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通用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1
摘要:
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與教育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要使信息技術能真整合于教學中,其核心是要做好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特別是以中青年教師為培訓主體,以其中的的積極分子為中堅力量,有針對有重點有層次地開展核心培訓模式正在分階段地展開。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數學教學;學科整合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究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培訓學生創新意識、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有幸到眉山市參與學習了“全國小學數學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專家教授們精彩的講座、優秀教師們生動的課堂,像一陣陣暖暖的春風,不時從我身邊拂過。靜下心來細細梳理幾天的學習心得,發現原來小學數學教學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竟有如此多的奧妙。有什么心得與大家分享呢?
二、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信息技術促進數學教學改革。
黃愛華老師在“認識百分數”教學中講到:“數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景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實際應用的百分數:青島啤酒的酒精度34%,紹興啤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說出百分數的“好處”“意義”以及分數與百分數的異同,較好地體現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羅建華老師在應用計算機進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選擇生活中移動、聯通、電信哪種手機話費支費比較合算,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場景展示讓學生覺得從課堂走進了生活,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課堂與生活的融合。
冷繼高老師在“打折問題”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通過市場上常見的“促銷打折”“優惠打折”等實例讓學生感受 “打折”的實惠,培養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念,讓學生通過科學的計算,了解各種促銷手段對消費者心理上作用。教學中提高了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擴充了使用計算機的能力。
朱純瑤老師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借助全運會110米跨欄比賽視頻展示和情景圖,讓學生通過觀看劉翔、紀偉比賽視頻實況,選用合適的方法解決簡單的比較快慢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探究的數學活動中去。
張齊華、盧秀娟、徐文斌幾位老師教學時也是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創設生活中的情景,引發探究、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從中獲得價值體驗,同時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奧秘。
三、信息技術運用下的數學教學中要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
“教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首先要能夠思考起來,用自己的見解和別人的見解交換,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思考數學問題需要更多時間”。這句話是黃愛華老師的課后感言。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句話:“認知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獲取知識,更是個人的獨立”。其實,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都在嘗試著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可是有時卻事與愿違,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是什么原因呢?一堂課只有40分鐘,時間短,知識量大,教學任務要有計劃地完成,如果我們把課堂交給學生,留足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是否能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呢?能有計劃地完成教學任務嗎?有的老師不能大膽地嘗試課堂的改革,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依舊使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牽著學生鼻子走,這就會嚴重制約學生的獨立思考。
四、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落地的措施,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不是空喊口號就能做到,更需要有落地的措施、勇于實踐的智慧。什么是“落地的措施”呢?在一次討論中,有老師向黃愛華老師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在您的課堂上,您是如何駕馭好您的課堂而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的”?當場掌聲雷鳴,說明很多老師都很關心著這樣的一個問題。黃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我的方法很多,就給你們討論一個比較適用的,課堂上我采用的一個‘一打三’的組織教學方法。什么叫‘一打三’呢?就是學生四人一小組,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小組內抽一個代表發言,如果你回答不了,那我就打其他三個,但是打他們是打笑,別打哭,要打得他們服才能有效果。我想這就應該是課堂管理體系中的“落地的措施”吧。
(二)、有實踐的智慧,借助信息發展學生思維。
什么叫“實踐的智慧”?專家講到:“智慧”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借助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曾經有許多老師采用開小班的方式輔優補偏,但現在,很多專家認為這種方式是“假愛”,是“勞民傷人”。因為你沒找準關鍵,沒改變方法,再把課上一遍學生不懂的未必就懂了。記得有老師在我耳邊說,他教的幾名學生,頭一天相同的一個字教他讀了幾十遍記得了,第二天來全忘記。而我聽過一名優秀教師的示范課,她在教學生字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說出你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結果像打開了魔袋一樣,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自己的好方法。一節課下來,學生們都能牢記所學的生字,對于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再進行小組討論的形式或個別指導,使其記住為止。由此看來,辦小班的方式“輔優補偏”走的其實是一條彎路。“因材施教,獨立自主”應該才是最好的“輔優補偏”。
我們從最貼近學生的地方出發,從最細微的地方做起,喚醒學生內心潛藏的創造力、思考力和學習力。培養他們學會獨立思考的方法,學會探索、尊重學生的思考使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覺得這才是真正育人的內核。
(三)、要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
宋乃慶教授在講“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中”,針對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討論。他問道:什么是教學?什么是有效教學?經過一場激烈互動之后,宋教授作出這樣的總結:“什么是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愉快的教,學生愉快的學;什么是有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借助信息技術主動學習就是有效教學。”
那么,我們數學老師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呢?如果你一說上數學課,學生都就討厭,甚至看見你就討厭,這樣的課能使學生學好嗎?反言之,如果全班學生都喜歡上你的課,看見你臉上就洋溢著微笑,這樣的課會失敗嗎?的確,“數學教師最大的失敗就在于把學生都教得討厭數學。”有研究顯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狀態下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作為數學老師的我們,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和教學信息化?專家認為,主要憑借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如: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恰當地采用愉快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特別強調的是多采用贊賞、激勵的辦法。
五、結束語
利用信息技術,有利于突破數學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借助現代化媒介獲取信息,幫助思考,促進學生。有了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強有力的工具,學生更樂于投入到現實、探究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促使我們在數學教學路上,也有了更多的新思考……[8]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2
一、利用信息技術,讓數學回歸生活
現在的小學生與過去的小學生相比接觸的東西更多,擁有更多的生活經驗。這些生活經驗中有的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正面的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小學中高段年級學生,其實他們已經具備對一些生活經驗的基本判斷能力,如果能夠用信息技術讓數學回歸到生活中,應該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的去接受抽象的數學學習。例如:新課標六年級上冊的《圓柱體的表面積》時,這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講解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前,教師運用多媒體的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給學生展示他們身邊與圓柱體相關的實物(如:煮飯鍋、帶蓋水杯等等),然后將這些實物進行分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總結這些實物都是由那些部分組成的。通過動畫演示圓柱體的基本構成部分,教師問:那圓柱體的表面積應該由那些部分組成的呢?
