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哲學的論文
導語:隨著人類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人類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探索與求知的欲望,在經歷了很多年實踐經驗后,人類探索出了很多對人類發展史具有重大意義的哲學觀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哲學的論文,歡迎閱讀。
有關哲學的論文
【摘 要】:介紹了量子力學及其相關的一些可能對哲學有幫助的問題,介紹量子力學對
現代科學的觀念帶來的巨大的改變,和在哲學方面提出的一些問題,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和計算主義的新解釋。
【關鍵詞】:量子力學;哲學;計算主義;量子糾纏
科學技術哲學是以人類對自然界的總體認識為基礎,以科學技術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科學技術的性質、發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大系統中的地位等所作的哲學探討的理論體系。哲學理論思維較之科學理論思維來說在對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釋性。反過來,科學可以更好地利用哲學思想對其進行理論和技術的創新與實踐。
“科學發展為哲學研究提供素材,哲學的發展啟迪科學思維。”量子力學理論形式體系的建立,超前于人們對它本身的恰當解釋 。正是由于這種特殊性,量子力學自誕生之日起,各種不同觀點、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論就一直未曾間斷。毫無疑問,對量子力學的解釋,屬于物理學研究的范疇。因此,換一種角度,從哲學上來看待這些爭論,對于理解和認識量子力學,以及加深對哲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很多敏銳的科學家和哲學家都以自覺的意識到使得他們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往往并不是那些具體專業中的直接性材料,而是對這些材料進行處理的方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表達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么,顯然,哲學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可是,科學的各個領域對那些研究哲學的學者們也發生強烈的影響,此外,還強烈地影響著每一代的哲學思想。我們就根據這種觀點來看看近百年來物理學的發展。”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說:“科學在每個時期都和當時的哲學體系互相影響,它向哲學體系提供觀測事實,同時從它們得到思想方法。經典物理學所依靠的十九世紀的哲學,是深深地植根于休謨的觀念之中。從它的哲學發展出兩個體系,在經典物理后期支配著整個科學,這就是批判哲學和經驗論。”“每一個現代物理學家,都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同哲學思想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要是對哲學文獻沒有充分的知識,他的工作就會是無效的。在我自己的一生中,這是一個最主要的思想。”這些學者們雖然在表達上不盡相同,但他們認識的實質是相同的:即科學與哲學之內在融合的。
量子理論從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體輻射假設,再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工作,到1926年薛定諤(Schrodinger)建立了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后又經許多年的闡釋和不斷完善,構建了一個與經典世界根本不同(更加豐富與奇異)的并經受實驗檢驗的富有成效的嶄新理論。 在對時間、 空間、 客觀實在等基本觀念及其運動規律的理解和表述方式上同相對論一道構成對經典觀念的深刻革命。
1.測不準關系
量子力學已經成為了物理世界知識的中心部分, 然而正如費曼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與我們人類的理性的常識相距太遠。也正應為如此,量子力學也引發了人類對于世界認識的新的哲學思考。
量子力學首先帶給人們巨大沖擊的是它的測不準關系。 測不準關系是量子力學中的基本關系,它反映了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坐標和動量就是一組有對易關系的算符,△x△p≥h/4π, ,這是坐標和動量的測不準關系。這個公式表明, 我們不可能同時準確的測量出一個粒子的坐標與動量。這個看似簡單的關系卻引起了人們極大注意,非決定論在這里取代了決定論。 “事實上描寫所有物質的量子力學的全部理論都取決于不確定原理的正確性。由于量子力學是這樣一種成功的理論,我們對于不確定性原理的信任也就加深了。” 量子力學徹底拋棄了關于將來的決定論的觀點,物理學出現了本質上的不確定性。希臘第一個哲學著作家阿那克西曼德(Aaximander)說:“真正的存在物不可能具備任何確定的屬性,否則它也會和其它一切事物一樣是被產生出來和必定滅亡的了,......這個不朽的永恒的本原被命名為‘不確定者'(perin),這個在不確定者身上、在萬物母腹中的終極統一,人們只能用否定的方式稱謂它”。
