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計劃【熱】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包括了“到生物園里學科學”、“學習用品”、“課外活動”、“文藝匯演”四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學生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六、教改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課時安排及進度:
單元 內容 課時 周次
到生物園里學科學
第一單元 1認識土壤 1 1~4周
2種子發芽 1
3向上長還是向下長 1
4根朝哪邊長 1
5莖往哪邊長 1
6植物怎樣“喝水” 1
自由研究 2
學習用品
第二單元 7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 1 5~7周
8圓球筆芯為什么能伸縮 1
9筆桿上橡膠套的作用 1
10各種各樣的紙 1
11紙是怎樣造出來
科學教學計劃2
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目標
1 、對自然界、科學活動及現代科技等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樂于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問題并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
2、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識環境污染現象,產生熱愛大自然,愛護、保護動物和周圍環境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并樂意為保護環境做出積極的努力。
3、學會運用多種感官綜合地認識事物,能按照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等活動獲得廣泛的科學知識和經驗。
4、能積極、主動地參加討論、探索等活動,具備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5、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初步形成科學概念。
第六周小豆豆發芽了
第七周什么能融在水里
第八周干凈的水
第九周火的利用與危害
第十周找平衡
第十一周人體的外衣_—_—皮膚
第十二周各種各樣的動物
第十三周動物怎樣睡覺
第十四周“五一”節假
第十五周動物怎樣行走
第十六周動物之最
第十七周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第十八周我們向動物學本領
第十九周食物鏈
第二十周現代通訊工具
第二十一周垃圾的利用與回收
第二十二周
總復習
二、教學進度安排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周多變的世界
第二周我們生活的地球
第三周一年四季
第四周茫茫的沙漠
科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解決問題的探究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并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鐵的應用。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本人是新接手三年級教學,通過第一周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很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態勢較好,這對科學教學的實施有很好的基礎,學習也比較認真,但科學課堂常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強化。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并得以不斷延續。
3、什么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系的。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周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周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致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于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發展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利用學校設施優勢,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6)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7)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教學進度
周 次 | 教 學 內 容 | 課時數 |
1 | 始業教育;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 2 |
2 | 種植我們的植物;溫度和溫度計; | 2 |
3 | 我們先看到了根;測量水的溫度; | 2 |
4 | 種子變成了幼苗;水結冰了; | 2 |
5 | 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冰融化了; | 2 |
6 | 蠶的生長變化;莖越長越高; | 2 |
7 | 水珠從哪里來;蠶變了新模樣; | 2 |
8 | 水和水蒸氣;水的三態變化; | 2 |
9 | 復習、觀察記錄整理; | 2 |
10 | 我們知道的磁鐵;磁鐵有磁性; | 2 |
11 | 蛹變成了什么;磁鐵的兩極; | 2 |
12 | 蠶的生命周期;磁極的相互作用; | 2 |
13 | 養蠶單元資料整理與復習; | 2 |
14 | 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我們的生命周期; | 2 |
15 | 開花了,結果了;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 2 |
16 | 我們的大豐收;植物單元復習總結; | 2 |
17 | 溫度與水單元整理復習; | 2 |
18 | 指南針;做一個指南針; | 2 |
19 | 磁鐵單元整理復習; | 2 |
20 | 期末考試; | 2 |
科學教學計劃4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度,并初步認識到事物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并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本單元由4課組成。1。我們周圍的土壤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護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并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系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本單元的重點是進行一次"種油菜"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周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使用鑷子進行解剖和制作標本的簡單方法:完成種子和花生長過程中的一些探究實驗;連續記錄下油菜生長各階段變化的并進行資料匯總,總結規律,使學生對繼續探究植物世界的奧秘充滿濃厚的興趣。種植活動是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伴隨著這個活動,學生們將會遇到許多有趣的問題,井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單元共分為4課。1。植物和我們2。果實和種子3。根和莖4。葉和花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并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分為6課。1。認識固體2。把固體放到水里3。認識液體4。把液體倒進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6。認識船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于《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么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系,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溫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風"指出天氣現象存在規律性,季節的氣候特征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單元分為6課。1。今天天氣怎么樣2。氣溫是多少3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風5。氣候與季節
三、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構造和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采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通過養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度,并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秘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秘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游戲:游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秘密。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3土壤的保護
4植物和我們
4果實和種子
5根和莖
5葉和花
6認識固體
6把固體放到水里
7認識液體
8把液體倒進水里去
9使沉入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0今天天氣怎么樣
12氣溫是多少
13雨下得有多大
