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薦】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五上《科學》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資料上分三個部分:透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透過生態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資料,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透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之后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透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資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明白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構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資料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
三、學生分析:
本學期教五(1)—五(5)班,隨著孩子的成長,也經過了兩年的科學學習,他們有了必須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孩子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1、整體學習狀況: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并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潛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語數教學。
3、兒童心理分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資料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貼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必須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透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好處。
6、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潛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構成較強的科學探究潛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新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狀況,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貼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用心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器材,取得學校的支持,再購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注重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平時表現和科學記錄本為主要方式,關注構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6、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齊,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構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二、主要任務、目標按課程設置標準
開齊、開足、開好實驗課,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分管領導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專門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實驗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并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后,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并認真審閱,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自然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后歸檔,并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范,便于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每周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并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儀器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不足之處,另行補充。
四、進度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工作計劃
2、 打掃實驗室、儀器保管室的衛生。
3、整理實驗室
十月份:
1、組織學生做好實驗
2、對實驗儀器去塵、清洗
十一月份:
1、進行一次實驗操作競賽
2、做好儀器借出登記
十二月份:
1、 學生試做一些簡單的教具
2、查看各種儀器是否完整
一月份:
1、做好假期安排
2、催還各種借出的儀器
3、實驗室工作總結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教五年級的科學課。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處: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學科學于我是,在很多問題上存在不夠,所以我會加倍用心的準備備課過程。另外也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通過這幾天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發言不積極,表現欲望差,今后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生物與環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本教材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以微小生物的豐富結構、神秘的身體,聲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種材料的變化、運動與機械活動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了解地球上的各種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長及環境和生物的關系。
2.認識光以及有關光的一些知識,了解一些光與熱的應用。
3.了解我們生活著的地球。
4.知道各種材料變化的特點與用途。
5.認識運動與機械的形態變化及相關知識。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并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并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欲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在教學中采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課件,借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于接受。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并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層次教學,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從中理解學習的意義,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4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主要圍繞“性質與功能”這一組統一概念,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和課題設計,全冊共有6個單元,19個課題。
“常見材料”是全冊書的引入單元,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材料、關心新材料。“聲”“光”“電”“磁”四個單元分別以兒童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質。“聲”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單元引導學生認識有些物體能發光、有些物體能讓光線通過、光沿著直線傳播、光的傳播線路可以改變等性質,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特征的興趣和能力。“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討論到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信息與通信”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類傳遞信息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了解都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體的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并能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
2、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象,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愿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探究任務,能體能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像的樂趣;愿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并愿意進行改進。
