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動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2、不同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形態、變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壽命的長短也不相同。過程與方法
1、查閱和交流資料,了解更多動物的生命過程。
2、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現共同的規律,提高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能力。3、用流程圖和循環圖表示動物的生命周期。4、按卵生還是胎生、變態還是不變態給動物分類。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動物的生長發育都有自己的規律。2、培養研究生命奧秘的興趣。【教學重點】
觀察了解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教學難點】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學準備】
一些有關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圖片和資料。【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蠶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其他動物的一生也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嗎?這個過程的各個階段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學習新課
1、讓學生觀察書中的圖,了解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組選擇其中一種動物,討論這種動物一生中必須要經歷哪些生命階段,用流程圖表示這種動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閱資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時間(即壽命)。(在查閱資料中還要注意:動物的壽命問題較復雜,它同環境關系極大,盡量采用人工飼養條件下取得的數據。)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較不同動物的生命周期,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讓學生能總結出它們相同的地方。)
(2)指導學生給動物分類。分類的標準就是是否經過變態,以及卵生還是胎生。3、觀察了解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1)課前要求學生收集雞、蝴蝶、蜻蜓、山羊、熊貓、魚等動物生命周期和壽命的資料,并帶到課堂上來。(活動方式主要以小組查閱資料和大組匯報交流的方式進行。)
(2)布置任務并提出要求:每組從上述動物中選擇兩種,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經歷的時間,并把它們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3)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查閱資料,并用流程圖或循環圖表示它們的生命周期。為節約時間,流程圖或循環圖都用文字和箭頭表示。(鼓勵學生能查找出某種動物的每個生命階段的形態、行為、食物和生活環境。)
(4)小組匯報交流。在某個小組匯報的時候,查閱相同資料的組,可以補充和提出不同意見。(學生匯報時,教師要把大家認可的結果,填寫在班級大表上。)
4、教師小結:雖然動物個體最終會死亡,但是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絕,并得以不斷延續。
【板書設計】
6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動物名稱雞蝴蝶蜻蜓山羊熊貓魚(鯉魚)【教學后記】
生命周期(流程圖)卵→雛雞→成雞卵→幼蟲→蛹→成蟲卵→幼蟲→成蟲小羊→成羊幼仔→成年熊貓卵→幼魚→成年魚生命周期的時間約14年約20年約1年約15年約20年約50年7、我們的生命周期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今后還將發生變化。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齡階段,身體的特點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4、人的壽命長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關系。過程與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體生長變化的資料。2、預測今后的身體還將發生什么變化。3、調查不同年齡段人身體的特點。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體變化的規律,以及影響壽命的因素。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珍愛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教學難點】
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指導學生了解人一生的身體變化特點。【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以及能力發展的變化;教師設計好“o歲一9歲我們的生長變化”班級大表,“各年齡段人的身體特點”班級大表,收集嬰兒、幼兒、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活動能力的圖片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所有的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樣的呢?二、學習新課
1、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1)我們是從哪里來的;
(2)我們剛出生時是什么樣子的;
(3)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2、我們的一生
(1)調查身邊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齡段人的身體特點。活動分為四步:(一)找出身邊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們的年齡段;(三)把他們歸到不同的年齡組;(四)觀察他們的身體特點。
(2)人可以按年齡劃分不同的階段,比如:兒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樣劃分呢?了解和比較他們的不同。(比如兒童組和青年組;青年組和中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然后再通過交流,對人一生的身體特點有較全面的把握。)在小組比較的基礎上,最后全班匯報、交流、匯總。
(3)教科書第37頁大表中的內容要在各組比較的基礎上填寫,經過綜合、概括得出各年齡段的特征。
3、指導學生總結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動物一樣,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這樣共同的四個階段。(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師小結: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時健康生活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兒童少年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其健康情況會影響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加強體育鍛煉,關愛生命,珍惜健康。
【板書設計】
7我們的生命周期
15歲以前都叫兒童(其中不滿1歲的為嬰兒,12歲一15歲的為少年)16歲一35歲為青年35歲一60歲為中年60歲以后為老年【教學后記】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為他們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系,具有創新意識、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探究與興趣目標
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
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新、合作分享。
(三)科學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
①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
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
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
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冊科學包含五個單元,共19課,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
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
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
5.力作用于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
