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論文(精選10篇)
地理教學其實質在于科學、靈活、實用。它是一種創造的勞動,是教師根據地理教學實際,正確協調教師、學生、教材、教具之間的動態聯系,設計實施師生活動的最佳途徑與程序,從而全面完成地理教學的多項職能,以實現最佳組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理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地理教學論文 篇1
多年以來,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在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潮和應試教育思想的雙重沖擊下,學生地理學習水平處在低谷狀態。特別是地理教學質量不令人滿意,經過多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特別是一年多來,在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學會判讀經緯度、計算實地距離、判斷方位和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差等實用技能,沒有具備基本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的公民意識。
就目前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中還是處于“小兒科”、“皮膚科”的地位。初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學科積極性還比較高,但越往后,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地理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現了地理課的“廬山真面目”,使學生學習地理的目的性越來越強:“還是升學學科‘語數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對初中生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負擔”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而多年的地理學科的教學使我也體會到,并且地理成績好的學生在老師面前也說過,“地理學科不是主科,上課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課上,只要考試得到60分就可以了,也不給老師丟臉”等說法。
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及《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一、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非專業地理的兼課教師更拘泥于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布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著問題的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八年級(1)班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課教師的意料。但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回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教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么?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學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學好地圖,并用好地圖,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對地圖的學習和運用則顯得比較薄弱,關鍵在于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很難真正懂得地理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如此,學習和掌握地圖知識,對于學生學習其它科學知識以及開發學生的智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人,不管是住在城市還是農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圖的幫助,這已成為當代人的共識。此外,學習中也需要地圖。大家都知道,地理學習的主要對象之一就是地圖,而其它學科的學習也需要地圖的幫助。如歷史就離不開地圖和地理知識,語文、體育、美術、外語、數學等課都要有地圖知識,才能學好,事實上所有的學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開。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是離不開地圖這個必備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主要標志。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這也是最具有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很難成為一位好的地理教師,也就是說,不懂地理的教師。而一些地理教師不愿用、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目前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所以,地理教師還要努力學習和運用電子地圖等新的地理的教學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勢下的地理素質教育的新理念。
地理教學論文 篇2
改革開放二十余年來,教學改革也躍上了一個又一個的新臺階,教學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個體潛在的內在學習動因,從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個體最大的創造力。筆者以地理學科教學為載體,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內在學習動因,進而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個亙古至今的終極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導的使學生學會學習,就是這種目標的具體化。
一、把地理形象思維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入點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形象思維是通過典型的地理現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質的思維活動。地理形象思維不僅是思維過程中的一個閃念、一顆火花,而且是可以經常地存在于教與學的過程中。在教學中,進行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對于全面開發學生大腦(特別是右腦)、全面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認識地理并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地理形象內容從形式上看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實物、模型、幻燈照片、聲像資料等表現具體可觀的地理形象;二是通過教師生動豐富的語言,描繪出具體的地理情境;三是通過簡潔的線條符號和地理示意圖形附加少量的說明文字表達一定的地理知識內容的形象化圖示。它們都為教學中構成地理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幻燈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縮小,這種一反常態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干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而在講解黃河中游特點時,教師事實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學生,因而,這一要求對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難。
三、聯系生活實際,活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水產業和野生動物及自然保護區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水產品的種類及分布、自然保護區的分布及所保護的珍稀動物,出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現象在所難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學中如能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則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溫州地處東海之濱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讓學生憑自己的生活經歷講出所吃過、見過或了解的魚類,再把這些魚類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進行分類,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如,把野生動物的分布情況與國內的旅游景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許多學生原本對珍稀野生動物本身并不感興趣,但因為平時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這種潛意識去識記野生動物或自然保護區就成了他對以往旅游的美好回憶。效果自然也不同凡響。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新發現證實:人類具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喬瑟夫·摩蘇博士說:“人的潛意識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識,而潛意識隱藏在水下大部分!酥灰m當地加以運用,記憶就變得十分輕松!
實踐證明,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越貼近,其學習的興趣和識記的效果就越好,期間的思維活動也越活躍。
四、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誠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發學習熱情,可以從郵票、旅游、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切入,以充分激發、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一切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將看似繁雜、互不相關的地理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長江大堤上的“萬壽塔”塔基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從中可以揭示哪些相關的地理知識?
