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發展處理三農問題論文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具體就是“五個統籌”,其中統籌城鄉發展屬“五個統籌”之首,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體現。近年來,尖扎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緯以上,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03年,尖扎縣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居青海省各縣農區第9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5:1,明顯高于青海省的平均差距水平,如何扭轉城鄉收入擴大趨勢,打破城鄉分割體制和結構,就需要我們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科學規劃,協調推進,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格局,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本文結合尖扎實際,提出如何用統籌城鄉發展的觀點,解決“三農”問題的一些對策和建議供商榷。
1、尖扎縣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條件逐步完善
尖扎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北部,總面積1714平方公里。縣城駐地馬克唐鎮距省會西寧126公里。尖扎縣縣轄三鎮六鄉,79個行政村,總人口5.04萬人,境內最高海拔4640米,最低海拔1960米,相對高差2600米。氣候垂直地帶型分布十分明顯,形成了黃河谷地、淺山、腦山不同地貌及氣候類型。2003年,尖扎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4億元,比上年增長8.8%。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4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6億元,社會消費品總額3147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1352元。工業初步形成了以水電開發為龍頭,鋁業、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為支柱的地方工業體系。以坎布拉為龍頭的旅游開發潛力大,縣內基本形成以省道為主干,縣鄉公路為骨架的公路交通網絡,全縣通訊事業和青海省內先進地區同步發展,開通了國內國際直拔電話,光纖傳輸、移動通訊基本覆蓋全縣。縣內金融、保險等服務機構齊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的條件基本成熟。
1.1城鎮化優勢。城鎮化是解決城鄉統籌發展的▲拉結加尖扎縣縣長切入點,是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載體。尖扎縣現有馬克唐、坎布拉、康楊三個建制鎮,直崗拉卡電站、康楊電站建成后將形成一定規模的小集鎮,全縣5萬余人口中3.3萬人分布在這一地區。近年來,尖扎縣確立了沿黃“三點一線”小城鎮發展戰略,先后完成馬克唐鎮人民街、黃河路、申寶路等主要街道路面改造工程和縣城道路與給排水、文化廣場、體育場等工程以及一批干部職工集資住宅工程,特別是投資2000萬元打造的商業街,共開發商住樓28棟,成功轉移農牧戶近200戶。坎布拉鎮完成道路與排水工程,康楊鎮實施商街改造,全縣城鎮基礎設施發生了根本變化,整體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擴展了小城鎮發展空間,增強了城鎮吸納剩余勞動力的能力,為縣域經濟統籌發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全縣通訊方便快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功能提升,樹立了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增強了以城帶鄉的能力。
1.2水電資源優勢。黃河橫貫三鎮一鄉形成的李家峽電站、直崗拉卡電站和康楊電站為發展工業經濟,尤其是高耗能工業提供了充足的電力資源。據測算分析,已建成發電的李家峽電站、富源電站、昊天電站和正在建的康楊電站、直崗拉卡電站、澤唐電站、三道班電站建成發電后,年均可發電185億千瓦/時。以黃南鋁業做為參照,在七座電站年均總發電64.5億千瓦/時的條件下,可以為26個年生產能力13000噸(黃南鋁業生產能加、年均耗電2.4億千瓦/時(黃南鋁業年耗電數)、年利潤317萬元(黃南鋁業預計年利潤)的工業企業提供所需能源,電力資源富甲全州乃至全省,這為加快電解鋁產業的整合和擴張,通過提高引資發展鋁型材等后續產業,延長鋁業加工鏈條,提高附加值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1.3區位優勢。通過幾年的建設,尖扎縣境內鄉村公路暢通并已基本形成網絡,隨著平阿高速公路和阿同二級公路的'建成通車,尖扎將躋身于環西寧百公里經濟循環圈,這為發揮尖扎的比較優勢,實現經濟互補合作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加之以坎布拉國家森林、地質公園、沿黃水面旅游資源開發為龍頭的旅游業的日漸升溫所形成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能使其較快接受外界經濟發展的拉動和慣性沖擊,從而促進該地區調整優化產亞結構,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的優勢產業,最終拉動城鄉經濟發展。
