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8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可是到底什么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一、課標要求
1、科學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建立學習科學課的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活動中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確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學知識:獲取大樹、葉子的一些知識。對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有所認識、構建起有關動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認識;初步了解基人身體的各部分及功能;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紙的性質與用途、對一些紙質材料進行簡單的研究;認識幾種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這一檢測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53名,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四、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六、各周次教學進度安排:
1、我看到了什么,開學注冊···············1課時
2 、校園的樹木,完成練················2課時
3、大樹和小草、水生植物··················2課時
4 、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1課時
5 、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2課時
6、尋訪小動物···································1課時
7、蝸牛······································1課時
8、完成相應的練·······························1課時
9、期中考試
10、螞蟻、金魚··································2課時
11、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1課時
12、我們周圍的材料、哪種材料硬····················1課時
13、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1課時
14、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瓦和陶瓷····················2課時
15、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水····························1課時
16、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1課時
17、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1課時
18、空氣占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2課時
19、期末考試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的要求:
通過科學課程的教學,促使學生在以下科學素養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1、能從“是什么,不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怎么樣”“會怎樣”提出問題。
2、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1、能根據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錯,需要證實。
3、能用“如果 那么”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4、能運用多種感官直接觀察常見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巖石的形態特征。
5、能按要求的順序觀察(觀察對象的前后變化。如觀察水的形狀、溶解等)。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的觀察物體。
6、能運用對比觀察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對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后,有時可以提高觀察效果。
7、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單的控制變量實驗。能在教材引導和教師的幫助下制定簡單調查計劃、實驗或觀察計劃。
8、會使用刻度尺、量筒進行定量測量。
9、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制作。
10、能從周圍對象中取得觀察數據,能用圖或簡單文字記錄數據。
11、能根據對象的外部特征進行分類。
12、通過詢問、采訪周圍人(教師、同學、家長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14、能用口頭語言、圖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過程。
15、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他人的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
16、尊重證據。
17、知道借助工具觀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將自己的探究的結果與假設相比較得出結論。
19、能判斷他人的不同觀點和評議的對錯、好壞。
二、教育對象基本情況分析:
湘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是整套科學教材的起始冊,三年級一期的學生初涉科學課程,所以將教學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級小學生對于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只有便于體驗和理解的內容在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才有意義,因此科學課堂主要將以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為基礎進行探究活動。
三年級學生擅長于用感官觀察、識別物體的基本特征。根據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符合這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因此,教學中將注重發展學生此項技能,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其他技能。
本學期我執教三年級225班的科學課程,據了解,該班男生居多,學生思維活躍,熱愛科學,很多學生為原來科技班的學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并能促進全體學生在科學素養方面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40多個觀察和探究活動,在卡通人“指南車”的引導下,以認識生命體的外部特征和周圍常見物體的性質與功能為線索,學習一些基本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方法,滲透敢于質疑、重證據、珍愛生命、關心環境等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培養,為全套教材的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探究技能的訓練重點是:觀察、比較、分類、提出問題。本冊教材的內容注意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共包括7個主題單元:從“走進科學”——讓我們從校園開始,針對校園中的生命體、非生命體的外部特征展開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觀察、研究“身邊常見動植物”,認識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空氣”、“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與功能,形成了一個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機整體。 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各課題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基本思路為: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活動,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最后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包括社會、環境)相聯系并加以運用,再結合本單元的知識技能,在活動中讓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提升,落實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理念。
將科技史作為兒童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用達爾文、李時珍、蔡倫等著名的科學家作為觀察、制作活動中的串場角色,充分發揮科技史教育在培養兒童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樹立愛國主義情操。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明確目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明確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并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樣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科學知識三維整合在一起,才能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達到培養科學素養的目的。
②正確把握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科學知識、科學探究既是本體,又是載體。而科學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二維目標的很多方面要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為載體來落實,課程其他目標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很多方面,要通以科學知識為載體,在認知的過程中培養。因此,在重視科學探究的同時,不要看輕科學知識的作用。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應滲透于其他二維目標的培養之中,不能簡單的用貼標簽式的說教。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小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三年級一期科學課的最基本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興趣、態度、技能和獲取關于自然的知識。但是生活、社會和科學技術中的問題往往是很復雜的,限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科學知識的局限,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來解決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探究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篩選和梳理,選擇哪些有對學生的發展有意義的,而學生又有能力進行探究的問題。可以將收集的問題建成一個問題檔案庫或文件夾,幫助學生在適當的時候研究解決某些問題,并可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之一。
3、以探究為核心,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是起始年級的課,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給學生科學學習,這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呢?我們應讓他們親身經歷科學的發現,動手做科學,動腦思考科學,動口交流自己對科學的理解。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結論,更要重視研究科學的過程,從過程中悟出科學的真諦,通過得出
結論體驗科學探究的價值。
要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能主動地、獨立地學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學欣賞、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科學游戲、交流會、調查、競賽、角色扮演、科學幻想、搜集信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充實教學過程。