學生立刻回答出:“是由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加上兩個圓的面積”。通過多媒體的立體式展示,讓學生能夠加快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運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將小學數學中的內容立體式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讓學生建立生活化的立體思維,更重要的讓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中,簡化了數學學習的.思維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求知欲
教學有法,但是教無定法。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有著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持久性不足等特點,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往往都會影響到課堂學習的效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可以用來有效的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從而激活課堂氛圍,創設出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們在五年級上《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網絡平臺,可以模擬構建一個虛擬的教學空間。在課堂教學前,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組合圖形教學有關的事物圖片(如:操場游、泳池、房屋等等),將我們的視線融合到圖片之中,讓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來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通過實物圖像去分解組合圖形的基本構成,收集、整理以及統計相關的數據資料,然后運用課本上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圖形的面積。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悄然的將教學內容融合到其中,不僅讓學生能夠較為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去學習,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都能夠充分的體現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等特點。因此,恰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達到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難題的效果,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四、結語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著很多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想要有效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自己的教學所服務,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就必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更加有力的學習工具。我們數學教師必須進行積極的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服務。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3
摘要:
信息技術的引進,給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也逐漸表現出彌補傳統教育方式單一所具有的明顯優勢。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豐富的網絡資源,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因此,要做到利弊取舍,合理利用,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優勢;利弊取舍
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應用到教育領域中來,必然會引發教育領域的新一輪改革和更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將數學抽象性的特點具體化,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使數學教學得到質的提升,為素質教育注入活力。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范疇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的范疇。課程整合是指突破原有教學方式單一的特點,將各種技術手段與課程相結合,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開展學科教育的全過程。它是以各種媒介及現代技術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豐富教學內容、改革創新教育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是指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到傳統數學教學中來的動態過程。這種有效融合是數學教學在信息時代的自身要求,也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的必然結果,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1.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相對于枯燥呆板的傳統教育模式而言,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其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特點很容易激發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尤其是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演示,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現解題過程,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最核心的一點是邏輯思維的養成,而計算機技術可以創造更加豐富形象的教學情境,通過視頻演示、模擬實驗,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數學思維和解題方法。過去單憑教師單一的教學,學生思維很容易受阻,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突破思維障礙,通過引導、點撥,使學生思維更加開闊,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難題,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3.有助于滿足數學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要求。常規的教學中,教學手段無非是老師的板書、課本、筆和尺子,工具單一,這對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進而構建整個數學知識體系造成很大的限制。通過信息技術可以發展多種獲取信息及豐富學習內容的渠道,例如可以運用網絡搜索引擎大大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通過微信平臺搭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通過形式各異、種類眾多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二、要行之有效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前期備課和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明確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明確要達到的效果,理清思路后,根據內容和需求通過互聯網絡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和資源,接下來可用多媒體PPT制作課件,在制作課件時,要充分利用圖形、曲線、圖片等音像工具提高課件的趣味性。在備課中引進信息技術,這本身也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的好時機。
(二)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電教設備開展教學,通過課件的多媒體功能盡量把數學演算、邏輯推理、圖形變化等過程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綜合運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等技術,運用猜想論證、推理論證、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計算與檢驗,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數學思維及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盡量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被動局面,而是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練習,讓其在親自獲取豐富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逐步開展探索,激發求知欲望,把未知轉化為已知。
(三)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作業批改、課后交流、效果反饋中。大力開發多媒體教學網絡的輔導答疑功能,運用諸如BBS論壇、微信、博客等現代通訊工具,及時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幫助其解決學習的困難。運用現代技術可以及時直觀的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掌握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可以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得到適合自身的發展。
三、應用信息技術服務于數學教學中容易“誤入歧途”
(一)對信息技術過度依賴,主旨把握偏失。網絡技術給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但它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資源,不能將課程的講授完全依賴于信息技術。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是,一些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十分重視發揮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因此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出精美的教學課件上,為此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從而影響對教材教法的研究。在課堂上,老師也是跟著鼠標走,眼睛跟著屏幕跑,學生一起圖熱鬧,貌似課堂氣氛活躍,實則達不到教學的最終效果,這種將信息技術和教學本末倒置的現象,都是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解不正確造成的。
(二)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限制教師思維。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把課堂講授的內容全部進行課前預設,而數學這門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要思維靈敏,并配以生動的語言、適當的肢體動作,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而多媒體技術把這一過程簡單化、程式化,無法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的作用,老師在講的過程中也將受制于技術而變得被動、呆板沒有熱情,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老師教學相對應的是學生的接受過程,如上所言,在課堂上老師如果一味依賴課件,那學生就會感覺枯燥、乏味,即使多媒體的新穎性會激發學生一時的學習興趣,但是面對繁復單調的PPT以及老師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學生注意力很容易變得不集中。課后如果一味的讓學生瀏覽網頁、查找資料,而直接減少了學生思考和感悟的時間,學生則變為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互聯網,久而久之代替了思考,這與我們的教學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四)信息技術的高效性決定了課堂容量過大,違背了小學生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規律。采用多媒體教學,老師用不著花時間書寫板書,加大了課堂知識容量,加快了教學進度,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接受和鞏固知識是不利的。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數學這種注重邏輯思維的課程,思考和探索比單純的知識接受所需的時間更長,如果只是機械的PPT翻頁,課堂節奏就會加快,學生稍有疏忽,前后的內容就銜接不上。課堂容量過多只會導致學生學習混亂,看似涉獵廣泛,實則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實際掌握的知識更是少的可憐。
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整合的利弊取舍及對策分析
(一)創造性的制作課件,把握教學的主旨。一定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膚淺的追求課件的形式美,而忽略其改進傳統教學模式這一任務。要在備課時融入自己對課程的設計和思考,需要什么做什么,不能為了做而做。在運用課件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授課模式的綜合運用,黑板、板書、提問、互動依然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效糅合才能達到目的。
(二)調動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必須要明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依然是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只是手段。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這一主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對于不同的課程,不能簡單粗暴的逢課必用多媒體,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如何提高學習效果上來,老師們要積極探索二者的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應用,喧賓奪主。
(三)多媒體應用要適度、適時不能讓多媒體信息滿堂灌,過猶不及。盡管豐富多彩的畫面,有聲有色的資源有助于將學生帶入情景設置,但另一方面教師更應配合這些圖片、動畫適時講解,點撥。嚴格控制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講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違背了小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
參考文獻
[1]張喜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1):129-131.