1.4農業優勢。沿黃地區背靠廣大農牧區,面向西寧、海東等大中型市場,加之氣候溫暖,水土條件優越,具有優良的農牧業發展條件,糧食、油料、蔬菜、果品等農作物資源在省內具有一定優勢,牛羊育肥發展迅速,是重要的農畜產品基地。
1.5勞動力優勢。全縣有農業總人口41680人,其中勞力20890人,占全縣總勞力的50%。境內大中型水電站工程建設和坎布拉旅游資源開發,有效加快了尖扎與外界的交流,古老的農耕文化受現代工業文明和商品經濟意識的影響,給當地群眾植入了先進的文化和理念,加之近年來“陽光工程”等勞務培訓力度加大,使這一地區人口整體素質和勞動技能得到提高,能比較快地適應市場的變化,為發展二、三產業提供相對熟練的勞動力資源。
1.6政策優勢。尖扎縣2002年被國家確定為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每年國家都有大量的項目資金支持,為統籌城鄉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政策和資金機遇。
2、制約尖扎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因素
尖扎縣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城鄉差別明顯,“三農”問題突出,除歷史和體制因素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2.1所處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尖扎縣境內高山溝壑密布,黃土地形支離破碎,海拔高差達2840米,以干旱、冰雹為主的自然災害嚴重威脅農業生產。同時由于山高路陡,淺腦山區教育、衛生、交通、文化等基礎設施十分落后,這樣的自然環境致使尖扎79個行政村中有58個貧困村,5萬人中2/3為貧困人口。惡劣的自然條件對解決尖扎縣“三農”問題,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帶來了很多困難。
2.2山區農牧民思想觀念保守,勞動技能低。尖扎縣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淺腦山和牧區占全縣總面積的2/3以上,這些偏遠山區由于地理、文化、語言等因素影響,社會發育程度低,絕大部分農牧民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差,加之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慣性影響,造成群眾對外界新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先進文化,包括農牧業實用技術難以接受,給跨地區輸出勞務和調整農牧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解決“三農”問題增加了難度。
2.3自我造血能力先天不足。尖扎縣目前工業發展滯后,工業產品主要以水電、電解鋁和建筑建材產品為主,工業短腿,鄉鎮企業數量少、層次低,幾乎沒有反哺農業的能力。農業基礎薄弱,靠天吃飯,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不高。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尚在起步階段。產業間關聯度低,結構不合理,自我發展能力弱,吸納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差,僅靠本縣經濟的發展很難實現充分就業。
2.4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由于受地理環境條件制約,淺腦山和牧區地處邊遠,山大溝深、人口稀疏,要徹底改變這些地區的農牧業、水利、交通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部分資金只能依靠國家投資,單靠本縣力量無法實現。
3、用統籌城鄉發展思路解決尖扎“三農”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從全國總體情況看,改革開放前由于我國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所造成的城鄉二元差別明顯。農村經濟和社會尤其是西部偏遠地區農業和農村的市場組織化發展程度遠遠低于城市,農牧民得到的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以及水電、通信、交通等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服務遠遠低于城市。客觀上拉大了工農差別,這是導致“三農”問題的關鍵原因。因此,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是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突破口和側重點。
3.1統籌農業與工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一是工業要逐步反哺農業,為農業提供支持和服務。尖扎縣工業主要為水電等資源開發型產業。水電作為當地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地方稅收分成比例很少,在收益分配中要積極爭取向地方傾斜,并投入到農業,以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同時政府要通過土地置換等方式獲取成本電價,并以適當方式支持農業、農村發展。二是要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由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要引導和鼓勵土地、民間資金等轉變成土地資本、民間資本,有償轉讓土地、草場、果園承包經營權,努力向規模化、市場化經營轉變,改變傳統、單一的農牧業生產方式。培育、扶持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高農產品的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要在康楊、馬克唐鎮大力發展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農村工業,現有的農產品集散地逐步改造提升,使其發展成為農副產品的加工區,直接帶動農民增加收入。充分發揮城鎮的集聚和輻射功能,運用城鎮市場引導和帶動農村市場的發展,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和農業市場化程度。
