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哲學思想論文
康德哲學的思想啟蒙很大成分是由于近代歐洲的唯理論和經驗論所影響的,康德自稱是休謨把他從萊布尼茨――沃爾夫哲學的獨斷論中喚醒的。接下來是小編帶來的康德的哲學思想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摘 要:康德哲學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一道無法逾越的思想高峰,他的一生看似枯燥平淡,可是卻無法掩飾他在哲學界的光芒和高度,正如馬克思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康德作為古典哲學里程碑的人物為我們開辟了另一種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標新立異。康德不僅敏銳的發現了近代唯理論和經驗論的弊端,更是很好的去其糟粕為自己的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就自己所了解的闡述一點個人拙見.
關鍵詞:康德哲學;批判;理性;繼承
近代以來康德哲學一致被人們稱道是“法國革命的德國理論”,如果說《純粹理性批判》反應了康德單調的生活,那么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卻承載著整個時代。康德主張言論、出版自由,認為“筆的自由是人們權利的唯一保護著”,所以康德及時在當時的迷信、封閉的社會背景下依舊保有一顆不畏懼強權政治的勇敢之心。康德哲學的思想啟蒙很大成分是由于近代歐洲的唯理論和經驗論所影響的,康德自稱是休謨把他從萊布尼茨――沃爾夫哲學的獨斷論中喚醒的。恩格斯強調:“在法國發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室友康德開始的,他推翻了前世紀末歐洲各大學所采取的陳舊的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體系。”
近代歐洲發生在法國大陸的唯理論者,他們追求認識的普遍必然的真理性,把這種真理性歸納為“天賦觀念”之類的理性。正如斯賓諾莎認為:“完善的方法在于指示人如何指導心靈,使它依照一個真觀念規范去進行認識,理性的本性在于認為事物是必然的,不在于認為事物是偶然的”。斯賓諾莎認為從感官經驗的來,不依照理智秩序呈現的一般經驗是不可靠的、虛妄的知識。對康德有巨大影響的是唯心主義唯理論萊布尼茨,萊布尼茨的單子論認為,宇宙是由許多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精神單子組成,它們是“內在活動的源泉”,具有不同程度的知覺和能動性。作為這種能動性的高級形態的“理性靈魂”,則使人認識必然真理。唯理論者認為凡事實都有原因,而無窮系列的最后原因或“終極原因”便是上帝。總之,在唯理論那里,他們摒棄經驗、單憑理性,實際上并不能區分正確與錯誤、科學與宗教、他們追求的普遍必然的知識實際上并不是并不都是真理,有一些是形而上學的獨斷。
而與之相對立的經驗論則是拒絕一切理性,宣稱感覺經驗才是真理知識的唯一來源,沿著這條道路,休謨把經驗論發展成為徹底的懷疑論和不可知論。因為先前的貝克萊已經把存在化為感知,但感知本身只是一段雜亂無章的瞬間印象,于是就有了一個如何能使這些瞬間印象相互連接起來的可能,具有一定規則以構成認識問題。休謨認為我們人生偉大的指南就是習慣,習慣規定著我們每天的生活,這種恒常的聯系正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諸多事情發生的基礎。經驗論者強調所有的知識來源于感覺、反對上帝存在,但他們講的感覺、經驗等等只是一種個體的感知、被動的靜觀。一般哲學史常說,康德是唯理論與經驗論二者的綜合,這個說法從一定角度來講有它的合理性,他指出了康德認識論的某些特征,但作為康德哲學的全面概括似乎不夠準確。因為康德哲學的倫理學和美學并未在此涉及,還有唯理論與經驗論各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派別,一統而論的說康德綜合了唯理論與經驗論,掩蓋了哲學上遠為錯綜復雜的實際情況。例如這種說法經常說,休謨的.終點是康德的起點,由休謨直接到康德。于是,與康德同時而略早的十八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便被一筆抹殺了。然而,最為重要的決定康德哲學積極方面的并不是唯理論和經驗論,也不是哪一個哲學家,而是以牛頓為代表的當時進步的自然科學思潮和以盧梭為代表的法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浪潮。牛頓和盧梭才是真正影響康德思想的最重要的兩個人。在這兩個人身上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追求科學與民主的時代精神。他們對康德影響超出了思想已經達到了現實生活當中。