[2]張成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具體方式[J].當代教育科學,2006(3):62-63.
[3]蔡東輝.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利與弊[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4):179-179.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4
一、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育均衡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尤其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需要實現區域教育層面的均衡發展,城鄉之間都要統籌規劃,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數學教學活動,實現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數學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然,實現均衡發展包括區域內部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對某一特定群體,要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即教好每個學生,提高整體教學水平,這是實現區域資源均衡發展的具體目標和現實需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人人平等,作為全民義務接受教育的基礎教育必須公平,而當前邊遠地區的農村、牧區由于條件限制,仍然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象,短期內要提高學校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不太現實,只有運用信息技術,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優質教育,才能有效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從學生未來成長的角度考慮,新時代的人才需要充分享受新技術帶來的方便,需要接受更豐富而廣闊的.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效益對所有社會成員都應該均等,信息化應用的不均衡是區域教育資源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為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的差距拉大,學校與學校之間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的不同,最終導致學生個體信息素養的差距,這是實施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現實需要。在當今競爭日趨劇烈的信息社會中,人人都有獲得信息的平等機會,信息技術的優勢是沒有時空的限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另外,每個學生都能根據實際情況,通過信息技術自主地選擇學習時間和空間,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與相應的學習內容,無需關心這些教育教學資源來自何方。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已將每個學生的發展和他所面臨的接受教育問題,客觀地置身于整個社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有了充分享受和選擇的機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公平發展,已經成為貫穿教育事業發展全過程的基本問題。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在促進教育資源向優質化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切實采取措施,充分發揮城鎮優質學校資源優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把課程內容和方法與信息技術、信息方法、信息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實施鄉村等薄弱學校的信息化改造工程,優化農村中小學布局,開展優質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重組、整合工作,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不斷推進教育事業發展。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大力支持農村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農村學校圖書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等多媒體設施建設。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效率和主動性。
積極推進校園網和教育局域網建設,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區域資源均衡發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在把信息技術運用于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構建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教學情境,豐富了傳統意義上的呆板單調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把傳授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能力統一起來,使學科教育與素質教育有效結合起來。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一些基層教師存在認識誤區,教學實踐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媒體的現象,原本用低檔次電教媒體就能完成的教學任務,卻刻意使用高檔媒體,其目的似乎不在于提高教學質量,所以特別要注意信息技術使用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建議將傳統教育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相結合,相促進,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應用應該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教學情境,配以聲音等動態畫面,活躍課堂氣氛。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有利于創設最佳教學情境,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語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促進了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改變,能夠促進區域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實現先進教學技術共享。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整合各種教學方法,有效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使教學形式更靈活生動,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增強。信息技術為廣大教師提供了更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先進的區域教育資源得到共享,有效推進了邊遠地區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突破了區域的限制。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5
一、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1.將信息技術作為獲取知識的工具
第一,一線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獲取更多教學經驗。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上網查詢有關知識內容,還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數學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增加教學經驗。第二,學生也可通過網絡提前了解授課內容。學生一方面可以上網查詢知識點,觀看其他教師的授課視頻;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網絡與老師同學交流,在線解決問題,這更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2.改變傳統教學結構
傳統的教學結構是以老師為主體,教學過程就是老師的“知識灌輸”過程,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學習。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后將改變這種教學結構,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負責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建立網絡學習小組,方便學生討論問題。可以將一些簡單的知識點以作業形式讓學生討論完成,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第二,使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難點。數學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很多時候需要用抽象思維想問題,這往往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抽象思維具體化,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問題。第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實踐教學。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體會到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中應用到數學的`地方,采取拍照或視頻等手段記錄下來在數學課堂上與同學共享,開展實踐教學,加深學生主體意識。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取得的成果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育模式改變了以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的情況。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方式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更加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教師根據小學生思維的特點,通過信息技術將以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通過形象具體的圖片或視頻展示出來,避免小學生因為不能用抽象思維思考數學問題而出現上課聽不懂的現象。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小學生突破難點問題,同時也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都是被動的學習,沒有主動權。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借用現代網絡技術做好課下的預習和復習工作,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讀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將信息技術手段有效的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這種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大大提升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廣大一線教師還應繼續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發現更多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6
一、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對熟悉的事物認知速度快,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創設熟悉的教學情境,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難點,而且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虛擬購物”的游戲,游戲的場景是一個購物超市,每個學生在游戲中的角色都有100元,可以任意購買任何自己購買能力范圍內的商品。
教師通過模擬學生熟悉的生活購物場景,不但教會了學生仔細觀察商品價格和購買商品,而且樹立了學生節約的價值觀念。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認識和感知。又如,在“加法的初步認識”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可能對于加法所表示的意義還存有疑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三個魚缸,其中兩個魚缸中的魚兒正在歡快地游來游去,而第三個魚缸則是空的,這時教師將兩個魚缸中的魚同時倒入空的魚缸,并通過動態的畫面展現其合并的過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表示此過程的加法算式,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將其與畫面結合起來,從而加深了對加法意義的理解。
二、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自主探索
