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畢業論文
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對我國的創新創業的形式較為不利,因為全國的中小企業也顯現出這樣一種狀況。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中小企業融資畢業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中小企業融資一直是一個熱點、難點問題,縣域中小企業融資更是不容樂觀。通過對中小企業外生性與內生性融資的比較,對傳統、常用的一些融資方法或政策的利弊進行總結分析,認為單憑外生性融資很難保持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的可持續性。可考慮從改善縣域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增強外生性融資能力、加強內生性融資體系的構建等方面確保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的可持續性。
關鍵詞:縣域中小企業;外生性融資;內生性融資;利弊分析
一、中小企業外生性、內生性融資的界定
中小企業外生性融資是指中小企業取得的各項資金來源是產生于融資體系之外的。中小企業內生性融資是指中小企業取得的各項資金來源,是內生于自身的融資體系。融資體系是動態變化的[1],既可單指某一類企業,也可指企業與某些金融機構。當企業與某些金融機構主動參與組成一個融合的體系,形成一種共生與相互制約關系時,資金的供需來源于體系內,那么這時就稱為內生性融資。內生性融資是體系內各方以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標,以自覺履行職責、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為內在動力,促進體系的有效運轉;外生性融資的發展主要依賴外部經濟環境、融資政策的刺激等外生性壓力。這里的“外”指的是單個企業或一類企業之外的因素,也可指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體系之外的因素,當中小企業融資依賴本企業之外的因素時,外生性融資就等同于外源融資;同理,“內”指的是單個企業或一類企業之間的因素,也可指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體系之內的因素,當中小企業融資依賴本企業之內的因素時(融資源于企業的自有資產,如企業留存收益、折舊資金等),內生性融資就等同于內源融資。
二、中小企業外生性與內生性融資的比較
內生性視角認為影響系統內各主體發展的因素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外生變量,而是各因素自覺、自發、共同作用的均衡結果。縣域中小企業內生性融資主要是指整個融資系統以系統內的經濟主體的生存和發展為內在動力,突出各自的責任,強調內在激勵,通過自我完善與修復,使系統的運轉得以持續。也就是說,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的可持續性不應是外部因素刺激下的一種有意識的反應,而是一種自覺、自主、自發行為。縣域中小企業內生性融資體系一旦形成,可將金融資本、商業資本、產業資本有效融合,使得金融聚集帶動產業聚集、縣域經濟要素的聚集,從而促進縣域中小企業及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縣域中小企業及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又使縣域金融聚集進一步增強[2]。而內生性融資,縣域金融機構與縣域中小企業具有“人緣”、“地緣”和“業緣”優勢,能有更多的機會貼近縣域中小企業,更能有效克服因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金融機構對縣域中小企業有“知根知底”的優勢,縣域金融機構在信息收集、監督管理、代理執行等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對中小企業貸款交易成本具有比較優勢。縣域金融機構與縣域中小企業能保持相對頻繁的接觸,更易于理解和監督企業的經營狀況,因而對抵押品的要求也相對較低。
三、當前縣域中小企業融資常用方法及利弊分析
(一)融資的常用方法緩解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的方法或政策主要是從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或拓寬融資渠道,增加金融供給,促進縣域金融有效競爭等的外部因素著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完善融資政策或環境:
(1)完善中小企業信貸考核體系、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制度及信貸人員盡職免責機制;
(2)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按增量給予適度補助,對不良貸款損失給予適當風險補償,提高中小企業貸款呆賬核銷效率;
(3)要求商業銀行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部,提高貸款審批效率,提高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的規模和比重;
(4)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完善財產抵押制度和貸款抵押物認定辦法,以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
(5)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及評價體系與信用懲戒機制[3]。
2。拓寬融資渠道:
(1)創新金融產品,積極開展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中小企業融資租賃、聯保融資、眾籌融資等模式。
(2)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培育和規范產權交易市場。
3。在縣域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通過鼓勵商業銀行發起設立、民間資本,參與組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農村商業(合作)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投資入股,以增強縣域金融的適度競爭,促進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的改善。
