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論文
職院校校園網絡是其網絡輿情產生的載體平臺。高職院校網絡輿情是以在校高職學生為主的群體通過網絡對校園或社會中的事件或現象所表達情感、觀點、看法的集合。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論文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論文摘要]文章以問卷調查的方法切入高校網絡輿情的研究,從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現狀以及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等三個大的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總結,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論文關鍵詞]高校 網絡輿情 引導機制
由于網絡傳播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和極易被復制的特點,有害信息在網上滋生蔓延的速度超過以往任何傳統媒介。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矛盾多發期,且缺乏網絡輿論引導的專門人才和技術手段,網絡輿論極易成為整個社會信息輿論系統中的不穩定因素。為了更好地摸清當下大學生受校園網絡影響的程度,進一步明確校園網絡輿情的分類,并針對網絡輿情的現狀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和應對措施,最終引導網絡輿論的良性發展。我們特別選取了南京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式分類抽樣調查的方法,主要圍繞高校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基本狀況、網絡輿情的特性及規律性認識、網絡輿情的控制與引導等不同維度的14個問題進行了調查。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
輿情是社會上一定范圍的公眾在一定時期對社會現實的主觀反映,集中表現出這一特定群體的思想活動及情緒,是群體意見、要求等的綜合反映。網絡的出現為網民發表意見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網民根據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在網絡上自主發表看法。當越來越多的網民對同一事件或現象發表不同看法,各種意見在“公共空間”內彼此較量、修正、融合,就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輿情類型——網絡輿情。因此,網絡輿情是指一定范圍的公眾,在一定時間對互聯網上傳播的熱點事件或焦點問題表達出意見和言論的狀態,對于社會公眾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傾向性。
高校網絡輿情主要是指高校內與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等活動緊密相連的一些網絡載體上所形成的較為集中的意見、情緒和言論等,它與學生利益相關聯,一般形成于與校園有關的網站以及學生關注的論壇,受眾面集中,網絡主體又較一般公眾更為社會所關注,所以其影響面更大,傳播速度更快,如果引導不好,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高校網絡輿情的內容多樣,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學校和社會上的突發或偶發事件;第二,國內外當下發生的熱點問題或事件;第三,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問題或事件?傊,大到國際、國內新聞,小到吃飯睡覺,都會引起學生在網絡上的熱烈討論,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進而對學生、學校產生巨大的輿論影響。
高校網絡輿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內容多元且分散。大學生對與學校相關的熱點事件關注度很高,而這些內容大多與校園生活有關,與師生權益相連,具有涵蓋面廣泛的特點,學生的關注焦點又會隨時發生改變,所以很難捕捉到下一個高校網絡輿情的爆發點,這給預防工作帶來困難。二是主體集中又廣泛。雖然校園網絡輿情的主體是大學生,但真正制造輿情的主體主要是校園網上的活躍學生以及一些事件的當事者或知情人等。因為某一事件引起他們的興趣或觸及他們的利益,所以在網絡上予以公布,達到宣泄情緒、擴大影響、引起關注等目的。信息公布后,又會吸引大量知情或不知情的學生參與討論,隨之形成了帶有一定傾向性、影響力的言論或情緒。三是形成迅捷且突發。網絡是目前大學生交流思想、發泄情緒、交友聯絡的重要方式和渠道,網絡的匿名性和便捷性,為大學生參與社會話題討論提供了良好的空間,一旦議題敏感,大學生就會跟風頂貼,在短期內形成具有傾向性、影響力的輿論,使得原本簡單的事情轉變成群體性的意見或情緒,形成突發性事件,導致學校在預防或控制上難以掌控。一言以蔽之,高校網絡輿情與一般網絡輿情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主體是知識層次高、參與意識強、好奇心理重、個性化特征明顯的在校大學生;客體既有社會網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和敏感問題,也有在校大學生這個特定年齡階段、特定知識層次的群體所關注的特殊問題;渠道非常廣泛,涉及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各種網絡工具。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現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分析發現,有90.5%的大學生將互聯網作為重要的信息來源渠道,但是其中只有37.1%的'學生對互聯網上的信息表示信任。由此可見,高校網絡輿情的潛在危險性非常嚴峻,迫切需要開展有關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方面的研究。
