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論文
第一篇: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探索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影響,主題教學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運用主題教學,不僅將零散的教學活動實現了結合,而且在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上形成了完善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探究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是最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之一,因此,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對此,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從而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教學中,語文主題教學是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出發點,并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傳統文化等方面為主題,在此基礎上構建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確定明確的主題
就目前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來說,在對主題的設計上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成為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如果沒有教學主題的引導,那么就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沒有方向,甚至還會造成學習內容之間的關聯性不足。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先與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學生在生活與精神方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選擇好主題,這樣才能保證主題教學具有針對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先對語文教材中的主題進行確定與選擇。語文教材是經過眾多學者與專家的研究所產生的,所以在主題教學實踐中也體現出了教學目標。教師要先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確作者的表達意圖,這樣才能提煉這一文章的主題。在確定完主題以后,教師就要對與之相關或是相近的文章進行收集,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性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資源,從而學習好這一知識。此外,在組織學生學習這一內容以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這樣也就實現了對資源的吸收與獲取,并可以在不同的文章中明確知識,從而使學生掌握好這一內容。
二、做好主題的切入工作
教師確定教學中的主題以后,就需要做好時間的分配工作,而這也就成為教學中的開始階段。因此,在實際中,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進入到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好相關知識,從而讓學生學習好主題知識。在進行導入的過程中,教師要先分析好主題的類型,這樣才能選擇最適宜的導入方法,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圖畫或是動畫,甚至是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都可以將學生引入情境中。對于每一篇文章來說,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元素,所以,教師在開展主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學習的內容,從而快速地進入情境中。教師在成功將學生引入情境以后,就要做好主題的切入工作,這樣也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相應的啟發與感染,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學生在學習《頤和園》等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主題設計為“世界遺產分享”,同時在向學生講解的過程中,組織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實現了知識的共享。
三、感悟好主題
對主題進行感悟是語文主題教學方式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且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根據主題的脈絡充實學習的情節,同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素養。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比較典型的文章進行講解,并讓學生對其進行細細品讀,以此感悟作者的寫作思想。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引導,以此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氛圍中。
四、實現對主題的升華
進行擴展實踐是做好語文主題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真正走出教室,進行更好的實踐。如,學生在學習完《桂林山水》一文以后,教師就可以設計“走進自然”的主題,并以此帶領學生進行語文主題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深入到自然中,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自然的印象,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內容,這樣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主題教學可以保證教學內容更加活躍,同時也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這樣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蓓,林華.強化教師“公民教育意識”,探索課堂教學全面轉型:小學語文“單元式主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J].四川教育,2012(9):15-16.
[2]嚴軍賢.2014年4月25日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在線交流有感[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4(2):89.
[3]閆方興.行走在閱讀的路上:“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隨筆[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4(9):73-74.
第二篇: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并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發掘鄉土資源中所蘊含的豐富語文教學財富。”在經過了對新課標的深入學習與研究之后,筆者在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也進行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同鄉土資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證明了鄉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對于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及質量的切實可實施性。
一、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科目的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有利于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漢字基礎。識字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可是,縱觀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小學生在識記漢字時采用的多是死記硬背的記憶方法,致使其很容易產生“漢字學習枯燥、乏味”的錯誤感覺,致使其識字學習興趣大大下降、實際識字質量不容樂觀。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將鄉土資源運用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可以有效扭轉上述不利現狀。如,我們巫山當地自然條件良好,非常適合養蠶,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更是對一些著名的養蠶大戶進行報道(像巫山新聞網所報道的——吳顯富:七旬老人的“養蠶經”、巫山信息網所報道的——諶光銀:養蠶如養兒一張1000元等),結合這一社會背景,筆者在教學“絲”這一漢字時,就向學生進行了如下的描述:“蠶會吐出像線一樣彎彎曲曲的東西,養蠶人會將這些東西集中放到一起,就成了‘絲’……”在筆者的講解下,學生們再聯合平時生活中見到的蠶吐絲場景,就實現了對“絲”這一漢字的形象化記憶,在重新煥發其識字學習興趣的同時顯著優化了其識字教學效果。充分證明了鄉土資源對于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積極推動作用。
二、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課文講解中的實踐運用
小學語文雖然是語文學科的奠基性內容,但是同樣也包含了諸多人物形象鮮明、內涵主題豐富的經典篇章;而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年齡所限,視野范圍較為狹窄,這就致使他們在某些教材篇章的理解上存在著較大的困難與挑戰。因此,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將學生所熟悉的鄉土資源巧妙融合到小學語文課文的講解教學活動之中,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實現對具體課文篇章主旨思想情感的深入把握與理解。
三、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中的實踐運用