4、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結構
引導學生進行好探究學習:①選好探究內容;②創設探究情境;③提出探究問題;④營造探究氛圍;⑤親歷探究過程;⑥體現探究價值
從四個方面把握指導的策略:注重啟發、突出重點、注意層次、把握時機。指導時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時機。
5、教學時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
觀察能力是學習科學的最基本技能,是發展其它探究技能的基礎。課前認真準備學生觀察和實驗需要的材料。選擇材料時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如制作樂器時選擇紙盒、吸管、杯子等材料;用可樂瓶、石頭等物體感受浮力;用玻璃瓶、塑料管、玩具等去探究打撈沉船的方法等。
6、加強安全防范意識
指導學生在以下一些方面引起注意:①保持一個有組織、有秩序的活動空間;②遵循規定的安全實驗程序;意識到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③建議并執行建議恰當的安全操作步驟;④意識到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安全隱患:加熱及用火,化學藥品及使用,玻璃器皿的使用(燙、有破裂、衛生、易破損、加熱安全),銳器的使用,動植物(動植物傷人,人傷動物),感官觀察時的安全隱患(看-強光、聽-聲、嘗--味、嗅――氣味,摸-不明物(高溫、有毒、帶菌、觸電、等)、戶外活動);⑤認真按照教材和教師的指導、示范進行活動(包括戶外);⑥始終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研專題:
積極參與省級立項課題《小學科學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研究》的研究,并及時積累整理研究資料,爭取出階段性成果。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在動物的生命周期/第6課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只是學習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的生命周期/第7課我們的生命周期中滲透“保護身體健康的法律意識”。在“溫度與水的變化”/第7課水的三態變化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猜猜猜
本單元是《科學》教材三年級第一單元。包括四個知識點,
1、猜猜看。
2、猜對了嗎。
3、猜猜猜。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風啊,你吹吧”是第二單元,包括三個知識點,
1、起風了。
2、風的測量。
3、可愛又可恨的風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神奇的指南針”是第三單元,包括兩個知識點:
1、神奇的小針
2、有趣的磁鐵游戲。
3、磁鐵的妙用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
“水和鹽的故事“是第四單元,
1、把鹽藏起來。
2、水落“鹽”出。
3、沉與浮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電與我們的生活”是第五單元,包括四個知識點:
1、生活離不開電。
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地球真的不動嗎”包括兩個知識點:
1、白天與黑夜。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本單元包括三個知識點:
1、科學,生活的朋友。
2、科學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3、展望美好的未來。
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銀行
本單元包括兩個知識點:
1、漂移的大陸。
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七、全冊教學進度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猜猜猜
1、猜猜看……………………………………………1課時。
2、猜對了嗎……………………………………1課時。
3、猜猜猜……………………………………1課時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1、起風了……………………………………………2課時
2、風的測量……………………………………………1課時
3、可愛又可恨的風……………………………………………2課時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1、神奇的小針……………………………………………2課時
2、有趣的磁鐵游戲……………………………………………1課時“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3、磁鐵的妙用……………………………………………1課時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
1.把鹽藏起來……………………………………………2課時2.水落“鹽”出……………………………………………2課時
3.沉與浮……………………………………………2課時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1、生活離不開電……………………………………………1課時
2、電燈亮了……………………………………………1課時
3、小心!有電……………………………………………2課時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1.白天與黑夜……………………………………………2課時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2課時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1.漂移的大陸……………………………………………2課時
2、我也能當科學家……………………………………………2課時
期末復習期末復習期末復習檢測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巖石”、“電的本領”、“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資料對地球有初步了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土壤進行觀察與研究,了解土壤的種類。在探究中搜集、欣賞巖石,從中體驗自然美。
第四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動物入手觀察,了解他們的特點,學會珍愛生命,養成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第五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于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杠桿尺、水槽、磁鐵、彈簧、土壤、各種小動物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于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并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通過到附近的農田、菜園、花園里觀察土壤的活動,認識土壤里有什么,知道土壤的種類和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土壤的重要意義,知道愛護土壤,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3、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
4、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并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任教三(2)班的科學,通過科任教師的介紹,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四、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度,并初步認識到事物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科學課的教學要重在“動手做”,這是本冊教材乃至全套教材的靈魂。要徹底打破“教知識”、“教書本知識”的舊的教學觀,必須從讓學生“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人手。讓學生親自去種,親自去養,親自去觀察、測量、記錄、整理數據、做總結報告,以及討論交流、自我評價。
《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并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并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系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并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等。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游戲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附:教學進度表
周次內容周次內容
1—4土壤與生命5—8植物的一生
9—12固體和液體13—16關心天氣
17—18觀察與測量19—20檢測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并在以后各單元中安排了“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水和空氣”等四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現自然現象和物質,并對物質現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常見的材料,了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觀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養。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愿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3、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本冊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于初涉科學的小學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
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段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兩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著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并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于整個的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么關系;它們對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周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周期,和認識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溫度,學習使用溫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
為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了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制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并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并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并得以不斷延續。
3.什么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系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并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并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周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制作磁針,合理設計制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周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周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致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于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發展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制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系現代科技、生活,并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系,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周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了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我們周圍的土壤”和“植物和我們”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征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等五個單元。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
