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禮儀的典故
通過學習和了解這些的典故、故事、事件等使我懂得了其實生活中大到社會;小到在學校和我們各自的家庭里處處有注重和講究禮儀的地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禮儀的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禮儀的典故 1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云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并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圣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非常濃厚。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后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臥冰求鯉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描寫禮儀的典故 2
一、程門立雪
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求教。楊時、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經四十歲,而且已考上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學習。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書院拜見程頤,但正遇上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外面開始下雪,楊時、游酢求學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了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驚:“啊,兩位還沒走?”這時外面的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
二、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孫,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兒子。孔融七歲時,恰逢祖父六十歲壽辰,賓客滿門。一盤酥梨,放在桌上,母親讓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每個人都得到了屬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親感到很奇怪,問:“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卻是最小的,為什么?”孔融從容地回答道:“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的道理啊。”
三、楊香扼虎救親
楊香扼虎救親是一個中華傳統禮儀故事。
楊香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有一天,她跟著父親楊豐到田間去收割莊稼。兩人剛走到半路上,突然躍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楊香的父親便往回跑。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她臨危不懼,一心只想著被老虎拖走的`父親,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撲,可楊香硬不松手,老虎漸漸元氣大泄,磨著牙齒,終于斷了氣。楊香的父親終于脫離了險境,免于老虎的傷害。
后人為贊揚楊香寫文記曰:
楊香,年十四歲。隨父豐往田中獲粟,父為虎曳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描寫禮儀的典故 3
【溫公愛兄】
宋朝時候,有個大賢的宰相,叫做司馬溫公。他是雙姓司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實。他的做人,對待父親母親是極其孝順的,對待哥哥弟弟是極其友愛的,事奉皇上是極其忠心,對待朋友是極其誠信。所以大家稱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賢德宰相。司馬溫公和他的哥哥司馬伯康名叫司馬旦的,友愛得很。司馬伯康年紀八十歲了,司馬溫公像待父親一樣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樣的保護他。每逢到吃飯稍為遲了一些,就問著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經饑餓了嗎。天氣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說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嗎。
《田真嘆荊》
隋朝時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們一共有三個。大的名叫田真。第二個名叫田慶。小的名叫田廣。弟兄們三個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錢財產業。都已經議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來有一棵紫荊花樹。長得來非常的茂盛。因此議定把這棵紫荊花樹也勻均分做三份。哪里曉得這棵紫荊樹還沒有等他們來分,就頃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見了,嘆口氣說道:“樹木呢,原來是同株連根的,一知道將要分砍了,所以頃刻憔悴。照這樣看起來,那末我們人還及不來這株樹木呢。”因此悲傷得了不得。后來,兄弟們仍舊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愛了。那棵紫荊樹,竟依舊照從前一樣的榮茂起來。
【牛弘不問】
隋朝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牛弘的。他原來本是姓寮,他的父親名叫寮允,做了后魏國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賜給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歡讀書。他的見聞又很廣博,后來做了吏部尚書。他的弟弟名叫牛弼。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訴丈夫說,叔叔今天不知道為什么緣故,竟敢把你駕車的一只牛射死了。牛弘聽了這種話,不以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說道:“叔叔射殺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經曉得了,他的臉色很自然,仍舊讀著書不息。”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里,懇求那班強盜們,說趙禮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愿來代替我的弟
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許武教弟】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許晏,一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著,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里告罪。后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為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著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并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
【描寫禮儀的典故】相關文章:
描寫昆蟲的成語及典故04-20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描寫中考語文的歷史典故作文素材09-19
歷史典故:最有價值的典故01-21
歷史典故:外國典故集錦08-11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畫龍點睛的典故釋義及歷史典故09-05
落鳳山的傳說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1-15
成語的典故11-02
成語典故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