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色彩教學與創新性思維探索的論文
內容摘要 :在設計色彩教學中,使學生擺脫傳統繪畫模式,要強調構圖的主動性、繪畫的概括方法與平面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色彩素養與設計色彩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設計 色彩寫生 教學 創新
在現代美術教學中,設計色彩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越來越受到師生們的重視。因為設計色彩相對于傳統的繪畫性色彩而言,在教學目的、施教方法、藝術處理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上都有明顯的特殊規律,因此,對這些規律理解的透徹與否將影響到教學效果的成敗。本文擬就有關看法與同行探討。
一
色彩是造型藝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切造型藝術的重要基礎。它是光線通過物體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視覺和大腦的結果。然而,不同種類的造型藝術在色彩教學中各有其側重點。如,繪畫專業的色彩訓練側重于通過研究色彩的基本規律,來研究色彩的不可重復性,強調的是感性處理,其過程也是主要憑借個人感性來尋找理想畫面,是一種純感性的方法。它強調的是表達自然的真實性和色彩關系的準確性,繪畫色彩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創作,不需要考慮特定的欣賞對象,強調的是個人的感情抒發。
而“設計色彩”則有明顯的不同,它以培養工藝美術設計師為目的,要解決的是設計型思維方法問題。設計色彩研究的是色彩配置規律,強調的是意象表達,訓練的是理性思維。可以看出,設計色彩已不是簡單的外形描繪,其中既包含著繪畫意義上的“造型”意識,更體現著工業上的“設計”意識。它已由單純地研究自然色彩及其變化規律,更進一步向對物象色彩的解析與重組訓練過渡,其中包括色彩意向表達的訓練,尤其是強調主觀色彩的'表達和運用。在設計色彩寫生探索與研究中,如何利用色彩組合變化的原理來發掘人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呢?顯而易見,這樣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用傳統的繪畫意義上的色彩訓練方法是不適應的。因此,在“設計色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對客觀事物的圖解或再現描繪的“寫生”概念,深入對自然物象色彩的成因及其變化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同時也基于對色彩變化的直觀表現和色彩功能的理性分析之上,進入到有針對性地、主動地進行物象的色彩解析與重組訓練,直至設計色彩的意向表達訓練,以期獲得能自由駕馭色彩,自如運用于設計實踐的應用能力。
二
用寫生的方式進行設計色彩教學,應該具有與以往傳統不同的思想和手法,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在設計色彩的寫生中,學生應該有意識地在某些效果和感覺上做出強調。而設計色彩的構圖,更是與傳統靜物畫在本質上區別開來,并要求學生主動地去實踐。
教師在布置靜物寫生中,要著重讓學生重新了解構圖。在以往傳統的具象寫生構圖中,畫面最醒目的位置上放一個體積較大的物象作為主體物,習慣于畫一些陶罐、花瓶、水果等日常熟悉的靜物。但在設計色彩寫生構圖中,就不一定要這些主體物,它們以隱匿的方式,將觀者的視線引向整個畫面的形式特征。為了使學生擺脫以前的一些習慣畫法,大膽創新,探索自己的繪畫語言,注重強化寫生感受和畫面構成。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著選擇那些能體現出弧線、直線、圓形與方形的物體,如破舊的自行車、機械鐵器零件、建筑工人用過的各種工具、變形的水泥桶、帽子、舊衣服等,把靜物臺移向畫室中央,靜物平放在臺子上。這樣,學生以俯視的角度看靜物時,就可以用新的視覺感受面前的物體。為了更好地經營畫面位置,構圖可以任意剪裁,并強調選擇角度的重要性,因為不是所有的角度都可以產生好的構圖。比如,在一幅以衣服為主體的靜物寫生中,要求學生可以從自然下垂的衣服中選取某一部分進行構圖,這些富于變化的布紋線條同樣也形成具有抽象意味的幾何構成,這使同學們在構圖時有更大的選擇余地。可以看出,隨著構圖的改變,畫面上的物體已具有了全新的內容,更富寓意和情趣,甚至由于物體形的構成效果和畫面節奏表現,并通過光、色和質感等元素組合將產生與傳統寫生完全不同的畫面美感。從以上的寫生過程可以看出,在教學中一定要不斷地給學生強調,我們不是在表現衣服、布紋、自行車等零部件,我們在表現美,表現寓于靜物中的生命活力。這個生命活力就是繪畫者的感受和創造性。由此,在設計色彩寫生中,強調形式與構成的審美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意象性和抽象性的表達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將設計色彩寫生與平面構成訓練的內容相結合并得以自然延伸,與今后的專業設計緊密銜接,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統設計的思維方式。
三
