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用心理學論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對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實用心理學論文,僅供參考!
大學生實用心理學論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運用心理學知識
摘 要: 黨和政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歷來非常重視,教育部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是總的來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乏力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處于一種尷尬局面。如何扭轉這一局面,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現實效?本文從重視心理學這一視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做法。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學知識 問題 合理運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實踐活動,為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近年來卻陷入了投入和產出嚴重失衡的困境,即思想政治教育花費了很大的財力、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其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本身失去了培養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功能,而是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日益復雜變化等因素妨礙了思想政治教育應有功能的發揮。
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欠缺從“人本”出發的教育方法,特別是從個人不同心理出發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入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由于其內容的豐富性、特殊性和教育對象的復雜性,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可以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從了解人的心理開始,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環境等各要素同受教育者的認知結構的最佳契合點。本文就從這一視角來探討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樣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等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發展現狀
我國學校思想政治心理學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使思想政治心理教育成為政府和學校行為。九十年代學校心理教育發展呈現兩個特點:一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實驗,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學校和科研部門合作或單獨進行實驗,并取得了不少成績;二是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內容不斷豐富,技術手段不斷改進。許多學校進行心理教育課程化實驗,教育內容包括學習方法輔導、職業輔導、生活輔導、情緒輔導多個方面,除了活動課程、講座之外,還采用心理咨詢、心理測量等技術手段,并在許多學校建立了學生心理檔案。但還必須看到,我國學校心理教育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發達國家相比,正規化、科學化程度較低,仍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二、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深入研究大學生思想活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而且需要深入研究大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和特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對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運用心理學知識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等行為規范的教育。這些對于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全面發展人才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這方面的培養大多數只是關注社會對個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規范方面的要求,對于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問題重視不夠,大學生即使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規范要求,也不一定能成為達到培養目標的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出來的某些典型人才,政治立場堅定,思想觀點正確,道德品質高尚,但在心理方面沒有達到健康標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運用心理學,能讓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和發展完整的人格。
(二)運用心理學知識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教育人的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其間充滿著諸多矛盾。如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矛盾,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規范與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被教育者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在深層次上體現在認識、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因素中,在淺層次上表現為人們某種心理上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據人們的思想活動規律進行的,而人們的思想活動規律受制于心理活動規律。過去我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視了人的心理作用,忽視了人的心理素質對思想政治品德的影響,難以使被教育者產生心理共鳴,效果始終不夠理想。心理學是研究人們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它側重于從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生理機制方面來研究人。運用心理學知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透徹地了解心理活動規律,進而指導實踐,對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三)運用心理學知識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們要把思想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就要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心理。人的行為和表情是人對某種客觀事物的特定反應,是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調節的,是人心理活動的直接表現。人的心理活動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又會在人的行為和表情中顯露出來。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運用心理學知識對被教育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進行研究,可以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思想狀況,及時抓住其思想和行為的苗頭,這有助于我們增強思想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把工作做在前頭;我們在做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知識,對被教育者心理活動規律進行探討和分析,可以把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動態,控制和引導其行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廣運用心理學中的心理引導、心理相容、心理共振,以及心理威懾、心理趨同等一系列心理原則和心理方法,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很有幫助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方式都隨之發生重大的變化,各種意識形態紛繁復雜,各種層面的思想文化乘虛而入,這一切都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絕不能僅僅從教育學角度去認識考慮問題,而必須綜合社會、心理、教育諸因素去思考分析,以確保實效。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學知識所面臨的困難