8.植物能適應環境,可制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9.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
10.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
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
13.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著。
14.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
16.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
在以上18個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掌握的度,既不過于淺顯,讓三年級學生感覺沒有在科學通過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學難點,讓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并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及生活經驗來系統、科學的學習本冊科學知識,并引導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間的聯系,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既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與科學思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單元設計意圖
第1單元《植物的一生》設計意圖: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對自然界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動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植物遍布我們的周圍,為我們提供食物、氧氣和美好的環境,研究植物是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內容。對于兒童來說,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們知道植物的存在卻很少有目的地去觀察和了解植物,對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形態與功能缺乏研究與認識。;精品教育資料文庫。
兒童對植物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二年級下學期學生栽小蔥,通過觀察并記錄小蔥每天的喝水情況,了解到水是小蔥生長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長有不一樣的基本需求。本單元要讓學生在低年段栽小蔥活動的基礎上,以種為載體,從觀察植物生命的某個階段延伸到觀察植物的一生,實現對植物生命歷程的認識。學生將通過親手種植番茄或黃瓜,觀察并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認識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功能,為四年級學習植物的營養與繁殖,六年級學習生態平衡打下基礎。
本單元精選了番茄和黃瓜這兩種既常見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為種植和觀察對象,按照自然順序編排內容,從播種到收獲,按照兩種植物的生長過程依次展開對其根、莖、葉形態的觀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綠色開花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從學習目標上看,本單元既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第2單元《植物與環境》設計意圖:從遺傳學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樣性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在遺傳與變異的過程中,接受自然選擇的結果,具體表現為變異的物種能適應生存環境就得以存活,否則便面臨死亡。這樣一來,存活下來的物種便具有了適應生存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制。從研究生物對環境適應性的難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會像動物那樣頻繁地移動位置甚至進行長距離的遷徙,所以研究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要比研究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簡單一些,也比較容易得出結論,適合作為小學科學的學習內容,也便于小學生進行研究。
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對植物的多樣性有所認識,在一年級下學期也學過《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礎上,學生會產生更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希望對諸如各種各樣的植物“是長在哪里的”“為什么會長成這樣”等疑問作出解答。為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建構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教材以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征為主體內容,選取幾種學生較為了解的環境——沙漠中、水里、石頭上,指導學生在動手活動和閱讀資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制,讓他們懂得植物適應環境的一些初步知識,并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3單元《聲音的奧秘》設計意圖:聲音對于地球上的動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聲音,整個世界便會沉浸于一片靜寂當中,動物將失去感知環境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隨時隨地生活在充滿聲音的環境里,無論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聲音都客觀存在,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研究聲音現象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認識客觀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礎內容之一,對于幫助兒童了解、認識外部世界有著重要的意義。本單元圍繞認識聲音的產生、傳播及聲音的特征等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感悟、研究、認知聲音的奧秘。聲音無疑是每個人都“司空見慣”甚至“充耳不聞”的,從嬰兒時期就早已“耳熟能詳”了。但聲音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又是如何傳播的,很多人對此缺少思考,對兒童而言尤其如此。他們對聲音現象、變化過程的知識積累不足,形象思維缺乏,概念模糊。本單元通過系列科學探究活動解答聲音的產生、傳播與變化這三大疑惑,用活動體驗糾正偏見,也為初中學段學習聲音規律提供知識基礎與實踐經驗,使學生樂于參與到聲音現象的科學探究活動中來。
本單元的探究活動采用了顯性化的方式,讓難以直接觀察到的聲音“現身”,使聲音“看得見”,以及聽得見聲音在各類物質中傳播等,讓學生感受到看不見的東西也具有客觀存在性,并且學會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觀察、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為其終身發展服務。
第4單元《身邊的材料》設計意圖:材料是我們生活的物質基礎之一。從文具、衣帽、課桌到輪船、火車、宇宙飛船……各種各樣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萬的物品。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材料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歷史上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也都是以材料為標志來劃分的。面對種類繁多的材料,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認識材料的特征?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認識材料的特征?材料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我們怎樣研發適應時代需要的新材料?這些都是本單元要研究的問題。
本單元共有四課。第一課為材料總覽。通過觀察身邊的各種材料,使學生意識到物體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來源可將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來是并列平行的三課,分別選取了紙、金屬和塑料為研究對象,它們不僅常見、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這三課的設計模式大體相同:在認識材料性質的同時,交織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練習。所涉及的科學探究過程技能有:觀察、描述、控制變量、作出假設、實驗、概括推理、表達交流等。