在設計色彩寫生中,把復雜的物象簡化為幾個大的色塊,如果畫幅小,需要幾筆色彩就可以概括整幅畫的色調關系。這種概括表現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寫生物象不僅有著復雜的細節,同時還使人產生空間深度感,當這些視覺因素被歸納為不同大小和色彩傾向的色塊后,色彩關系便開始形成了。在色彩寫生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目光和思維轉入到這些近乎“平面化”的色彩的調配之中。在色彩表現上,色彩的變化無序以及豐富的細微色層變化總是促使我們脫離畫面整體色調和大色塊框架,有效的方法便是壓縮空間色層的細微關系,加強大色塊之間的對比,這些將使畫面呈現一定的平面意味。在學生寫生時筆者發現,當色塊的濃度加強后勢必會犧牲很多體現視覺深度的灰色色層,色塊的單純和簡潔有力使得筆觸和色塊邊緣形成生硬的“硬邊”效應,很容易體現出類似平面色彩構成的簡略表現。這樣一來,靜物設計色彩寫生作品的獨特魅力出現了,它使人們的審美意圖從單純地欣賞物美轉入到體會設計色彩的繪畫語言表現美上來。由此,整個畫面的色彩濃度進一步加強,即使是畫面上最亮的顏色也服從于大的色塊,而且具有較濃郁的色彩傾向。比如,表現靜物中白色的襯布,使畫面色彩相比其他具象性的色彩更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通過嚴密組合的整體色調將整個畫面推入到學生設定的空間之中,宛如在觀眾眼前開啟了一扇窗。平面意識在學生設計色彩靜物寫生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初學設計色彩者掌握由簡到繁的色彩概括的基本方法,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能體驗到現代設計色彩的魅力表現的技巧和精神實質。
四
設計色彩寫生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思維培養的過程。設計色彩應該有一個開放的觀念。在學習色彩知識的同時更應學會拓寬思維,開闊思路,勇于嘗試,把握設計的本質。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創新欲望來自于外界事物對感知神經的刺激,有了特殊的外界感受,其思維活動就會活躍起來,進而激發學生探索的主動性。因此,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作為教學內容的核心是必要的。當然,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只有在既重視基礎訓練的嚴格性與科學性,又強調從觀察與體驗生活出發,努力探討所有的知識技能與手段之間的廣泛借鑒,才能在較深層次上實現這一目標。
首先,要求把設計色彩寫生基礎訓練的嚴格性和科學性作為教學的原則。嚴格科學的基本功訓練是指以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去觀察、思考和認識對象,做到真實而又深刻地把對象表現出來。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或者只滿足于表象細節的煩瑣描繪,都是應該竭力避免的。設計色彩寫生的過程也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是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結合。因此,教學中對色彩的要求不能夠僅僅停留于感性直覺,要透過其外部本色特征、色彩冷暖與黑白等表面因素,深入研究,發掘并在具體描繪中把握物象的形式美的價值。在經過認真觀察、分析、理解了物象的色彩表象和相互聯系之后,就要把我們對特定物象的認識和特定感受利用相應的色彩手法準確地表現出來。
其次,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創新性思維的生成需要以多方面的修養為支撐。設計色彩是文化的載體,不是簡單的技巧,是用形色表達對事物的認識,而不是表達事物,如果設計者沒有相當的文化修養,很難設計出思想深刻、形式感強的作品。法國雕塑家羅丹把藝術作品的產生主要歸功于創作者的思想和靈魂。形式是傳遞思想的外在媒介,是藝術家修養的直接反映。技術雖然是藝術不可或缺的,但終不能代替藝術,若沒有思想,作品也平淡庸俗。技術不能提高人的素質,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技術才能得以升華,作品也才能被賦予深刻的內涵和極強的形式美。高等設計教育與一般的師徒傳承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培養學生全面的文化修養。鑒于目前設計專業的學生大多在文化準備上不夠充分,文史哲方面的學習又很粗疏,所以,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應是設計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設計色彩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廣泛涉獵中外設計史、中外畫論以及哲學、美學等人文科學的知識,從低年級開始就構筑合理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夠依靠文化理論修養來解決實踐中存在的深層的問題,為將來培養能獨立思考、獨立創造的專業設計人才,拓展和提升他們在藝術上的發展空間奠定基礎。
通過設計色彩寫生的教學,我們領悟到基礎教學內容和形式對于設計專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必須與設計教育的整體結構同步改革,以培養設計師的實際需要來設置和充實教學內容,探索教學形式,使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緊密聯系,使“設計”與“色彩”有機的結合。
【設計色彩教學與創新性思維探索的論文】相關文章:
字體設計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06-29
單片機教學設計的探索與創新論文06-30
設計思維下微小景觀空間設計的探索論文04-19
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探索論文06-20
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創新性研究論文11-29
機械創新思維和創新設計論文06-12
創新性美術教學論文03-19
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