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研究小論文
地理方面的研究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相關的地理知識。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地理的研究小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地理的研究小論文一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教學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因為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它直觀性強,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地理作為一門自然和人文的綜合性學科,信息容量大、知識開放性高,如果能把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很好的運用到地理的教學中,對于解決地理學科跨時空知識的教學難點將非常有利。運用多媒體在優化地理教學中有以下幾點作用:
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才有動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能夠顯著提高。
傳統課堂只有課本和有限的教具這兩種教學資源,而加入了多媒體之后,課堂變得有趣多了,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學習地理知識,并且之前不能有教具展示的地理演示,可以輕而易舉地由多媒體來完成。
地理學科部分章節內容比較抽象,空間性較強,如果利用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很難讓空間想象力較差的學生產生興趣,相反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和逆反情緒。但是,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方面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借助計算機、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形相結合的課件,以動聽的音樂、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的形象、逼真的視覺效果再現客觀事物,將地理學科的教學過程直觀、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意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求知欲,使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在快樂生動的學習氛圍中,引起好奇的心理,地理學習的興趣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發了。
二、利用多媒體與地理的整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根據地理教材特點,運用媒體技術,把每節課的內容,恰當的整編成圖、文、聲、像并茂的課件資源,使知識體系與知識情景,在課堂活動中體現出來,讓學生在領略知識情景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路的拓展。例如,在講《臺灣省》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余光中的《鄉愁》,當學生一進入課堂,就被余光中先生的深深愛國熱情感染著、激勵著。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首熟悉的《鄉愁》用來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愛國熱情和學習的動力。當講到旅游資源時,一幅幅美麗的風光畫面展示在眼前,一邊欣賞一邊還可以聽到優美動聽的解說,猶如親臨其境,樂而忘返。
通過多媒體課件則可以用活地圖及圖文資料,將教材以聲音、立體圖像及文字進行多媒體化展現,不僅能實現教學的交互性,而且能解決教師在一般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優化地理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三、推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以前學生學習的來源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以及課外書籍。學生遇到問題需要向教師求助,或者查閱有限的書籍來解決疑問。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解法疑問,開闊視野,接觸到最前沿的專業知識,還能夠在網絡課堂上與教師隨時互動,在網絡平臺上實現學習交流。教師可以將學習素材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在線瀏覽或下載,方便在課后開展復習預習,另外許多生動逼真的地理模型,能夠輔助學生進行學習探究,沒有教師的輔助,學生也可以自主學習。另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是有所區別的,學生在課上接受的統一教學,同樣一節課學習的效果是不同的,有了信息技術,學生就可以開展個性化學習,依據個人的學習節奏和掌握知識的程度,查漏補缺強化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自己的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將自己的學習水平顯著提升。
在接受大量的地理信息過程中,運用多種媒體把學生的眼、耳、腦各種感官調動起來,并能及時在饒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幫助學生綜合、歸納、分析,形象思維能力大大提高。盡管我們有了各種教具、實驗、演示手段,也出現了各種模型、儀器、圖表、掛圖,但這些畢竟不能把聲、像、動態等特點集中于一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則能做到,這是書本加黑板加模型的模式所絕對達不到的。
總之,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應做到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為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和學科交叉性的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這種現代教育手段必將在地理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地理的研究小論文二
[摘要]
旅游地理為地理選修內容。旅游地理的教學應以必修地理知識為基礎,與地理學科主干知識融合,同時引導學生融入社會,積極開展實踐、探究活動,以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旅游地理;教學
旅游地理為地理選修內容,充分體現了地理新課程理念,立足地理必修內容,結合近年來出現的旅游及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相關知識拓展,有利于促進學生從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方面,關注可持續發展。同時,旅游地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融知能與情感、興趣與審美于一爐,有利于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野外生存、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為全面貫徹地理新課程理念,旅游地理的教學應注重以下兩個方面。
一、旅游地理教學應以必修地理知識為基礎
旅游業是一種綜合性的產業,其中旅游資源具有可創造性的特點,其開發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當地獨特地理環境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對游客能產生吸引力的資源所具有的發展優勢。在體驗旅游業給人類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同時,要在不違背自然界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解決旅游活動中出現的各類環境問題,使生態、社會與經濟三者相協調。旅游地理的.教學應以必修地理知識為基礎。
1. 旅游地理與自然地理知識的融合。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研究對象復雜多變。學生在學習旅游地理之前,已經學習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組成要素以及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各個不同的區域范圍內各種自然要素互相結合,且各種地理事象不斷變化,從而形成了旅游區域獨特的自然地理景觀。例如,在學習“旅游資源的類型與分布”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相關地圖,先找出這些旅游資源的位置分布,再利用已掌握的相關自然地理知識,重點分析是在哪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不同區域旅游資源的地域特色。并引導學生分析在這些不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會形成哪些類型的自然地理景觀,這樣自然就可以開發成各具特色的自然風景區。可以在教學中著重分析各個區域之間的地域差異,這樣有利于學生歸納自然旅游資源的類型。
2. 旅游地理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融合。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旅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在傳統的觀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務旅游、文化旅游基礎上,還形成了一大批特種旅游項目:以觀賞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為目的的鄉村旅游,以及以參觀工業場所了解產品生產和制造過程為主的工業旅游等。在學習“旅游資源的類型”時,可結合人文地理德國魯爾區傳統工業的典范進行教學。首先可簡單分析魯爾區的區位條件和衰退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以“魯爾區的可持續發展的探索”為主題,通過課本一組景觀圖片的展示說明魯爾區的變化,并介紹該傳統工業區的特色旅游資源,使學生了解此種生產模式所具有的獨特性,最后結合旅游資源的多樣化特點,啟發學生發展旅游業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有利于就業等,這樣還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3. 旅游地理與區域地理知識的融合。對于旅游地理“旅游資源的評價、旅游活動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這部分內容,可先根據各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重點學習各個區域的特色旅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旅游資源不僅是“天生麗質”,也可以人為打造,從而充分發揮旅游業在帶動地方經濟、促進就業等方面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旅游業的發展及其對區域的影響”時,可利用教材中第四章第一節湖南省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開發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討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并聯系實際,探討如何做到興利除弊,盡量減少旅游業對地理環境的負面影響。
二、 引導學生融入社會,積極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旅游地理強調“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其中旅游資源評價、旅游景觀欣賞、旅游規劃設計、旅游活動設計等主題探究活動,突出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所以,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指導,并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例如,在學習“旅游活動的設計”時,可以“打造我的精品旅游線路”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可結合春游或秋游活動,教師提供導游圖,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自主查找、收集旅游活動相關資料與信息,并設計游覽公園的具體線路(提醒各小組選擇線路的基本依據:達到“四最”——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獲取最豐富的旅游體驗、達到最滿意的效果)。最后全班比一比,看哪組設計的線路最好(比較的標準:是否達到旅游線路的基本要求,是否考慮到動靜結合、有快有慢、有虛有實、旅游安全、環境保護等)。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優秀線路的標準,可鍛煉他們評價線路設計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旅游地理雖是選修內容,但綜合性強,涉及內容豐富,在實際教學中,應與地理主干知識融合,并注重學以致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理的研究小論文】相關文章:
地理的小論文03-16
地理小論文:生活中的地理08-10
地理小論文:生活中的地理02-23
地理小論文高中03-16
地理教學小論文03-16
重慶地理小論文03-17
地理環保小論文03-17
地理人口小論文03-17
高考地理小論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