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課程與教學再造的生本課堂轉型論文
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認為,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課程與教學再造的生本課堂是把教轉化為學,再把學轉化為玩,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內化知識,優化學習品質,促進自身多元發展,享受平等教育的需求的教育,這恰與我國目前所倡導的教育主張完全契合,也是解決當今學生厭學、輟學現象的良策。
一、基于課程與教學再造的生本課堂要改變什么
(一)教學設計從為教師好教轉變為為學生好學
生本課堂教學是圍繞前置性小研究進行的,而前置性小研究設計的問題及活動是滿足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不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要起到培育新知識之根的作用。同時,其設計要本著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和實踐的空間,例如我校孟老師的一節關于打折問題的前置小研究,她只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你知道銷售問題中相關的詞語嗎?你能給大家解釋嗎?活動二,請你提出問題并解答。活動三,請你設計一個銷售問題考考大家。問題拋出后,學生呈現出:一是積極參與,所有的學生都能舉出例子與他人交流;二是積極思維,在別人舉出例子的同時都能認真傾聽,辯證分析,積極思考和大膽質疑;三是學生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還知識之根。這三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學生梳理出有關銷售問題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在解決打折的相關綜合問題中做到了輕松自如。
可能有人會質疑說,如果使用導學案,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解決十個甚至二十幾個問題,而前置性小研究只能解決幾個問題甚至不超過三個問題。殊不知,在這三個問題的探究過程中,每個學生展現出的新問題、新生成是無限的,而這些新問題、新生成恰是學生需要解決的,且隨時出現的新生成和形成的思維碰撞,正是教育所要追求的,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更是我們所要追求的高效課堂。
(二)課堂實施從教轉變為學,再把學轉變為玩
傳統課堂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從課題導入到講授新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結束,教師幾乎控制著課堂的一切;而在生本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是一種平等交流和對話的關系,組內、組間以及師生之間都會產生多項互動的合作交流和思維碰撞,使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發生根本的改變。
教和學的關系,打一個通俗的比喻,就是老農和小苗的關系,而不是工匠和產品的關系。其區別在于小苗是有生命的,老農只是幫助小苗在長,知識、能力、興趣、素養全都是它成長的內容和表現,而且花開有季,它一定能長,能充盈在允許它生長的全部空間,最后結出豐花碩果。這里我們所說的玩就像小苗需要根一樣,需要時間和空間,依靠人的學習天性、潛能和本能尋找根基——促使人智慧成長的慧根。
我校生本教育下的數學課堂是充滿創造的課堂。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只要給學生設置兩個含蓄的問題:你們此前學過的最貼近的知識是什么?學生就會想到三角形的內角和;如果你遇到了陌生的東西,你又會怎么想?學生會說尋找熟悉的東西。這兩個問題,就是這堂課全部的根基。在這里,第一個問題是新知識之根,第二個問題是人性之根。這樣,學生就有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生本教育下的語文教學也不再是語文分析、字詞句篇的拆零研究,而是進行大量豐富的語文實踐。例如,學習魯迅的《藤野先生》,教師不再是引領學生研究寫作方法、文章結構、文章如何表現人物的性格,而是要學生弄懂這篇課文的全部字詞和整篇文章的意思,引導學生思考魯迅為什么寫《藤野先生》——實際上是告訴我們藤野先生的故事;我們為什么學習《藤野先生》——是要知道藤野先生的故事。他告訴了,我們知道了,就兩清了。騰出的更多時間,可以讓學生進行語文實踐,如閱讀、思考、表達等,學生讀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章本身,想的是依據文章而發的自身的提煉,直接源于人的心靈和生活,語言的積累豐富了,語文素養形成了,語文教學的關鍵問題就此得到解決。
(三)教學評價的視角從以教論教到以學論教
教師在觀摩生本課堂時,不再是關注教師的教,而是關注學生的學,觀察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以及能否積極互助學習等。課堂上學生的展示、發言、質疑、討論等通過學生、小組、師生之間的激勵性評價,得到同學和教師的認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小組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提升小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達到學生個體發展的目的。評價視角的轉變,直接給教師的教學行為帶來了沖擊,為此,教師必須花時間去琢磨學生和課堂,了解他們的思維水平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及知識儲備。
二、基于課程與教學再造的生本課堂是怎么改變的
(一)行動思路上,以點帶面逐步鋪開
我校的生本課堂教學行動思路是先由一個年級的數語外3個學科,12名教師先行,然后由點帶面逐漸推廣到3個年級所有學科的全體教師。在課改的推進中,堅持生本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和校本研究相結合,尋求滾雪球式、螺旋式發展。
(二)課堂流程上,呈現三課型、三環節、二提升
三課型是指生本課堂的三種類型課:探究新知課、梳理鞏固課、評研提升課;三環節是指三種課型中基本環節:活動悟新知、互動達生成、測評強鞏固;二提升是指貫穿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師的兩種做法即點撥引提升、評價促提升。
