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分析與思考研究論文

時間:2023-01-25 21:51:45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分析與思考研究論文

  摘要: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日趨成熟,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十分強烈。但由于大學生自身道德理性不成熟,對戀愛與婚姻的本質、內涵認識不足,以及客觀社會環境的影響,他們在處理戀愛與婚姻問題上出現了種種矛盾,影響到學業和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成為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隱患,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婚戀觀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婚戀觀。

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分析與思考研究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婚戀觀 婚戀觀教育

  一、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

  所謂婚戀觀,是指男女雙方對戀愛、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包括對愛情本質、擇友標準、戀愛道德、戀愛與婚姻關系、婚姻道德與責任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閼儆^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戀愛、婚姻行為的價值取向,關系到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大學生將來的幸福。

  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和婚戀行為呈現以下特點: 1.擇偶條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在以人品、經濟收入、容貌、文化水平、性格、能力、貞操和共同語言等多項條件為備選項目的大學生擇友標準調查中,人品(64.7%)、共同語言(33%)、性格(41.7%)成為影響男女生擇偶的共同首選因素,而能力(57.3%)在女生擇偶條件中占一定地位,男生比女生更注重容貌!敖洕杖搿焙汀拔幕健币蛩貨]有受到大學生的青睞。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在選擇戀愛對象時趨于理性,注重人品、性格等個性特征,淡化容貌、經濟收入、文化水平等感性要求;強調將志同道合和共同語言作為戀愛的基礎。

  2.性觀念在日趨開放中有堅守。審視當代大學生婚戀觀普遍狀態時,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是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和對性的觀念。調查顯示,有近1/3的大學生對“性解放”“性自由”持認同態度;近80%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表示理解。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整體呈現開放、寬容、理解的態勢,傳統的性觀念在發生改變。但不能將大學生性開放思想簡單地等同于庸俗的性自由觀點。因為半數以上的大學生認為性行為應建立在愛情基礎上,只有雙方真心相愛、戀人關系穩定、將來準備結婚的情況下,婚前性行為才是可以接受的。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的性觀念是受道德約束的。同時,男生女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存在性別差異,男生接受程度高于女生,而女生對性行為的責任期待高于男生。有50%的男生表示會對性行為負責,而80%的女生希望對方對性行為負責。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對婚前性行為的開放、理解、寬容態度,反映出傳統貞操觀在大學生的婚戀意識中在逐漸淡化,但是這種態度在對自己和對他人身上是有區別的。就是對與自己無關的人較寬容,而對自己的婚戀對象較苛求,普遍希望對方是純潔的。在這一問題上男生的雙重態度尤為突出,不管他是否有過婚前性行為,但對自己的婚戀對象保持童貞的要求仍然十分強烈。這種矛盾態度會影響大學生未來對婚姻的滿意度,可能的結果是婚前性放縱與婚后幸福感成反比。這種負關系更應引起女大學生的足夠重視。 "

  3.戀愛結果的理想化與現實的沖突。在傳統的婚戀觀中,婚姻是愛情的升華,是戀愛的結果和歸宿,同時,也是戀愛者的美好愿望。在關于戀愛與婚姻的關系問題調查中,雖然有78%的學生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情的升華”,但只有20.8%的男生與25%的女生選擇戀愛是“為了將來婚姻”;更多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戀情與婚姻是兩回事,校園戀情是難有結果的,只能將“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奉為愛情格言。這說明,一方面,絕大多數大學生能正確理解戀愛與婚姻的關系,對愛情的歸宿——婚姻充滿期待,對戀愛的態度是積極的、認真的,是符合道德標準的;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能理性地看待戀愛與婚姻的不同,普遍認為婚姻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受到經濟、事業、家庭等諸多非感情因素的影響。而在校大學生恰恰缺乏維持婚姻的穩定基礎條件,未來存在很大的變數。盡管在校大學生擁有結婚的權利,但選擇“在大學期間結婚”的不足3%!爱厴I即失戀”是大多數校園愛情的共同結局。既渴望愛情有結果,又迫于現實壓力而放棄愛情,反映大學生對戀愛結果理想化與現實并存的矛盾心理。只注重戀愛過程、不在意戀愛結果,是大學生理想與現實沖突的產物,帶有明顯的悲觀主義色彩。

  4.戀愛關系不穩定,矛盾、糾紛頻發。盲目戀愛的結果必然是戀愛關系的不穩定,“閃電式戀愛”必然導致“閃電式失戀”。校園戀人常常會因為思想、性格、志向、興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別戀而發生矛盾和糾紛,甚至導致分手。面對戀愛糾紛,大部分大學生能理智對待,92.91%的同學表示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但要查清原因,汲取教訓,重新開始。但也有一些學生在戀愛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投入太多,對戀愛對象過分依賴,一旦戀愛受挫,往往情緒失控。當戀人做出對不起自己的事,8%的人表示可能“采取報復措施”;13%的人表示“當戀人提出分手時會痛苦得難以自拔”。而恰恰是這少部分人群的偏激、不理智,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不穩定因素。當前各大校園頻頻發生的暴力事件、自殺事件相當一部分都與此有關。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總體上呈現多元化價值取向的特征,由傳統保守的婚戀觀逐漸向開放的婚戀觀發展趨勢明顯。在戀愛動機、擇偶標準、婚前性行為、戀愛結果的態度上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和沖突,大學生的婚戀觀和婚戀行為迫切需要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二、當前高校婚戀觀教育的現狀與不足

  隨著大學生戀愛問題的逐年升溫,婚戀觀教育已引起相關部門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新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統編教材已將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和樹立家庭美德作為專門章節。但教育者受傳統思想束縛較深,對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問題認識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顯著。

