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學論文
引導語: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那么要怎樣寫一篇有關大學體育的教學論文?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一、體育教學文化品性的應然
1.體育教學應蘊含生命文化
在體育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對于體育運動與生命及其內在精神之間的關聯認知越來越清晰,人們觀賞、參與體育運動,從而對于生命的含義、生命的極限、生命的價值等愈加珍視。而從歷史傳統來看,中西方都認可體育是一種生命文化的表征。儒家文化中,孔子在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教育中,強調了射和御的教育,強調了禮樂和射御的結合,達到造就文質彬彬、盡善盡美人格的境界。孟子和荀子則提出了形神兼具、以動養生,學以致用、技貴于精,公平競賽、廣招賢才等體育思想。道家創始人老子則提出法道、貴柔、重嗇、節欲、守靜的體育思想。從儒家、道家的體育倡導中可以看出,其都強調體育對于生命的發展的意念性、道義性及和諧性。因此,體育教學天然蘊藏的這些生命文化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展現,讓受教育者能夠在教學中對生命文化有所感悟、有所內化。
2.體育教學應彰顯精神文化
體育精神是體育活動中因個體或群體內在意志或思想朝積極方向延展并能夠對他人或社會群體產生一定影響力的作風與意識,不管是競技體育還是群眾體育,體育精神的產生都是體育活動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自然孕育產生的?傮w上來說,體育精神包含很多種類,是立體多元和豐富多彩的,其主要表現在:一是拼搏精神,即發揮人的意志力和信念力,在體育活動中拼盡全力、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二是團結精神,即在體育活動中,與他人精誠合作或融入團體之中,積極認真地完成體育實踐賦予自己的責任,共同達成特定的體育目標;三是友愛精神,即在體育活動中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幫助人,形成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的友好氛圍;四是科學精神,體育活動要遵循基本的身體與運動科學規律,在技戰術安排、運動時間與空間、運動技巧等,都蘊含著科學精神。因此,體育所包含的這些體育精神都理應在體育教學之中予以彰顯與體現,既要將其充盈到教學活動過程之中,又要有意識地對教學對象進行輸送與培育。
3.體育教學應蘊藏美學文化
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展示人的體魄、智慧與精神的實踐活動,本向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元素,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一是體育活動展現了人的形體之美,人們通過體育運動強身健體,能夠塑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觀的健康體魄與優美身形;二是體育活動展現了人的競技之美,體育運動尤其是高水平競技體育運動,以其高難度、專業化、接近人的身體極限等充分展現了人類對身體能力的追求,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展現了不同的競技景觀,滿足了不同人群的競技審美;二是體育活動展現了人的藝術之美,優美的體育動作,健美的肢體語言、緊張的比賽節奏和扣人心弦的競賽過程都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還有比賽現場的環境、色彩、燈光、音樂,運動員的服裝,拉拉隊的舞蹈,甚至隨著比賽的進行人們歡呼、吶喊盡情的釋放自己的情緒,這都是美的形式,是藝術性的體育表現;[1]體育活動之中所蘊藏的這些多層次、多維度的美學品味要求在體育教學之中予以展現,使受教育者能夠學會審視體育的美學意義,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
4.體育教學應折射民族文化
體育既是世界共通的語言,也是民族特性的表現,任何一項體育活動都有著特定的民族性和文化根源,都是從特定民族文化根基上產生并最終走向世界的。因此,民族文化是體育活動的最深層基因與密碼。我國不僅有享譽世界的強國體育項目,還有眾多體現各民族特征的民族體育、傳統體育和群眾體育,都折射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人,強調的是人體發展與社會、自然的和諧之道,注重形成的是由內而外、由表及里的體育文化的升華與塑造,要求人在體育鍛煉中生成人的精神品格、自我涵養和自醒品質。在體育教學之中,必須要把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所追求的這些優異因子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使受教育者在體育活動之中體驗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增強體育的文化覺醒與文化生成。
二、體育教學文化品性的困惑
1.體育教學對人性的迷失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人、塑造人,體育教學作為教育形式的一種,必然也要遵循這一基本教學規律,在教學中更多地將重點放在人本身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見物不見人”、“見技不見人”的現象比比皆是,人性與文化的缺失成為普遍。其主要表現在:其一,課程認知的單一化,社會、學校簡單將體育教學界定為增強體質、傳授技藝、娛樂身心的課程,認為其只要完成相應的課程內容即可,對人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性更加不予重視;其二,教學內容被固定化,體育教學應該是內涵豐富、文化多元的,但是實際教學中卻被相應地肢解為固定的知識技能與運動技巧,學生一般只能被動地接受相應的教學內容,而缺失參與權、主動權;其三,教學空間被局限化,體育教學基本上都被限定在學校教育制度體系之中,往往與地方體育資源、體育文化傳統等脫節,對于人的社會活動空間漠視,進而使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更具感性和人性的體育內涵。
2.體育教學對技術的追逐
體育教學理應是充滿生命張力和彰顯文化魅力的課程,是讓人能夠在體育活動之中既強健身體,又能夠感受體育的魅力與精彩,但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深受技術主義的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和追逐競技成績的大背景下,教育者普遍持較強烈的技術教學觀,對體育的文化品性與文化張力視而不見,這極大地限制了體育文化的彰顯。通常,在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以某一項技術的達標作為最終取向,重視“術”而忽略“道”;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重視技術的講解、演練與訓練,以受教育者掌握技術為主要培養過程,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采取“放羊”式管理,以“活動化”、“游戲化”為主要教學形式,學生很難從課程中感受到體育美感;在體育教學評價中,一般是硬性指標作為衡量標準,融入文化評價的彈性評價比較少見。