在數學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數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更要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又要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實踐操作,從而體會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例如教師在講解“統計”的時候,可以作如下的教學設計:教師在屏幕上展示三種水果,讓學生自由選擇,然后將選擇結果進行展示。此時教師要求學生將選擇結果進行統計,學生自然想到用拖動鼠標的方法來完成分類。教師隨即給水果標上相應的符號,然后展示由符號組成的表格,再讓學生統計。
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很容易就能知道用符號進行統計方便快捷。接著,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問題,請學生統計出馬路上車輛的過往情況。此時學生就會毫不猶豫地用符號記錄的方法進行統計。教師可以從車輛多少、速度快慢和密度大小等三個方面,將這一過程分為三關,并設計相應的動畫,每次動畫播放完以后,都會出現一張表格,要求學生把統計的結果填上,如果填寫正確就能順利進入下一關。每通過一關都能看到學生臉上興奮的神情,在一次次的過關游戲中,學生已不知不覺探索出了統計方法。
三、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操作簡單快捷,節省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板書的時間,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聯系的時間,從而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有效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百數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張能操作的百數表。
學生通過點擊按鈕,表格會通過顏色的變化呈現不同行列上存在的數字,讓學生發現其中隱含的規律;學生還可以進行轉換格式排列的操作,提取其中的單數或者雙數,探究其中數的特征等。表格類似的操作很多,不同的操作方法所展現的數字規律不同,學生深深為之吸引。總之,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結合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既可以將抽象深奧的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地呈現,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又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它是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徑,值得在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推廣應用。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7
一、通過信息技術,能夠很好地創設小學數學的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影音功能,可以充分地開展圖、文、聲、像等多種教學形式,這能夠給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創設比較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數學課程關于“秒的認識”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嫦娥三號發射的場景開展教學,在觀看嫦娥三號發射倒計時視頻的時候,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倒數。觀看完視頻之后老師詢問學生倒數的10、9、8……表示什么意思?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就可以從通過嫦娥三號的發射場景很好地引出新書的數學課程,進而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秒”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進行理解。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場景,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二、通過信息技術,能夠使得數學知識的難點變得更加容易理解
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更加直觀地再現知識發展的過程,可以很好地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得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產生的過程,使得抽象的問題能夠具體化,將數學中的難點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增強學習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學習“圓的面積”這一節課程內容的時候,為了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理解曲線如何才能轉化成線段,老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課件來進行展示。
將一個圓平均分成兩部分,然后將兩部分交錯拼好,圓就可以轉化為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的圓形,然后利用課件將5個一樣大的圓分成4、8、16、32、64份進行拼割,接著問學生:“還能繼續分下去嗎?”這樣學生就可以發現其中的規律并得出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少,上下兩條邊也就會越接近線段,所拼成的圖形也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然后老師再詢問學生圓的面積與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怎樣推導出圓的面積?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很好地突破教學的難點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很好地突破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難點,同時也能夠滲透其他的知識,如對圓進行分割的過程就能對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這可以為學生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可以使得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到圖形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使得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極大地提升了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通過信息技術,能夠使數學知識化靜為動
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插圖,這些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手段,使得靜態的插圖變為動態的視頻,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相遇問題”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遇、相向、同時的特點,明確相遇時間、速度、路程之間的關系,老師就可以通過課件進行展示,將兩輛車同時從兩地開過來,一直演示到兩車相遇。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遇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有效地縮短了學生對于數量間關系和抽象概念關系的認知過程,大大地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的來講,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能夠很好地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雖然信息技術具有非常強的功能,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和傳統教學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8
一、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階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給學生建立學習興趣以及正確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一般比較基礎,但是很多內容需要通過實例展示才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進行理解。同時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性都會較弱,長時間的理論教學無法使他們一直保持注意力。因此,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制作一些相關的課件,通過聲、形并茂的方式來帶動學生的思維感官。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帶動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加強教師對信息化設備的利用率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并不能夠完全替代教師的教學,而是給予教學以輔助作用。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應當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并將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有效地結合,通過結合網絡教學資源來制作相應的課程。始終站在教學的主導地位,才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地開展教學。當信息技術轟轟烈烈地來到教育身邊后,給涉及教育的教師和學生帶來福音。教師上課不再只是對著教科書傳授知識,小學生也不要費盡心力去理解完全抽象的數學難題和要點。教師上課可以采取許多形式,如,用動畫的形式教授立體圖形單元內容;用游戲的形式教授概率單元內容;也可以用PPT形式教授未解方程單元內容知識。這樣的話,既增加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又能讓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廣泛運用數學。
三、有效的應用信息技術來改變教學的方式
在信息技術還沒有進軍教育事業的時候,任何學校的教育形式都是一樣的,即教師利用粉筆、黑板和教科書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多余的互動,沒有能夠輔助的工具,沒有令人打起精神的交流,只有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小學生沉寂于死板的教學氛圍。引入信息技術之后,小學生的眼界開闊了不少,學習效率提高了不少,理解能力也上升了不少,這都是因為數學教學形式的改良。傳統的教學方式過多地依賴于教師的課堂講解。尤其是小學教學內容,很多對于概念性的課程的講解,需要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來進行抽象化的分析,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和錯誤。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后,數學教學的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課件展示,將課程內容生動、形象地進行展示,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區分和理解,同時也對教學的學習效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將復雜的問題進行簡單化的展示。直觀形象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空間關系,還能夠促進他們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四、將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在實際數學教學的應用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應只局限于教育方式和知識內容之間的'互相疊加,也不能是將信息技術單純地應用于數學教學的過程。信息技術的應用應當是與數據教學課程成為相輔相成的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很多教師都感受到了它的應用所帶來的教學便利,盡管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給我們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在認可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的同時也不能否認傳統的教學傳承的優勢,黑板的使用能夠給教學帶來更多即時性的思維發展空間,它和信息化的課件相比更具有靈活性。
總之,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方式的融入是未來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向,它給我們提供了更加豐富、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于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也促進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升。信息技術成功加盟小學數學教育,這在很多方面給家長、教師及學生帶來了便利,但應該明智地看待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育的整合問題,為人類的整個教育事業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謝軍平.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探討[J].江西教育,2016(30):67.