  1.教育者觀念落后。一方面,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強調學習專業知識和拓展能力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強調將理想信念、政治覺悟、意志品質等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忽視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禁止大學生戀愛”的年代。另一方面,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的家長和教師羞于與孩子、學生交流婚戀問題。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戀愛、性與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難登大雅之堂。與學生公開討論婚戀問題,更是有損所謂的師道尊嚴。所以,在有限的婚戀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猶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戀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給學生以實質性的指導。對大學生婚戀問題的漠視和忽視,客觀上弱化了婚戀觀教育的效果。

  2.婚戀觀教育內容滯后。在現有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戀觀教育篇幅較少,內容粗略、滯后,缺乏與時俱進的發展與更新;重傳統道德原則教育,缺乏戀愛方法、技巧、藝術的教育,忽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是有關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還是空白。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生理已發育成熟,而心理發展相對滯后,需要了解性知識,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失,使大學生依賴網絡、書籍、影視作品獲取有限的性知識,片面理解甚至是誤解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導致大學生中庸俗的性自由思想流行和性行為超越社會的認可。

  3.婚戀觀教育形式落后。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兩課”教師、輔導員和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灌輸式理論教學和主題講座進行。這種教育形式較適宜于團體性普及教育,比如傳授基本的婚戀常識、婚戀關系的權利和義務、戀愛道德與婚姻法律責任,但不適合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和個體性的指導。而婚戀問題具有強烈的個體性,每個人碰到的婚戀問題各不相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4.婚戀觀教育方法落后。在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上,現行的教育方法手段單一、粗糙,預防性教育不足,懲罰性教育有余,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婚戀觀教育“淺嘗輒止”,學生的具體問題、焦點問題得不到解決,使得大學生在處理戀愛問題時,違法違紀行為層出不窮,如為戀愛曠課、私自校外租房同居等。教育者平時對學生的戀愛不管不問,出現問題時往往用嚴格的校紀校規進行處分,有的學生甚至因此斷送學業。 "

  三、改進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建議與措施

  針對當代大學生婚戀觀呈現的特點和現行婚戀觀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使婚戀觀教育不僅能促進大學生婚戀道德重塑,更能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實現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

  1.把握大學生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處在青年時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日趨成熟,需要與異性交往,追求美好的愛情,符合這個年齡段年輕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必須面對“戀愛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這個事實,培養愛與被愛的能力也是大學生必修的課程。不能因為大學生有相應的行為能力、戀愛問題有一定的私密性,就主觀認為大學生戀愛問題純屬個人私事,教育者沒有責任和義務;也不能因為大學生因戀愛問題導致的惡性案例逐年增多,就反對大學生戀愛。過分地宣傳戀愛的負面影響,會使部分學生對戀愛產生恐懼感,“談愛色變”,并且會將這種不良情緒泛化到正常的人際交往中,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的戀愛婚姻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鼓勵大學生追求美好的愛情,主動關注大學生的戀愛生活,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婚戀觀念和戀愛行為,疏導戀愛矛盾和糾紛,排查安全隱患。

  2.豐富婚戀觀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實效性;閼儆^教育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大學生思想,幫助解決問題。將性生理知識、性心理知識、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戀觀教育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解讀西方的“性解放”與“性自由”思想,樹立健康的性觀念。加強戀愛與婚姻統一性教育,培養婚戀責任意識;樹立戀愛婚戀道德教育與戀愛藝術教育并重的意識。戀愛、婚姻作為一種人際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誠、尊重、負責等基本道德的約束,又必須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之所以校園戀情會演變成校園暴力,原因在于很多大學生不能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婚戀對象、不善于表達愛情、不能理智對待失戀。國外一些大學包括中學對學生的婚戀教育非常細致,小到約會的地點選擇、約會時的著裝都有指導。這種細致入微、簡單實用的戀愛藝術指導值得借鑒。

  3.拓展婚戀觀教育的渠道,普及型教育與個體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并重。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須改進婚戀教育形式。大學生婚戀教育應從兩個層次進行:一是加強普及型教育,即普及婚戀常識、婚戀道德、婚戀法律責任,培養健康向上的婚戀觀,包括安全、健康、文明教育。這種普及性教育可以以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的形式舉行。二是深入開展個性化指導;閼賳栴}涉及個人隱私,每個人面臨的具體問題各有不同。婚戀教育應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個別同學的特殊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個體化的教育和指導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需要通過細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信息,培養信任感,這樣,一旦學生在戀愛關系中出現問題便能主動與教育者溝通、尋求幫助,或由教育者主動出面干預、化解矛盾。

  為適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尊重不同性格特征學生的交流、溝通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開辟便捷的服務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對學生的困惑及時進行指點與疏導,尤其是要建立戀愛挫折干預機制。因為完善的戀愛挫折干預機制,能幫助學生宣泄、轉移不良情緒,減輕痛苦和壓力,解除因戀愛而導致的心理危機。

  4.開展文體活動,加強人文修養,充實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大力組織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符合大眾需要的文娛體育活動,增強集體凝聚力,培養高雅興趣和愛好,豐富校園生活,轉移情感的興奮點;另一方面,可借助優秀文學作品和經典影視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人文修養,體驗健康、文明、純潔、崇高的校園愛情。

  [參考文獻]

  [1]胡珍.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與擇偶[J].中國青年研究,2002(6).

 。2]姚利民.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與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7).

【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分析與思考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分析《詩經》的婚戀詩06-15

大學生社交障礙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08-29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05-04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02-04

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研究分析報告02-21

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新人才教育研究論文09-25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06-07

在高職院校大學生中實施創業教育的理性思考論文09-25

新航行系統與試飛安全研究分析論文08-30

道德冷漠現象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