在人們選擇職業時是按照先國營后集體,先大集體后小集體的順序排列的,就業的崗位是本著先機關后生產一線來排列的。當代大學生對就業單位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鄉鎮企業等都成為大學生選擇工作時的主要目標。而且近幾年隨著國家政府的支持,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及大學生自主意識的增強,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傾向自主創業,這種從就業到創業,既是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念的一個根本性轉變,也是傳統職業價值觀的一個根本性轉變。
三、如何引導大學生建立科學的職業價值觀
如何促進大學生形成適應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要求的職業價值觀,促進他們完成好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擺在高校廣大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發揮高校的教育作用
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的產品,因此,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順利踏上就業崗位,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要與學生進行溝通,溝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兩人或者兩人以上的群體中的傳遞或交換的過程。首先,在溝通后要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擇業價值取向和合理的就業目標。合理的就業目標是指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既要符合個人的特點、能力,也要符合社會、企業發展的需要,即達到人職合理匹配。其次,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現代社會越來越強調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強烈的敬業精神、認真的工作態度、過硬的專業技能、誠信品質等。因此,大學教育不僅要注重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更要注重加強大學生職業品質的提高和培養,要重視專業課程與職業素養教育相結合。再次,要充分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求職擇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大學生就業是關系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的主要問題。因此高校要以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為宗旨,充分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高校在指導學生就業時必須以學生為本,實施個性化的指導,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真正把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開展得富有成效。
(二)重視家庭的引導作用
家庭教育要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建立平等、和睦的關系,加強與子女的溝通,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以寬容的心態,尊重他們的選擇。在引導學生正確擇業時要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強、自理的精神,積極配合學校,從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準備定位,合理評估,降低期望值,教育和引導孩子樹立適應市場經濟下的職業價值觀念。
(三)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
政府作為社會的組織管理系統,要積極利用各種經濟、行政和法律的宏觀調控手段來不斷調節由市場經濟造成的過大的收入差距,推動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形成,為營造良好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社會氛圍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導向。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進一步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公平的就業市場。公平的就業市場是市場經濟良好運行的前提之一。在全社會樹立一種公平競爭、實力至上的理念,對于大學生合理職業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就業監督和法制建設,完善就業法規建設,將就業工作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三是以政策為導向,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來發揮政策利益的調節和刺激功能。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大畢業生擇業的地域自由度;簡化就業程序,減少就業限制,保證就業渠道的暢通;運用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到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國家建設最需要的地區去工作;建立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建立相應的獎勵機智和基金,為學生創業提供優惠。另外,政府還要利用大眾傳媒這一宣傳喉舌,大力弘揚主旋律,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03-20
我的職業價值觀征文09-24
淺談加強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建議論文08-24
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創業論文08-24
大學生個人職業規劃論文08-21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案例09-30
職業道德論文11-02
價值觀議論文(通用7篇)07-06
學前教育職業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