[2]辛艾桐.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29-31.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9
摘要:
當代社會,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互聯網產品不僅對日常的生活有所幫助,對教學也有很大影響。隨著小學數學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將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在一起是大勢所趨。就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整合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就當前的學生而言,其所處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更為靈活。這也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全新挑戰。在新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學方式也由此得以改變、創新,令二者的整合成為一種趨勢。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陳舊,缺乏創新
目前,數學教學中一味重視考試的成績,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抓緊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進行教學,在課下也會布置大量的作業,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會漸漸讓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應積極地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單純地追求分數。如果一味地采用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對數學這個學科失去探討的興趣,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應該更多關注學生本身,利用當代先進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而培養其主動學習的習慣。
2.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缺乏重視
在平時講解數學時,很多教師只是采用一貫的'方式,并不會考慮將信息技術融入平常的教學中去。老師認為學生只要明白了數學的解題方式就能夠舉一反三,但事實并非如此,只是單純地依靠記憶進行解題,在遇到一些新題型的時候發現原本記的知識并不牢固,想要利用原先學習的知識進行解題,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個時候如果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同時采用多媒體中形象生動的方式,就會讓學生記憶得比較牢固,在遇到新的問題的時候就能夠靈活運用。
二、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式
1.豐富數學中的信息技術
數學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因此數學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缺乏一定的精彩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照課本進行口授性傳授,只會加大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數學內容的豐富多彩,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效率。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在PPT上展示一幅簡單的路線圖,然后讓學生跟著教師手指移動的方向來進行東西南北位置變化的描述,教師先進行自我講述讓學生有東西南北的概念,然后讓學生自己回答。教師還可以通過日升日落的自然現象先對學生講解東西方向的位置,既一改先前沉悶的教學方式,增加了數學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又讓學生能夠從常見的景象中進行學習,能夠快速理解數學教學內容。
2.提升學習興趣,實現創新思維培養
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將生活實際應用融入數學問題中。如,在講解人民幣時,可結合動畫方式,將小動物去超市購買零食的故事演示給學生。在付錢時,對不同的人民幣幣值進行展示,并細致講解不同幣值的換算。由此不僅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完成學習活動,也可避免因刻意模仿而導致的思維定式。
3.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知識的能力
學生學習、掌握、實踐及應用信息技術知識的能力高低,是影響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推進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教育過程中,還應當從學生角度出發,做到以下幾點:及時轉變學生傳統學習角色,重新確定學生學習模式,推進構建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教育課堂中的應用;在小學教育中增設專門的信息技術課程,打好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實操能力,提升學生信息化素養,為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奠定扎實的能力基礎。
4.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參與課外數學活動的興趣
在平常的空余時間,教師不要一味地給學生布置作業,而是應該組織學生走出家門,鼓勵到戶外去感受一下數學帶給我們的快樂。在周末或其他空余時間,利用信息技術組織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去親身參與感受一下數學在生活中所帶給我們的快樂,可以用一些新型的畫板,畫下自己所感受到的有趣的數字,然后想辦法將其和學到的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對課外數學活動的興趣。綜上所述,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相互整合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各個學校的教師應該重視這個方法,進而使教學和學習變得有意義,同時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想要讓小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讓學生接受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金玲.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探討[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7(3).