3、能辨別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舉例說明材料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知道物體發聲和聲音傳播的簡單原理;了解光的傳播、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現象;知道材料按導電性能可以分為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和開關的功能;能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鐵間同極相斥、蒸發異極相吸的規律;能舉例說明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及科學技術發展對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
4、能舉例說出“新材料、聲、光、電、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懂得節約用電的常識,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能舉例說出噪聲和強光對人類的危害;能理解電和磁的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及奮斗目標
1、教學重難點:
本冊在內容方面以物質世界的聲光電磁方面的知識為線索,但學習的.重點不在于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有關聲光電磁應用的新知識、新產品、新技術,讓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引起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2、奮斗目標
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教學專題研究計劃
指導學生運用在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物體,認識物體的性質及用途,培養學生質疑、想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熱愛科學。
七、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學困生有:黃倩倩、張蕭、程銘靜,他們記憶能力差,反應也較慢,面對以上情況,準備采取如下轉化措施:(1)聯系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2)采用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手段,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利用課余時間為其補習,使他們不被落下。
2、尖子生的培養
(1)采用“一幫一、一對紅”的政策,尖子生幫助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求共同進步。
(2)每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說說自己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對尖子生的平常學習,也要多觀察,多教育,防止他們出現驕傲現象。
八、課時安排
(一)、常見材料(5課時)
1、身邊的材料 2課時
2、塑料 3課時
(二)、聲(7課時)
3、傾聽聲音 2課時
4、物體傳聲 2課時
5、自制小樂器 2課時
6、聲音與生活 1課時
(三)、光(8課時)
7、光的傳播 2課時
8、透明與不透明 1課時
9、鏡子 2課時
10、七色光 3課時
(四)、電(6課時)
11、電在我家中 2課時
12、讓燈亮起來 2課時
13、導體與絕緣體 2課時
(五)、磁6課時
14、磁鐵的力量 2課時
15、制作小磁針 2課時
16、磁的應用 2課時
(六)、信息與通信5課時
17、傳遞信息 2課時
18、通信的發展 1課時
19、暢想通信 2課時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5
一、班級基本情況
全班共有學生65人,男生 38人,女生27人。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努力上進,上課遵守紀律,聽講認真,愛動腦思考,發言積極大膽,作業書寫整潔、漂亮,學習主動性自覺性較好。在朗讀上,學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讀正確、讀流利,多數學生能做有感情地朗讀。在課余時間,學生較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并能做一些摘抄。另外,班級中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較差,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不知進取,在本學期,要對這些學生加大力度,使他們的學習能更上一層樓。
二、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并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繼續培養積極發言、專心傾聽的習慣。
(3)繼續培養勤于朗讀、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3)繼續培養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習慣。
(5)繼續學習寫鋼筆字和毛筆字的正確姿勢和方法,并養成認真寫鋼筆字和毛筆字的習慣。
(6)繼續培養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7)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繼續培養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8)培養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習慣。
(9)培養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10)培養自主修改習作和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的習慣。
(11)培養不懂就問和勤于搜集資料的習慣。
2、漢語拼音
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209個生字。
(2)能夠按筆順正確默寫生字155個。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3)繼續練習用鋼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繼續練習寫毛筆字,寫得端正,紙面干凈。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4)能當眾說話,愿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5)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并注意默讀的速度。
(3)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4)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5)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習慣。
(6)能閱讀程度適合的少年兒童讀物,了解主要內容。
(7)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6、習作。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造句。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4)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破折號。
(5)學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習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
三、教材理解分析
1、培養習慣,打好基礎。課本圍繞全套教材的"雙基"總目標,繼續在課本開頭安排了有關培養不懂就問和勤于搜集資料的習慣和在實踐中運用所學語文的圖片,作為全套教材關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系列之十一。同時,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聯系形式的設計上,繼續注重突出重點、集中目標、數量適當、講究實用,以利于學生扎扎實實地練好語文基本功,在小學畢業時能順利地達到上述目標,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強調積累,注重滲透。本冊課本在語文學習方面,繼續強調學生對范文語言的感悟和規范語言的積累,仍然安排了50%左右的篇目讓學生背誦全文或片斷;在單元練習中,繼續安排“讀讀背背”和“熟記成語”兩項。這樣安排,將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能力,增加文化底蘊。在德育方面,仍然是注重潛移默化,注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習做人。所選課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注意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又注意對當今時代風貌的展示。這樣,將會有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形成。
3、力求簡約,便于教學。本冊課本繼續保持了課型簡單、課文篇幅不長的特點;練習設計上繼續做到訓練目標明確、要求適度、可操作性強;內容編排上繼續做到訓練閱讀、作文、寫字“三合一”;繼續按照“識寫分流”,“識寫結合、描仿入體”,“例文示范、討論明法、遷移運用”等思路編寫。這樣就使教材簡化頭緒、簡化結構,既能確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能為駕駛處理家才和設計教法提供方便。
四、教學策略和措施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五、學困生情況及采取措施
學困生的類型,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不想學
他們缺乏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往往視學習為一種負擔,認為家長、老師逼迫自己學習,在內心形成消極對抗心理,學習態度不端正。如我們班的林城、邵夢杰。
(2)不會學
有些學習困難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卻往往事倍功半,這是受到了不當的學習方法或不良的學習習慣的影響。如我們班的邵晶華、鄭偉、陳靜穎。
采取措施
1、課外輔導。一有時間就叫他們了解“課堂知識掌握怎么樣?”
