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2-12-04 13:18:09 科學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集合15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集合15篇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學情分析:

  四年級共有2個班,這2個班的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于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系實際。通過以前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著重培養。

  教學目標:

  (一) 充分展開教學過程,讓科學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

  (二) 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發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三) 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

  (四) 更加注重科學程序的培養,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一單元:

  1、組織學生經歷一些典型的科學活動:

  2、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二單元:

  1、知道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棵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后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科學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學會這種科學思維方式。

  2、認識幾種常見的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在外部形態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認識種子和果實的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系;激發探究植物種子和果實的興趣。

  三單元:

  1、交流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的經歷。

  2、檢驗脂肪、糖類的活動經歷。

  3、觀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燈燒熟食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活動的經歷。

  4、觀察變質食物,比較新鮮食物和變質食物的活動經歷。

  5、觀察霉菌的經歷。

  四單元:

  1、收集、觀察巖石特點、對巖石成因和變化的探索。對巖石產生更大的研究興趣,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心情。

  2、獲得有關巖石和礦物構造、成因、變化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3、引導學生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巖石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能在檢測25種物體是否導電的活動中找到導體、絕緣體的特點;并且將感性的材料轉化為理性的自己對導體和絕緣體的理解認識。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教學進度:

  周 次

  內 容

  課 時

  第一周

  教材分析

  電和我們的生活

  第二周

  點亮我的小燈泡

  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第三周

  電路出故障了

  導體和絕緣體

  第四周

  我來做個小開關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我們選擇了什么

  第五周

  油菜花開了

  各種各樣的花

  第六周

  花、果實和種子

  豌豆夾里的豌豆

  第七周

  把種子撒播到遠處

  第八周

  萌發的種子

  動物的卵

  第九周

  一天的食物

  第十周

  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了什么

  第十一周

  吃什么和還吃什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第十二周

  面包發霉了

  減慢事物發霉的速度

  第十三周

  各種各樣的巖石

  第十四周

  進一步觀察巖石

  第十五周

  巖石的組成

  第十六周

  怎樣觀察和描述礦物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第十七周

  巖石、礦物和我們

  第十八周

  實驗操作測試

  教學措施:

  1、學生對電的知識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盡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來學習電的知識。準備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

  2、要擴大學生的視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幾種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鼓勵學生走向自然。當學生學了植物單元的內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會自覺地仔細地觀察一棵植物,會用教材上的方法進行研究,那么教學的目標就實現了。

  3、科學課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并且想辦法解決問題。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提供幫助,不要以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4、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發展學生的認識經歷。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研究活動,能有意識的去關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學,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更理智。同時學會收集資料、學會分析整理,以此來認識周圍的世界,是很有價值意義的。

  教研教改:

  1、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創設各種條件引導他們積極去探究周圍環境和大自然的奧秘,體驗探究的樂趣。

  2、抓住他們極強的求知欲,引導他們自行查閱各種書籍,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判斷和分析能力。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么是電”開始的。同學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了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后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丈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同學形成關于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同學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并形成關于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過程中使同學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同學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身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協助同學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征和其變化規律。

  “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同學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同學形成關于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并對維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同學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加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同學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丈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身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身的假設。

  4、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維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同學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后,同學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同學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身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但由于同學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局部同學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同學在活動的時候經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珍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同學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同學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1、了解同學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沛了解同學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干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防止客觀事實與同學的想象混淆。

  2、指導同學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和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協助同學發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同學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同學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同學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同學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身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同學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同學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同學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協助同學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同學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同學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共有5班,本年級的學生都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四年級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于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系實際。

  通過一學年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著重培養。

  二、學期教學目標

  (一)充分展開教學過程

  讓科學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需要通過教學過程實現。為此,教學過程須是經過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僅僅向學生提出學習的主題和探究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主要經歷進行設計,確立哪些素材更有價值,哪些過程更為重要,孰先孰后。可以這樣說,教材為我們精心設計了相關的主題探究活動,但我們也不要讓這些設計束縛自己的手腳,在弄清活動設計的意圖后,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例子,也可以對教材的內容作適當的裁剪或發展教材內容以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僅僅去教教材。