[2]盛男.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性,構建高效活躍數學課堂[J].科技創新導報,2013(24).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10
1、信息技術的運用,增進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現代信息技術和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呈現方式靈活多變,充分利用了圖形、文字、動畫、視頻和軟件等。數學問題考察學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小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完成問題的轉換,信息技術則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教師用動態的呈現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直觀印象,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這種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中,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學生們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直觀深刻的了解。學生們很快就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形態和具有的特征,逐步形成了空間的概念。通過課件與實物展示的方式,教學既節省了時間,又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果。
2、信息技術的運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中描述數學活動為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并精準地定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數學教學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教師做好引導工作。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觀察,主動思考和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吸收掌握新知識。比如:在練習綜合應用《打電話》時,首先把學生分為幾組,向學生布置完任務后,鼓勵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到規律,完成匯報。學生自己完成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派代表用電腦畫出圖表。接著每組的代表都演示自己組的發現,讓學生們評價并評選出最佳的小組。這堂綜合與實踐課都是由學生們自己參與完成的,學生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也就逐漸地樹立起來了。
3、信息技術的運用,培養了初步的網絡學習意識與能力
互聯網資源豐富繁多,但是也有的內容不適于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還有的同學不能很好的利用網絡資源,沉浸于游戲中,結果荒廢了學業。久而久之,家長不贊同學生利用互聯網學習,然而,如果學生得到了正確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各種課內課外的知識,將會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時不時地督促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逐步培養學生們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意識。
4、信息技術的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信息技術的運用提供給學生另外一種全新的視野,將生活與數學教學聯系起來,學生們逐步地在頭腦中會形成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難題的意識,打破常規的思維束縛,形成創新意識。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首先出示例題:“一部手機的價格是1800元,一臺飲水機的價錢是一部手機的三分之一,一臺飲水機多少元?”教師向學生提問飲水機的價格,學生們很快地說出了價格。接著教師問學生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方法,是否可以用電腦畫出示意圖。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后,通過電腦操作、演示、討論、觀察、思考,得出了其他兩種算法。通過電腦展示,學生們的解題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對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學生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開闊了思路,培養了富有個性的解題思維。
5、總結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深化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和思維,充分利用了網絡學習資源,使數學課變得生動活潑起來,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新動力。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11
一、單機課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過多媒體課件,讓難點逐層剝離,讓學生突破掌握。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時,將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可視圖形———線段圖,并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引起學生注意,尋找條件和問題、單位“1”與幾分之幾的量的相互關系,化抽象為具體,既幫助學生理清了題意,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二、網絡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增加信息來源,豐富學習素材
網絡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數學課堂的學習素材。課堂上,運用網頁瀏覽與上傳下載技術,改變信息來源,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為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的自主建構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2.優化學習工具,搭建個性發展平臺
在常規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工具只有課本、作業本、筆和尺,再好一點就是增加剪刀、膠水和紙等工具。而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提供的豐富資源可以使學生尋覓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學生可以沿著自己的途徑,按自己的節奏接受教育與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享受最佳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掘自己的內在潛力,培養獨特的個性和人格。
三、處理好教師、學生和信息技術的關系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大和依賴信息技術的作用。因為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來說,信息技術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對學生的學習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要有更高的學習自覺性、更強的'控制能力和學習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特點,科學地看待信息技術給數學課程帶來的前景,使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更加符合《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數學知識,不斷提高數學素養,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12
摘要:
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效率及教學質量提高上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整合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學的手段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對課堂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的熟練程度、深度和廣度的權重越來越大,因而各校對教師現代化技術的培訓、設備設施的添置等方面都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今年我校在舉行的
迎五四青年教師比武的活動中,幾乎都運用了多媒體。下面,根據自身教學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利與弊。
一、有利的方面
1.利用多媒體技術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無興趣積極主動地求知,直接影響教學的好壞。教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而多媒體具有很強的視聽效果,富于動感的動畫設計,可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興趣化、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這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巨大的作用。
如:在教學找規律時,可以播放一些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去發現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激發求知欲。在講表面積的變化時,可利用多媒體的平移功能向學生演示幾個小長方體如何來拼接使其所用的包裝紙最少,使抽象變為具體,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出不同的途徑,經過比較得出正確的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利用多媒體技術更易突破重點、難點
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數學教師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時講了半天,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一知半解,運用起來就漏洞百出。而利用多媒體可以使重點形象化、加深印象、易于掌握,難點具體化、直觀化、易于理解。如在教學平均數時,把例1通過制作動畫“移多補少”,使每人拾的礦泉水瓶一樣即13個,13就是平均數。這樣學生就能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知道平均數與平均分有聯系又有區別。
3.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大課堂容量,加強練習的密度、強度
傳統的教學活動空間是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個講臺構成,作為小學數學,例題和習題進解就不是口算所能代替,有些知識在一節課上多次的寫、擦,使得學生的思維總是脫節,忙得教師滿身的粉筆灰,而效果卻并不一定很佳,又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多媒體具有強大記憶、存數功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各個知識點串連在一起在同一窗口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一目了然,既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又使學生學得輕松。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量和資源庫,課前可通過各種渠道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練習題制作投影片,教學利用投影儀直接展示個學生,同時還可以將學生中不同的解答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對比,達到一題多解的目的。積極創新,調動學生更高的積極性,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程度,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存在的不利因素
1.課堂教學生態環境較差
現在的多媒體教室,為了保證投影的清晰度,一般要在窗戶上安裝厚厚的窗簾來遮擋自然光線,室內照明亮度也不能太強,學生在看投影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疲勞,從而制約學生的思維能動性。
2.缺少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文字語言和肢體語言傳遞非常細膩的、微妙的情感,讓心靈直接發生碰撞,充分領略數學世界的奧妙。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由于顯示速度比較快,單位時間內教學容量大,而有些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按照課件順序,站在電腦屏幕前念演示的內容,這就意味著帶現場“表演”很大成分是操盤表演,言傳行為變成對投影的解說,教師語言發揮的生動性、多變性、多彩性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種靜態、冷漠的交流,使師生的情感變得疏遠,同時也抑制了思維的產生與健康心理的培育。
3.教學流程太機械