作文是小學生“談之色變”的一項學習內容,在同小學生的交談中,筆者經常會聽到他們抱怨: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如何寫。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還是小學生對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豐富創作素材“熟視無睹”,即缺乏一雙“發現豐富寫作素材的眼睛”。對此,筆者在自身的寫作教學活動中就會有意識地將鄉土資源中作為小學生作文寫作的特色創作素材。如,在學習了《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之后,學生們大多數能對景觀說明文“總—分—總”的寫作模式形成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筆者就將我們巫山當地的著名旅游勝地——巫山小三峽當作學生景觀說明文的寫作話題,要求學生根據平時同家人一起前往巫山小三峽的游玩經歷,對巫山小三峽的景物以“總—分—總”的說明文寫作模式進行文章創作。此種形式的作文布置形式容納了我們當地的特色旅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起了學生們內心的強烈家鄉自豪感,也使得其得以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總—分—總”的說明文創作活動之中。最后的作文質量也較之以往有了明顯的提升,這表明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中的實踐運用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更有利于其寫作水平與創作技能的切實提升與發展。總而言之,充分挖掘鄉土資源中的語文教學資源符合新課改所倡導的“因地制宜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先進教育理念。對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對身邊學生所熟悉的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與利用,相信,這對于提升小學語文實際教學質量可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以上僅為筆者個人的粗鄙見解,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引發更多小學語文教學同仁的廣泛關注與重視。若能如此,實乃筆者之大幸。
第三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
摘要: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也是主要課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就成為目前語文教師密切關注的焦點。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時代背景與教育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提出新的教學策略與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與實踐,談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為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教育”理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素質教育的發展,強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能力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懶于動腦思考,久而久之,他們養成惰性思維,這不利于思維與能力的發展。鏡子越擦越亮,腦筋越用越靈。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中,進而實現高效學習。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以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基本教育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追求。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足,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做事基本上是憑著自己的喜好。因此,要實現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性格特點出發,巧妙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課文《夜鶯的歌聲》時,我就這樣引入教學:我們知道,在大自然中有一種鳥叫夜鶯,同學們了解夜鶯嗎?通過提問方式引入教學,讓學生積極討論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而熱烈的課堂環境中更好地學習。接下來我便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讓他們將這個故事講述出來,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既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與概括的能力,又檢驗了學生的閱讀成果,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閱讀情況。然后我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有的學生喜歡夜鶯說游擊隊是蘑菇的那一段,體現了夜鶯的聰明機智;還有的學生說喜歡夜鶯把敵人比喻成野獸的那一段,既體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更表達了夜鶯對敵人的仇恨,機智勇敢又鎮定的夜鶯使得敵人消除了疑慮。不同學生有不同看法,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進步,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二、創造學生展示的平臺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與長處,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與教師溝通交流,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從而讓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知道學生所需;教師還要充分鼓勵學生,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鼓勵會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語文課堂上,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巧妙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現自我,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課本劇表演是語文教學中強化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在經過對課文內容深入的挖掘與分析后,學生將課文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出來,有的學生還在課本的基礎上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使得表演場景更加逼真,更加有趣,課堂氛圍輕松而活躍。在學生表演之后,我積極表揚那些表現出彩的學生,鼓勵那些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并讓他們繼續努力,增強學生信心。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課堂,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親身的實踐參與中,學生對人物的形象、性格特點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雖然豐富多彩,但是學生僅僅學習語文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促進學生能力提高,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不斷進行課外拓展與延伸,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學生不僅會對課文內容充滿學習與探究興趣,而且能有效地拓寬學生視野,開闊學生眼界。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既可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又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最普遍的就是多媒體,發揮其集聲音、視頻、圖片等功能于一體的優勢,使其在語文教學中具有獨特地位與作用。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為了讓學生對這篇課文中的人物特點有更清晰而全面的認知,我為學生講述了空城計、赤壁之戰的故事,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這些片段,學生聽到這些故事、看到這些視頻后,都十分震撼、吃驚。然后我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篇課文,他們都主動積極地閱讀課文,并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都積極回答問題,并主動提出自己的見解,課堂教學進行得十分順利。
四、結語
新的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語文教學效果,還要注重小學生的能力發展。要真正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形式與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創建展示的平臺,豐富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欲望,進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探討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作文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也是語文教育的重點與難點。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工作還做得不夠充分。為了促進作文課程教學的發展,可以主張將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環境結合。在生活的情景中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作文寫作的積極性,從而可以寫出富有真情個性的作文來。依據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小學作文教學在生活情境下的實踐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情境;實踐研究