(二)方法或政策利弊評析這些方法或措施在一定程度或一定階段對化解縣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存量方面,據《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4)》,截至2014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23。2%,2007—2014年間平均年增速為21。7%。在增量方面,據《全國村鎮銀行綜合業務發展情況暨全國百強村鎮銀行排名活動報告》,截至2015年6月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1270家,縣域覆蓋面達到57%,民間資本持股比例72。2%。央行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951家,貸款余額9594億元。然而,這些政策往往是從不同角度去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著重從市場主體的一方來考慮。而在金融市場中,則是市場主體的各方以贏利為最終目標的一個博弈過程,金融機構的“趨利避害”原則,使得資金的供求方為了減少壞賬損失,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對資金需求方做出審慎要求。因此,融資市場主體離開了贏利、企業的自身建設及信用來談中小企業融資,這樣的融資方式也是不會長久的,這也是為什么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的原因所在。
1。商業銀行貸款。商業銀行是負債經營,能長期集聚大量低成本、較穩定的資金,能為中小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弊端:中小企業符合銀行抵押、質押的資產有限,信用等級不高,財務制度等不健全,融資擔保系統缺位都是影響商業銀行提供中小企業貸款的因素。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企業,盈利性是其經營目標之一,因此,往往傾向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或是資信等級高的客戶提供貸款,而易于忽略為縣域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依據審慎性原則,商業銀行貸款的流程通常比較復雜,手續繁瑣,審批周期較長,與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的“急、小、頻、繁”不相一致。
2。風險投資。就是風險投資人將資本投向有潛力、發展迅速的企業,尤其是創業期、高新技術企業,無須融資方提供抵押擔保,無須償還,但可以出賣控股權以獲得資本收益的投資方式。弊端:首先,資本的“逐利性”要求高風險必有高收益。因此,風險投資對投資回報率要求較高,一般傾向具有一定資本規模、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信用保障較好的企業,因此,除了少數投資回報率較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滿足風險投資人的要求外,大多數中小企業融資仍然與風險投資無緣。另外,風險投資資金供給有限,往往對企業后期資金供給不足。再次,風險投資人參與企業決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產生影響。
3。天使投資。是由天使投資人(單個天使投資人或多個天使投資人)和非傳統的風險投資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的前期投資。天使投資相比風險投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門檻要求相對低些,其融資規模大多在50萬元以下,不僅僅局限于高風險高回報的中小企業。由于對企業的信用保障要求相對較低,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可獲得融資的機會。弊端:一是目前對天使投資相關的法律規范還不完善,如天使投資人的退出機制不健全,對投資資金的保護還待進一步完善。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小企業形成控股,可能會干擾中小企業的決策和控制權,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天使投資人的積極性。
4。融資租賃。出租人根據中小企業的要求出資購買中小企業所需的設備,再將該設備出租給中小企業,每期收取租金的一種融資方式。
(1)融資和融物于一體,通常手續比較簡便,對企業資信、財務信息披露、擔保的要求相對不高,降低企業融資的難度。
(2)可根據企業實際,靈活制定租約,確定還款安排,減輕企業還款壓力。
(3)由于融資租賃物可享受加速折舊的優惠政策,獲得稅收方面的優惠,折舊款可于稅前償還租金,減少企業的稅收金額,降低融資成本。融資租賃屬于表外融資,不體現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負債項目中,因此,不會影響企業的資信狀況。
(4)能縮短項目建設周期,加快資本的積累。
弊端:
(1)融資租賃公司是按承租的中小企業的要求購買出租設備,再出租給中小企業收取租金的,設備的專一性比較強,因此,對承租企業未來盈利的能力有較高要求。
(2)由于租賃物涉及到出租人、供貨商、承租人,導致出資、供貨、驗貨的分離,可能會引發租賃物不能按時交貨及貨物質量不合格的問題;在融資租賃交易中,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租賃物的保管、保養等問題對融資租賃業務產生負面影響。
5。眾籌融資。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融資模式,以“無抵押、成本低、快捷”的借貸方式實現金融借貸的普惠,并提高了資金融通的效率。為緩解中小企業創業初期的資金融通開辟了新的模式,是一種“金額小、報酬低”的模式,能明顯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弊端:這種“金額小、報酬低”的模式有利也有弊,弊端是由于為投資者帶來的投資收益不明顯,因此,融資額度小,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另外,該模式仍需基于融資企業的信用,且杜絕融資者的舞弊行為難度較大,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措施仍存在很大缺陷,投資者有可能無法獲得相應的回報。所以,這種模式的普及有待相關制度法規、技術的完善。新興的互聯網融資方式仍處在非常初期的階段,并不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融通。