粗粗一看,萬壽塔與地理知識能有什么關系,至多因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質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沒有仔細思考,這一結論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實上,眾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數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遠,長江受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并超過塔基,為了保護塔身免受江水浸蝕而在四周筑土疊磚,年復一年,四周越來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這個原因本身又是怎樣形成的?這就可以聯系到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點植被情況:長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峽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況相對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積。中下游河道流經平原地區,地勢低平,使流速減緩,必然使泥沙沉積,抬高河床。通過“萬壽塔”塔基低于地面這一普通現象,引發學生進行地理方面的邏輯思考,從而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五、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
力在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特意對一些問題進行設計,以定向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過引導學生轉變看問題的角度,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往往會犯單向性思維的錯誤,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導他們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是至關重要的,往往有“驀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學生問:“老師,你曾說過南海諸島中,島嶼都很小,而且盡是珊瑚礁”,“這樣的島還值得保衛嗎”?問題提得很幼稚,但很實際。因此教師僅從島嶼本身去解釋是很難有說服力的。但如果轉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據“海洋法公約”島嶼擁有與大陸一樣的權利?梢試@島嶼劃定其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等各類管轄海域。據海洋學家測算,一個面積為2平方千米的小島,從圍繞該島的領海基線起劃定寬度為12海里的領海,則該小島即可擁有面積為400平方千米的領海海域,此外還有12海里的毗連區及從領;起算寬度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可想而知,為什么不能放棄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無價值的孤島了。象這樣把審視問題的角度進行變換而使問題變得明了,極易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2、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
同樣是上面的小島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充分讓學生理解其保衛的價值,小島作為國土的一部分,不僅具有主權意識(國防意義),而且具有廣闊的資源價值(海域內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品、魚類及其他生物),更具有開采捕撈形成的經濟價值。例如在“南海諸島”的教學中,南海諸島,絕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灘,島嶼不多,其共同點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島海拔不超過15米),面積。ㄗ畲笥琅d島僅1。85平方千米),南海諸島分布范圍展布在南北縱長1800千米,東西橫寬800多千米的南海廣闊海域,約160萬平方千米,占我國管轄“藍色國土的一半還多,其主權方面政治意義可想可知。同時從自然資源方面思考,島上長夏無冬,林木繁茂,海島眾多,鳥糞積藏量十分豐富,為農業發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機肥,具有相當的經濟開發價值。再者,之所以聚集眾多海鳥,緣于就近海域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所以這里也是中國第二大漁區和重點開發漁區。第四,據科學勘測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樣,均已發現有大型儲油、氣的地質構造。因而保衛南海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島,其意義遠不在于小島本身,而在于它是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保衛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和豐富的石油及礦產資源。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
3、通過引導學生轉換問題形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深刻性
教學中最忌學生對問題淺嘗則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實際解題,就變得束手無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就同一問題,從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加以思考判斷,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資源”一節的教學中,通常學生往往只傾向于對森林作為自然資源的認識,而忽視作為環境資源的認識,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森林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在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國家建設中的作用,更要讓學生懂得森林作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在環境保護中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
許多發明創造,最初往往源于想象,以往在人們看來似乎異想天開,而今經過研究都一一成為現實,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一些突發奇想,作為教師首先應從保護的角度表示理解,充分呵護這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盡管在今天用臺風發電還是一種奇想,但有誰能肯定,明天不會成為事實呢?為收集雷電而獻身的富蘭克林,用自身體溫去孵化雞蛋的愛迪生,當時不也是被人們視為瘋子嗎?例如學生在學習季風氣候中的“臺風”這一知識點和第七章風能發電之后,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既然風能發電,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用臺風發電呢?臺風來時,往往是狂風暴雨、停電、交通中斷、通訊受阻,給人類帶來不可預料的災難、損失。如果把臺風用來發電,便可化害為利,保持通訊暢通……”在我看來,這就是可貴的創造性思維。如果這時候對學生這種“無稽之談”進行批評甚至取笑,那么,勢必會扼殺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維的積極性,因而必須采取肯定的方式給予鼓勵。這樣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如,學生中有人喜歡集郵,一張精心設計的精美的郵票,可產生種種相關的聯想:如從“引灤入津”的郵票引導學生聯想我國水資源的現狀與分布和利用,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提出南水北調?從“礦石”郵票引導學生聯想我國礦產資源的種類、儲量、分布。只要因勢利導,利用郵票中諸多與地理知識相關的題材,引導學生就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聯想,自覺地思考。事實上就我國發行的郵票而言,如果不是受發行時間和學生個人藏品的局限,初中許多部分的地理知識都可以從郵品的不同角度反映出來。利用這種想象,通過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引起與之相聯系的另一個或一系列新的事物的表象觀念的出現。只要引導得當,讓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等心理活動,體會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形成較為全面系統化的地理知識,而且這種知識或能力的形成,受原有基礎的局限很少,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對郵品的熟悉程度。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曾指出“過去一般人認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歸于智商,而80%則受情商的影響!鼻樯淌侨松鷤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各個層面。通過對郵票畫面的地理知識題材的想象、聯想,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由此掌握相關地理知識的系統性,正是一種情商的牽引,其間的努力正是要實現從20%到80%之間的轉化。
地理教學論文 篇3
地理是一種修養,地理是一種氣質。地理教育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理想境界是和諧發展,這是課程改革中所追求的價值取向。課堂是學校教育活動中的主要場所,教師對課堂的最大影響是營造氣氛和對學生發展的激勵。所以在新課程標準形勢下,發展和諧的地理教育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氣氛。
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和諧地理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發展作為目標,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所產生的綜合性教育影響力量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在和諧基礎上能產生“諧振效應”,促使學生個體的發展達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諧地理教育正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怎么講都不過分,自不必多言。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應當充分協調和發揮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同時還要有時代性,不斷優化地理教學內容、過程、方法、方式等,以突出其教育目的。我們要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一切為學生的成長發展服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心情愉悅、積極上進、思維開啟、樂于實踐的良好氛圍中,有效、高效地學習。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在以本學科教學為主的前提下,結合學科教學,發揮好育人作用,全面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和諧的教育下,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創設良好的地理課堂氛圍呢?