2、發揮優生的優勢,利用“一幫一”幫助他們在學校里,介紹方法讓差生懂得怎樣學,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安排特殊座位,以優帶差。
3、采用激勵機制,對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進取,讓他們體驗成功感。
4、充分了解學困生現行學習情況,教給正確學習方法,使他們朝正確方向發展;改善他們學習情況,提高學習成績;對他們可以適當放寬一些學習要求:如在改卷時,放寬學困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們的成績;作業要求也可以分層,盡量簡單好做。
5、及時與家長聯系,協助解決學困生的學習問題。
6、定期做好家訪,及進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努力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時機,“傳情報”、“送喜報”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六、本學期參與科研課題及思路
定期參加課題研究研討活動, 積極觀摩實驗課,公開課和論文研討,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動。并做好聽評課,在學校“分層實踐,培養語感”的課題引導下,上一節公開研討課。
七、采用信息技術與現代化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充分運用好學校終端電腦設備。計算機輔助手段的使用能夠使教材內容的主觀更為形象具體,能夠豐富,拓展和延伸教學內容,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電腦能更好地進行情景創設,有利于學生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利用電腦,通過圖片、音樂、視頻、文本等多種形式,創設有助于喚起學生感受和想像的情景,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甚至感同身受,特別是對那些經歷不豐富的學生,更能幫助他們感悟學習內容,從而激發起探索的沖動和熱情。
八、班級活動開展思路
1、開展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持之以恒
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讓學生輪流把閱讀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作為內容,上講臺口頭交流,與其他同學對話,培養學生膽量,提高他們口頭表達能力,也促使他們更好地去閱讀書刊。還可以開展一些“趣味讀書會”、“讀書心得交流會”、“詞句積累運用比賽”、“讀書知識競賽”、“佳作朗讀比賽”、“我愛讀書演講比賽”等以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2、誦讀經典
一是開展古詩文誦讀,讓學生每天至少誦讀20—30分鐘。然后通過詩文背誦賽、詩文表演賽、詩文書畫賽(包括詩文配畫、畫配詩文以及書法繪畫)等加以促進提高。
二是提倡大量閱讀,教師積極為學生提示閱讀范圍,傳授閱讀方法,推薦現當代閱讀文選。可通過“好書共欣賞”、“圖書小歸類”、“心得互交流”、“讀書貴有恒”等相關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漫步書林,沐浴知識的陽光,讓淡淡的書香成為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
3、自辦報刊,自辦作文集。
組織學生“自辦班報”,根據學生愛好、特長進行合理分工,有的設計報頭,有的設計題圖,有的設計花邊,有的選文(或自己寫文)。
在辦報過程中,學生要眼看、耳聽、腦想、手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其間,學生充分運用了各種知識技能,同時也發揮了非智力因素的功能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學以致用的能力。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1—2)班的科學課。六年級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于“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情況分析: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微小世界”是向學生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里,學生們借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內容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接下來要研究放大鏡下的晶體,在這一單元里,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并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了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環境與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此前他們參與了有關生命和物質世界的許多探究活動,但還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觀察的視角。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并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通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后,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并引導他們開展考慮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后繼的艱巨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信息”單元的指向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通訊、傳播、計算機方面的內容,而是將科學探究、搜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作為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教材試圖用這樣一種設計使學生們對四年來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梳理,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在這一單元里,學生們將參與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了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象、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
三、教學目標:
(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二)繼續發展學生對對比試驗中變量的識別和控制的能力,學習運用對比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技能,學會細致的觀察。
(三)讓學生學會將記錄和數據轉化為證據,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建構科學概念,學會用比較和分類的方法認識和描述多種多樣的事物。
(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使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觀察法、實驗法、信息資料搜集、整理資料法
五、具體措施
(一)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二)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三)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四)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五)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七)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八)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九)充分應用各類教育資源和教學手段。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周次教學進度課時數備注