6。聯保融資。以中小企業群體信用為擔保,以增強中小企業群體信用來增加授信機會與授信額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抱團取暖”效果,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弊端:中小企業“抱團取暖”式的聯保融資,一旦外部經濟環境變差,其中一家或幾家企業倒閉就有可能造成連鎖反應,甚至可能導致相關企業接踵破產,最終還會引起整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產生惡性循環。
7。民間融資。資金供給充足,融資的手續相對較少,靈活的利率與期限,借貸門檻相對較低,甚至不需要抵押,融資效率高。隨著民間資本逐步“陽光化”,民間借貸具有融資規模逐年擴大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壓力,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完善與競爭。弊端:民間資本雖然總量大,但分布散,這使得民間借貸仍然面臨較高的交易成本。正由于民間資本分散導致借貸雙方“力量不均”而難以監管,引起糾紛不斷,易于出現資金鏈斷裂。另外,由于監管部門對民間資本的監管難度大,民間融資有時還會演化為“非法”集資。
8。典當融資。典當行是以質押、抵押形式及以物取信進行放貸的一種信用機構。與銀行貸款相比,典當融資具有:
(1)簡便、快捷,放款快,不需要中小企業提供財務報表和貸款用途等說明,不用進行審查、擔保這些程序,只須提供符合規定的抵、質押物品即可獲得融資。
(2)靈活,一是在典當融資期限內,經雙方同意,當戶可以隨時贖當續當,期限最長可以半年;二是典當的利息及費用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依據實際情況靈活制定。
(3)門檻低,與銀行相比,典當行對抵押品的要求相對寬松,可抵押物范圍也較廣,動產與不動產都可以用作抵、質押,如金銀首飾、珠寶鉆石、家用電器、汽車等;通常“認物不認人”,典當行對信用度要求不高,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和貸款的用途基本上不作考量。總之,對融資額度小、資金需求急、融資頻率高、財務報表不完善、符合銀行的抵、質押物品少,自身信用度不高的縣域中小企業而言,典當融資更貼近縣域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的確為其提供了快速融資的便捷渠道,能幫助他們解決臨時、救急的資金難題。弊端:
(1)相比銀行,典當融資利息較高,只能適合中小企業短期的快速融資,而不利于企業長期融資需求。
(2)“只貸不存”,資金來源狹窄,當前典當行資金來源除了股東的自有資本外,很少有其他合法籌資途徑。由于資金規模有限,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能力受到限制。
(3)典當業未列入金融體系,法律上定位不明晰,缺乏專業的金融監管,行業面臨較高風險。[4]
9。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新一輪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放寬了農村金融市場的資本準入,允許境內外銀行業資本、民間資本和產業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金融適度競爭,的確對縣域中小企業的融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弊端:基于外部力量組建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屬外生性融資。
(1)經營機制缺乏適應性,盡管具有“小銀行優勢”,但在信用及法制觀念淡薄的農村地區,還是以傳統的商業銀行貸款模式為主,對大多數缺少抵押物的縣域中小企業而言貸款可獲得性并不高。
(2)目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由于資金、技術、人才缺乏,導致提供的金融產品單一,金融服務功能受到限制,經營效益不高。
(3)公眾認可度還不高,吸儲壓力較大,貸存比高,實現可持續性運營還面臨不少困難。
10。新三板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雖然新三板的開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對大多數縣域中小企業來說仍然難以企及上市標準。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雖能為那些未達到上市標準的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由于流動性不強,投資者參與積極性不高,在短期內對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的促進作用有限。
四、突破縣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
縣域金融機構是否愿意留在縣域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關鍵要看其能否實現可持續性發展。而適當的利潤,無論對于縣域金融資金的提供者還是接受者,都是重要而有益的,因為,它是決定縣域金融能否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
(一)改善縣域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增強外生性融資能力
1。縣域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的“內功”建設。
(1)強化核心技術。引進和使用優秀人才,避免過度相信“親戚或熟人”,而對“外來人”的不信任。加強人員培養與技術開發,促進企業人才和技術積累,推動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及附加值。