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部分,能夠很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組織技能,學生還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由于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缺乏生活的情境,導致小學作文教學成果不是很樂觀。所以,為了讓小學生對寫作充滿熱情,語文老師要將作文課堂教學延伸到生活情境中,把作文教學變得生活化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目前,在小學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大部分的作文內容都是空話,文章顯得蒼白無力,毫無意義可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老師的教學方法模式化,學生沒有獨立的思想觀念,只是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走,自然語文作文的教學效果都不明顯。新教學標準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改革,要求自主命題,裁減命題作文的寫作量,給學生在作文寫作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在生活中多多實踐并對新奇事物的想法給予鼓勵和意見,提高學生探索實踐的積極性,慢慢的學生就會發現作文課是一個豐富而有趣的課堂。
二、創設生活情境,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生活趣味
為了促進作文教學更好地發展,老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并將生活趣味導入其中。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和樂于玩耍,因此游戲歷來是小學生喜愛的活動,所以語文老師就能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造一個游戲的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可以利用游戲情境的設置去達成教學的要求,并且還能讓學生勞逸結合。教師設置的游戲情境要切合學生的生活現狀,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生活化并且提升教學的效果。比如,根據學生喜歡玩的跳繩游戲,老師就可以對此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共同投入跳繩游戲并制定規則,學生就可以依據游戲寫一篇規則方面的作文,這樣不僅可以豐富作文教學的內容,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
為了提高學生對于作文的寫作水平,素材的積累是前提,要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就要堅持對材料的積累。讀書可以讓小學生對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認知,通過閱讀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多讀書的良好習慣,在閱讀中汲取寫作素材也是可行的。在作文課程教學中,一些學生存在詞語匱乏和命題老套方面的問題。在這種現象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收集寫作中需要的素材。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參與戶外活動并且把自己的切身體會表達出來,可以以日記的方式進行記錄,最后把自己寫的素材積累并珍藏,可以為以后的作文提供很好的寫作材料。
四、語文作文教學中小學生寫作方式的研究
1.引導學生自主創作
在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作文的教學效果,老師應該培養小學生自主創作的習慣,這樣可以讓學生將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在課堂上,語文老師要通過生活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再現生活,這樣可以讓作文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只有和生活相互結合,才能使教學的效果更加突出。由于在小學階段,學生都很活潑好動,而作文教學在生活情境下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老師要對小學生的自主創作重視起來,在生活情境的再現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身的切實體會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能夠逐漸提高。
2.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老師在調查研究中要對學生的愛好進行深入的了解,根據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小學生一般對自己親自參與實踐的活動印象深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內容就會非常豐富、條理和清晰。反之,只是依靠小學生自己的幻想寫出來的文章就會空洞乏味,無法滿足老師的教學要求。在生活中,老師應該幫助學生發掘源泉,盡量積累更多的作文寫作材料,進而保證學生在寫作文時能有資料可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與生活的結合,讓學生在作文寫作中能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利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時,為了提升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技能和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老師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作文的教學是必要的,老師還要引導小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寫作的樂趣,這樣學生的作文寫作才能有真情實感,從而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薛飛.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設計最優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曹風云.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
第五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可塑性強,形成記憶較為深刻等等方面的特點。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小學語文科目不僅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更重要在于培養學生對于語文語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語言運用方面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的開展,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學習特點、學習需求、知識漏洞等方面的基礎上,合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對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了概述,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優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實踐的具體措施,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優化措施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掌握語言基礎知識,練習語文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的重要時期。小學生具有學習動力差,學習持久性、注意力不高的特點,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些學習特點,明確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參與度,活躍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從而優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
一、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概述
1.增強學生對語文語言學習的興趣
許多小學生對語文這門語言類應用型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濃厚,認為語文知識舞文弄字,過于枯燥。學習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度。
2.提高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最主要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包括對拼音、識字寫字、組詞、造句、句子通順、段落符合邏輯、能用語文語言來表達學生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等等。這些基礎知識或者基礎技能的學習和獲得是小學階段語文科目教學最重要的內容,是教師教學必不可少的目標。3.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受到漢語環境熏陶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語言綜合運用方面的能力。具體來講,包括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語言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章寫作能力等等。因此,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科目教學的高層次目標。
二、優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實踐的具體措施
