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中歷史的論文

時間:2021-04-11 18:54:27 論文 我要投稿

初中歷史的論文范文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初中歷史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的論文范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边@是我國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一句名言。是的,教師就是傳授知識,解答學生疑惑的人,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教師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解答疑惑那么簡單了。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學號歷史呢?

  1 體驗教學反思,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思維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那就必須使思維有明確目的性。也就是說要使它具有解決任務的性質。教師越是善于給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任務的性質,那么學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積極地投入這種活動。”課后知識鞏固是教學的直接目的,如何讓學生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如上完商鞅變法后做“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這一題時,作業只有兩題,但我要求在此基礎上,結合課本知識是否可以問更多的問題時,學生通過課后的自主學習和探討有了這樣一些問題:1.“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出自戰國時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2.這一理論屬于哪家學派?代表哪個階級?3.他在哪國實現了這一理論?有何歷史影響?4.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5.根據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動?包括哪些具體措施?6.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態度?結果如何?7.談談變法的作用是什么?8.你能分析一下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嗎?9.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通過學習商鞅變法,結合當今改革開放,說一說,一場改革或變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備哪些條件……并通過課外資料的查閱,很好地回答了這些。這對學生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培養中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好奇、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們產生問題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進行歷史知識灌輸、思維方式培養之外,還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歷史歌曲、播放歷史影像材料、展示歷史圖片、讓學生出演歷史短劇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去琢磨歷史、觸摸歷史、理解歷史,對歷史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并將好奇心轉化為持久的精神動力。

  2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后人作出了榜樣。自1840年戰爭爆發以來,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著追求的完美的精神氣質.“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又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新中國剛成立時,一批留學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錢三強更是冒著生命危險……以上種種愛國、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

  但是在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相當一部分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家長“小太陽”教育的影響,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具有自私性、心胸狹窄性,缺乏集體責任感等弱點。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中學生正處于少年期和青年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對此類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充分利用歷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學生的心靈,從而鼓勵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和崇高的氣節。

  3 情感教學的運用及策略

  “課改”的重點倡導以學生為本。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的地位應該由傳統的掌握者變為輔導者。這是一個新的拓展,它要求教師在歷史情感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的思維表達與情感交流。一位好的教師,首先應該從了解學生做起。只有在了解學生思想的基礎上對癥下藥才能完全的將歷史情感融入到教育教學中。比如在講中國四大發明的時候.

  其實更多的學生不是注重哪四大發明(雖然這是必考),是誰在發明。而他們似乎更多關心感興趣的是四大發明的運用,而這一點往往是我們老師所忽視的.傳統的教學是死板的傳授,而情感教學在這里應當“歪曲的”.換言之,是從另外一個側面體現歷史終而達到讓學生接受的目的。形同與曲線救國。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如從四大發明的運用以及當時在這些發明的推廣之下社會所發生的變化講往往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會刻意的去夸大其影響,吸引他們,迎合其好奇的心理.中華五千年歷史是偉大的,詮釋這一偉大我們需要從深層出發。用善意的手段宏揚。

  “由情入情”中前一個“情”指學生的情感,后一個“情”指歷史情形。簡言之,就是以學生主觀的情感去理解歷史.這就是歷史教學實踐運用的巧妙手法;在一個模擬的場合里理解歷史。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近代歷上的第一次戰爭。當時簽署的幾點條約是這一節的重點,要求學生一點不差的記牢。中國歷史上條目繁多,很多學生往往講它與其他的條約混淆.在考試中問非所答,鬧出許多笑話。針對這一難題筆者摸索出“由情入情”這一方法。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充當一回侵華者英國,那么在當時的條件范圍內,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學生面對這個條約應該怎么簽署.要求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于是大家爭論不休,樂此不憊。最后,我將大家爭論的焦點歸納進來并將之規范化,集眾口精華其實也八九不離十。首先說賠款是最先考慮到的,接著既然是侵略那么割地也成了必然,照此延伸開放五處通商口也成了補充,通商口的開放就涉及到關稅的問題……這樣延伸下去,一切問題盡在眼前。于是就是了中國把香港島割給英國,賠款 2100 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國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這些不公平的協議。這點就是說,那自己的心理想法與當時的歷史情況貫穿起來,兩者分析問題的思維達到近乎統一的角度,在同一個立場理解這個事情就顯的容易多了。這樣不僅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讓學生由歷史的接收者變為一個“改變歷史的人”,無形之中好象歷史條約是他們簽定的一樣了。這一過程的轉化將大大提高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與興趣。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習展示的平臺.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參與,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品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邢尚普.論中學歷史教學的愛國主義教育[J].文教資料,2008.15.

【初中歷史的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說課稿03-16

關于變通的議論文范文-議論文范文01-24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1-13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04-02

辛棄疾的雜文詞論文范文08-11

關于變通的議論文范文01-13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年度總結10-08

教育學論文范文09-02

寫畢業論文范文02-09

改革開放的毛概論文范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