一、創設情感氛圍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教師應樹立民主、服務的觀念。在教學中充當學生的導游、服務員,建立互助的師生關系,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討論、選擇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敢問、敢答、積極討論,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
二、創設活動氛圍促進教與學和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欲,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教與學自然融合。
三、創設質疑的氛圍,構建老師提問和學生思考的和諧
在地理教學中,老師應創設多種自主學習的活動形式,打開學生思路,讓課堂質疑充滿生命力。老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尋疑,即引導學生動腦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釋疑,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交流等釋疑;引導學生存疑,對一些當前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告訴學生留待以后適當的時候再研究。質疑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共同努力。學生敢問愛問是培養的前提,會問善問是培養的關鍵。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質疑氛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創設體驗的氛圍,使學生和諧的掌握地理知識
葉圣陶先生說:“體驗的方式并非一途!斌w驗學習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學生的任何一種試圖理解所學的努力都可以說是體驗。學生通過體驗情境、描繪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動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受到具體生動的形象感染。通過體驗表演,他們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因此,一堂和諧生動的地理課堂,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構建和諧輕松的地理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開展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現在的表現,更要重視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尤其對于差生,只要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就是發展,就應該進行肯定性的評價。同時,要注重評價內容的多樣性。教師發現學生的優勢和潛能,就應及時給予正確評價和鼓勵,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它是課堂教學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我們的地理課堂應當充分協調和發揮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學中體驗、在體驗中學,質疑問難,讓興趣貫穿教學始終,達到讓學生樂學的目的。不斷優化地理教學內容、過程、方法、方式,突出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地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合作式教學模式,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機統一,真正推動地理教育的和諧發展。
地理教學論文 篇4
一、地理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感情”
初中地理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地理教師的主觀、客觀兩方面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拘泥于教材,強調地理事實的記憶和地理思維的嚴謹,死記硬背者居多,缺乏生動活潑的地理情趣,即過多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情感目標。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太明確,愉悅、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一種催化劑,甚至對地理老師的好感也會成為他們學習的驅動力。
學生如果不喜歡地理教師,就不會喜歡地理課,那么,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他們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以趣相融”,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舒暢的師生關系,使師生在輕松自然的情境下“自由地呼吸”。這種親切的地理教學氛圍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一環。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地理老師注意增強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精湛、詼諧、幽默的語言,可親可敬的教態,機敏的教學機智,都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豐富的知識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仰。
二、地理教學的理想教學方式――“教學互動”
網絡的普及使時代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使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為廣泛,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將教學互動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已是當務之急,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初中生很樂于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師一起探討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讓學生自己組織地理知識競賽、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教師只做“技術指導”。又如在學習我國的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學生圍繞問題,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曾有一位男同學一本正經地提出,從甘肅蘭州到河南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我沒有指責、嘲笑這位同學的幼稚、天真,也沒有回避。在表揚他有大膽設想的同時,我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現在黃河流經的附近地區,你們是否同意他的意見,為什么?”由此,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使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也讓學生理解到:要解決實際問題,更要從實際考慮,只有理論上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
三、地理新課引入必少不可的方法――“新情景”
種種原因使得不少學校初中地理教師是非專業科任或兼任教師。所以,新課引入方法,不外乎有兩種:一是“講”法:“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老師現在講……”這樣就將師生互動的課堂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另一種是“翻”法。“同學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書的枯燥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一字之差,但卻是實質的進步。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經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課引入方法:
。1)地理新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國內地理新聞。
。2)地理趣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地理趣聞,如:世界之最
。3)頭腦沖浪法,教師提出地理趣題激發學生討論。
。4)學生報告引入法,學生對學習專題提出個人或小組報告。
