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三篇
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國初中語文教育出現了顯著的變化。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三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信息化教學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應用
摘要:
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當中的滲透,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技術途徑,有利于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當中,我們應當加強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以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發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首先簡單分析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然后主要對信息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
語文在初中教學課程體系當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其對于學生的文化知識與素質能力全面、綜合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價值。在當前,我們應當將信息化教學有效的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1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1.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只有讓他們對教學產生主觀興趣,才能使他們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當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很難單單憑借教材課本就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這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不小的難題。而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的應用,具有非常新穎的形式,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當中,顯著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1.2降低教學的抽象性
初中學生依然更傾向于形象思維,在抽象思維方面的能力還較差,所以如果教學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話,就會使他們難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而信息化技術具有非常強的編輯和演示能力,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通過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將其展示出來,從而降低其抽想性,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1]。
1.3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下,學生顯得較為被動,主體性體現不足,主觀能動性也得不到發揮,這其實就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并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當前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體現與主觀能動性發揮,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和認知發展規律,有效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2信息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利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起始環節,對整堂課的教學氛圍、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影響都非常大,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導入,通過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非常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一來,課堂氛圍就會變得非常活躍,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會明顯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課堂導入,可以輕松實現這樣的效果[2]。
2.2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景
和初中數學等學科相比,初中語文的抽象性雖然更低,但有時候依然需要有情景的支持,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理解教學,產生自己的.主觀體驗和主觀認識[3]。在傳統的教學技術、條件之下,教師想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是較為困難的,不論是道具的準備還是背景的設置都非常費時間、費成本,甚至可能影響到正常的教學進度,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則能輕松地為學生創設出教學情景。例如,在《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單純通過文字很難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到蘇州園林的美,這會讓學生對文章的學習停留在表層,并不能產生深層次的情感。如果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蘇州園林的美景短篇,就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到蘇州園林的美,并產生對文章的情感認同,這更有利于學生的審美和思想情感發展。
2.3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當前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發揮,但在傳統的環境、條件之下,學生的信息接觸有限,很難真正地實現自主學習。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之下,教師則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鞏固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社戲》、《安塞腰鼓》等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去自己認識這些傳統藝術,了解它們的表現形式,感受其所蘊含的情感和民俗風貌,產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認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更加有益。
3結語
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學具有很多突出的優勢,所以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當加強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以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使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馮軍,薛新國.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實踐和探索[J].學周刊,2016,(20):132-133.
[2]況榮梅.淺談多媒體課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8):48-49.
[3]曾慧.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92-93.
篇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元素就是預設與生成。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進行預設與生成,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促進師生之間的精神交流,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預設與生成的定義
預設是語言學中的專業術語。所謂預設就是如果一個句子的肯定和否定兩種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為前提,則另一句子是該句的預設。如,把預設運用到教育領域,就是指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方案,進行有目的的預設,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動態生成可分為兩種:一類是我們可以預設的現象,另一類是我們不曾預設到的現象。動態生成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其強調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張課堂教學構建生成為探究活動。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預設
課前充分的預設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教學環節的合理,有利于教師的課堂管理,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迅速達成,由此可見充分的預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ㄒ唬┱n堂提問預設
提問預設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環節。教師課前的精心預設,會使課堂教學中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ǘ┱n堂情景預設
備課時教師要進行課堂情景預設,每篇文章都蘊藏著主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感悟潛藏在字里行間的意蘊,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章真諦。在教《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望月是懷念自己的弟弟子由,但這首詞的創作目的只有這一個嗎?你是如何知道的?生:不是,從“兼”字可以看出作者除了表達對弟弟的懷念之情,還有其他理由。此時,教師補充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并結合詞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暗示朝廷內部的勾心斗角,才會觸發“何似在人間”的感慨。
。ㄈ┱n堂活動預設
語文教師在預設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結合教材內容與教學重難點,適當變換活動形式,實現多種形式穿插。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可從人物心理描寫入手,先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征,再分析若瑟夫的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再現當時的'情景,通過人物的言論和行為間接評價于勒,最后通過分組討論總結出本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勢利和人際關系的冷酷,呼喚對親情和人性的渴望。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續寫,延伸課堂教學任務。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指在教育情境之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呈鏈條式螺旋上升的動態生成過程,多變且不穩定。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智慧駕馭好課堂。
。ㄒ唬﹪@“預設”的動態生成
在課堂教學中,預設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是基本吻合的。學生提出的疑問都在教師的預設之中,在必要時呈現出來。
(二)偏離“預設”的動態生成
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預設實現動態生成的最理想化的結果。但也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在教《夸父逐日》時,個別同學說夸父逐日的行為是“吃飽了撐的!真有!”教師在預設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學生會產生這樣的評價。此時教師立刻意識到學生沒有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人物的形象。為此教師應補充解釋道:“當時科技水平極其低下,很多自然現象都無法解釋,所以人們只能借助聯想和想象,來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寄托他們的思想!