第一周1.病毒1課時
第二周2、細菌3饅頭發霉了1課時1課時
第三周4.食用菌5.蠟燭的變化1課時1課時
第四周6.食鹽和水泥7、鐵生銹.1課時1課時
第五周十一假期
第六周8.牛奶的變化一、二單元復習1課時1課時
第七周9.靜止和運動10、距離和時間1課時1課時
第八周11、改變物體運動狀態12、物體的運動方式1課時1課時
第九周13、運動的物體第三單元復習1課時1課時
第十周復習,期中考試2課時
第十一周14、白天與黑夜15、晝夜與生物1課時
第十二周16、四季更替17、彎彎的月亮1課時1課時
第十三周18、日食和月食19、登上月球1課時1課時
第十四周20、蚯蚓找家21、變色龍1課時1課時
第十五周22、植物向哪里生長2課時
第十六周23、密切聯系的生物界24、珍稀動植1課時1課時
第十七周25、生物的啟示科學探索的故事第四、五單元復習1課時1課時
第十八周研究與實踐2課時
第十九周全冊復習2課時
第二十周復習2課時
第二十一周復習考試2課時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7
一、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
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生態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
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并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科學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
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教學進度
周次時間主要內容備注
1、9月1日9月3日第一單元1課
2、9月4日9月10日2課、 3課、
3、9月11日9月17日4課、 5課、
4、9月18日9月24日6課、 7課
5、9月25日10月1日月考
國慶節
6、10月2日10月8日8課、第二單元1課
7、10月9日10月15日2課、 3課
8、10月16日10月22日4課、 5課
9、10月23日10月29日6課、 7課
10、10月30日11月5日8課、第三單元1課
11、11月6日11月12日期中檢測
12、11月13日11月19日2課、 3課
13、11月20日11月26日4課、 5課
14、11月27日12月3日6課、 7課
15、12月4日12月10日8課、第四單元1課
16、12月11日12月17日月考
17、12月18日12月24日2課、 3課
18、12月25日12月31日4課、 5課
19、1月1日1月7日6課、 7課
20、1月8日1月14日8課、復習
21、1月15日1月21日總復習
22、1月22日1月28日期末檢測
23、1月29日2月4日總結、放假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三年級學生通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
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許多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動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影響,而至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物體”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材料”、“聲”、“電”“光”、“磁鐵”、“信息與通訊”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常見材料單元是全冊書的基礎單元,讓學生了解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培養學生了解新材料、關心新材料的興趣。
2.聲單元通過指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物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
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制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單元讓學生認識有些物體是能發光的,有些物體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線路是可以改變的,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的興趣和能力。
4.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于與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學態度。
5.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到討論、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
6.信息與通信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通過分析人類傳遞信息及通信技術的發展,讓學生了解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1、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2、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游戲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3、科學欣賞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1、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2、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材內容
1-2常見材料
3-5聲
6-8光
9-10電
11-13磁
14-16信息與通信
17-18期末復習
19-20期末考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二、主要任務及目標
為了實現實驗室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順利完成本學期各項實踐教學任務,結合本實驗室實際情況,本學期實驗室將從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明確科學實驗的目的意義。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建設符合標準;裝備綜合配套;管理科學規范;使用注重實效。
2、按照合格科學實驗室的標準和《江蘇省小學教學儀器設備配備目錄(試行)》,著重添置配備能滿足現行教材所需的實驗儀器設備、設施。凡與現行教材配套的儀器、器材要配齊配足,做好課堂教學和課外科技等活動的服務工作。
3、儀器保管責任到人。加強實驗室儀器設備、低值耐用品與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1)定期檢查、核對、統計實驗室儀器設備,做到帳、物、卡相符;對丟失、損壞、報廢的要進行登記備案并上報;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盡量做到科學、整齊、美觀。
(2)實行儀器設備等入帳、借用登記制度,凡丟失或損壞的`要酌情處理。
(3)實行易耗品入庫、領用登記,嚴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費。
(4)經常維護保養實驗儀器設備,保證儀器設備完好率,做好使用與維修記錄。
4、科學學科是推動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的基礎學科。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實驗教學的工作的領導。學校實驗教學有分管校長負責,主要領導經常檢查,科學教師的配備要相當集中、相對穩定,另外要配備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的老師當兼管員。
5、執行好科學實驗室守則、借還賠償制度、安全保衛制度等。
6、配合組織教師開展活動,認真鉆研教材,研
