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1-03-30 14:22:47 論文 我要投稿

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分析論文

  高校教育中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簡單,將心理教育融入的結果是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與新視角。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分析論文,歡迎閱讀借鑒。

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心理教育對德育教育的作用情況進行了研究,首先介紹了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其次是心理教育在大學生德育實現途徑中的方法及其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改進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心理教育 德育教育 大學生

  近幾年高校進行的素質教育改革提出了比較系統的關于大學生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問題。高校在設置課程時必須將時效性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兩個目的相結合,符合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將心理教育融合于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一、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一)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是相互聯系的。

  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二者之間存在共性也有差異,其共同點表現為都是面向學生的教育,最終目標都是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其差異性在于心理教育的宗旨是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德育教育的目標則是通過教育手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二者內容上有交集,德育可以促進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使學生的心理變得積極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能促進德育教育的有效進行。二者的教學方法都是引導學生的思想進而影響其行為表現。

  (二)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是相互補充的。

  研究發現,人對外部刺激產生的反應首先是通過感知覺活動進行分析,然后是高級思維活動進行認知。認知的結果分成兩種:一種是認知成功,轉變為心理問題;另一種是認知失敗,表現為個體的思想道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或多或少地會通過他們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表現出來,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密不可分。通過二者關系,促進二者之間融合,使之相互提高,這樣可以有效解決其心理與德育問題,一舉兩得。

  二、心理教育在大學生德育實現途徑中的方法現狀

  高校教育中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簡單,將心理教育融入的結果是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與新視角。心理教育在自身的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系統的理論和方法,但是人們對心理教育還沒有完全接受,對其認識還有不足。

  (一)過于關注社會教化,輕視個體自我內化。

  傳統德育注重社會教化,更多地關注大學生的社會性特征。實際上社會化的教化和個體的自我內化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部分,二者不可偏廢。當前,忽視個體自我內化在道德品質形成中的作用,容易導致理論與具體行為脫節,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

  (二)過于關注說教,忽略個體內心的需要。

  提起德育,枯燥乏味是人們的普遍感覺。傳統的德育較重視道德說教,忽視個體的內心需要,尤其忽視對個體的情感疏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讓大學生基本滿足了生存的低級需要,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高級需要上。傳統道德說教固然具有一定的約束導向作用,但個體的'行為受到動機的激發和引導,而需要是動機產生的源頭。忽視個體的內心需要、個人情感有違人類天性,這么做既不能有效提高道德認知的效率,又不能有效促使人的認識轉化為行為,甚至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高校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三)過于強調灌輸道德知識,輕視鍛煉道德行為。

  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中一直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大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行為嚴重脫節,這種現象與傳統德育教育方法有關。長期以來,德育教育一直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重視道德知識的灌輸。這種方法也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多元化、信息化的當前教育環境中,這種單純理論知識的灌輸得不到學生的認可,也難以轉換為實踐。我們需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實踐情況,而非單憑學生掌握多少理論知識評價其道德品質。

  (四)過于強調培養意識,輕視塑造健全人格。

  傳統德育教育中過多強調個體服從,強調對人的意志與行為的限制與防范,忽視個體的自主性發展,忽視健全人格的塑造。學生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應有體現,獨立人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在這樣的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往往缺少獨立性、缺乏進取精神、易從眾和循規蹈矩,何談創造性?