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并不是說一個粒子既是波又是粒子,而是說它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微觀粒子有時候表現的像波,有的時候表現的像粒子,它表現的像什么取決于觀察者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觀察它。也就是說,假設有客觀實在這種東西的話,如果他被思維觀察到了,那么它也已經被改變了。這或許可以對認識論帶來一些比較有依據的觀點。
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并不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 它們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并且可以和精神與物質的關系作一下類比。波粒二象性使人想起了精神——肉體的二重性,又是一種軟件——硬件的二重性。玻姆說:“習慣上把世界分成主體與客體,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肉體與靈魂,這種分法已經不恰當了。”這樣,我們不必再局限于分析還原的原子論,用一種強烈的整體觀來看這個世界,打破了人們的常識所珍視的關于實在性質的概念。量子因素也掙脫了因果鏈,因為根據量子論,在沒有因的情況下也可能有果。量子論使得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界限模糊了,將強烈的整體觀念引入了我們的世界觀。
在經典力學中,質點的狀態用坐標和速度來描寫,質點的運動方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牛頓運動方程。而在量子力學中,微觀粒子的狀態則用波函數來描寫,決定粒子變化的方程不再是牛頓運動方程,而是薛定諤方程。▽ψ(x,y,z)+(8πm/h)=[E-U(x,y,z)]ψ(x,y,z) 首先對它做出解釋的.是玻恩,他的解釋被稱作哥本哈根詮釋,也被稱作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即波函數代表的是物質出現的幾率。這個解釋極大地沖擊了人們的世界觀,確定性被不確定性代替,物體的軌跡被幾率代替,微觀、物質如電子像幽靈一樣沒有了軌跡, 可以在任何可能的位置出現,我們只能給出它在某處出現的概率。
2.論并不能預言一個確定的值
學家已經發現量子力學的這個方面是難以接受的。薛定諤通過下面的例子說明了這個推論的本質。試考慮一只貓關在一個封閉的盒子內,盒子上有一個用極化晶體遮住的孔,當一束由兩個垂直極化分量構成的光射來時,一個分量將被吸收,而另一個分量將通過這個孔,扣動光子槍的扳機,使槍擊發,射向盒內的貓。現在有單個光子通過孔進入盒內。按照量子力學,擊發槍機,光子(只作為一個整體)有50%的機會通過晶體,進入盒內,把貓射死,即量子力學不允許人們知道這只貓是已經被殺死了還是沒有殺死,除非人們打開盒子才能發現貓的死活。
這個結論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嚴格推論。哥本哈根學派把這個結論視作我們所能期望得到的答案,并且相信量子力學告訴了我們所有我們將能知道的東西。另外,這種態度還是一種哲學,亦即是我們關于物理理論應該是什么的信念,這也是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之間爭論的根源。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由于帶給了人們觀念上的巨大沖擊,也招來很多的反對者。所有對這個解釋的反對者在一個論點上都是一致的,他們希望回到經典物理學的實在的概念,回到哲學上唯物主義的本體論,他們希望回到一個客觀實在世界觀,這個世界的最小部分是客觀存在的,與我們的主觀意識無關。“然而由于原子現像的本質,這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完全可能的,我們的任務不應該去闡述原子現象應當是怎樣的那些愿望,我們的任務只能去理解它們”
非定域性——量子糾纏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量子力學快速發展并完善起來,解決了許多經典理論不能解釋的現象,大量的實驗事實及實際應用也證明了量子力學是一個成功的物理理論。但是關于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卻存在不同的解釋。
眾多的物理學家在自己觀點的指引下,對量子力學的基本解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三種:傳統解釋,PTV系綜解釋和統計解釋。這三種解釋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上面講到三種觀點之間,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正是由于各方都堅持己見,才有了著名的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的論戰,量子糾纏才被愛因斯坦以一個悖論的疑問提出。量子糾纏就此提出。 1927年九月,玻爾在科摩會議中首度公開地演講他的互補原理,由于他采用了大量的哲學語言來闡釋互補原理,使大家感到震驚與困惑。當時大多數人對于測不準關系及互補原理的深刻內涵還不大明了。幾個星期后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五屆solvya會議,包括玻爾、愛因斯坦、玻恩、薛定愕、海森堡等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都出席了這項盛會。玻爾在會議中重述了他在科摩會議上的觀點。由于愛因斯坦并未參加科摩會議,這還是他首次聽到玻爾親自闡述互補原理和對量子力學的詮釋。
下面是量子糾纏(非定域性)的具體解釋:
非定域性(即量子非定域性)可定義為[4]:在量子相干尺度內,一個微觀系統的性質不僅與所在局域的時空性質有關,而且也與另一處于類空間隔的微觀系統的性質或時空的性質有關。這意味著,如果兩個微觀系統之間具有量子非定域性 ,那么這兩個微觀系統之間可能有相互作用,也可能沒有相互作用,但一定有某種相互關聯,關聯的具體方式需要自然科學的詳盡研究。
量子非定域性意味著微觀世界存在內部時空。在量子力學中,完備本征函數形成了希爾伯特空間(即內部時空),微觀粒子是由希爾伯特空間決定的。內部時空不同于外部時空。事物既可以在外部時空運動,也可以在內部時空運動。在一定條件下,外部時空可以反映內部時空的狀態。比如,斯特恩-蓋拉赫實驗表明了自旋的存在,即從原子的空間分布讀出內部狀態自旋的存在。內部時空決定了量子非定域性或量子糾纏。
量子力學的著名悖論,愛因斯坦—波多斯基—羅森悖論,即EPR悖論。這是一個思想實驗,最終導致了一個悖論,被愛因斯坦用來攻擊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結果卻導出了一條令人匪夷所思原理,即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EPR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和哲學意義。根據量子糾纏我們可知,在空間上距離很遠的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它們之間的作用是瞬時的,超距的。超距作用再一次以更加強有力理論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超距這一作用以人類的常識來看是不能理解的在面對理性建立起來的理論卻使我們陷入了混亂,面對迷茫的量子力學,我們接受了一個又一個的遠離常識的理論,不知是興奮,還絕望。
近二十幾年來,把實在看成計算的新觀念正在形成和發展,這種新觀念所代表的思潮就是計算主義, “計算主義不再認為構成世界的基本性單位是實體的粒子,取而代之的是計算或信息流。”這樣,計算主義在本體論的意義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世界圖景。令我們驚奇的是,計算主義在對量子力學的解釋上又一次展示了其理論的誘人之處。
“賽格林提出了量子力學的一條基本的概念性原理,即每個基元系統攜帶1比特的信息。在他看來一個系統只攜帶1比特信息僅僅意指它只能攜帶關于一個提問的答案或
只表征一個命題的真值。” 這樣依據這樣一條既簡單又平凡的原理,賽格林能夠說明量子力學中那些最令人困惑的現象。比如在不確定性原理中,我們只能確定一個粒子的坐標或者動量,因為粒子只含1比特的信息,所以我們只能確定一個狀哲學論文167620態,而不會再有其它信息去確定另一個狀態。賽格林也進一步用這個基本原理對量子糾纏現象做出了解釋。
中國科技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最近通過實驗,成功制備出超糾纏光子薛定諤貓態,糾纏量子比特數目最高達到十個,再次刷新了糾纏態制備的世界紀錄。此前的最大光子薛定諤貓態是六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態,也是這個研究部創造的。同時,該工作還演示了薛定諤貓態在超精細位相測量方向的應用。
“在經典狀態下,一個個獨立的光子各自攜帶信息,通過發送和接收裝置進行信息傳遞。但是在量子狀態下,兩個糾纏的光子互為一組,互相關聯,并且可以在一個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載體的攜帶,又在另一個地方瞬間神秘出現。量子態隱形傳輸利用的就是量子的這種特性,我們首先把一對攜帶著信息的糾纏的光子進行拆分,將其中一個光子發送到特定位置,這時,兩地之間只需要知道其中一個光子的即時狀態,就能準確推測另外一個光子的狀態,從而實現類似‘超時空穿越’的通信方式。”。
糾纏態對于了解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已在一些前沿領域中得到應用,特別是在量子信息方面。相信未來我們借助此技術探知更多的未知世界。 結束語
作為二十世紀兩大科學支柱之一的量子力學,已經使得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量子力學還存在科學實在論和科學具論的爭論, 但不論結果如何,量子力學都為科學甚至哲學以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帶來的極大的改變,甚至又一次讓人類覺得自己終于發現了一條真理。量子力學又是如此完美又充滿矛盾的理論,讓人既相信又迷茫。在量子力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將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菲利普.弗蘭克 著。許良英 譯。科學的哲學___科學與哲學之間的紐帶。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5年。
2. 周世勛.量子力學教程[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孟慶偉 科學技術哲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6.
【有關哲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哲學概論的論文06-30
優秀畢業論文:馬克思哲學01-28
有哲學的句子04-18
易經:變的哲學10-03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3000字01-17
《易經》:中國哲學的起點11-03
易經講解:五的哲學10-07
哲學的基本問題說課稿12-07
哲理作文父親的井水哲學09-22
哲理故事:螞蟻的生存哲學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