正是在這種科學實驗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聯系前人的思想資料,康德看到,處理自然界問題的方法正在迅速前進,處理人和宇宙的很笨問題的哲學,在唯理論和經驗論的支配下卻一籌莫張、日漸蕭條。與其說康德是大陸唯理論與英國經驗論的綜合者,還不如說他是機械論和目的論,同時又更是牛頓與盧梭的批判的結合者。康德正是在經了這種錯綜復雜的思想洗禮之后才一點一點建立了他龐大的哲學體系。猶如列寧指出:“他是使相互對立的哲學派別結合在一個體系中”。《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在沉寂許久之后達到的思想巔峰的著作,它的晦澀難讀大家有目共睹。
正是在這段過程中,康德竭力想調和折中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試圖使兩種根本對立的哲學路線在自己的體系里得到妥協,這使得許多不同不同的思想和論證、觀點經常混合在一起,不斷交錯的表現出來。在緒論當中康德提出了全書的首要必須解決的問題“先天綜合判斷何以可能”的問題。這是康德在沉思了很久之后作為根本問題提出來的。唯理論的論證從“天賦觀念”和“上帝”的第一原則出發,推論出所有的知識和真題都是以這個根本的具有自明性的原則出發的,他們雖然得到的知識具有最大意義上的普遍性但是缺fa論證的基礎,這樣一來他們所鑄構的理論大廈很快就會坍塌;而經驗論者他們恰恰和唯理論各執一端、背道而馳,他們在論證的過程中具有最大的必然性,但卻缺乏普遍性,他們靠著歸納的方法得到自己認為正確和公允的真理。《緒論》中提及:“經驗無疑是我們知性對感官知覺的原料進行加工的首產物。”在這里“經驗”并不等同于“經驗的”,前者是知性作用于后者的結果。康德說道;“盡管一切經驗判斷都是經驗的判斷,即已感官直觀為依據,但不能因此說,任何經驗的判斷就是經驗判斷。”在這里提出了康德對知識的一個看法,那就是雖然知識離不開感性經驗,但是決不能歸結為感性經驗,知識必須是先驗知性改造后作用于感性材料的結果。
在這里康德提出的“先天判斷何以可能”正是要調和唯理論與經驗論的矛盾,康德在此另辟蹊徑,即提出“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綜合性的知識何以可能”。這就從兩者的各自弊端出發尋找了一條新的出路,為康德以后的研究開辟了新的篇章。康德認為知識都是通過邏輯判斷表現出來的,邏輯判斷可以分為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兩大類。在這里所謂的分析判斷就是賓語包含在主語之中,能夠必然得到的結論,無需再去依靠我們的經驗。而綜合判斷則不同而是賓語并沒有包含在主語之中,必須借助于我們的經驗才可以被認識的,但這種認識并沒有普遍的有效的必然性。因為它依賴于人的經驗來證實,而人的經驗室友局限性和不確定性的。康德基本上是把分析判斷與“先驗”、綜合判斷與經驗等同起來的。同時又把唯理論與前者、經驗論與后者聯系起來。于是,以形式邏輯的演繹法為主要工具的唯理論哲學,從所謂的先驗自明公理、天賦觀念出來來推演真理,實際知識一種分析判斷,并不能擴充知識。另一方面,以歸納法為主要依據的經驗哲學,從感覺、經驗出發所得到的知識,是后天的綜合判斷。這種方法雖然能獲得新的知識,但是卻無法保證知識的客觀有效必然性。所以康德要做的就是兼合二者。 康德的認識論是從感性將起的。首先康德對直觀、感性、感覺、質料、形式等等一系列基本概念作了深刻的規定和闡明。康德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是物自體為我們提供感性的材料,我們作為主體先天的具有某種認識形式,一方面,獨立于我們意識之外的物自體提供經驗的感性材料、印象、質料;另一方面,作為主體的我們自己又具有先天整理這些材料的先驗直觀形式,這就是我們講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沒有客觀對象為我們提供感性材料,單憑我們的直觀形式是無法完成的。