任何現代技術手段在理性的`設計上使用時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出現不可控制的因素。利用多媒體教學,嚴格按照教學內容設計確定好教學目標,分析重點、難點,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好呈現的方式、呈現的次序及容量,而當在教學時出現教師制作中考慮不完全的問題時,有些就會變得無所適從,或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予理睬,這使學生的創新受到遏制,束縛學生思維。
三、幾點建議
1.要以“以人為本、面向學生、同傳統教學相融合”為課件設計理念使我們的教學課件在設計上直觀和生動,圍繞著如何教,又注重學生的學。遵循課堂教學的規律,利用多媒體來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使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使相應的教學環節自動化,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
2.加大教師對先進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的掌握力度要想更好地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作用,必須通過各種渠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必須使教師了解最先進的教育科研理論及現代教育思想和信息技術。
3.改“電腦+投影儀”結構為“黑板+電腦+投影儀”結構實踐證明:在現代教學過程中,依舊離不開黑板和粉筆,應該兩種手段交叉合并使用,對于情感、靈感、性格和即興思維的培養更有利。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13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數學是關于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高度抽象的學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學簡潔的語言,嚴謹的邏輯體系、深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使得相當數量的學生難于理解數學。因此,學生只有用內心的創意與實際體驗相結合的方法來學習數學,才能真正地掌握它。因而,數學教育要展現數學的思維過程,要學生領會和實現數學化的表達方式,隨后,便可以引領他們自己去發現數學海洋中的知識瑰寶。
要達到上面的目標,就需要教師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和現有基礎,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選擇多樣而有效地教學媒體。現在大部分地區和學校都已經加強了各方面硬件建設,教學模式和教學媒體的軟件改革便成為了當今國內教師所面對的亟待改進的方面。
現代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創造出更加豐富的圖形直觀、動畫直觀、聲音直觀、模像直觀等多種直觀形式滿足教學之需,收到單純語言講授所不可及的教學效果。多媒體還可以在交互中實現直觀,與其它媒體的直觀相比,這是多媒體教學最不同凡響之處。
一、信息多媒化,教學形式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具有集信息于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的綜合表現力強的特性。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單一的表現形式。信息多媒化有利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情感,讓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它把形、聲、光結合起來,生動、形象、鮮明、感染力強,它可看、可寫、可聽、可操作,腦, 眼、耳、口、手并用,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它聲、像結合,具有一定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在動畫和游戲中進行各種練習,教學效果會有質的提升。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靈動地展示出移動的`方向和格子數,關鍵處以閃爍形式出示,學生思維火花也一下子被激發,很快學生就能算出平移的距離,而且可以利用多處的標志點來算。這樣,既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優化了教學過程,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現代信息技術可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有關教學內容在大與小、運
與近、快與慢,整體與部分,外表與本質之間進行相互轉化,使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事實的聯系、教學規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細致地進行觀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的作用。例如圓的認識是教學中的難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方式。熒屏上從閃動的一個點 (圓心)開始,順時針方向閃動出圓周,通過動態演示,使學生形象地感受到 圓就是在平面內到一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就變得具體、形象了。
三、數學實驗,揭示規律。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重在開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不斷探究數學規律。動態直觀演示是漫畫式的,并沒有嚴格的論證,只能從觀察到的現象中提出猜想,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就要利用計算機技術交互特點,進行控制性數學實驗,這種實驗是非漫畫式的,符合準確的數量關系,初步具有數學專業化的特點。特別是幾何畫板工具,師生都容易操作,在課堂上就能實現實時動畫效果,能動態測量線段長度,角、面積、周長的大小,通過拖動能方便地改變圖形形狀,幫助學生從動態中去觀察探索,發現對象之間的數量關系與空間關系,使學生通過計算機從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
四、總結評價人性化,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采用民主、開放的多主體的人性化評價,如同學自評、組內互評、教師點評等豐富的評價方式。而要將多樣化主體的評價比較清晰完整的表達出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能達到事半功倍作用。每個綜合活動結束后,為了體現評價的既人性又真實,就選擇在校園的局域網上進行網上評價。讓學生在相應的欄目上給 同學評價,給☆涂上紅色。由計算機分項目統計出 每一位學生的得☆情況,以紅☆多者為優,為保護學生隱私,每位學生只能看到自己的評價情況。最后教師給每位學生打印一份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表,放入成長記錄袋之中。利用計算機進行這樣人性化的評價,教師工作高效,學生心悅誠服,激勵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合作意識更加強烈。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成為現實,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由原來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綜合活動組織者,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生猜想探究驗證的指導者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教師應考慮如何有效利用計算機軟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這樣才能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有力工具。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14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它猶如一座架設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具有舉重輕重的作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
一、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發點。當小學生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時,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在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教師利用課件播放了一段“豬八戒吃西瓜”的動畫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讓豬八戒取1份,但豬八戒不要,他覺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豬八戒還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這一次豬八戒開心的拿了3份。啊……學生大笑了。老師問:豬八戒現在為什么這樣開心?……像這樣,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注意力,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吸引著,輕松愉快,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又如:教學《比的意義》一課,教學課件的屏幕上出現一面鮮艷的紅旗,長3米,寬2米。通過兩種量的比較,同學們都學會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稱,也很快就學會求比值,如果進行反復的練習,學生好象有點厭倦了。這時,教師打開“天安門的國旗”的網頁,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這是一面特種型號的國旗,誰能找出它的長和寬是多少米?同學們一聽,興趣來了,爭著上網查閱……。最后讓學生查出長5米,寬3.33米。這時,學生好奇極了,有的學生在說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有的求出長和寬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議論和比較我們學校的國旗……。下課了,還在議論。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二、應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所以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參與,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這一重難點,我從網上下載了有關“圓的面積”的課件,利用課件形象生動的剪、拼動畫,把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學生從視覺上體會到把一個圓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過程,再讓學生自己親手剪拼,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引導學生觀察,怎樣才能使這個圓轉化成最近似的長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動畫32份、64份……形像生動的活動過程展現眼前。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又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時,先讓學生猜測,自己動手擺學具,教師再借助教學媒體充分展示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突出公式推導的要點。先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擺,看一共可擺幾個,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重點是一共擺幾個,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一個、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沒長邊擺滿,共擺5個,與長的厘米數一致;再沿寬邊擺了3行。通過動態演示讓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在這課的教學中,教學媒體以它得天獨厚的動態演示畫面使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并使學生利用己有的知識、能力和方法去探索獲取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既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充分的發展,提高了教育質量。
信息技術進入數學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的這些特點可以解決傳統課堂難以處理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鮮明、充分、形象的視覺直觀印象,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三、應用信息技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新課程標準》指出:“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真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一個好的課件,其窗口所承載的聲、像、圖、文信息是一種藝術美,會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在美的氛圍中,情緒高漲地學習,生動、活潑、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如:我在教《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運用多媒體播出美妙的音樂,同時動畫式介紹人體中許多有趣的比: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的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高度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胸圍長度的比大約是2︰1;腳長與身高長度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處呢?假如你是偵探,只要發現了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大約身高;如果你到商店去買襪子,只要將襪底在你的拳頭上繞上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符合你穿。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學習。這不僅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豐富了知識,也使同學們發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要用到數學,數學離我們并不遠,它就在我們身邊。