(三)課堂實施上,圍繞專題探究進行
1.前置性小研究的設計設計原則:基于課程標準以及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和學科特點,本著簡單、根本、開放小立課程,大作功夫的原則,語文課抓閱讀推進,注重閱讀思考表達,由語文分析到語文實踐;數學課抓根本,由輸入轉向思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數學,通過講題、編題、解題等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智慧;外語課抓活動的形成,注重語境創設和語言實踐。
難度要求:由淺入深,從基礎性內容到發展性內容,一堂課的挑戰性問題不宜太多,一般3個以內為宜。
實施策略:在課前進行預學,課上首先小組內討論預學中遇到的問題,然后集中未解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給予啟發、引導、點撥、幫助,采取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學策略。另外,在合作交流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把握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適時進行調控。
2.小組合作與展示交流
以4-5人一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分別擔任小組長、發言代表、記分員等角色,每學科根據學生程度編號交流評價,一般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程度好的學生加分少,程度差的學生加分多;另一種是將任務分解,每個學生完成一部分互助學習,整體加分,有利于帶動后進生共同提高。
3.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和諧師生關系是有效開展生本課堂教學的關鍵,為此,我們重點培養師生的良好習慣:學生要成為安靜耐心的傾聽者,包容謙和的微笑者,文明用語的支持者,自己音量的控制者;教師要做到重姿態,善傾聽,不指責,善引導,樂表揚。
三、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生本課堂改得怎么樣
(一)具有生命力的生本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生本課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展示、敢于質疑、自信大方、思維敏捷,形成了積極、主動、熱烈、高能、高效的學習氛圍。小組的互助學習,不僅實現了好帶差、強帶弱,更加提升了學生的品質素養,增加了后進生的學習自信,提高了學習成績。我校課改前的課堂,最多能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聽課,能聽懂的寥寥無幾;三分之一的學生上課溜號、搞小動作;其余的學生睡大覺。而現在則不同,很少有學生不學習,即使成績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課堂上也爭著搶著到黑板前展示,大膽發言,說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想法。
(二)教學行為的改變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生本課堂徹底顛覆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由纖夫變為牧者。五年中,參與課改的教師不斷學習、培訓、研究、實踐、反思,如此循環往復,每個教師都歷經了聽他人課、評他人課的學習過程,接受了被聽課、被評課的成長鍛煉,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盡管有蛻變的痛苦,但化繭成蝶的喜悅讓每個教師興奮不已。每每談起自己的學生,教師沒有了以往的責備和恨鐵不成鋼的抱怨,更多的是喜出望外和贊揚,有時甚至會流出激動的熱淚。五年來,我校教師參加了各級各類賽課、研討課、送課活動90余人次,其中,有3名教師受全國生本教育中心邀請到延吉送課并指導,3名教師在全國生本課堂教學競賽中獲獎,還有10人獲得省級獎勵,28人獲得市級獎勵,51人獲得區級獎勵。
(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打造了學校特色
我們課改的初衷,起初只是想擷一朵小花,可生本卻給我們送來了整個春天。生本教育的五年,我校從一個薄弱、落后的學校成為愛輝區課改學習的標桿學校。學校的課改成果榮獲了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為黑河市中小學中唯一的獲得者。近3年,數學、外語、語文3大主科中考成績有了質的飛躍,三率逐年提升,破解了我校多年的薄弱學科困境。2013年我校俄語有8人得滿分,2014年我校數學有1人得滿分,2015年學校有45人考入重點高中,錄取率居全市最高,俄語全市最高分5人,我校占3人。近幾年來,自愿到我校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保學率逐年上升,生源狀況得到很大的改善,學校先后獲得很多殊榮,尤其是愛輝區教育局組織的中學校長論壇暨創品牌學校,辦特色教育現場會在我校的召開,使我校的生本教育工作得到更多領導的肯定和贊賞,激勵了我校全體教師追求教育理想、踐行教育改革、打造生本教學特色的斗志。
生本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研究還在路上,我們將不斷提高課程與教學再造的生本課堂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并期望通過生本課堂轉型,讓課堂充溢著活力和創造力,讓教師心懷責任,讓學生銘記感恩,共享教育的幸福!
【基于課程與教學再造的生本課堂轉型論文】相關文章:
再造學習流程助力高效課堂論文06-11
課堂教學的再造藝術教學設計04-11
基于歷史主線教學下的精煉課堂論文06-18
生本智慧課堂的教學反思07-04
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論文06-23
基于課堂的教師行動研究的論文04-12
傳播學課程轉型與升級研究論文04-12
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論文06-12
談基于MOOC的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論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