  (二)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

  構建以兒童心理發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結構優化的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教材編寫者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以兒童的心理發展為基礎構建教材的探究體系。尤其在四下的編寫過程中,更提出所有活動設計都要為兒童的發展服務,都要在對兒童認識問題的規律和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活動設計。具體說,就是活動設計要充分遵循兒童認識發展的序,從學生們可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開始,從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進他們去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

  那么,我們教學時就要不斷追問自己:為什么要讓學生進行這一內容的學習?它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們是怎樣想的?在觀察、調動原有的經驗時,學生產生的問題可能會是什么?他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發展過程是怎樣的?通過教學要引導他們繼續向什么方向發展?這才是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

  (三)適當擴大單元規模

  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四下教材在呈現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大單元的模式,這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進。大家在教學舊教材時明顯地感覺到課題多、聯系少,每個課題的研究時間少,是內容上的主要問題。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動。這對激發學生持續的研究興趣、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以及實現科學教育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四)更加注重科學程序的培養,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在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強調科學探究始于觀察。確實,對于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總是帶著一雙探索的眼睛去認識世界。科學上的發明、發現也往往正是由觀察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觀察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方法加以強調是完全正確的,也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隨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應該得到不斷豐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節。我認為四年級下冊教材在這兩方面是有所側重的。隨著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著豐富起來:如觀察,統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驗證,分析,結論等。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 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二 、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五個單元,我們的食物、水、植物、空氣、熱,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調整后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1 我們吃什么:從學生對食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序,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飲食與人的健康。(包括1、2、3、課)

  2 水里有什么:

  “溶解”單元是從觀察溶解現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沒有涉及分子的運動與分布等問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問題實際上已經向著溶解度這一概念發展了,但是在這里主要還是想滲透溶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物質溶解的多與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壓力、攪拌、溫度等,溶解與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與慢”問題中,溫度對溶解的影響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從本質上與攪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增加物質與水的接觸面(所謂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課)

  3 植物身體:從學生對植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序,認識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課)

  4 空氣和水:指導學生認識熱空氣上升以及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包括13、14、15、16、17課)

  5 熱傳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應用。(包括18、19、20、21、22課)

  6 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三、 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的及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 、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在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 、觀察能力:學習用目測方法觀測風向、風力,用測力計測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 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以及做彈力、摩擦力、熱傳導、熱對流、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說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雨的模擬實驗。

  3、 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認識水蒸氣凝結的條件,水的三態變化。

  4 、分析綜合能力: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熱的三中傳遞方式。

  5、動手能力:學習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 通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通過指導學生認識熱的三種形態及應用,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四、 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游戲 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六、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暗示法

  七、教學進度:

  一課時一課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從知識覆蓋面年,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三大領域,各領域的知識或以綜合主題單元的形式,或以獨立單元的形式呈現,前者如《冷和熱》單元,后者如《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從探究技能的覆蓋面看,既覆蓋了單項的初級過程技能,又出現了綜合過程技能中的"假設與搜集證據"。老師們可以對照教材所設計的活動,考查諸活動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訓練內容,進行相應指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覆蓋面也很寬泛,覆蓋了"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個——空氣的性質、空氣流動的規律、空氣對運動物體的影響和對生命的影響。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機會比較多,他們對好多都會感到驚奇、感到有趣,教師要抓住好學生的興奮點進行教學。第二單元《冷和熱》。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熱傳遞的方式、物體吸熱散熱性能、物質三態的變化及其變化條件、熱脹冷縮、霧雨露霜的成因及蒸發、凝結等。這個單元探究的問題比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讓孩子先學會訂計劃,學會與他人合作,講究操作的嚴密性。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包含的核心概念有聲音來源于物體的振動,聲音能穿過許多物質,耳朵聽聲的機理,聲音的音色、音強和音調,樂音和噪音等。這一單元與原先的自然課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注重了活動性和趣味性。第四單元《食物與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營養搭配、消化器官的認識及食品安全的知識。教學時要從價值觀上入手,讓學生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要讓孩子們意識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單元《假設與搜集證據》,是專門的探究技能練習單元。本冊教材前面的諸單元大量滲透了"假設與搜集證據"的活動,本單元是對這一過程技能的升華和提煉。