(一)普遍缺乏跨專業人才,欠缺專業指導。
1.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只研究本專業,而專業心理學教師又極少跨專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在實踐中能夠跨專業、游刃有余地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知識的工作者少之又少。
2.運用好心理學所必需的技術化設備欠缺。在發達國家普遍使用的心理學技術和工具未能在我國高校中普及,因此在實踐中往往很難把學生表現出的各種行為量化,并進行科學分析,影響到心理學的有效運用。
(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日益多元化,給教育工作帶來難度。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社會發展的點,大學生的流動分布、交往方式、發展需求、生存狀態等發生較大的變化,大學生在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上呈現出新的特點。
大學生健康的主流心理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普遍有著較強烈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二是非常關注社會;三是大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健康向上的;四是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能力明顯增強;五是大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十分強烈。
但是在健康的主流背后,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部分大學生信仰危機,政治熱情不高,人生觀不夠積極;少數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素質明顯偏差,在現實生活中更是表現出種種令人擔憂的不良行為。其一,政治意識淡薄,信仰模糊,有的學生甚至認為馬克思主義是說教;其二,法制觀念淡薄,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違法現象持漠視態度;其三,意志力缺乏,不能經受打擊、挫折;其四,個人主義、自私自利現象嚴重,性格孤僻、冷傲,缺乏合作精神;其五,價值觀偏差,信奉享樂主義,缺乏艱苦奮斗的品質。許多學生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花錢如流水,追求高消費、盲目消費,同學之間攀比風盛行,愛講排場、講高檔;其六,獨立自主意識差,虛榮心強。由于家庭的溺愛,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大學生依賴性越來越強,接觸現實生活往往束手無策。
以上這些問題單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不能完全解決的,必須運用心理學知識,拉近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真正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因人而異地采用合適的方法,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有的效果。
四、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學化,必須認真學習、吸收心理學知識,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思想活動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摸清大學生不同性格的主導類型,因人施教。
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反復證明,無論是知識的傳授,還是品德情操的陶冶,最忌不從教育對象的特點出發的“公式化”、“一刀切”。當前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此。育人要“因材施教”,做思想工作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心理學角度看,其主要理論依據就是“心理的個別差異”,即每個人不同于其他人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每個人都有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心理特征的差異,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不能忽視人的個性,采用強輸的方法。如一名學生來自單親家庭,他的性格可能就很自卑、很敏感、很冷淡,對外界的警惕性很高,自尊心很強。我們掌握了他的性格特征,就可藥到病除。因此只有切實了解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因人施教,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因勢利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現象主要有:挫折和逆反心理、嫉妒和攀比心理、表揚和批評心理。心理學的研究詳盡地介紹了這些心理現象的特點、形成及規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如果能掌握相關心理學的理論,就能夠更好地分析和看待這些心理現象,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實現教育目標。
(三)教育工作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于思想,人實現轉變的過程是積極思想和消極思想互為消長的過程。心理學家認為,人總有某種惰性,很容易被多次重復的說法和做法牽著鼻子走。自我和他人暗示和鞭策重復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種自我感覺、自我意象、自我期望,也就是自我意識,就會具備一種改變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說人是可以轉變的,人的思想會被潛移默化。丘吉爾說:“你要別人具有怎樣的優點,你就要去贊美,適當地贊美對方。”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思想狀態,如啟發、誘導、鞭策、獎懲、批評教育等,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實現轉變,成為優秀人才。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質,增強人格魅力。
實踐證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能夠積極地影響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認識、決策、實施的心理過程,而且能夠對被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心理活動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呢?首先要注意克服先天生理素質方面的不足,包括性格、情緒、智商等方面的缺陷。其次要加強后天的學習和實踐鍛煉,要努力激發和維持自己良好的情緒狀態,保持一種積極、樂觀、自信的心境;要加強自我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做到襟懷坦蕩、誠實正直,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凱.試論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現代大學教育,2003,(4):47-50.
[2]張耀燦.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現狀與發展展望[J].華中師大學報(人文社科版),1998,(5):41-45.
[3]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4]張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大學生實用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學成長報告04-27
大學生心理學自我成長分析報告04-27
心理學大學生求職簡歷范文3篇01-19
應用心理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7-29
大學生心理學之自我分析報告(通用5篇)04-27
交際心理學04-18
大學生心理論文04-16
內經與心理學11-04
大學生《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600字3篇04-18
大學生心理素質論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