。5)一題多練法,教師針對學生作業錯誤編制開放性題目,激發學生舉一反三。
。6)目標激勵法,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和獎勵目標,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題。
。7)表揚批評引入法,對表現較好的個人或小組進行表揚,激勵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并在教學過程中多表揚少批評。
。8)地理游戲引入法,利用課件、制作進行地理游戲或地理競賽引入課題。
四、地理教學過程的必然趨勢――“地圖化”
地圖教學是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創作能力、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更新的速度非?。由于初中地理學科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的顏色、圖例、周圍的環境影響等掌握有關知識。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又是學具,更是工具。地理教學涉及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一種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閱讀的方法,應讓學生從以往的題海中解放出來,把培養讀圖能力作為教學主要目標之一。
地圖教學能力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體現。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地圖教學能力是指地理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制作地圖,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地圖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就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老師,而目前,地理教師不愿、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的表現,并且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
五、地理教學評價的方向――“能力化”
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要與地理教學評價的改革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改革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近年來,中考政史學科采取開卷考試,受到了學校、教師、學生的歡迎,非畢業班的段期政史考試都這樣進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也由原來的閉卷改為開卷。開卷的范圍從地圖、課本改為只“開”地圖,不“開”課本,體現了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重在考查讀圖、用圖的分析能力。學生對圖很重視,教師教學積極性也隨之提高,師生明確地理學習方法和目標,強化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我認為,地理學科也要像政史學科一樣“開卷”,這樣不但減少了學生“作弊”現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觀公平的環境,操作上也比“閉卷”方便得多。這種考試方式可以考出學生真實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師注意地圖教學,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提高讀圖能力,這確實可以起到地理教學“減負增效”的作用。學生感到,這樣的考試,不需要“死記硬背”,可以獨立地發揮自己的地理水平,展示自己的能力。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
總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聯系,傳達地理思想,能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最終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
地理教學論文 篇5
地理學科文理相通,既有形象直觀的地理表象,又有抽象枯燥的地理規律。地理教學風格的形成,對于優化地理教學,提高地理教學藝術,獲得最佳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創設情境,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師性格內傾,穩重踏實。在教學中往往善“點”,發幽探微,教風嚴謹。有的地理教師愛好文學,有豐富的審美情趣,他們在教學中往往會結合情景吟誦詩詞,渲染意境,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如講“廬山瀑布”時,就吟誦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講桂林山水時,引用“江作清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在詩情畫意中,學生深受感染,獲得了極大的美學享受。學生會感到上地理課,就象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那樣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主要因為教師的思想修養、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個性特征等。由于這些因素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地理教學風格也各有差別,絢麗多彩,反映出來的整體教學風貌也必然是千姿百態的。
二、嚴肅威懾,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在講系統的地理知識時,地理教師要具有威懾力,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也就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講解時邏輯性要強,要善于概括和推理;教師要能完全脫離教材,熟能生巧地分析知識點的異同,挖掘精妙,抓住關鍵,突破難點;教學講究方法,講精講透,注意知識的廣度、深度和容量;教學語言嚴謹,清晰,環環相扣;板書設計既簡潔、條理化,又有內在邏輯性,能讓學生根據板書結構“順藤摸瓜”,理清知識點,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教師要有震撼力,威懾力,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老師這兒,才能充分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效率。
三、 幽默活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師個性活潑、興趣廣泛,性格屬外傾型。在教學中,往往不會墨守成規。他們巧于設疑,善于激趣;教風生動活潑。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能力、性格、氣質以及風度儀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面貌活躍在講臺上。有的地理教師情感豐富,在教學中往往很注意情緒背景,善于用自己對所教知識的情感,來煽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上,會有疑問,有驚訝,有問有答,有爭論,也有笑聲,情感起伏跌宕,學生情緒高昂、興趣濃厚。這些教師在講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時,總是以飽含感情的語言,自然流露出對祖國的摯愛之情,從而以情動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嚴肅認真地講解系統知識的同時,適當運用感性材料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地理教師思維敏捷、機智;能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和特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擅長啟發式,教法靈活,注意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語言富有激情、優美生動,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板書設計提綱挈領、新鮮醒目、語精字妙,一個箭頭,一個圖例,會引起學生對教材內容豐富的聯想。
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于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四十五分鐘效率自然就會更理想。