(2)完善經營管理、財務制度,加強企業信用文化建設。鼓勵縣域中小企業組建股份制企業,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改變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明確所有者、高管理者、經營者各自的職責。強化信用意識,完善規范財務制度,改進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強化信息披露制度,盡可能降低外部信息需求者獲取企業信息的成本,提高財務狀況透明度及企業的資信。
(3)增強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市場開拓能力。善于運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為原材料或產品進行套期保值。
(4)增強縣域中小企業主或管理人員的金融意識。縣域中小企業主或管理人員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金融知識欠缺,金融意識淡薄,是制約縣域內生性融資體系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因此,需向縣域中小企業主或管理人員傳授金融知識,增強其金融意識。
(5)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必須審慎行之。可設立縣域中小企業咨詢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的設立,項目、技術的選擇,甚至經營管理等提供服務,盡可能降低中小企業的失敗率,延長企業的生命周期。
2。強化縣域金融創新。一方面可促進縣域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更適宜的金融產品,使得其收益與風險相匹配。另一方面為民間資本的借貸提供更多的.合法途徑,便于民間資本獲得集中管理、規模運營。
(1)組建民間借貸登記中心,規范民間資本,使其陽光化。既可加強資金的信用和保障程度,增強市場的信心,又使得民間資金得到更好的配置。
(2)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縣域企業中不少是依賴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起來的,因此,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可使那些愿意進行股權投資,為獲得高風險高收益的民間資本,對縣域特定產業的非上市企業提供融資。
(3)進一步完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一個運作機制健全,監管完善,活躍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有利于一些經營業績穩定,財務狀況較好、信用級別較高的優質縣域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有利于培育社會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4)組建再擔保機構。由于大多數縣域中小企業擁有符合銀行要求的抵、質押品非常有限,發展針對縣域中小企業的擔保機構,能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度。擔保公司在企業和銀行之間建立穩固的關系,是解決縣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基本保證。
(5)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簡化貸款程序,提供符合縣域中小企業“急、小、頻”的資金需求特點的金融服務。
(二)構建內生性融資體系外生性融資在供給縣域中小企業貸款方面面臨較高的交易成本,較高的交易成本導致外生性融資在縣域中小企業金融供給上,不可能有效地消除縣域金融市場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縣域金融機構與縣域中小企業是構成縣域經濟的兩大微觀主體,彼此存在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縣域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融通資金,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同時,離開了中小企業,縣域金融機構的生存就變得舉步為艱。如前文所述,如果縣域金融機構與縣中小企業構成一種內生性融資體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易于達成共識,能夠有效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資的效率,還會增加縣域中小企業信貸供給總量[5]。銀監會出臺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指出,“支持符合銀行業行政許可規章相關規定,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社會聲譽、誠信記錄和納稅記錄良好,經營管理能力和資金實力較強,財務狀況、資產狀況良好,入股資金來源真實合法的民營企業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民營企業可通過發起設立、認購新股、受讓股權、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村鎮銀行發起設立或增資擴股,并規定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為15%。支持民營企業,特別是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涉農企業參與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參與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這為縣域中小企業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及構建縣域內生性融資體系提供了政策支持。
