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堂的根在何處教學論文
北京高考語文分值增加,一些老師陡生迷茫: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怎樣調整,才能擔負起那沉甸甸的180分?其實,無論考卷分值是100,還是150,甚或180,語文教育的貴任與使命都不變,它的根依然深深、牢牢地扎在生活與文化的大地上。我們只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一、夯實語文基礎
有一份針對16所高校2000名大一新生的調查問卷顯示,目前中學生的漢語文字能力實際水平偏低,書面表達能力得分在60分以上的占54.2%,80分以上的只占4.4%,平均分只有58.3分。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偏低,表現在錯字連篇、語句不通、口語表達不清楚,等等。由此可見,咱們的學生語文基礎不扎實。造成這種“不扎實”的原因很多,其中,忽略母語的學習是一個重要原因。舉一個例子,就“語法學習”而言,學生更關注的是英語語法的學習,一些基本的語法規則,學生往往是從英語教學中學到的,而不是從語文學習中學到的。
所以,我們要夯實語文基礎,規范語言的運用,切實地關注“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培養,要讓語文“工具性”的特點得以充分的體現。
二、培養人文精神
古人云:“文以載道。”這個“道”究竟是什么?我認為,這個“道”應該是道德、道義、正義、倫理的意思。換成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人類良心、社會責任感。
我們的語文“課程標準”就說過,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從這個角度講,語文,培養的是一種人文精神,是一種道德理念,是一種內在修養,是一種修身養德安身立命的能力。這些東西,單憑識記是無法完成的。老師們必須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要讓學生們觀察自然,了解社會,思考人生,在不斷的感悟與思考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和思想情趣。
三、養成閱讀習慣
現在,由于多種媒體的出現,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也由于人們心態的浮躁,能靜下心來進行書冊閱讀的人越來越少,所謂的“快餐文化”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導致的是閱讀的浮躁,語文學習的浮躁,進而會導致整個文化的浮躁。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夠“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目前,很多學校開展的“書香進校園”“經典進課堂”等讀書活動,都是很有意義的。
四、激發探究意識
目前,有很多學生不喜歡語文課,原因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方式過于模式化:僵硬的教學步驟,刻板的標準答案,千篇一律的教學用語……這種模式化教學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其實,語文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就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所以,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思考與興趣。
劉兵,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員,長沙市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曾在中學任教20余年,發表文章100多篇,編撰、出版語文教學與教輔著作數十部。
【語文課堂的根在何處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語文課堂的活力藝術論文03-30
恩從何處返何處作文04-29
《植物的根》科學教學反思10-26
《根和莖》教學反思08-27
《失根的蘭花》教學反思07-09
良心在何處01-28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8-31
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02-23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