  二、教學建議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好多教師認為會教了,科學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現了一些對"用教教材"的誤解。他們有的任意的增刪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認為這樣就是"用教材教"。其實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種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對于我們在用教材教的時候考慮到的一些問題,編教材的專家們他們都會有所考慮,有的比我們考慮的還要全面,還要具體。所以我們在拿到教材時必先領會他們的思想,他們所要表現的意圖。只有把握了這一點,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們才會真正的去實現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們的預測

  猜想、預測是做科學的第一步,它反應了孩子們某一問題的看法,反應了孩子們的已有知識經驗。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孩子這樣預測的機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猜想,在沒有得到證據前不要對孩子的猜測妄加評論。而且還要關注預測背后的深層內涵,即孩子們為什么會這么想。接下來我們要對這些猜想加以分析處理,組織學生去找證據。

  3、注重證據的合理性和可重復驗證性

  本冊探究的綜合技能的著力點就是"假設與搜集證據",所以在找證據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們注意證據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證據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設。如果不能則要讓孩子們學會思考,是我找的證據不對,還是我的一開始的假設就有問題,學會反思,然后要再實踐。其次,要注意證據的可重復驗證性,即我找的證據是能夠經得起多次驗證的,并不是偶然的。證據還要充分,有時還需多找一些,這樣更合理一些。

  4、講究評價的策略

  評價一直是我們做得比較薄弱的環節。學生評價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的形式,在每一節課上有我們的評價,這學期尤其將單元評價單獨列了出來(見教學進度表),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評價表,自己還要做一些評價表。要讓孩子感覺到評價也是一件樂事,這不得不讓我們對評價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線、填合作餅圖、項目標星的方法,不僅關注做了沒有,更關心做得怎么樣,與同學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提升等等。

  教學進度表

  周月日假日教學內容課時執行

  次——月日分配情況

  19月1日一單元1空氣的性質2

  ——9月2日

  29月5日10—12日2熱空氣和冷空氣2

  ——9月9日中秋休息

  39月13日3空氣中有什么2

  ——9月16日

  49月19日4空氣也是生命之源1

  ——9月23日

  59月26日機動1

  ——9月30日二單元1冷熱與溫度1

  610月1日國慶休息

  ——10月7日

  710月8日2熱的傳遞1

  ——10月14日機動1

  810月17日3加熱和冷卻2

  ——10月21日

  910月24日4吸熱和散熱2

  ——10月28日

  1010月31日5水在加熱和冷卻后2

  ——11月4日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進度預定表

  周月日假日教學內容課時執行次——月日分配情況

  1111月7日機動1

  ——11月11日三單元1聲音的產生112

  11月14日2聲音的傳播1

  ——11月18日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131

  1月21日4不同的聲音2

  ——11月25日

  1411月28日機動1

  ——12月2日四單元1我們吃什么115

  12月5日2怎樣搭配食物1

  ——12月9日3食物的消化1

  1612月12日4我們的食物安全嗎2

  ——12月16日

  1712月19日五單元1排序1

  ——12月23日2分類1

  1812月26日12月31-1月2日期末復習2

  ——12月30日元旦休息

  191月3日期末復習2

  ——1月7日

  201月10日期末考試2

  ——1月14日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

  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對于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做好實驗教學工作,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這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我準備這樣做:

  一、實驗內容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四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電”、“新的生命”、“食物”、巖石和礦物”四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第一單元“電”包括:點亮我的小燈泡;電路出故障了;導體和絕緣體。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包括:各種各樣的花;豌豆夾里的豌豆。第三單元“食物”包括:面包發霉了。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包括:觀察巖石;巖石的組成。

  二、合理組建實驗小組

  小組合作實驗是本冊書實驗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計劃把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四個人都有各個的職責,一個人是組長,負責全面協調工作且重點管理組內的紀律與評價;一個是材料管理員,負責安排帶材料;一個是實驗員,負責做實驗時的分工與操作;一個是記錄員,實驗是專門記錄實驗的情況。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教師每節課都要強調安全,包括帶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課堂上精心指導學生實驗。