本單元也將“科學一技術一社會一環境”結合得非常好,可以培養學生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情感和態度。在紙的硏究中,滲透了保護紙的原材料——木材資源的教育;在《金屬》一課中,讓學生綜合考慮材料的多種性能,進行材料的設計;在《塑料》一課中,讓學生思考塑料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法等等。
第5單元《觀察天氣》設計意圖:天氣是大氣在一定區域、一定時間內的物理狀態。天氣的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天氣定量的觀測以及對量的分級,是人類建立應急響應機制的重要依據。臺風、洪澇、干旱等氣象災害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點才能預防災害、減少損失。了解天氣與氣候的相關知識,學會觀測天氣的基本方法,樹立正確的關于天氣的觀念,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公民所應具備的地球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眾對天氣與氣候的熟知程度,對其參與諸如氣候變暖等全球性話題的討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中年級的孩子對天氣的知識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級時他們學過《關心天氣》這個單元,但是對天氣缺乏定量觀測的經驗。他們已經認識到天氣變化、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但不會從量的意義上去判斷影響的程度。此外,學生對天氣和氣候區分不清,對各氣象要素也未形成整體的認識。
兒童在天氣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進階性,他們是先認識具體的天氣現象,進而了解這些現象的規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氣現象形成的原因。本單元處于兒童天氣概念發展的中間環節,重點是要幫助學生建立“量”的概念,通過觀測天氣去把握幾個重要的氣象要素的變化規律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不只是呈現關于天氣與氣候的若干科學知識,還鮮明地顯示出天氣知識從形成到運用的邏輯,由這樣幾個問題串聯起來:為什么要知道關于天氣的量?怎樣才能知道這些量?知道這些量可以做什么?帶領學生弄清楚這些問題,其用意在于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天氣知識的意義何在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設計意圖:在科學教育的過程方法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雖然探究式科學教學是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所經歷的一般過程,但由于兒童受到發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探究。小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應采用比較簡單的形式,以適合兒童發展水平。
科學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驟、程序,是科學家群體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中總結而來的。科學方法創造了科學知識,體現著科學的精神與態度,彰顯著科學的本質與價值。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是整個小學科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回顧和分析科學家探究活動的一般流程基礎上,我們可以在其中發現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基于對自然的觀察提出問題等。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要素的形式提出了科學探究活動的共同要素,包括提岀問題、作岀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等八個方面。以要素形式來提出,提示我們學生的探究活動不一定完全按照這個流程的順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探究活動中都涵蓋全部八個要素,例如,在指導低年級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問題不一定是由學生自己提岀來的。但是,學生如果能夠掌握探究活動的一般流程,那么他們今后面對問題時,就有了自主設計和開展探究活動的必要基礎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學生將運用并發展觀察、測量、分類、推理、預測、控制變量、假設、解釋、交流等科學方法,這些被稱為科學探究的過程技能。科學探究的技能不是孤立出來逐個培養,而是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做中學”的方式,逐步得到訓練。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親歷“像科學家那樣”探究的過程,在過程中訓練科學探究的技能,是科學教入學的重要目標。
本套教材以專項學習的形式,設置“像科學家那樣”單元,與程師那樣”單元一起形成兩個面向的專項技能發展體系。在一年級到年級
的12冊教材中,分上、下兩冊交替安排,各有側重,做到依據學單的發展水平,選取不同的重點和深度,讓學生獲得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提高。專項學習的選題,選取有利于凸顯清晰的探究過程的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活動的過程要素及其關系。對學生認識探究活動過程要素的教學,并非僅在本專項學習中進行,應該滲透在全年段教學過程中。因此,每學年所安排的專項學習強調的要點,教師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學中有所體現,并在專項學習中幫助學生進一步整理、明晰,形成完整的認識本套教材專項學習中的科學探究過程細化為八個步驟,基本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要素,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查閱文獻、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這八個步驟同樣呈現螺旋上升的設計思路。在低年段的學習中是由發現問題、尋找證據、分享、交流這三個步驟來統領的;進入中年段以后呈現的是七個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進入高
年段以后,進一步增加了查閱文獻。本冊教材的“像科學家那樣”選取了“下雪以后,人們會在積雪冰凍的道路上撒工業鹽”的生活情境,通過提出“為什么要在冰凍的路面撒鹽”和“在冰上撒鹽和不撒鹽,結果有什么不同呢”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親歷對這個問題的探究過程。在三年級,重點對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得出結論和分享交流進行較為細致的指導。首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提出問的方法,通過對比“為什么要在冰凍的路面撒鹽”和“在冰上撒鹽和不撒鹽,結果有什么不同呢”這兩個問題有什么不同,理解要提出能夠通過實驗找尋答案的問題;其次,引導學生設計進行對比實驗的探究方案,強調實驗的公平性;再次,在得岀結論時,培養學生根據實驗所獲得的結果(證據)來對假設進行判斷,得出結論;最后,強調分享交流時要結合證據介紹結論以及在交流質疑時也要提出證據。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著重對四個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體現探究過程技能的螺旋發展,但并不意味著未被突出強調的方面在探究過程中不重要,如作出假設、處理信息,同樣要讓學生去經歷這些過程。
四、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新科學作業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并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系,引導并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維,并對現有的事物敢于質疑,敢于打破常規,敢于創新的能力。
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與上學期相比,經過二年半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與一定的科學素養;但與四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及跳躍性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并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學生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3