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后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制成一兩種混合物。
2、老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于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老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老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于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并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于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系;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制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老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護
5植物和我們
6果實和種子
7根和莖
8葉和花
9認識固體
10把固體放到水里 11認識液體
12把液體到進水里
13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上來 14今天天氣怎么樣 15氣溫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么風
18氣候與季節
19 觀察
20 測量
21學期總結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9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由七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于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并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七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猜猜猜》共三課含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猜;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共3課含1、起風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共3課含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游戲3、磁鐵的妙用;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共3課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3.沉與浮;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生活離不開電2.電燈亮了3、小心!有電;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共2課含1.白天與黑夜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共2課含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學進度表(每周2課時)
周次
教學內容
1
第一單元《猜猜猜》
1、猜猜看
2猜對了嗎
3、猜猜猜
3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1、起風了
2、風的測量
3、可愛又可恨的風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1、神奇的小針
2、有趣的磁鐵游戲
3、磁鐵的妙用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含
1、把鹽藏起來
2.水落“鹽”出
8
3.沉與浮
9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1、生活離不開電
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1.白天與黑夜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1.漂移的大陸
2、我也能當科學家。
復習
復習
考試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征(動、植物);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小學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后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開篇,是因為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為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并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于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為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征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征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并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
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
我所帶的三年級學生數為6人,其中男生比例較大。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1、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并且利用網絡平臺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積極參加教研教改研討活動,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
2、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由于學校的科學實驗室正在修建中,實驗活動等只能在教室進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手段學習科學,吸收班級精英參加“勉縣實驗小學師生科學課研討”qq群,定期召開科學交流研討活動,從而擴展到班級科學交流研討活動,組織各種科學興趣活動小組,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科學只是競賽活動,爭取優異成績,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游戲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角色扮演
家庭科技活動科學幻想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九、教學進度安排表:
(略)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第二單元是考驗學生平時的觀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單元中安排了科學在我身邊、我們怎么知道太陽與時間水的科學、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等五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現自然現象和物質,并對物質現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常見的材料,了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愿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3、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于初涉科學的小學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情況: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112人,共三個班。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
2、學困生情況及轉化措施:
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2
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模型與解釋”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教學目標:
1、從幾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于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并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8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么共四課,含1、探素自然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3、問題銀行4、發現問題寶藏。第二單元五官兄弟共2課,含1、游樂場2瓜果交易會。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共2課,含1、尋找秋天2、果實累累的季節。第四單元有趣的動物共3課,含1、尋訪螞蟻2、動物怎樣過冬3、上夜班的動物。第五單元蚯蚓小導游共四課,含1、探訪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3、蚯蚓的鄰居4、落葉到哪里去了。第六單元飄呀飄,駅飄下來共2課,含1、自轉旋翼2、降落傘。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科學,生活的朋友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共3課,含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3、我也能當科學家。
教學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一系列的學校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于科學探究始于細致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 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了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教學內容
全冊包括“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紙)”“食物(米飯和淀粉)”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1至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內容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來引發一系列的學習活動。
二、教學目標
(一) 科學探究
1、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2、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
(1) 通過觀察如何提出問題。
(2) 如何通過比較認識事物。
(3) 如何進行猜測并驗證結果。
(4) 如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形成結論。
3、用寫觀察記錄、撰寫報告的方式來表達探究結果,通過表達與交流、總結與交流、總結與反思來發展的科學判斷能力。
(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建立學習科學課的信心。
2、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活動中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確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三)科學知識
1、獲取大樹、葉子的一些知識。
2、對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有所認識、構建起有關動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認識。
3、初步了解基人身體的各部分及功能。
4、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
5、認識紙的性質與用途、對一些紙質材料進行簡單的研究。
6、認識幾種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這一檢測方法。