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媒體和教學設計的物質基礎,是傳遞信息、使知識內化、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它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使教育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終身教育的需要,符合個性教育的方向。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知識經濟日趨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篇15
摘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的人”。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入,課程整合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正在開展,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也日益被人們重視。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有效運用能促進教學,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課堂上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國,合理并且靈活地把多媒體資源穿插進去,可以把孩子們從相對枯燥的課堂中解放出來,變得樂學、愛學,還能化難為易,讓一些抽象地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和直觀。
關鍵詞:
數學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1、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有利于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能展示大容量的數學信息,他說承載的內容包羅萬象,有影視、文本、圖片資源等大量的我們可以引入課堂的東西。這些課程資源我們可以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例如:我們要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傳統的數學教師會用一個很大的圓規,費時不說,且不易使用。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這個軟件,很輕松地在黑板上繪制出各種標準圖形,一氣呵成。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發揮出與時俱進的效果,就必須進行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科學合理地使用這些教學手段,充分發揮這些教育資源的優勢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贏,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數學知識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借助多媒體的使用,展示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讓學生能更直觀的看到數學教材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使學生愿意接受數學學習,并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對于一些直觀的東西比較易于接受,但是抽象思維能力就是一個弱項。可是小學數學教初中大部分的概念、規律的推導都是很抽象的,給課堂教學帶來不小的難題。因此,新課標對小學課程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為了適應新的教學目標,過去那種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摒棄,將數學教學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廣泛地運用。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學階段孩子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受年齡和智力所限,我們只有盡可能的將數學教學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才能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更好地對于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基于這個前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有趣,寓教于樂,可謂是一舉兩得。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認知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并且反應靈活,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加強對教學的創新。例如,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利用有趣的視頻、圖畫,開展游戲活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知識變得直觀,還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
3、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在的世界風云多變,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同樣,步入社會需要具備創新的能力和思想,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具備創新思想,將來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國家和社會。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把生活實踐引入課堂教學,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開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是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體現出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學活動能順利開展的基礎,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需要合理的設置教學情境,通過課堂情境的設置,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讓孩子們有思考的欲望,發揮教學的最大作用。同時還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需要采用多種形式,例如,小組競賽、游戲、任務等方式,提高教學模式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和參與度。
4、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
數學課是一門需要抽象思維的學科,為突破教學由于地域、時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課件把相關的影視資料、動畫、圖像巧妙的加以組合,在教學中播放,有利于學生跳出課本的局限,拓寬知識面。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具體形象的思維,但是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于某一時期的內容會無法理解的很透徹。這樣抽象的內容,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學起來很不容易,這會給數學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們在數學課上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抽象的、難于理解的內容變得形象直觀,降低孩子們的學習難度,并且拓寬他們的解題思路,培養了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關天數學行程中的相遇問題是較抽象的,學生們比較難理解,也難接受。利用多媒體對這種相遇問題進行了模擬,利用多媒體制作了兩位小朋友在家里出發,相向而走的情景,孩子們在課件中看到這么生動的畫面,就會很容易理解這類問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問題得到了解決,打開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5、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我發現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所表現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學生調用各種感官,通過創設情景,依靠思維去理解新的知識。數學概念、定義等知識都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狀況。課堂上,老師干巴巴的講解知識點,講的費力,學生聽得一頭霧水。為了徹底改變這種局面,要把現代化教學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圖像、文字、聲音的處理,把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更加直觀地凸顯出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數學知識數學中,注重直觀形象,通過多媒體把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直觀,小學生對于看在眼里的要更加容易接受。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很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由于互聯網的功能非常強大,具有豐富多彩的素材,我們運用這些有用的素材,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知識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積極性,自主地進行探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從多種角度進行解題,可以拓寬孩子們的解題思路,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6、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解決難點、突出重點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難點不易解決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換而言之,如何把難點變得比較容易呢?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依賴于課本講課,由于一節課的時間非常有限,對于知識點的教學顯得有些敷衍,長此下去,又怎能讓學生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增加了知識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可以簡化教學程序,加快教學步驟,在相同的教學時間解決更多的問題,使學生觸類旁通,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總而言之,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中,把課本上的知識和社會信息整合起來,實現傳授知識和自我探索知識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手段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需要教師掌握先進的理念來使用,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抽象的內容變得相對直觀、具體,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很好的解決課堂上的教學難點,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為廣大師生所喜愛,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合理地利用會有助于教學,如果使用不當,會使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發揮不出作用,反而影響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揚長避短,讓我們的教學散發獨特的魅力。
【小學數學課上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15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2-23
自制教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26
小學數學閱讀教學論文08-19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5篇02-23
拓展訓練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26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反思通用05-25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4-11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