一、教材簡析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組成:《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教材一方面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度,并初步認識到事物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另一方面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構造和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采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通過養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度,并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三、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秘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秘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游戲:游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秘密。
五、課時安排
單元序號單元課題課時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6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7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7第四單元關心天氣6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征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氣”、“植物的一生”、“動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與熱”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混合單元:著重引導學生對物質混合的現象進行觀察,認識有些物質混合后其中的各個成分不會發生變化,而有些物質混合后會生成新物質;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親自動手制造混合物并學習對固體混合物進行簡單分離的方法。
2、空氣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并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空氣作為物質的一般屬性。并設計了有關認識空氣的特殊性質的探究活動,最后一課時則引導學生探討空氣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3、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征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周期的概念,并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數據的方法。
4、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征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并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5、沉和浮單元:主要涉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來制作小船和潛艇等問題。
6、冷與熱單元:是由“冷水與熱水”、“熱脹冷縮”、“溫度和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4部分組成。本單元主要引領學生親歷探索科學、建立科學概念的過程,他們將獲得“冷與熱”的有關知識和認識溫度計、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一些技能,并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植物的一生”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種植和養殖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游戲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內容
1 始業教育混合身邊的物質(一)
2 混合身邊的物質(二)
3 分離混合物
4 研究土壤
5 了解空氣
6 被壓縮的空氣、流動的空氣
7 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8 種子變成芽
9 芽長成苗、開花了!結果了
10 果實和種子
11 迎接蠶寶寶的誕生、可愛的蠶寶寶
12 蠶寶寶變了新模樣、蠶的生命周期
13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4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造一艘小船
15 冷水與熱水
16 熱脹冷縮
17 溫度和溫度計
18 測量物體的溫度
19 期末總結和測驗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學期的科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材料”、“聲”、“光”、“電”、“磁”。調整后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每個單元都有七個教學內容,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至兩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能夠自己想出辦法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2、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的詞匯、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
四、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6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44人,兩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的第一批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學期教學目標
本冊教科書遵循《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基礎的、適于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較三年級上學期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識切塊”式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巖石》《動物王國》《電的本領》《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共22個課題。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各單元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六、教學時數和課時安排
第一周:小車的運動、玩滑梯的啟示2課時第二周:蹺蹺板1課時第三周:彈簧的學問1課時第四周:有趣的磁鐵2課時第五周:空氣在哪里、熱空氣2課時第六周:風的形成、地球的外衣2課時第七周:土壤里有什么1課時第八周:土壤的種類1課時第九周:土壤與植物1課時第十周:認識巖石1課時第十一周:做個巖石百寶箱1課時第十二周:螞蟻、它們都是鳥2課時第十三周:貓和兔1課時第十四周:多樣的動物2課時第十五周:燈泡亮了1課時
第十六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1課時第十七周:誰的本領大1課時第十八周:安全用電1課時第十九周:期末復習4課時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過分強調趣味性、游戲性,忽視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2、過分強調“情境”、“快樂”教學,忽視學生習慣的培養。
3、過分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忽視課堂教學的組織性。
4、過分注重過程評價,忽視結果評價。
5、過分強調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忽視傳統的實驗教學。
八、教具準備
天平、杠桿尺、指南針、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圓形磁鐵、燈座、開關、電池盒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第二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第三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第四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了解磁鐵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
2、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
4、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
3、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科學課程內容也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3、加強優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4、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5、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種植我們的植物