即使是同樣的地理教材比如高中地理“我國礦產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這一節,不同風格的教師的教法設計迥然不同。嚴肅威懾型的教師,往往按照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分布、合理開發利用的措施這一線索,旁征博引,有條理,有層次地講清講透,學生往往學得扎實;顫娪哪偷慕處,往往提出由淺入深、前后銜接的一些問題,如你對我國礦產資源枯竭問題持樂觀態度,還是悲觀態度;我國礦產中,有八種礦產儲量居世界第一,請想個有趣的辦法記住它;評價我國礦產的優缺點等等,讓學生借助課本和自己所掌握的最新信息展開自由討論,逐個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往往學得生動活潑。
四、師生齊動手,演示地理模型提高效率
地理教師只有不斷地追求地理教學藝術,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突破常規,不斷地突破自己,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地理教學風格。而成熟的地理教學風格的最重要標志、最本質的特色是它的獨特性。獨特是風格的生命,而這種獨特性充分展示了教師的創造才能和智慧。
總之,作為地理教師首先要有一顆炙熱的心,炙熱的情,熱愛地理專業,對教育改革十分積極,對學生十分摯愛,才能“熱情”上課,“激情”上課,以“情”激“情”,才有可能成為地理教學藝術家。因此,地理教學的獨特風格可以具體表現出教師的思想修養。一個厭惡地理教學的教師即使滿腹經綸、技巧高超,也難以形成自己的地理教學風格。一個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的地理教師,他不論是在不同年級上課,還是教學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現出他在教學思想、教學作風、教學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給人以特殊的魅力,使自己的地理教學充滿活力,充滿激情,使自己的工作學習情趣盎然。
地理教學論文 篇6
一、激發興趣,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動力
興趣具有巨大的推動力,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因素,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積極主動地探索事物的奧秘。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必須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的濃厚興趣。課堂教學中,內容導入是首要環節,教師應想方設法設計一個有吸引力的開始,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對優化教學效果大有裨益。教學內容的導入方式形式多樣,一則有趣的故事、一曲動聽的音樂,一段精彩的視頻、一張生動的圖片、一個社會的熱點問題等,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生興趣盎然。在此情境下再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營造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創新
創新能力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氛圍與寬松的教學環境。盧梭說過:“只有環境與教育,才能把牛頓變成科學家,把荷馬變成詩人,把拉斐爾變成畫家”。營造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教學中要改變師講生聽的單向傳遞,鼓勵學生間、師生間相互討論的多向交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樂于解決問題。讓學生始終處于思維的活躍狀態,發展學生思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評價學生時,要改變過去過分重視結果,而更多關注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的探索精神、投入程度以及思維的廣度深度與創新性。“評價最主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痹u價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以鼓勵性評價為主,促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
三、啟迪智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一)訓練逆向思維,促進思維的流暢性
逆向思維是創新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克服了思維定勢的束縛,帶有創造性。地理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促進思維流暢性的發展。例如,假如地球自轉方向與現在相反,那還能夠看到太陽東升西落嗎?假如黃赤交角不存在,地球上還會有晝夜更替嗎?熱帶、溫帶的范圍會有變化嗎?學生不會分析晝夜更替、溫度帶劃分的原理,是不可能作出正確判斷的。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假想性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想象,加深對事物原理的認識,拓展思維廣度與深度,使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ǘ┯柧毎l散思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一個問題多角度進行分析,提出盡可能多、盡可能獨創的見解、思路、方法,積極開發發散性思維。例如,對于我國東北老工業區改造有什么建議?啟發學生從地形、交通、資源、人口、技術、市場等方面積極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點燃創造的火花!叭绾魏侠黹_發區域旅游資源?”、“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是否適于大規模開發?”、“南水北調怎么調?”等地理問題都適于開發發散性思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在創造性思維培養中,僅停留在發散思維上是不夠的,發散思維必須與聚合思維相結合,因此教師還必須重視收斂思維能力的培養,“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養成科學論證、檢驗假說的嚴謹學風。
。ㄈ┡嘤行运季S,激發思維的求異性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曾提到“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在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時比較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我們沒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維這一理念。”批判性思維意味著作出合理、明智的判斷。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要敢于對既成理論、方法作出理性分析,甚至敢于質疑“權威”,要對思維定勢進行反思、剖析,培養思辨能力,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例如,一提到“沙塵暴”,很多人都為之色變,認為它就是一種氣象災害,對人類有百害而無一利,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教學中鼓勵學生從圖書館、互聯網上搜集信息,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學生發現,黃土高原“風成說”中沙塵是重要的物質條件;沙塵暴可以抵抗全球變暖;美麗的夏威夷島的形成離不開沙塵暴等等。同學們開放了思路,極大地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提高。再如,河流上是否應該建設大型電站等水利工程?通過林地變成耕地能夠解決糧食問題等等,對這類問題的反思、探討都是培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素材。