1.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師生之間的溝通的交流語文教師優化教學實踐的首要措施,就是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們之間的互相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溝通和交流從而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因此,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十分重要。例如,學生希望有活躍的課堂發言活動時,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的需求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進行無限制的互相交流,從而帶動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提高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2.豐富語文教學模式,從不同角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傳統上,語文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對學生語文學習上不同角度的鍛煉有所欠缺。因此,教師要豐富語文教學模式,從各個不同角度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與談論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講述《楊梅》這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展開討論。如讓學生討論最近吃過的水果,外觀什么樣子的,口感是怎么樣,這種水果是怎么樣生長出來的等等。
3.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語文實踐教學相結合
只有課堂教學對于語文來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語文實踐教學相結合。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室外觀察一次秋天的雨,雨的特點、雨的溫度、雨打在身上的感覺等等。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字、詞、句等基礎性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初步熏陶,提升學生用漢語表達自身想法的能力,增強學生用漢語寫作的能力等。這些內容的教學,都離不開明確小學語文科目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及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和水平,增強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積極營造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豐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在不同方面來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此外,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只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將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體會生活,并用語言來描述生活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曉華.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5(2).
[2]張倩倩.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9).
第六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實踐研究
摘要:小學教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不僅要重視教學質量,更要重視學生的個性與智慧發展。而教學實踐智慧發展方法的提出,有利于改善傳統小學教學的不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智慧,促進其個性發展。因此,在介紹教學實踐智慧發展的基礎上,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并就此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促進語文教學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學不足;智慧發展
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大多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語文教學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等內容,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與智慧的培養。因此,在教育改革下,小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智慧發展活動,提高語文教學的素養與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智慧發展。
一、教學實踐智慧發展的基本闡述
1.教學實踐智慧發展的基本概念當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教學實踐制度的完善。一般來講,教學實踐智慧指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把握課堂的教學情境,善于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融入情景當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管理。其中,要最大化地發揮教學實踐智慧的效用,需要教師、學生與具體的課堂情境等多種因素共同配合。
2.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智慧的獨特之處一方面,語文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在人的交往溝通上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語文有著極大的魅力,蘊含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著人性的真善美,人文性就是它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實踐智慧應用是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自己獨特之處。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智慧的實踐,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學會積累,學會反思,最終又應用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并不斷地發展循環。這對語文教師來說,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提高實踐、智慧、情感、知識等多方面的素養,并在這些素養共同結合的作用下,不斷地自我反思與思考,進而利用教學情境,提升語文教學成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足
1.缺乏靈活性,照本宣科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從表面上來說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往深層次說,語文教學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但是,就目前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還處于表層,過度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照本宣科,抑制了學生想象力與個性發展。例如,在小學一年級學習《彎彎的月亮》這篇課文的時候,課本的原文是“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這句話,按照原文的解讀是彎彎的月亮像一艘小小的船。但當有的學生覺得彎彎的月亮像鐮刀,教師就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應該嚴格按照書本上的知識來認識。可見,教師過度地照本宣科,缺乏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壓抑學生的天性與想象力。
2.教學空洞,缺乏震撼力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情境,深刻感受文章故事,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感受課文的震撼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過于單一,導致教學空洞,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提升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措施
1.積累經驗,提升實踐能力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積累,在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難免會遇到一些課堂突發事項,如窗外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走廊有人講話,學生心不在焉等。這時,教師要想處理好這些事項,就需要通過自身的認知與智慧,發揮智慧教學的作用,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轉換到課堂上,化不利因素為積極因素,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做好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對教師來說,每一堂課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充滿不確定因素,因此,教師也無法保證每一次課堂教學都能獲得最好的成效。但是,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地反思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改進,拓展自己的知識范圍,提高自身素養,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教學智慧,進而獲得最大化的教學成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日記、教學隨筆、教學后記等幾種形式進行反思,通過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下,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都要有所改變與創新,要拓寬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從而提升教學實踐智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田汝寶.談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的提高[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4).