3.體育教學受功利的誘惑
“功利主義”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為道德價值的基礎和最高標準,認為追求和實現人的幸福和利益是人們行為的最根本目的,趨利避害、趨樂避苦是從共有的自然本性和行為的必然選擇。[2]在當前以應試教育為主流的教育環境中,體育教學往往被置于邊緣位置,這也是導致其文化功能難以發揮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更多的功利主義傾向則體現于實際的體育教學之中:一是體育被賦予了宣傳的功能,很多學校寄希望于體育人才的選拔與培養,在短期內通過學生在體育比賽或體育項目中獲得名次來彰顯其辦學實力,從而獲取宣傳資本,以提升其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體育被賦予了利益色彩,眾多體育教師以學生在體育賽事中獲得的獎牌及名次作為職稱晉升、獎金分配的砝碼,日常教學中僅關注學生的體育技能提升,而忽視其文化內涵的培養;三是體育被賦予了升學杠桿,眾多家長寄希望于通過子女的體育特長作為升學的“捷徑”或“加分項”,向體育教師傳達其迫切的功利心態和升學需求,致使體育教學承擔著滿足“升學”意愿的功能。在這種功利趨動和浮躁心態的雙重壓力下,體育教學的文化屬性漸被后置,體育教學淪為了現實功利的工具。
三、體育教學文化品性的培育
1.體育教學目標:注入文化品性
體育教學目標規定著發展方向和最終要達成的教育培養取向,是體育教學運行的“牛鼻子”。而體育教學要完成文化品性的注入與養成,必須要全面修訂、更新教學目標體系,要將文化品性作為體育教學的邏輯起點之一,將體育的各文化元素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與功能完整地體現于教學目標之中,使文化實踐成為體育教學的常態,有利于彰顯體育教學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文化價值。
2.體育教學內容:融入多元文化
要將體育的多元文化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要從社會現實與生活旨趣出發,建構體現文化要點的內容體系和教學形式:一是體育教學內容要輸入學生生活世界。教育者要在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地域性、民族性、傳統性比較強的體育文化資源,研究學生對體育活動關注的熱點與焦點,創造或借用能夠有效吸引學生興趣能引起共鳴的體育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熱情和主動性,并能夠在參與中收獲文化感知;二是體育教學內容要體現差異性,學生對于體育追求的精神世界與文化取向是有著較大差別的',要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設計教學內容,往往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到體育的快樂與享受,從而在精神上產生滿足感;三是體育教學內容要多樣性,體育教學并非是完全的以身體活動作為全部的教學內容,亦可穿插介紹講解一些體育常識、體育故事、體育人物等內容,甚或可通過選修課的形式展現體育醫學、體育科學、體育藝術等學科形式,也能夠增長學生的體育文化視野。
3.體育教學過程:拓展交互空間
體育教學價值取向的轉換,即要從傳統具備單純工具性課程轉向兼備文化培養的復合型課程,表明其必須要從過去封閉式、單向度的直線性課程,轉向主客體互動、動態式調整和注重文化培養的課程。[3]而這種轉換更多地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其一,體育教學主客體要充分互動,要拋棄過去教師完全主導教學過程,以活動式或項目式的教學活動為主線,教學的目的是實現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應該是師生充分商討,雙方以協商、合作、對話、交流、碰撞的方式共同來確定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雙方能夠相對以平等、自由的姿態來完成教學活動;其二,體育教學互動要實現精神升華,體育教學過程不能僅僅是技術、技能的訓練場,在完成相應運動知識與運動技巧教學內容的同時,雙方還要探討體育精神、體育情感,在充分互動過程中實現彼此精神上的體驗與升華;其三,體育教學時空要縱橫延伸,體育教學的信息傳達過去僅僅局限于課堂,要促進體育教學文化的滲入,就要逐漸打破這一時空局限,創設更多的體育教學課外實踐及教學時間,鼓勵學生通過自學與自我鍛煉的方式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將體育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日常體育觀感與實踐中。
4.體育教學評價:體現科學人性
體育課程作為一種異于以文化知識為主要取向的特殊課程,長期以來在教學評價被同化為普通課程,過于追求標準化評價、終結性評價,對于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習慣養成、情感體驗、課堂態度等缺乏足夠的介入。[4]要促進文化表征在體育教學中的實現,必須要改變這種現狀,實行多元差異化的評價體系。
一是樹立文化教學評價。體育教學評價理念決定著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評價理論要突破傳統觀念,將教學功能定位于強身健體與文化自覺生成的綜合體,更加注重體育文化要素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滲透程度與效度;
二是拓展評價內容,更加強調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綜合文化評價,引導學生樹立生命文化,注重弘揚體育精神,增強體育審美情趣,從而幫助學生建構完整、全面、和諧的體育教學認知;
三是更新評價手段,體育教學評價要在以科學性和多樣性評價的基礎上,按照設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需求等,綜合運用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專項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建構一套科學化、人性化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白冰.論體育運動與美學藝術的關系[J].少林與太極,2011(11).
[2]馬衛平.體育與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
[3]王瑩.高校體育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發展的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4]王麗娜.高校體育教學中“文化呈現”的理性審視和現代重塑[J].運動,2012(4).
【大學體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教學論文(教學論文,體育)08-12
小學體育教學論文15篇08-17
小學體育教學論文(通用20篇)04-21
互動式教學大學聲樂教學論文03-22
體育游戲教學反思04-04
體育教學的課件04-04
體育游戲教學反思04-04
大班體育教學反思03-04
小班體育教學反思02-21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