四、開展研究性學習,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傳統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思維僵化,已不適應當前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多端思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應改變觀念,即教師不再是知識的講述者,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為學生提供翔實的資料或共享資源,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由學生自己來講述地理現象、分析地理原理。通過問題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生活動展開教學,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彼此完善,最終得出結論。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分解,設計成有層次的問題線索,通過讀圖、設疑等多種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不斷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引導其進入“最近發展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將地理知識作為載體,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培養能力”。如分析全球洋流分布規律時,先讓學生觀察世界洋流分布圖,思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在不同緯度帶如何分布?有什么共同之處?經過討論學生可以自己繪制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圖。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三大洋的洋流分布都在中低緯地區呈反氣旋型環流,而在高緯地區則呈氣旋型環流?引導學生與全球大氣環流圖對比,學生提出盛行風、大陸形狀和地轉偏向力是影響洋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有沒有特例呢?這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這樣,在教學中學生處于一種“憤悱狀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地理教學中具有一定深度,啟發性強,又符合學生思維的課題,如“厄爾尼諾給我國氣候帶來哪些影響”、“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等,教師都可以問題為支撐點組織研討,推動學生不斷探究,使學生獲得自我教育,發展多種思維。此外,學生動手進行地理實驗、地理教學具制作、課件設計;開展地理問題辯論;走出校門到天文館、氣象站、工廠、環保設施進行參觀考察;就某一地理主題進行調查訪問,如街頭排擋對城市環境污染調查,旅游活動對當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研究等,都有助于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培養關心社會的情懷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激發創新思維活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地理教學永恒的話題。只有更新觀念,深入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樂于思考,善于采用合適的方法靈活地運用地理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才有可能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創造型、開拓型的人才。
地理教學論文 篇7
一、數字地圖的概況
數字地圖的生成制作方法非常多,可利用掃描儀掃描后直接輸入到計算機的現有紙質地圖或投影片掃描成圖;可利用GIS軟件驅動數字化儀,對現有的紙質地圖進行數字化,或者對掃描后的柵格地圖進行矢量化成圖;可對已有的各種數字地圖進行再編輯、修飾等操作而得到新的數字地圖,如MapinfoProfession-al10中文版中就有許多數字地圖,包括世界地圖以及各個國家的專題地圖;可從網上根據教學需要獲取格式公開的現成的數字地圖;也可從網上通過屏幕抓圖軟件(如HyperSnap-DX)或鍵盤PrtscSysRq獲取教學需要格式未公開的現成的數字地圖。總之,教學地圖的用途決定了其在內容、地圖概括和表現形式上主要考慮教學的需要,因此通過不同途徑獲取數字地圖一般都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編輯和再制作,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二、數字地圖的主要特點及作用
。ㄒ唬⿺底值貓D本身強大的功能
首先,數字地圖既可以使注記和色彩閃動,對注記或區域進行立體化顯示,重點內容還可以局部放大,加之現在教學中多利用電子白板使得人機交互方式良好,即數字地圖表現手法也逐漸多樣化。而且,數字地圖融合于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等媒介日趨完善,這就使得數字地圖對地理要素的表現力日益廣泛,將其運用于地理教學中也就能充分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數字地圖可以采用層的概念,組織、管理地理要素與屬性的關系。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疊加和組合各種不同地理要素的圖層來表現出地理要素的屬性信息,也可以通過輸入某屬性條件而學習相對應的地理要素,以達到人機圖交互的體驗式教學,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再次,數字地圖可克服傳統教學地圖的過時、死板、不連續等缺點,因此中學地理課堂引入數字地圖可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探索地理事物內部變化規律的能力。最后,數字地圖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動態性、多維性、信息的豐富性、共享性等優點,這也是傳統的教學地圖所無法比擬的。
。ǘ┩ㄟ^數字地圖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是目前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啟發并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當前地理課堂教學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地圖的融合,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字地圖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白板技術相結合,可生動形象地利用地圖來調動學生的視覺,通過優美的背景音樂和解說等來調動學生的聽覺,通過直觀的人機圖交互,讓學生親自參與地理課堂的教與學等各個環節,讓學生動起腦子來,使課堂上的學生真正做到眼、耳、手、腦各個部位協同利用起來,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化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學會使用數字地圖是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需要
教學地圖與地理CAI以及PPT、Flash等課件的結合,改變了傳統教學地圖的使用方式,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克服了傳統的“黑板———教案———粉筆”的教學特點,利用數字地圖與地理課件的完美整合,利用計算機和投影儀便可完成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只須操作鼠標和運用語言去引導學生,使課堂組織更加嚴密,從而形成一個完美的教學系統,這主要是當前教師應當學會適應時代的一種基本技能。作為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學生,人類現已進入數字化生存的時代,電子地圖、網絡地圖等數字地圖已開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得到推廣應用,把數字地圖引入中學地理課堂,讓學生學會看、分析、操作數字地圖,這是數字化時代的需要,也是時代對現代化的高效地理教學的方向的引領。
三、數字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的運用
。ㄒ唬├脭底值貓D進行地理要素分析
地理學的綜合性、區域性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必然要用到大量的地理信息,運用地圖結合這些地理信息進行地理分析是學生應當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之一。當然,這也是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利用Suffer、GIS等軟件作為平臺,以數字地圖為基礎進行地理教學分析,突破教學難點。例如,在中國和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將世界上不同尺度的區域分別建立不同的圖層達到地理知識圖像化,形成世界自然地理概況數據庫,在學習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時,就不必照本宣科,靈活運用數字地圖的圖層就有助于闡明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規律性,這樣就可有效地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地理要素之間的邏輯性。再如在學等高線時中可以利用GIS和Suffer制作的局部地區的模型圖和等高線圖。
(二)利用數字地圖對熱點區域進行分析
教師要讓學生從中感受能應用到生活中的知識,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也可更好地讓學生化抽象性為具體性,達到化繁為簡,突出重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大了課堂容量,不僅可提高教學效果,還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在高三進行熱點分析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MapInfo和arcgis等軟件合成索契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讓學生熟悉重點的熱點的區域。