我國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現狀不容樂觀,一直存在很多難點,如:網絡輿情信息的來源過于廣泛,難以實時監控;網絡輿情信息量大、隨意性強,難以進行有效的識別;對特定的高校輿情監控分析需求,難以找到突破點等。從根本上講,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 2.網絡輿情管理制度缺失。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收益是有目共睹的。但與此同時,它也給社會和公眾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有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網絡輿論的擔憂分別是“信息誤導和輿論失范”占36%;“個人生活隱私的泄漏”占27%;“成為點燃不滿情緒的導火索引發信任危機”占26%;“損害學校形象,影響校園穩定”僅占7%。高校對校園網絡的管理尚且缺乏完整有效的制度,對于在校園網的注冊要求、發布信息的條件、信息的審核和監控、傳播消極甚至錯誤言論引發輿情危機的處罰等問題,由于沒有相應的約束和監管,學生在匿名狀態下對自己的言論危害性缺乏自律,容易引發網絡輿情危機。所以,迫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既滿足學生交流信息、反映問題的需要,又要保持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
3.網絡輿情管理手段落后。以前,高校在學生思想教育和輿論管理上,主要還是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廣泛發動學生干部,利用人盯人的戰術,基本上對高校內學生的思想動態、輿論傾向、問題要求等比較容易掌控,一旦發現不良苗頭就可以進行疏導和教育,影響范圍比較小,基本上可以杜絕學校內不良言論和思想的傳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網絡的傳播范圍日益擴大,網絡輿情的輻射范圍日益增強。原有的高校輿情管理傳統手段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網絡上傳播的不良信息和反動言論,學生隨時都可以收集和看到,一些不滿情緒和不實信息也可以在匿名情況下隨意發表,在這種狀態下光靠一些學生干部采取盯人戰術是難以奏效的。
三、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
國家高度重視互聯網對社會輿論的影響,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三個如何”的指導方針,即如何引導網絡輿情,如何對網上的熱點話題及時作出反應,如何提高處置網絡突發事件的能力。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管理工作:
1.加強網絡輿情引導的理論研究。網絡輿論引導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們必須堅持創新,積極探索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此外,還要不斷總結高校近年來在網絡輿情引導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力求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理念上得到進一步創新。
2.建立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組織機制。通過調查,對于高校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的相關建議有:“及時向公眾公布事件真相”占38%;“用恰當的方式引導輿論”占31%;“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占15%;“使用輿情監控系統”占10% ;“采取傳統的‘堵’和‘捂’的辦法”只占4%。由此可見,建立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組織機制十分緊要。為此,我們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根據江蘇省教育廳精神,規范學校新聞發布工作,由分管副校長任學校新聞發言人,宣傳部長任學校新聞助理,宣傳部、黨辦、校辦、信息中心為校新聞發布的職能部門。通過建立專門機構,明確職能部門的職責,規范網絡輿情引導程序,保證常態協調運轉。同時,建立輿情收集、分析、研判機制,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在保證信息溝通渠道暢通的同時,積極組織專業力量對輿情進行分析、研判,最終實現對網絡輿情的正確疏導。
3.培養網絡輿情的“意見領袖”?梢酝ㄟ^培植校園網絡“意見領袖”來引導高校的網絡輿情走向,“意見領袖”通常是一些資深網民和BBS版主。我們在這里要特別注意校園網絡“意見領袖”的存在價值和作用,通過聘用校園網絡“意見領袖”作為兼職的“網絡協管員”等方式,密切關注學校BBS和校外主要網站的動態,參與網絡熱點問題的討論和交流,實現網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導。
4.重視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2006年,中國互聯網協會就發布了《文明上網自律公約》,提出以積極的態度促進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勇于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始終把國家和公眾利益放在首位。高校要不斷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大力構建和諧的網絡文化,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網絡行為規范和網絡道德責任感,增強其遵守網絡規則、網絡道德的自覺性,從而形成良好校園網絡輿情的氛圍。
5.從技術層面加強網絡輿情的監管力度。學校相關部門要對有重大影響的話題進行監控,對有可能形成或正在形成輿情的論壇或主題進行引導,對不良信息和反動言論進行過濾,對學生上網實行實名制登陸管理。此外,在大學之間建立聯動機制,一旦出現校園輿情危機,學校內部以及學校之間可及時發現、積極應對,妥善引導確保校園的輿情安全。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論文]相關文章:
1.網絡輿情的論文
2.中學生挫折心理及引導論文
3.網絡專業論文
4.網絡互聯技術論文
5.網絡的總結論文
6.網絡的應用論文
7.網絡道德論文
8.網絡新技術論文
9.網絡的議論文
10.高校環境教育論文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輿情應急預案12-05
網絡環境下的企業危機管理與輿情應對論文06-29
網絡輿情危機管理論文范文06-13
網絡輿情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論文06-23
社會網絡輿情管理與應對策略論文06-24
學校網絡輿情應急預案07-27
高校網絡安全論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