  1、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要讓學生在假設的基礎上擬定實驗的計劃,再根據計劃制定實驗步驟,還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實驗目的和實驗的總目的。

  2、精心指導學生實驗。學生不知道怎么做時幫助學生,學生做錯了實驗時幫助學生找到實驗出錯的原因,如果實驗失敗,要分析失敗的原因,給學生一個解釋。

  3、讓學生認識儀器,并學會使用儀器。因此,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

  4、對整個實驗教學做好記錄,寫好總結,以便發現實驗中的問題,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難,來改進自己的實驗教學。

  5、教會學生收集實驗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6、組織學生交流實驗情況與結果,豐富他們的實驗。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

  四個單元組成。本冊教材是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上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有七個課題,這七個課題即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

  下冊教材主要內容由“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四個單元組成。

  “電”單元是從“什么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了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后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于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并形成關于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征及其變化規律。

  “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于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并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學生分析

  通過一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三、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2、使學生獲得簡單的科學知識。

  3、培養學生包括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所教四年級2個教學班。這些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社會實際的聯系。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三.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24課,其中第23、24課是活動課。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我們吃什么:

  本單元從學生的飲食這一最基本的生活經驗切入,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類需要哪些營養;知道人們需要的營養物質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營養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飲食;會從合理,全面飲食方面設計食譜;養成科學飲食的好習慣。逐步從探究科學飲食的多種活動中意識到要珍愛生命;善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為學生以后探究人的生長發育等方面知識打下基礎。(包括1、2、3、課)

  (二)水里有什么:

  本單元是在繼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后,又一次以水作為探究對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水與其他物體的混合和分離等特點的單元。在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積極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深度用學到和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進一小提高實驗,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為今后進一步探究有關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礎。(包括4、5、6、7課)

  (三)植物的生活: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常見植物的基礎上,對植物的各部分進行細致的研究。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科學探究的經歷,對科學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法。所以在進行本單元的觀察,實驗,查閱資料,整理信息,表達與交流,借助工具對事物進行定量觀察,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再加上學生對植物比較熟悉,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進行本單元的科學探究并不困難。本單元在本冊書中編排體現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習本單元,能為后續研究植物與土壤的關系,植物與環境的關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問題打下探究技能與知識的鋪墊。(包括8、9、10、11、12課)

  (四)空氣和水的力:

  本單元主要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通過學生的猜想與假設,對比實驗,觀察研究及動手制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空氣及水的力,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密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為后續的科學探究活動奠定基礎。(包括13、14、15、16,17課)

  (五)熱的傳遞:

  本單元主要選取了熱的傳導,對流和輻射現象,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引領,如杯子變熱了,煮稀飯時米粒在水中游動等進入相關的研究主題,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并在其過程中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包括18、19、20、21,22課)

  (六)探究與實踐:

  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教材總的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 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 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 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在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 觀察能力:觀察植物的身體結構,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 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說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

  3 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植物實施環割有哪些益處。

  6 想象能力: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想象蒸發的本質,葉、莖的內部構造。

  7 動手能力:學習制作植物動物標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 通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通過指導學生認識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植物的重要性。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和“聲音”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l)、對有生命物體的與研究。

  (2)、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3)、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云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4)、對磁鐵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磁鐵的兩極,兩極的相互作用。

  (5

  )、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的實驗,研究的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點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例如,對于空氣是否熱脹冷縮,要求學生想出一些觀察的方法。包括用什么方法把空氣裝起來,怎樣才能不使空氣跑掉,怎樣才能看到空氣遇冷或遇熱后的體積變化。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小學生自己想出觀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他們要在積累和掌握了對這一事物的有關知識和一定的觀察經驗之后,才可能做到。由于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空氣”單元,并已經掌握了觀察液體熱脹冷縮的方法,所以在這里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是適時的。我們希望在其他活動中,也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致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的詞匯、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氣溫、天氣、磁性的強弱、聲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等活動中,也對學生的觀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有生命的物體”單元就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廣泛收集事實,嘗試著進行加工和整理,并運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最終形成生物的概念。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于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的小學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碌乃平?BR>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課題 備注