究教法,上好實驗課或公開課, 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并撰寫論文。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主任教師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兼職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教學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并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后,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并認真審閱,引導學生
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科學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后歸檔,并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范,便于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
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申購等工作;
(3)每周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并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處,工作中及時調節與補充,使之日臻完善。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10
一、課標要求: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五個班,每班四十多人,他們的年齡大多數在13歲左右,是一群活潑、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雖然村籍不同,但是他們卻關系融洽,團結一致,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思想方面:本班這些同學天真伶俐,品德良好,樂于助人,能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多數學生有強烈的進取心。總體上,從上學期成績分析看,成績較理想但還需繼續努力,本學期要因材施教,分別對待。對于自己認為聰明得很,平時懶讀、懶寫、懶做題,成績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的學生,可以引導多自學,自己悟出道理,小組展開討論,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會更有效。對于基礎很差、干勁更差,上課不遵守紀律,作業叮囑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個同學,更要認真對待,發現他們思想、學習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與家長聯系溝通,與優生結對子,力爭使他們成為砌墻的磚頭——后來居上。
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要繼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教材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小學生小學科學課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里,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么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里,學生將學習“微小世界”“環境和我們”“宇宙”以及“信息”等五個單元。
本冊教材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遵循兒童心理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大多是常見兒童感興趣的,能夠親自進行觀察實驗操作的,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和社會實際的聯系,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有利于教師安排教學和改進教學,學生學得積極愉快,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能力,教科書注意本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縱向聯系與其他各門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可以使知識之間的銜接,分工配合得到加強。其次選擇內容大多是兒童能夠親自進行觀察實驗和操作的,在兒童接受能力允許的條件下,盡可能聯系生活、生產社會實際,以便學生理解鞏固和遷移所學的知識。
四、教學目標要求:
1、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2、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將學生的學習建立在他們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3、系統地學習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個領域的科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拓展與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五、教材重點、難點分析:
1、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培養學生預測收和收集證據的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并強調應用于日常生活。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
七、時間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并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單元課時安排
一單元六課時
二單元五課時
三單元五課時
四單元五課時
五單元四課時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1.本學科所使用教材的編排體系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是在五年級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作為上一線索的延續,本冊的主題確定為對“周圍的和自身的觀察、實踐”,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機械”,“形狀與結構”、“他們是怎樣延續后代的”,“巖石與礦物”,“人體的司令部”,“交流與質疑”六個單元
2.全套教材的特點
(1)從問題入手
(2)強調秦立科學探究的過程
(3)重視過程中數據資料的收集與積累
3.本冊教材的內容結構及特點
內容結構:這套《科學》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學知識體系,更強調科學概念結構化,把相關的科學概念重新組合在新的單元主題之下,如:“生命之源——水”、“土壤與生命”、“固體與液體”等,同時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結合和滲透科學的人文精神。
特點:從這套教材的“單元主題結構表”和“科學探究序列表”的圖表中,您可以看出,我們這套教材以整體結構上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論證,集中體現《課標》新理念,特別是引進了法國“做中學”的教學思想,讓學生有一種既見樹木又見樹的感覺餓。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機械的省力原理;知道改變物體的形狀,承受力的大小會改變;了解巖石與礦物的特征;知道大腦和神經是人的神經中樞。
教學難點:能設計實驗說明機械省力的原因;能應用形狀的特點設計簡單的受力結構,如房子、橋梁等。能夠解釋人的神經反應過程。
5.單元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六個單元,分別是“神奇的機械”、“形狀與結構”、“它們是怎樣延續后代的”、“巖石與礦物”、“人體的“司令部””、“交流與質疑”。
第一單元采用總-分-合的思路進行建構。先總的介紹什么是機械,接下來是用四課的篇幅分別引導學生研究杠桿、斜面、輪軸和滑輪,最后,課文從自行車的鏈條傳動引入機械傳動裝置,由力和能量的傳遞角度闡述機械是簡單機械的組合,使學生獲得對機械的一個整體認識。