[2]王秀蘭.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的角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2).
[3]任旭東.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三種意識[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1).
第七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結束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之后,必須加深對新課標基本理念的學習深度,并將所思所得進一步運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過程中。
關鍵詞:新課改;學生個體;實踐運用;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新課標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正常組織、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先進理論基礎,對于教育工作者優化教育效果、提升教育質量起著非常積極的促進及保障作用。筆者在對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進行了一番學習與研究之后,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想進一步保證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新課標所提倡的基本教育教學理念進行很好的落實與踐行。
一、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語文主觀學習需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而不同的學生之間因為個體差異這一原因又致使他們具備不盡相同的主觀學習需求,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這一主觀學習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不能繼續以往傳統教育背景下的“一刀切”教育形式(不管學生的學習基礎,對待所有學生采用完全統一的教育方式方法),因為這不僅不利于滿足不同學生主體略有差異的主觀個體學習需求,長此以往,還將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的保護與維持,可謂是弊端重重。正確的做法是應當在深入了解全班學生語文學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具體做到面向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學生采取既有相同又有差別的語文教學策略。如,語文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在實現對基本語文知識點的深刻認識與理解時尚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更談不上實現對較高水平、較高難度語文內容的進一步擴展性認知了。因此,在針對這部分學生展開教學時,應當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僅僅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語文知識內容即可。這樣一來,便不會加大該部分學生群體的學習壓力與精神負擔,可較好地維持與保護他們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而語文學習基礎較扎實的學生,通常并不僅僅滿足于只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這一層次,他們自身有著更高的語文學習預期目標與需求,為此,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就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適當提升對他們語文學習的要求,在要求他們掌握基本語文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增添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語文學習要求,這樣一來,就能在滿足他們較高水平主觀語文學習需求的同時,使得他們的語文素養及相關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與顯著發展。
二、語文教學應當致力于發展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其學習資源廣泛存在于學生現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學科特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是直接言明:“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應當僅僅局限為教師課堂教學這一渠道,更應當適當將教學陣地轉移、擴展到學生廣泛的社會生活實踐中。”新課標的這一理念除了擴寬學生的語文學習渠道之外,同時,還向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如下指示,即不能僅僅滿足于語文理論知識點的學習,還應當結合廣泛的現實生活資源,促進學生語文實踐運用能力的鍛煉與發展。如,針對當前廣告用語錯用漢字的這一突出現象,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各自生活中所遇到的廣告錯用漢字實例進行深入探索、總結與歸納,并以此為基礎對其進行一一的訂正及修改。這樣一來,除了使學生正確認識到所學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之外,更使得他們借助這一實踐過程著重鍛煉及發展了自身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在加深主觀印象的同時大大避免了學習、生活中再錯用的尷尬狀況,確保了良好語文教學效果的切實獲得。
三、語文教學應當適當嵌入德育教育的滲透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人文性特征的學習科目,其教學要求不能僅僅滿足于教會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還應當充分挖掘學科中所蘊含的豐富人文教育資源,靈活而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道德素質等的滲透。對此,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日常教育活動時,就必須從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出發,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制訂具體的德育滲透策略。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整理有關當前地球受到嚴重污染的信息以及具體有效的應對策略等,這樣一來就能使得學生在該調查過程中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從而將環境保護這一道德素質教育內容滲透到實處。不同的語文學習內容,包含有不同的德育教育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組織、安排不同的德育教育滲透策略。綜上所述,新課標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變得日漸豐富多彩,且有效率,對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結束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之后,必須加深對新課標基本理念的學習深度,并將所思所得進一步運用到自身的實踐教學過程之中。這樣才能在推動新課標理念與小學語文教育進一步完美融合的同時,真正為學生語文素養及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做好充分的前提和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何紅.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C版,2014.