2、我們先看到了根 種子變成了幼苗
3、莖越長越高 開花了,結果了
4、我們的大豐收 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5、蠶的生長變化 蠶變了新模樣
6、蛹變成了什么 蠶的生命周期
7、其它動物的生命周期 我們的生命周期
8、溫度和溫度計 測量水的溫度
9、水結冰了 冰融化了
10、水珠從哪里來 水和水蒸氣
11、水的生態變化 我們知道的磁鐵
12、磁鐵有磁性 磁鐵的兩極
13、磁極的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14、指南針 做一個指南針
15、其他動物的橫名周期
16、機動 我們的生命周期
17、總復習
18、復習考查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8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發展態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發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六(1)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六(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局限,發言不如一班積極,表現欲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布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并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系,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1、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2、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3、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4、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復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1、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2、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后交流,課堂復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了解復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3、給困難生以的展示機會,以呵護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采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我們周圍的土壤”和“植物和我們”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征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等五個單元。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
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后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制成一兩種混合物。
2、老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于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老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老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于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并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于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系;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制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老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護
5植物和我們
6果實和種子
7根和莖
8葉和花
9認識固體
10把固體放到水里 11認識液體
12把液體到進水里
13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上來 14今天天氣怎么樣 15氣溫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么風
18氣候與季節
19 觀察
20 測量
21學期總結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并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范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注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
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三(1、2、3)三個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科學課課堂上有趣的實驗、多彩的探究活動,深深吸引著學生,他們都喜歡科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科學觀察活動、研究探究活動能力有所增強,科學探究合作意識也有所增強,小組合作分工也明確了,實效性也有所提高。四個班級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及態度較好,也有較強的觀察記錄能力,本學期的科學素養提高應該比較明顯。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3、其它措施:新 課 標第 一 網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游戲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
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2、種植我們的植物
3、我們先看到了根
4、種子變成了幼苗
5、莖越長越高
6、開花了,結果了
7、我們的大豐收
第二單元
1、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蠶的生長變化
3、蠶變成了新模樣
4、蛹變成了什么
5、蠶的生命周期
6、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7、我們的生命周期
第三單元
1、溫度和溫度計
2、測量水的溫度
3、水結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從哪里來
6、水和水蒸氣
7、水的三態變化
第四單元
1、我們知道的磁鐵
2、磁鐵的磁性
3、磁鐵的兩極
4、磁鐵的相互作用
5、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6、指南針
7、做一個指南針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是以學生生活經驗圈的不斷擴大逐步展開教學內容的。按照“家庭—學校—家鄉與祖國—地球和宇宙”的脈絡,隨著學生成長過程中生活經驗圈及視野的不斷擴大,逐步擴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體現多學科知識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注重探究學習活動安排,盡可能讓學生投入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從而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注意了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利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科學素養的逐步形成。教材實用性、可操作性強。每個階段設計了相對獨立的研究內容,如種鳳仙花單元,分別設計了播種(認識植物的種子)、觀察莖葉的生長(認識植物莖葉的特點)、研究鳳仙花的花(認識植物花的構造)、對“結果”的觀察研究(認識植物果實的特點及存放種子的方法)、對鳳仙花一生的生長情況進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課有較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活動,便于教師操作。同時,這些內容又是相關聯的,它們是根據植物自然生長過程有機編排的,在教學實踐中,有利于教師針對植物生長階段的最佳時機,調整實施教學過程。