第二單元就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常見材料、常見力的上,通過"別有洞天"的制作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與結構的初步知識,掌握科學制作的初步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同時通過學生尋找"形狀與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受科學技術在人類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圍繞繁殖后代這個話題,比較全面地討論了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繁殖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每位學生認識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增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第四單元的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征和礦物的性質,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和礦物的用途。并且通過對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的討論,使學生知道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讓學生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保護我們賴以自下而上的環境。
第五單元從趣味性、適合性、系統性、發展性、探究性幾方面原則出發,再一次選擇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體作為研究對象,圍繞本年級探究過程技能訓練重點――“交流與質疑"這條主線,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動去體會、理解大腦的"指揮中心”作用,構建了本單元既符合生命科學的知識邏輯體系,又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實際情況。
第六單元交流與質疑,廣義地講,發布信息和獲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輕信、不盲從、不畏權、不滿足現有狀況與水平等等,都是質疑。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交流與質疑不僅是與探究相關聯的活動與技能,還是完整的探究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價值取向與基本技能。
6.本冊教材的基礎和學完本冊教材應達到的水平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獲得有關“運動和力”、“生物與環境”、“時間”和“地球運動”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過程與方法: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關注時間的變化,對運動和力的關系充滿探索的欲望,并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12
一、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分目標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并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于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2.珍愛并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愿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并能嘗試用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標的相互關系
上述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勾畫了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大致輪廓。為了使總目標能夠落實到科學課程的教學組織、教材編寫、教師培訓及課程資源配置之中,《標準》將總目標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個領域進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標,但這絕不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各分目標的達成是單獨進行的。好的教學活動,往往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因此,在實踐中,各分目標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加以把握。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天氣——1—5周
第二單元溶解——6—9周
第三單元聲音——10—13
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14—16周
總結——17周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2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被老師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和“聲音”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對有生命物體的與研究。
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云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對磁鐵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磁鐵的兩極,兩極的相互作用。
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的實驗,研究的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發展態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發展態勢一般。
三、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⑵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⑶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⑷本冊有許多動手制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制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⑴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后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⑵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制作計時工具并進行觀測和測量,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⑶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⑷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于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于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⑴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
⑵尊重事實,對收集到得證據做好記錄
⑶愿意合作交流
2、教學難點:
⑴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對證據與解釋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評論,并與他人交流。
⑵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六、基本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15