。ㄈ├脭底值貓D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出現一大批網絡地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GoogleEarth進行學習,如通過GoogleEarth來實現鳥瞰世界,通過拼接無數的航空圖片和衛星圖片,來學習清晰的地表地貌,加上精確的經緯網,指導學生獲取某地區的地理知識,同時進行地理問題研究,從而進行自主學習的培養。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世界和中國的各種地理要素的專題地圖及世界發達地區和主要建筑景觀的街景圖。
四、結語
總之,由紙質地圖到數字地圖的發展和進步,是適應現在地理教學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同時也是地理學較其他學科發展中體現本學科特色的地方之所在。
地理教學論文 篇8
一、關于不同環節課堂導入模塊的分析
在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模塊中,進行國內外熱點新聞的導入是必要的,通過對熱點新聞的導入,讓地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更有利于讓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更有利于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講解天氣及氣候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學習以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形式導入。又如在中國人口講述過程中,可以將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引入學習,一點點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的積極性。必要時,教師需要針對實際,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教育。
二、趣味式教學及其相關導入模塊的分析
(一)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保證趣味式教學效率的提升,應用現代化圖像投影技術是很必要的,因為這可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在“地形變化”這一模塊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喜馬拉雅山及其生物化石的視頻、圖片等。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對圖片中的山脈有什么了解,接著再引導學生對于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源進行分析,如為什么陸地上的喜馬拉雅山是海洋生物化石的集中地,以此來引發學生的認知矛盾。通過對這種矛盾的陳述,進行新知識的引導教學,使學生解決認知矛盾。教師可以應用投影圖片,保證學生對疑問的探索,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在現階段趣味式教學過程中,利用漫畫的形式也是必要的引入手段。用簡單或者夸張的手法來描述生活及時事資料,可以保證最佳的諷刺效果。當然,在當下課堂教學模塊中,地理課本也引用了一些漫畫。這樣趣味性的漫畫是導入新課的必要因素。比如在進行世界人口問題的闡述時,可以引入“苦難的母親”這類型的漫畫,引人深思,引出世界人口的問題。在進行森林資源的分析過程中,可以利用“大難臨頭”等漫畫來引入,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升是非常有好處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引發及表達。在當下新課教學模塊中,進行簡短的小故事串聯是必要的,從而實現新課的順利引入。比如在“世界陸地及海洋”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利用航海家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啟迪。比如麥哲倫,他能夠進行人類歷史上的地理旅行,說明他具備良好的素質及意志,具備良好的地理知識。正是依靠這些知識,他才能在歐洲、非洲等地來回航行。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地理知識,是難以進行有效的航行的。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了解學習本節知識的必要性,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當下地理教學模塊中,選擇短小精悍故事也是必要的。這種很有意義的故事,積淀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是一種地理知識的升華。比如在“早穿棉晚穿紗”的諺語中,可以看到我國內陸地區的氣候差異。這些諺語的選擇及教授,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保證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提升,保證其思維的啟發,以滿足當下教學工作的需要。
。ǘ┣榫呈綄敕桨
在地理導入教學模塊中,進行情境式導入是必要的。所謂的情境式導入就是進行課堂背景的優化,比如進行音樂等的導入,保證良好的氣氛及環境,從而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又如,在現階段地理教學模塊中,可以引用一些與地理課本相關的歌曲,利用這些歌曲,更有利于學生的地理學習。比如“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用這樣的開頭,情景交融,主題鮮明!叭碎g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了地形對物候的影響的地理規律,把它作為“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一節的開頭,能充分調動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如,在“天氣與氣候”章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背誦一些有關地理知識的詩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詩情畫意中,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天氣及其氣候概念的分析。再如,講授我國地勢特點時,比如內蒙古高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串聯《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緒帶到茫茫草原上。這種課前朗誦一段詩詞,創造一種情境,營造一種氣氛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精心設計好的導入語,使整堂課的氛圍濃厚,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語
通過對導入式地理教學模塊的應用,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滿足高中地理教學的需要。
地理教學論文 篇9
一、現在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教學方法落后
現在大多數教師的地理教學還停留在地球儀、地圖等簡單的模型教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也停留在課本文字的表面,讓學生有學得到、感覺不到的困惑。這是現在地理教學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教學形式過于簡單,使地理教學只停留在課本上,學生應用不了就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會遺忘學到的知識,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2.學生缺乏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單純地認為地理是知識性的,在未來的就業或者科研道路上不能提供有利的幫助,忽略了地理所具有的知識與實踐的連接意義。地理作為全方位知識融合、溝通知識與生活的學科,應當比任意其他學科都具有實踐意義,所以,學生片面的想法使得地理不被重視,這是現在地理教學水平落后的又一原因。
3.學生缺乏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學生缺乏積極性是因為片面的認識,而缺乏興趣使課堂教學內容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就是課堂教學的客觀原因,教育形式過于簡單,課本知識過于知識性而沒有聯系實際生活,學生得不到實踐環境,地理成了全靠背書的死板知識。
二、探究地理教學新模式
針對以上提出的幾種問題,教師應當積極科研,積極探討改革措施,探索地理教學應當具備的條件,反思自身教學風格,適應社會環境,()考慮學生的真實想法,結合多方面科學先進經驗,及時調整自身教學風格,創新教學模式,從地理課堂入手,為從根本上改善地理教學狀況,實踐科學的教育模式。