  1 8.30-9.4 準備

  2 9.5-9.11 《動物怎樣生活》

  3 9.12-9.18 〈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怎樣生存〉

  4 9.19-9.25 〈植物的根和莖〉、〈形形色色的植物〉

  5 9.26-10.2

  〈動物和植物〉

  6 10.3-10.9 〈食鹽在水里溶解了〉

  7 10.10-10.16 〈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8 10.17-10.23 〈分離鹽與水的方法〉

  9 10.24-10.30 《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云和雨》

  10 10.31-11.6 〈風的觀察〉、〈氣溫的變化〉

  11 11.7-11.13 《我們關心天氣》

  12 11.14-11.20 〈磁鐵的磁性〉

  13 11.21-11.27 〈磁鐵牧郊〉?

  14 11.28-12.4 〈做一個小磁鐵〉、〈指南針〉

  15 12.5-12.11 〈聽聽聲音〉

  16 12.12-12.18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7 12.19-12.25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8 12.26-1.1 《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19 1.2-1.8 〈制作我們的小樂器〉

  20 1.9-1.15 鞏固評價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包括了“到生物園里學科學”、“學習用品”、“課外活動”、“文藝匯演”四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學生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六、教改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課時安排及進度:

  單元 內容 課時 周次

  到生物園里學科學

  第一單元 1認識土壤 1 1~4周

  2種子發芽 1

  3向上長還是向下長 1

  4根朝哪邊長 1

  5莖往哪邊長 1

  6植物怎樣“喝水” 1

  自由研究 2

  學習用品

  第二單元 7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 1 5~7周

  8圓球筆芯為什么能伸縮 1

  9筆桿上橡膠套的作用 1

  10各種各樣的紙 1

  11紙是怎樣造出來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人,經過幾年的學習以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科學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并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觀察和思考問題,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學生在進行觀察、提問、預測、調查、實驗、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不過,四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科學,實踐運用也不盡如人意。還有少數學生不重視科學這門學科,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對立學生科學的意識,端正學生學習科學的態度,教學中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主題是“植物的生長變化”,本單元分為八課,分別是《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種子長出了根》《莖和葉》《鳳仙花開花了》《果實和種子》《種子的傳播》《鳳仙花的一生》,按照植物自然生長的順序編排。從播種到收獲,從發芽到結果,依次展開對植物生長過程的觀察和記錄,對植物各部分的觀察和探究。本單元精選了風仙花這種既常見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為種植和觀察對象,按照自然順序編排內容,從播種到收獲,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依次展開對其種子、根、莖、葉、果實形態的觀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綠色開花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本單元既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第二單元主題是“電路”,一共由八課組成,分別是《電和我們的生活》《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電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本單元側重于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圍繞簡單“電路”的組成以及連接漸進式展開,用點亮小燈泡、搭建簡易電路、探究電路中的故障、認識導體和絕緣體、探究暗箱里是怎樣連接的等一些探究活動來落實電路主題,介紹電的來源、電的用途、安全用電等知識。第1課《電和我們的生活》引導學生將己知的有關電的知識和學習期許記錄下來,從第2課到第5課,用4課研究電路,目的是要建立電路的概念,懂得電路是允許電流通過的完整的閉合回路。第6課《導體和絕緣體》主要引導學生認識導體和絕緣體,學會檢測和辨別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引導學生樹立用電安全的意識。第7課《電路中的開關》主要引導學生認識開關的組成以及作用,懂得開關可以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和斷。第8課《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是一篇關于電路的總結課,是一節典型的科學實踐課,主要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本單元所學的有關簡單電路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要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推理、分析判斷等方式看待每一個實踐活動,將理性思維貫穿到整個電路概念的形成與建立過程中,同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格外重視用電安全。第三單元主題是“巖石與土壤”,一共由八課組成,分別是《巖石與土壤的故事》《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巖石的組成》《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巖石、沙和粘土》《觀察土壤》《比較不同的土壤》《巖石、土壤和我們》。本單元總體結構為總——分——總。第1課是開篇課,主要意圖是激發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和探究意愿,為今后學習巖石和土壤的知識并飽有持續探索熱情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第2—4課是關于巖石(礦物)的學習,第2課是對三種主要巖石的觀察描述;第3課從巖石組成的角度了解礦物的知識;第4課時動手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增強實踐性與趣味性。第5課是學習巖石、土壤之間的一個過渡課,將巖石和土壤建立關聯。第6、7兩課是對土壤的學習。第8課是總結課,將巖石、礦物與土壤之間關系進行系統分析與總結,并且從重要資源的角度提升保護意識。本單元隸屬于地球宇宙科學領域,主要是引導學生知道巖石和土壤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一些科學觀察方法;激發學生對探究巖石和土壤的興趣;提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小學生對于巖石和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熟悉,更談不上研究,而對于礦物就非常陌生了。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意圖是激發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和探究意愿,為今后學習巖石和土壤的知識并飽有持續探索熱情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引導學生認識并了解巖石、礦物和土壤,并懂得保護這些資源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