第八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實踐思考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情境教學”這四個字,情境教學已得到廣大小學教師的認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呢?
一、潛移默化的營造課堂情境
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一種發展趨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將圖片、語言、聲音、視頻等融入到教學情境的設置中,可以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現教學情境。同時,教師要更加注重自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滲透在心理和思想教育等各個方面。因此教師要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傳遞給學生更多的積極影響。用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來激活學習者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小學語文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恐龍》這篇課文中,我們就可以用到多媒體技術,其中里邊有一段話: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來,好像是一架移動的吊橋。劍龍的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三角龍的臉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長在鼻子上方,另外兩只長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長。在這段話中,因為我們沒有見過恐龍,所以當聽到的時候,就會對恐龍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們就可以用到多媒體,在網上查閱這幾類恐龍的照片還有它們的聲音,并制成視頻,這樣為學生們潛移默化的營造一種課堂情境,讓同學們印象更加深刻,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觀下,學生處于劣勢群體,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如果有,那也只是為了附和教師的意見,以及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的非本我的回答。所以教師不應成為束縛學生思想的牢籠,學生的思想應該得到解放。教師應該積極的開展第二課堂,將生活與課堂教學相互聯系。通過創設情境、對話,和學生們達成共識。學生的學習過程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聽老師講述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把課本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受這個過程。在課堂教學之外,設置語文學習興趣小組,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各抒己見。定期組織學生作文競賽,演講比賽等等。比如:我們學到的《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其中有一段:南沙也是個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藍玉,海是一塊翡翠。遠望水天相連,翡翠和藍玉合璧,蔚為壯觀。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龍蝦、燕魚、海龜五彩繽紛,令人心曠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連浪濤都是美的,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仿佛是歡迎的人群在揮舞著花束。這一段話主要以抒情為主,還有一些疊詞,如“一團團”、“一簇簇”等。在朗讀的時候特別容易在腦海中產生一種場景,從而深情的朗讀出來。所以這一段話就特別適合同學們進行朗讀比賽。在語文興趣小組中,我們可以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對課堂聽不懂的問題可以同學之間相互講解,各抒己見。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互相合作,互相聆聽的能力。第二課堂的開展,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種形式也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能夠促使他們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在課堂中把自己當作主角,或許只有這樣同學們才會更愿意去學。
三、語言藝術融入課堂情境
課堂情境可以通過不同方式來創設,影響課堂情境的因素也不是單一的。圖片、音樂、視頻以及現代多媒體技術都可以通過合理的運用,來實現教學課堂情境的營造。此外,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還不夠,這時就需要教師發揮語言的魅力。比如在對《荷花》這篇課文進行講解的時候,里面有一段話: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這段話中出現了很多動詞,描寫的十分生動。所以,作為教師給同學們朗讀課文的時候,就應該有感情的去朗讀,將作者描寫的美景,通過語言的藝術表現出來,讓學生們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言變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文中描繪的具體內容。也可以把這種思想灌輸給同學們,教會學生在自己朗讀文章時,也把自己的語文藝術加進去。霍姆林斯基曾經對語文教育的本質進行了深刻的解釋,他認為教育不僅是語言和書,而是活生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基于他的觀點,語文就其本質而言,是與人的生命體緊密相連的。因此語文的教育不應該是死板的,語文課堂也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小學語文應該注重情境教學,合理的情境教學形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同時也能體現出我們的教學方式更趨人性化,從而幫助學生得到身心全面發展。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并愉快的進行教學。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熟練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改變原有的知識傳授體系,為課程實踐參與者賦權,讓課程的意義得以被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實踐教學探析論文06-27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語文實踐活動實施06-12
小學語文如何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論文06-20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6-13
創新實踐語文教學論文06-13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論文06-11
小學語文實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論文06-29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實踐論文07-04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