同樣沒有我們先天的直觀形式,人們只會感到一團雜亂無章的東西,并不能感到任何感性直觀。康德認為,人類的純直觀便是空間和時間。為什么偏偏只有這兩者,在這里康德也未做出明確的解釋,有關時空觀的看法,牛頓認為時間和空間有其獨立自存的實在性,它作為上帝的屬性,是無限的和永恒的,不依存于任何對象和人們的意識。它就像一個空盒子,任何東西都處在其中。萊布尼茨則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一種共存或者連續的關系和秩序,本身并無實體的存在,這種關系是從經驗中抽取出來,在思維中有一種理想的清晰存在。在現實中,人們模糊的經驗表象,他們看似起來都自己的獨立性,其實并不能離開經驗對象。在康德看來這兩種看法都不能成立,但是卻有著他們自己的優點。牛頓的時空觀是離開物質實體而獨立存在的,這顯然是不合我們的思維邏輯的。因為經驗既不能給予也不能證實這一點。按照牛頓的觀點即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毀滅掉,時空依舊存在。這樣時空觀就化身成為永不朽的上帝了。牛頓說:“上帝是無時不在和無所不在的,正因為如此,它就構成了時間和空間。”在此,康德認為牛頓的這種時空觀乃是一種虛構,但是他的優點在于無處不在的時空觀可以作為科學知識的基礎。萊布尼茨的時空觀卻恰恰相反,他把時空觀歸結為事物的模糊表象,這樣,有關是空間的科學,便完全來自經驗的概括,只具有經驗的相對有效性,便不能保證它的必然性。但萊布尼茨重視時空與感性的聯系,這是他的優點。一直以來,康德在牛頓與萊布尼茨之間搖擺,企圖調節他們,但是后來康德發現時空觀乃是人類具有的先天直觀形式。
康德說;“空間不是一個從外部經驗的出來。的經驗概念。”也就是說,空間表現并不是知覺到事物與我占有的空間不同,即從事物各個占有不同空間的并列關系的感知中抽取出來的經驗表象。康德認為,事情恰恰相反,對任何事物在我之外的經驗感知,前提都必須有一個整體空間為前提。也就是說當我們感知到一個空間表現的時候對象與空間是同時存在的,對象并不能脫離空間而單獨存在,這是不符合經驗帶給我們的認識的。不管作為感知者的我們是否認識到這一點。所以空間表象不能從外在的現象的關系中經驗的獲得。相反,這個外在經驗本身只有通過這個表象才是可能的。這也就是說,如要是我們感知與我之外的某事物fa生關系,并使我感知他們在我之外,彼此相異,各占不同的位置而共存,這就必須以空間表現為基礎。所以空間是感知任何的外面事物的前提而不是相反。其次,康德說,我們永遠不能想象空間不存在,但完全可以設想沒有對象的空間。因此必須認為,空間是現象可能性的條件,而不依賴于現象的某種規定。上面說的這一點強調空間不是從感知外物的經驗中抽取出來,只要我們以感知到到外面對象便有了空間的表象。在這里我們要清楚的是外物存在的物自體是要依賴于空間而存在的,而空間沒有必要去依賴任何外物物自體而存在,我們可以隨意想象沒有外物的空間的存在。
康德的時空觀開始了我們對真理知識的另一種認識方式,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他是歐洲近代唯理論與經驗論的另一種衍生和發展,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新篇章。(作者單位:云南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2] 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M].北京出版社,2007年。
[3]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孫正聿《哲學通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5] 庫恩《康德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6]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M]。北京出版社,2001年。
【康德的哲學思想論文】相關文章:
康德名言語錄大全05-17
《周易》的科學哲學思想觀11-01
劉禹錫詩文中的哲學思想08-29
分析《周易》的科學哲學思想觀09-15
《周易》的科學哲學思想觀分析08-28
動機的論文01-24
關于學生的論文08-21
學年論文大綱怎么寫的指導論文08-18
關于自律的議論文-議論文作文02-18
關于資金的議論文-議論文作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