  知道綠色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懂得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植物繁殖需要將種子傳播出去,不同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不同。不同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各不相同,呈現出植物多樣性。能通過種植、觀察、記錄與探究,認識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植物各部分的形態與功能。知道組成電路的必要元件,了解電路形成的條件及控制電路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電路的概念,懂得電路是允許電流通過的完整的閉合回路。能夠利用簡易的檢測裝置,識別導體和絕緣體。能夠運用所學的有關電的知識和探究喑盒里是怎么連接的方法探究電路暗盒的秘密。知道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能源,能夠列舉電的重要用途。知道用電安全的常識,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知道巖石和土壤記錄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同時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資源。能利用觀察、實驗、比較等多種方法,探究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特征。土壤的形成是巖石風化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認識到巖石和土壤的重要性,懂得巖石、礦物和土壤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自然資源,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并合理開發與利用。在教師指導下,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將事實與認識相關聯,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既能用圖畫、文字、數據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又能抽象概括出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樂于探究植物的奧秘,堅持對植物進行照料、觀察、記錄與探究。教學重難點探究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結構以及作用,懂得不同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各不相同,呈現出植物多樣性。知道組成電路的必要元件,了解電路形成的條件及控制電路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電路的概念,懂得電路是允許電流通過的完整的閉合回路。能夠運用所學的有關電的知識和探究暗盒里是怎么連接的方法探究電路暗盒的秘密。知道用電安全的常識,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能利用觀察、實驗、比較等多種方法,探究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特征。探究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的不同性質和特點,懂得巖石、礦物和土壤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自然資源,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并合理開發與利用。在教師指導下,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將事實與認識相關聯,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樂于探究植物的奧秘,堅持對植物進行照料、觀察、記錄與探究。

  四、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4、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5、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活動。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1全書導學、科學家這樣做、第一單元導學22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23種子長出了根、莖和葉24鳳仙花開花了、果實和種子25種子的傳播、科學閱讀26鳳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復習第一單元(測試+評講)28第二單元導學、電和我們的生活29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210電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212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213復習第二單元(測試+評講)214第三單元導學、巖石與土壤的故事215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巖石的組成216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巖石、沙和黏土217觀察土壤、比較不同的土壤218巖石、土壤和我們、復習第三單元219復習一~三單元220學年復習考試23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2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共有5班,本年級的學生都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于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系實際。通過一學年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著重培養。

  二、學期教學目標

  (一) 充分展開教學過程(讓科學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

  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需要通過教學過程實現。為此,教學過程須是經過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僅僅向學生提出學習的主題和探究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主要經歷進行設計,確立哪些素材更有價值,哪些過程更為重要,孰先孰后。可以這樣說,教材為我們精心設計了相關的主題探究活動,但我們也不要讓這些設計束縛自己的手腳,在弄清活動設計的意圖后,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例子,也可以對教材的內容作適當的裁剪或發展教材內容以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僅僅去教教材。

  (二) 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發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結構優化的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教材編寫者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以兒童的心理發展為基礎構建教材的探究體系。尤其在四下的編寫過程中,更提出所有活動設計都要為兒童的發展服務,都要在對兒童認識問題的規律和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活動設計。具體說,就是活動設計要充分遵循兒童認識發展的序,從學生們可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開始,從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進他們去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