  三、心理教育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心理教育能內化大學生道德教育。

  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結合使用心理教育的理念,能更順利地實現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學生內在品質這一過程,能有效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整體質量。學生形成自身素質需要逐步內化的過程,并且會受多種因素制約,但無論外界因素如何影響,學生只有滿足了其內在的心理需要,才可能提高良好的品德修養,并最終表現出優秀的道德行為。由此可說,心理教育是開展德育的基礎。從另一個角度看,心理內化過程同時可以看做一個修身的過程,而修身正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推論出,心理教育的內化作用不僅為德育奠定了可行的基礎,且其本身也是道德教育的模塊之一。

  (二)心理教育應用在德育教育中更符合大學生特點。

  大學生的年齡普遍集中在18-25歲之間,正值青年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不穩定狀態,他們思想活躍、好奇心強但社會經驗不足,有時候認識事物片面,容易鉆牛角尖。當有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時,大學生會出現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嚴重者可能會走極端,所以培養大學生的認知和辨別能力,要遵循這一原則,用心理教育的理念教育學生。另外,大學生的情緒穩定性、自控力還不足,也需要心理上的疏導,將心理學原理運用在德育工作中,使學生的問題有效解決。

  四、改進心理教育方法,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心理教育取得成效的多少,直接影響高校德育工作的進展及成效,要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必須大力改進心理教育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一)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開設心理輔導課。

  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時常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惑。有了心理問題積極主動地尋求心理咨詢,對當前的大學生早已非新鮮事。因此,在高校中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開設心理輔導課就成為大學生思想教育重要內容之一。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學的教育格局,有利于更切實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廣泛開展心理普查,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

  心理普查在心理教育體系內占有重要地位,無論何種形式的心理普查,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這使得心理普查成為一項輔助手段促進心理教育的順利展開。心理普查不但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而且能幫助學校和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對心理普查的結果還可以進行深入研究,以探討某種規律性的形成過程。在一般情況下,各高校都應該對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并且可以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等文字性資料,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展開后續工作。

  (三)關注情感心理在大學生德育中的應用。

  道德情感,是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評價自己和他人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態度和長久的情緒體驗的累積。在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育效果與大學生的態度和情緒體驗密切相關。因為道德行為的產生有賴于道德動機,而道德動機來自于認知與道德情感相結合起來。我們可以把道德情感視為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中介變量。傳統德育重視道德認知接受,而忽視情感接受,忽視情感接受對認知接受的調節作用。其結果往往是知行脫節、言行不一,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從學生的情感基礎出發,盡量使學生產生一種切身的情感體驗,這樣就能自覺地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

  五、營造心理教育對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有利運用環境

  環境影響人,人也影響環境,營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的運用環境,無疑對高校德育教育有促進作用。

  (一)創造健康的社會心理環境。

  高校德育教學成果突出有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心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而社會心理環境的好壞又受到社會輿論導向作用的影響。因此,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非常重要。

  (二)創造健康的校園心理環境。

  所謂校園心理環境,指校園內部能夠影響師生員工心理的環境因素,包括高校的道德風氣、學術氣氛、校園文化、管理方式乃至高校本身的歷史傳統等。校園心理環境是大學生個性形成與發展的土壤,也是大學生學習和工作的動力來源之一,創造健康的校園心理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首先,要保證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教師的課堂情緒非常容易傳染給學生;其次,要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最后,師生互動溝通,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創造和睦的宿舍心理環境及健康的家庭心理環境。

  家庭和宿舍是每個在校大學生都需要接觸的環境,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件和方方面面,更容易因為摩擦或分歧而產生心理問題。在家庭中,家長的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性格形成和發展,社會輿論一直在提倡的民主教養方式人們已經不再陌生,而大學生的宿舍關系還是需要每一個學生的維護。只有在社會、家庭、學校及學生個體多方共同建設的情況下,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具備高水平綜合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陸小云,袁偉東.心理教育之于大學生德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0(3):41-42.

  [2]曾釗新,李建華.道德心理學[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3]戈化聰.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問題探析與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88-190.

  [4]梁光霞.心理教育與德育相互融合的實踐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2007(2):122-126.

  [5]王希永.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4).

【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01-29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07-30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融合01-29

教育消費的心理與行為分析01-19

有關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通用16篇)04-20

德育教育案例參考08-30

家長常見的教育矛盾心理分析01-19

小學德育教育經典案例07-29

小學德育教育案例解析08-26

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功能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