四、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轉換
在新課程教學中,預設是動態生成的基礎,動態生成是預設的提升。預設促進生成的動態發展,動態生成過程激發、更新預設。教師通過預設啟發學生去質疑、思考。善于駕馭課堂的教師總是能敏銳地捕捉到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見解,因勢利導,不斷延伸、拓展和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
篇三:初中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探究
摘要:
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兩個部分又是相互聯系不可以分割的,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能力的培養,以及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初中語文;讀寫教學;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常常是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學生常常在閱讀時難以把握作者的思想,在閱讀中吸收不到語言知識,以至于在寫作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下筆。讀寫結合教學出現給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帶來了新的希望。它是新課改后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其強調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倡導學生在賞析名家名作中學習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以讀促寫,以寫導讀,是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完美融合,它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并逐漸轉化為自身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去,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進行讀寫結合教學。
一、注重對閱讀素材的選擇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教學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但是就當前的寫作狀況來看,學生在寫作中缺乏生活氣息,也就是說寫作與現實生活脫節,在作品中很難做到感情的自然流露,寫出來的作文也是枯燥的文字堆積。由此可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閱讀材料的選擇非常關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材料的選擇,引導學生閱讀一些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閱讀材料,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學習到對寫作有幫助的知識,進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如在學生寫我的爸爸媽媽類的作文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對朱自清的《背影》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和體會作者的描述方式和寫作方法,學習作者的文章怎么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這樣學生選擇了正確的閱讀材料后,可以在閱讀中掌握許多實用的寫作手法,并加以運用到寫作中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以讀促寫,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讀是語文學習的開始,以讀促寫是要求學生站在作者的位置上去理解和感受閱讀材料,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思路,并教學作者所描述的場景進行還原,從而逐漸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準確把握閱讀材料的中心,并從中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技巧,為寫作做好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分析和研究閱讀材料,學習不同作品中作者不同的寫作方式,逐漸積累語言知識。如教學課文《孔乙己》時,筆者引導學生重點分析作者對人物形象的`描寫方式,如何刻畫人物,如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等,將作者的描述方法全方位地講解給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技巧。然后在其他的課文中進行練習,逐漸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技巧的能力。又如在學習《湖心亭看雪》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自行分析作者寫景的方式,然后再結合課文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會逐漸學習到很多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寫作時就可以隨心所欲,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文范例,引導學生參照仿寫
仿寫是寫作的開始,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鍛煉寫生的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許多專家和學者經過千挑萬選才最終確定的文章,都是經典的優秀作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仿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仿寫不是徹頭徹尾的模仿,要抓住課文中一個細節而進行,明確仿寫的重點,可以提高學生哪些方面的寫作技能,比如結尾的寫法,段落的結構等等,要有選擇有重點的進行仿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課后,筆者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梳理,讓學生對故事情景和對話內容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然后要求學生仿寫文章中“我”和叔叔的對話。這樣學生在準確把握課文寫法的基礎上再進行仿寫,訓練效果就會有明顯的不同。
四、多進行積累,不斷夯實寫作基礎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應該在廣泛的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知識,并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應用。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完成學生語言積累的過程,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外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活動,并將閱讀過程中學習到的寫作技巧和精彩語句照抄下來,時常進行閱讀和翻看,在不斷的復習中學生會逐漸將這些語言所記憶,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從而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在寫作時可以將這些優美的語言和寫作方式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如筆者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教材之外的閱讀書籍,如《讀者》《意林》等等,要求學生在課后自行閱讀,并把看到的寫作技巧記錄下來。而且學生也可以將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摘抄下來,進行背誦,如《紫藤蘿瀑布》《生命與和平相愛》等課文都有很多可以摘抄的詞句。這樣學生在閱讀訓練中可以積累大量的語言,在寫作中就不會再言之無物了。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堅持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對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或以寫促讀,或以讀促寫,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逐漸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姜玉安.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新嘗試[J].考試周刊,2012,(03).
[2]周愛敏.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讀與寫,2014,(3).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02-10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優秀02-10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范文07-27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03-21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02-10
初中語文教學評價論文(精選6篇)08-12
初中語文論文12-01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論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