  那么,我們教學時就要不斷追問自己:為什么要讓學生進行這一內容的學習?它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們是怎樣想的?在觀察、調動原有的經驗時,學生產生的問題可能會是什么?他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發展過程是怎樣的?通過教學要引導他們繼續向什么方向發展?這才是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

  (三) 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

  四下教材在呈現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大單元的模式,這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進。大家在教學舊教材時明顯地感覺到課題多、聯系少,每個課題的研究時間少,是內容上的主要問題。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動。這對激發學生持續的研究興趣、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以及實現科學教育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四) 更加注重科學程序的培養,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在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強調科學探究始于觀察。確實,對于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總是帶著一雙探索的眼睛去認識世界。科學上的發明、發現也往往正是由觀察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觀察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方法加以強調是完全正確的,也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隨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應該得到不斷豐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節。我認為四年級下冊教材在這兩方面是有所側重的。隨著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著豐富起來:如觀察—統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推測)—驗證(測量、實驗)—分析—結論等。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天氣"、"溶解"、"聲音"、"我們的身體"。與原教材相比縮減了一個單元,減少了"磁鐵"、"有生命的物體"兩個單元,增加了"我們的身體"單元。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具體為:生命科學(生命體的結構與功能)《我們的身體》;物質科學(物體與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質科學(光、熱、電、磁)《聲音》;地球與空間(地球和天空的變化)《天氣》。調整后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每個單元都有七個教學內容,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歷了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其是觀察的方法;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

  本學期,四年級的學生有53個,較多的人數也為科學學習的順利組織開展留下了較大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匯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課時安排:

  每周兩課時,每課一課時。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和學生一道,探索科學問題,了解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打好基礎,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通過引導學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以及骨、關節、肌肉的位置,從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保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

  第二單元;本單元依據蠶的發育過程來建構教學內容,并在養蠶活動結束后,以交流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養蠶的經歷,讓養蠶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體驗過程、發展過程和成長過程;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一些列的分辨活動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運動以及影響運動速度的一些要素、運動方式的特點,學習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定量觀察;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的要求,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變運動的方向和物體的形狀、力有大小以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進行建構的;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過程的技能學習,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問題、觀察與測量、排序與分類、調查與預測、解釋與建立模型、交流與質疑、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等。

  四、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5

  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對于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做好實驗教學工作,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這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我準備這樣做:

  一、實驗方式的安排

  四年級下冊教材中實驗很多,我們能做的有8個,分別是:土壤里有什么、各類土壤的保性、想辦法研究我們收集的石頭、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小米粒為什會在水中游、它們會生熱嗎、凸透鏡成像。土壤里有什么、各類土壤的保水性、想辦法研究我們收集的石頭、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凸透鏡成像五個實驗采用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熱在固

  體中是怎樣傳遞的、小米粒水中游、它們會生熱嗎采用老師演示的方式。

  二、合理組建實驗小組

  小組合作實驗是本冊書實驗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計劃把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四個人都有各個的職責,一個人是組長,負責全面協調工作且重點管理組內的紀律與評價;一個是材料管理員,負責安排帶材料;一個是實驗員,負責做實驗時的分工與操作;一個是記錄員,實驗是專門記錄實驗的情況。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教師每節課都要強調安全,包括帶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課堂上精心指導學生實驗。

  1、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要讓學生在假設的基礎上擬定實驗的計劃,再根據計劃制定實驗步驟,還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實驗目的和實驗的總的目的。

  2、精心指導學生實驗。學生不知道怎么做時幫助學生,學生做錯了實驗時幫助學生找到實驗出錯的原因,如果實驗失敗,要分析失敗的原因,給學生一個解釋。

  3、讓學生認識儀器,并學會使用儀器。因此,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

  4、對整個實驗教學做好記錄,寫好總結,以便發現實驗中的問題,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難,來改進自己的實驗教學。

  5、教會學生收集實驗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6、組織學生交流實驗情況與結果,豐富他們的實驗。

  四、合理評價

  可讓學生自評,再在小組內評,最后在班里評,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可發放小獎章。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的科學教學計劃03-31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6-10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1-14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8-15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3-13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5-08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7-03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8-10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8-16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