三、教學重點
有系統地開展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經驗出發,通過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開放科學課程,進一步改進評價激勵機制,幫助學生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么做的”、“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我們都是科學家》單元從“理”和“行”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在認識活動的基礎上認識科學,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經歷科學探索的歷程,使學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學,在感性上感悟科學。本單元第一部分側重于理,第二部分側重于行。第一部分從理性上引導學生懂得科學的外延,打破科學的神秘感,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科學其實并不遙遠,科學就在他們身邊。要讓學生在接觸這門課之初就能初步感知科學是什么,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為后續整套教材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始一個科學探究的良好發端。第二部分指導學生初步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體會科學的外延,從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動手實踐到得出結論,使學生感悟到,“我們也能做科學”。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單元按總分總的思路,先從總體上引導學生建立生物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植物和動物的一些特點,最后再對生物的本質特征進一步加以理解。本單元涉及到的科學概念以層級形式分布在各課中,生物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級概念,只停留在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幾個方面。二級概念主要是認識具體動物。本單元還注重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培養,主要是觀察、交流等基礎過程技能的培養。通過語言、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等方法,指導學生怎樣觀察、怎樣通過觀察獲得證據,促進學生基礎過程技能的形成和發展。在活動中感受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培養其熱愛生命的情感。在最后部分中,還滲透了中科院著名科學家張光鑒研究員創建的科學教育理論——相似理論,就是在兩個相差甚遠的事物間找相同,在兩個極其相近的事物間找不同;通過找不同、找相同,提高小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思維能力。
《生命之源——水》單元選擇水的話題,作為研究地球與宇宙版塊中“地球物質之二——水”的切入點,站在生命的高度,全面地、客觀地認識水的巨大作用,引導學生真正體會到水是生命之源,應該節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本單元由四部分構成:生命離不開水、觀察水、神奇的水和地球上的水。本單元內容與以往“水”內容相比,不再以知識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不追求科學知識體系的嚴密性能夠、完整性、邏輯性,而是突出學科知識的整合,強調探究過程中的體驗,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看待水,將有關水的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下,時學生體會到聯系生活的教育所帶來的魅力。要從生命的角度認識水。
《它們是什么做的》單元是關于材料的性質、用途,以及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等方面的內容。本單元首先將一級研究主題立為首課,通過觀察教室內各種物品的材料,使學生意識到物品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來源可將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兩種。接下來的四個次級主題分別構成并列平行的四課,分別選了常見的紙、紡織材料、金屬和塑料,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常見材料的特點。本單元從題材看,很適合對學生進行STS教育,在《紙》的研究中,滲透保護紙的原材料——木材資源的教育;在《紡織材料》中讓學生對未來的服裝進行大膽設計;在《金屬》一課中,讓學生綜合考慮材料的多種性能,進行有關物品的餓選材設計;在《塑料》一課中,讓學生思考塑料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法。
《提出問題》單元從為科學探究做好起點工作的立場出發,安排了兩個研究主題,即學習怎樣多提科學問題和學習怎樣提好的、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依主題分課,即構成呈遞進關系的兩課:盡可能多地提出問題,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教師可能將面對學生“海提”的局面,因此,要讓學生學會提有價值的科學問題。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1)、三(2)、三(3),三(4)班的小朋友,紀律良好,學習習慣初步養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課堂反應都明顯高于、優于女生。
2、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閱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系;部分學生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無法適應。
3、兒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為學生在小學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四、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歡看科技書籍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證據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珍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問題,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知道在探究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5、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科學、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夠想出一定的辦法研究問題。
六、教學措施: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方式,加強現代科學知識、現代科學理論的學習,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和教法學法
。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角色扮演
實驗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種植飼養
科學游戲參觀訪問科學欣賞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實驗法暗示法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6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么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什么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于科學探究始于提出問題、細致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提問能力、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并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歷來理解科學,并與科學家的經歷做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么,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特征。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的一般特征。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現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念的認識。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并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于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發現和提出關于紙的相關研究問題。經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征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的工具,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并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知道它們的區別、特點和用途。
13、了解常見金屬的,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樂于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并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創設科學探究的情景,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課程和校本資源,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6、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7、充分運用教具、現代媒體、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8、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是由“植物”、“動物”、 “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4個單元組成的。這四個單元,將帶領每個剛開始科學課學習的學生,展開四段不同但有聯系的科學學習旅程。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由于三年級剛剛接觸科學學科,因此要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余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知道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說,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著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8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材分析:
1、本冊教科書遵循《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基礎的、適于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較三年級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識切塊”式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游戲里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研究與實踐》等5個單元,共22個課題。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2、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三年級科學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1-09
三年級科學下冊科學教學計劃3篇11-09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6-11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6-28
科學教學計劃三年級06-13
三年級科學的教學計劃06-13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3-31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7-12
三年級科學的教學計劃05-08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