3.2統籌城鎮與農村發展,積極轉移農村人口。城鎮化是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的載體,具有龍頭帶動作用,是吸納農村人口、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加快城鎮化來擴大城鎮群體消費農產品的規模,吸納剩余勞動力進入城鎮。2002年,尖扎縣建成的商業街,共開發商業街面2萬平米,共轉移農村人口602人。這些進入城鎮的農牧民原戶籍所在地的土地等生產資料所有權、經營權不變,成為山上有產出,城里有收入的“兩棲”居民,解除了農牧民進城創業的后顧之憂,不失為一種城鄉經濟雙向互動發展,增加群眾非農收入的有效途徑。今后以沿黃三鎮一鄉和重點工程為依托,并圍繞直崗拉卡、康楊電站建設,發展服務于重點工程的小型集鎮。促進二、三產業發展,繁榮小城鎮經濟,使一部分農民從一產中轉移出來,通過減少農民來富裕農民。牢固樹立經營城鎮的理念,從運作房地產入手,積極推動城鎮公用基礎設施、土地等資產運營,促進城鎮經濟社會盡快發展。全面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建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穩定職業為戶口準入條件,盡快形成與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戶籍管理制度。在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農民進城就業和創業的良好環境。同時,要因地制宜,以市場和實現就業為導向,加大“陽光工程”的實施力度,有目的的做好農牧民培訓工作,想方設法向縣境外輸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讓更多的農牧民走出縣門、務工經商,創辦實體,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
3.3統籌城鄉市場發展,合理配置城鄉資源。統籌問題思考:請眾家探討農牧業深層問題洲琢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市場網絡。積極發揮中介組織和民間“協會”的作用,引導勞動力、技術、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和布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引導群眾在果產品加工、牛羊育肥、飼料加工上檔次、上規模,提高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3.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三農”問題突出表現在水、電、路、訊、教育、衛生等群眾生產、生活極為密切的基礎設施方面。今后,在項目爭取、扶貧資金的發放上,重點要轉向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環境。特別是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廣播電視文化等公共事業的專項資金支持,把農村社會的公共產品投入從主要由農民負擔轉變為由公共財政承擔,逐步使農村居民能夠享受大體均等的國民公共產品服務。
3.5從比較優勢出發,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旅游業是尖扎縣一項發展潛力很大的新興產業,隨著坎布拉國家森林地質公園旅游公路的建成和公園內景點設施的完善,加之公伯峽、李家峽、康楊電站、直崗拉卡電站庫區四面的形成貫通,打造環西寧百公里旅游線路,培育高原水城、丹霞地貌、民俗風情“區域”性旅游品牌的時機已經成熟,要加快縣內旅游線路的規劃和康楊清真大寺、古雷寺、智合寺、昂拉千戶宅院、德欠寺等人文景觀的開發,挖掘整理旅游景點的文化資源,提高旅游品位,積極引導農牧民參與創辦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渡假村”、“民俗村”,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加農牧民收入;鼓勵有條件的農牧戶發展農家旅游服務項目,引導農牧民開發具有民族民間特色的旅游產品,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統籌城鄉發展處理三農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分析論文02-06
淺析城鄉規劃與城鄉統籌發展論文02-06
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現狀分析論文06-23
以統籌城鄉發展為話題論文12-23
從多維度統籌城鄉發展的對策研究的論文02-03
城鄉統籌中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論文02-09
關于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考08-27
城鄉統籌發展中教育的效率與公平論文07-03
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在于統籌城鄉發展演講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