1。積極鼓勵有資質的民間資本及縣域中小企業參與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投資入股。村鎮銀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屬一級法人機構,產權明晰且多元化,組織結構簡單、機制靈活、具有“小銀行優勢”,有利于獲得中小企業的軟信息和發放關系型貸款。縣域中小企業對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的投資入股,更能加強彼此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村鎮銀行對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會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解決存在于彼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三十九條,村鎮銀行在繳足存款準備金后,其可用資金應全部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首先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村鎮銀行不得發放異地貸款。這規定了村鎮銀行的經營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盈利空間。因此,村鎮銀行與縣域中小企業之間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有利于村鎮銀行資本的積累,又能使其資本金得到有效利用,從而有效地緩解縣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但要想發展村鎮銀行與縣域中小企業內生性性融資體系,筆者認為須對《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總則第五條,“村鎮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于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適當修改為“村鎮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可優于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這不僅有利于更好地緩解縣域中小企業的融資,也更好地體現一種正向激勵。因為只有存在“互利互惠”的利益交換機制,內生性融資體系的存在才會持續,才會發揮這種融資的“鯰魚效應”。
2。鼓勵有資質的民間資本及縣域中小企業投資創辦或投資入股區域性的民營銀行、農村商業(合作)銀行。民營銀行的本土性能確保其與縣域中小企業有較好的親和力和適應性,能保持長期、密切的合作,降低壞賬風險;并能發揮“中小銀行優勢”,針對性地提供金融服務與產品,提高競爭力。民營銀行的自主性與私營性,能按市場機制自主運作,最大程度地減少政府的干預,確保其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靈活、高效經營。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可提高民營銀行的信用度,增強公眾對民營銀行的信心,為其可持續性經營提供內在動力,也為其退出銀行業等金融市場做好鋪墊,因此,存款保險制度為民營銀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銀監會發布的《關于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依法合規,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以自有資金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為縣域內組建區域性的民營銀行指明了方向。農村商業(合作)銀行的前身是農村信用社。依托信用社發展的股份制銀行,也與縣域中小企業有著天然的“地緣、人緣、業緣”聯系。讓更多的有資質的民間資本及縣域中小企業投資入股農村商業(合作)銀行,一方面可增強農村商業(合作)銀行的資本實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促進銀行與企業的相互了解。然而,單憑縣域中小企業投資創辦民營銀行、農村商業(合作)銀行,并不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內生性融資,因為《商業銀行法》第四十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于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因此,要想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內生性融資,就有必要對民營銀行、農村商業(合作)銀行股東及股東所擁有的企業在貸款條件上予以適當的優惠,使民營銀行、農村商業(合作)銀行與縣域中小企業形成相互依存的關系,這樣能有效啟動和形成縣域中小企業內生性融資。當然,這種內生性性融資的穩健發展必須要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建立起規范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避免造成金融投機盛行;
(2)健全監管機制,尤其加強對民營銀行股東行為的監管,對股東及股東所在的中小企業的貸款數額要明確限定,原則上不能超過其出資額,并報送監管當局備案,對股東貸款逾期不還的,必須按其出資額強制還款并追究法律責任。
(3)完善風險防范措施,規范特權集團介入、內部人控制和關聯企業貸款。
參考文獻:
[1]李錦宏、彭曉禹:《比較優勢的內生性與外生性研究》[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9。4。
[2]何登錄:《農村普惠金融內生機制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4。4。
[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2009—09—22)。
[4]陳巖、郭佳:《典當融資與銀行融資的比較研究》[J]。北京金融評論,2012。1。
[5]張婷:《集群融資模式的內生性組織載體研究——以高新產業園區為例》[J]。經濟體制改革,2013。2。
【中小企業融資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融資基金公告09-07
中小企業聲明函09-06
融資借款合同04-23
設備融資租賃合同04-27
關于融資租賃批復09-03
融資租賃合同【熱】04-07
【薦】融資租賃合同04-07
【精】融資租賃合同04-06
融資借款合同04-23
中小企業勞動合同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