1.采用全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方法過于落后時,要積極學習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生動多樣,改善高中課堂枯燥無味的學習氛圍,改變以教師灌輸知識為主的舊模式,引進新的互動學習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同時教師講解課本知識時,學生能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心理學上說,改變學生對地理的認識,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會產生鼓勵機制,鼓勵機制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心里喜歡上學習地理。
全新的教學方法應當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教學關系三個方面。新的教學方法要一改以往圖片等平面教學資料,引入視頻這種立體的教學資料,例如,參看《國家地理》的相關紀錄片時,在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權威性的同時,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識。新的教學思想應當是把地理作為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工具學科,強調學習地理的實踐意義,以教師新的思想感染學生,讓學生對地理產生新的認識。課堂教學應當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為了使新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奏效,教師應當采取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多討論的機會,在討論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使教師在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時事半功倍。
2.采用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一改傳統教學中只在教室里開展的模式。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同樣具有實踐價值,所以,教師應該把課堂“搬”到大自然,“搬”到科技館,讓學生真實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更加具體的形象向學生展示地理的具體性與多樣性。這種全新的課堂模式,不僅能調動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也能改變學生對地理的片面認識,科學而高效地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現行教學模式正處在落后向先進轉變的過渡時期,教師應當勇于探索新方法,積極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成績,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引進科學教育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實踐,及時總結經驗并加以改善。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絕不能局限于被動學習,應該主動學習,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科目開設意義,改變原有片面的錯誤思想,穩定提高各科目學習成績,做好全面發展的自我修養工作。新的地理教學模式核心在于改善落后的教學思想,絕不能將地理教學局限于課堂和課本,采用多維度的教學資料,將地理知識有機地融入生活,才是地理教學的發展方向
地理教學論文 篇10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使課堂變得更具有動態性,讓學生融入一種更加具有活力的學習氛圍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職地理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課堂不再靜態且呆板。在中職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實際事例,在講解地理運動與地表形態時,導入部分運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關于滄海桑田的影視片段,通過變換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以及詳細動聽的解說,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給學生美的享受。與此同時,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神到課堂上。在講解地貌以及外力作用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定的地貌景觀的圖片,包括風積作用中的風蝕蘑菇、風蝕柱等。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增強,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產生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在現代的地理教學中,網絡技術應用廣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網絡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真正的主體,而教師起到指導和促進的作用,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更多的豐富的畫面。聲音以及文字,使學習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具體,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如在講解工業廢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時,可以制作幻燈片進行教學,制作生動的動畫進行演示,同時在動畫播放的過程中插入適當的文字講解,使文字與動畫結合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課件演示的同時,教師可以在班級的中間位置進行授課,這樣可以更好地親近學生,同時也最大范圍地對學生進行監督。
三、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在中職地理的學習中,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將地理事物落實到實際的地圖上,所以學生應該掌握讀圖和解圖的技能。應該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然而在書本上的圖片是靜止的,學生不容易理解,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直觀地展現設計內容。例如,在講解洋流內容時,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以及動態的圖片展示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動方向和變化的規律,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更容易理解并且在腦海中形成比較深刻的印象,最終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讀圖能力。
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網絡地理教學,內容非常具有時代性,教學氛圍非常活躍。這樣,學生狀態非常好,從而進行自主學習。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具有很多的優點,可以多種媒體相互交錯地使用,非常方便并且迅速,與傳統的教學相比,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容量更大,教學效率更高。如在講解西北地區的內蒙古草原時,可以播放相關的音樂,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或者播放有關于草原放牧的視頻,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氛圍。在中職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小結
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地理教學時,也應該注意傳統教育手段的應用。多媒體技術雖然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應該和傳統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完全取替傳統教學方法
【地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地理規律地理教學論文07-20
傳統教學地理教學論文07-22
地理案例教學論文03-29
優化地理教學論文09-01
有關地理的教學論文04-15
有關地理教學論文04-19
地理教學小論文03-16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精選04-17
初中教學中地理教學論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