三、學生學情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喜歡動植物,能參與課堂學習,動手實踐操作,但觀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目的的觀察,不會從動手操作中總結經驗,學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強,喜歡單獨行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4、做好觀察、操作、制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系現代科技、生活,并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系,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周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了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并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范圍在一20°C—}—11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一20°C—}—11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注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
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游戲 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征(動、植物); 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 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小學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后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開篇,是因為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為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并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于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為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征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征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并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
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
三年級共有2個班,是三年1班和三年2班。三年1班有學生22名;三年2班有學生27名。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游戲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在動物的生命周期/第6課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只是學習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的生命周期/第7課我們的生命周期中滲透“保護身體健康的法律意識”。在“溫度與水的變化”/第7課水的三態變化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猜猜猜
本單元是《科學》教材三年級第一單元。包括四個知識點,
1、猜猜看。
2、猜對了嗎。
3、猜猜猜。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風啊,你吹吧”是第二單元,包括三個知識點,
1、起風了。
2、風的測量。
3、可愛又可恨的風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神奇的指南針”是第三單元,包括兩個知識點:
1、神奇的小針
2、有趣的磁鐵游戲。
3、磁鐵的妙用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
“水和鹽的故事“是第四單元,
1、把鹽藏起來。
2、水落“鹽”出。
3、沉與浮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電與我們的生活”是第五單元,包括四個知識點:
1、生活離不開電。
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地球真的不動嗎”包括兩個知識點:
1、白天與黑夜。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本單元包括三個知識點:
1、科學,生活的朋友。
2、科學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3、展望美好的未來。
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銀行
本單元包括兩個知識點:
1、漂移的大陸。
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七、全冊教學進度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猜猜猜
1、猜猜看……………………………………………1課時。
2、猜對了嗎……………………………………1課時。
3、猜猜猜……………………………………1課時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1、起風了……………………………………………2課時
2、風的測量……………………………………………1課時
3、可愛又可恨的風……………………………………………2課時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1、神奇的小針……………………………………………2課時
2、有趣的磁鐵游戲……………………………………………1課時“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3、磁鐵的妙用……………………………………………1課時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
1.把鹽藏起來……………………………………………2課時2.水落“鹽”出……………………………………………2課時
3.沉與浮……………………………………………2課時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1、生活離不開電……………………………………………1課時
2、電燈亮了……………………………………………1課時
3、小心!有電……………………………………………2課時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1.白天與黑夜……………………………………………2課時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2課時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1.漂移的大陸……………………………………………2課時
2、我也能當科學家……………………………………………2課時
期末復習期末復習期末復習檢測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巖石”、“電的本領”、“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資料對地球有初步了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土壤進行觀察與研究,了解土壤的種類。在探究中搜集、欣賞巖石,從中體驗自然美。
第四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動物入手觀察,了解他們的特點,學會珍愛生命,養成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第五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于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杠桿尺、水槽、磁鐵、彈簧、土壤、各種小動物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于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并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通過到附近的農田、菜園、花園里觀察土壤的活動,認識土壤里有什么,知道土壤的種類和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土壤的重要意義,知道愛護土壤,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3、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
4、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并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13
《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13
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8-29
三年級科學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1-09
中班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3-25
小學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8-10
三年級科學下冊科學教學計劃3篇11-09
科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4-11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3-31
三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