一、本學科概況
本學科現有6位科學教師,其中教齡超過10年的教師1位,5年教齡以上10年以下的的1位,5年教齡以下的4位。6位教師中,有學科骨干1人;小學高級教師1人,本科學歷6人。教師撰寫的多篇論文、案例等在各級各類評比中頻頻獲獎,開出的各級各類公開課在市區級都有較好的反響。我們科學組是一支充滿活力和戰斗力的年輕隊伍.
存在問題在于同時師資力量還較薄弱,教師總隊伍不穩定。家長支持力度還較小,社會力量對科學學科總體認識不到位。科學社團。心涼。學生研究意識不強,不能堅持較長時間的科學研究。
二、本學科教育目標,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及我校該學科的現狀
1、本學科的教育目標
本學科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2.、本學科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
回眸20世紀中小學的科學教育,不難發現,在經歷了過于關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發展軌跡之后,現今的國內外小學科學教育出現了以科學素養的培養為科學教育最高宗旨的發展趨勢。科學素養是指“每個人所應具備的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它有五個方面:
(1)了解重要的科學事實、概念原則和理論;
(2)具備把有關科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
(3)具有利用科學探究過程的能力;
(4)理解科學性質的一般原理和關于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5)具有明智的對待科學的態度以及具有與科學有關的事物的興趣。
很顯然,科學素養是一個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為一體的復合概念。各國(如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均提出:把所有的學生都應具有良好的科學為素養作為自己的一個既定目標。要讓每一位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工作”著,經歷規劃和實驗調查研究,以檢驗他們的想法,并且懂得為何這樣的研究具有獨特的作用過程,讓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
3、我校本學科的優勢、主要差距及其原因
我校科學學科的教育以實施教科版的小學科學教材為主要渠道,同時開展科學社團活動,力求課內外結合,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已任。學生和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項額外的收獲,老師心涼。
三、學科建設總目標和年度任務
(一)總目標
三年內,在課程資源及教學設備的有效保證下,通過扎實實施科學課程及科學社團課內外相結合途徑,力爭實現師生共贏的目的。
學生方面:通過科學課程及科學社團活動的整合開展,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并根據假設制定、實施計劃,能用圖表或文字的形式收集證據,進行歸納、分類、判斷、推理、分析,整理得出正確的結論,并能采用口頭或文字的形式將探究過程與他們交流與討論),同時形成大膽想象、尊重事實、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以及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情感。力爭讓每一位學生能從生活中提出科學問題,并試著去自己獨立持續研究。
教師方面:通過組織豐富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以提高教師的科學課堂教學能力與探究指導能力,并逐步形成自我風格。力爭在3年內,本組的青年教師人人能上市區級公開課,并對科學教學有一定的理解。
同時通過三年努力,力爭將科學社團課程化,努力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科學教育資源,以課內的科學課堂實施為主陣地,以課外的科學社團活動為演練場所,以校園科技節等其他科技活動為補充,整體實施科學教育。并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探索、改進教育教學評價。
近期目標:
1、招募科學后備力量,規范科學實驗室有序有效管理。
2、教師科學優質課評比,學生各項評比有基礎,有選拔。
3、課外研究,家長支持。抓典型、樹榜樣、加大宣傳。
(二)年度任務
第一階段:20xx年度——目標統籌規劃階段
1、通讀《蘭本達探究—研討教學法》使全組教師對科學教學有進一步的理解。
2、讓每位教師制定自己的成長規劃。
第二階段:20xx年度—20xx度——實踐修訂完善階段
根據第一階段制定的目標逐步實施并修正。
1、設定教研主題進行教研活動,提升教師對科學教育的理解。
2、實施、修訂、完善科學社團課程的教材。以及相應的評價機制。
第三階段:20xx年度——總結驗收提升階段
根據第二階段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提煉出有利于師生科學素養發展的實施策略、評價指向等具體經驗,為下一個三年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四、學科建設思路、內容與策略
(一)建設思路
以夯實科學課程課堂教學為“切入點”,以科學社團這一特色活動課程化為重點突破口,以其他科技活動為輔助措施,三軌并行,相互融合,整體實施,推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
(二)建設的內容與策略
1、提高教師隊伍的自身的科學素養與教學能力
(1)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設定研討主題,展開研討,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意識。如追問藝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評價、基于學生問題的教學、如何觀課……以及針對教材中的疑難問題或冷門課題或如何開展家庭實驗指導等方面進行教研活動,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2)以校本教研為契機,開展名著導讀、理論學習等活動,結合“派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方式,提高教師的理論及實踐能力。
(3)設立一系列教師素養提升活動,如:教學設計比賽、說課活動、教具制作、科學社團活動設計評比、學生研究成果修改評比等等,讓教師達到三個“會”:會上常規課、優質課;會反思、總結;會指導學生。
2、整理、出臺科學社團活動課程雛形
(1)結合科學課程的年段目標統籌制定三—六年級的各年段家庭實驗目標,并根據目標梳理近幾年所做的家庭實驗活動項目,尤其是設計拓展教材內容的家庭實驗活動項目,整理成教材。
(2)結合教研活動,研討一系列有效的選題、實施、評價等措施。
(3)讓學生三科學學習的四年期間至少經歷過一次較深入的科學探究活動。參加科學實驗競賽。
3、有序整合開展其他科技活動
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對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我校目前的科技活動較多,學生與教師的精力有限。有以下平臺:
暑假:網絡日志評比,科技節準備。(11月科學節)
上冊:科技節(小論文,小發明)。實驗競賽抽測暨選拔。
寒假:探究項目評比小科學家評比。準備
下冊:科學記錄本,小科學家。探究項目評比。
五、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的改革設想和建議
進一步營造教研組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的建設,努力將的“敞門課”進行到底。
常規:作業檢查互相檢查
特色的由校級檢查。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8-16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1-17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8-15
小學科學的教學計劃06-25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5-08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8-04
小學科學的教學計劃01-21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5-09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12-30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