14今天刮什么風
15氣候與季節
16自由研究、觀察
17測量
18復習
科學教學計劃5
一、 教學內容
1、引導幼兒體會大自然的美與奇妙,熱愛大自然。
2、引導幼兒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喜歡動手操作,在實驗中積極思索,對實驗結果感興趣。培養幼兒喜歡探索,愛思考、愛提問,積極回答問題的好習慣。
3、引導幼兒學習細心、專心地觀察、能從不同角度或進行連續觀察,找出事物的簡單原因,學習簡單的推理,學習從不同角度對物體進行分析。
4、認識一些動植物,初步感知動、植物的多樣性,體會人與動植物、動物與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5、引導幼兒感知環境對動植物的重要意義。知道水、空氣、土壤與動植物生存的關系,理解環保的意義。
6、進一步了解四季動植物的變化,觀察風、雨雪天氣現象。
7、學習風、電、水和太陽對人的益處和危害,初步體會事物的兩面性,感知簡單的物理現象,聲、光、磁、顏色的變化、沉浮等。體會事物的發展變化。
二、教學目標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進度計劃表
略
科學教學計劃6
一、學情分析
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原班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訓練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1、生物與環境:此單元包括“一棵頑強的小樹”、“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假如大樹都倒下”4課書,主要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生物的生存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實驗、觀察、調查、閱讀科技史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2、營養與健康:此單元包括“食物中的營養”、“消化與吸收”、“飲食與健康”3課書,圍繞人的生存逐層遞進地展開研究,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驅動、實驗、調查、測量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7課時。
3、地表變化的奧秘:此單元包括“地表在變化”、“地震”、“火山”、“巖石也變化”、“走近礦產”以及“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6課書,重點介紹了引起地表變化的各種內、外力因素,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教材提供的事實或數據進行判斷和推理。如:推測喜馬拉雅山曾經發生的變化,推想噴發過后的火山山體外形,推測煤的形成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8~9課時。
4、能量:此單元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編排了“能量家族”、“熱能變、變、變”、“電表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打開能源寶庫”5課書,通過觀察、實驗、閱讀科技史、調查、制作、設計等方法,指導學生認識能量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5、月球:此單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陰晴圓缺”2課書,旨在通過觀察、猜想、閱讀科技史、模擬實驗等活動,引領學生探究月球的奧秘,了解關于月球的更多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3課時。
6、我們怎樣做判斷:此單元是先通過案例及本學期回憶整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出進行推理判斷的方法,然后引領學生將總結的方法理論進行又一次的運用。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能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推理和判斷,能將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轉化成語言并能有條理地敘述。能夠及時修訂、完善自己的假設和計劃,比較熟練地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并能用于實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實驗、設計并制作簡單的科學模型和科技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
1、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懂得食物鏈的含義;能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于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2、了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了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4、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了解火山噴發現象;了解地震的現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及其提煉物的名稱;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5、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運動模式;從各種媒體上了解更多的有關月球的知識。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通過課堂和實驗活動,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五、教學難點:
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六、主要教學方法與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七、教學安排(每周2課時)
周次 教 學 內 容
1 《一棵“頑強”的小樹》
2 《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
3 《假如大樹都倒下》
4 《食物中的營養》
5 《消化與吸收》
6 《飲食與健康》、《探索月球的'秘密》
7 《月有陰晴圓缺》、《地表在變化》
8 《地震》、《火山》
9 《巖石也變化》、《走進礦產》,
1 0 《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
1 1 《能量家族》
1 2 《熱能變、變、變》
1 3 《電表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
1 4 《打開能源寶庫》
1 5 《我們怎樣做判斷》,《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 6 復習
1 7 復習
1 8 復習,期末考試
科學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我們將繼續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教學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科學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
四(下)的教材內容主要是生命世界和物質科學兩方面。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特點:問題—假設—驗證—結論,這和科學家工作沒什么兩樣,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是科學家。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也是科學課真正的精神和內涵。本學期,學生探究對象是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相互關系,共安排了5個教學單元:《骨骼與肌肉》、《養蠶》、《物體的運動》、《無處不在的力》、《調查與預測》。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為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礎。本學期的科學探究首次涉及對比實驗,教師要細心引導,要具體指導操作的方法,帶領學生經歷“預測—設計并進行實驗—整理分析收集的證據—表達與交流”科學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變量。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收集證據,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理解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礎上形成結論和解釋,驗證自己的假設。養成大膽假設、仔細實驗、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和敢于闡明自己的觀點,虛心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疑,反思改進自己的探究過程的合作探究態度,使學生知道科學也需要共享。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教材設計了觸摸、模擬、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動,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作用,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懂得運動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
第二單元《養蠶》讓學生親身經歷一次完整的養蠶過程,觀察到一個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偉大,體驗到為養蠶所付出的辛苦勞動和養蠶成功的快樂(與三年級的種植相聯系),在知識、情感、態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收益,在養蠶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一場養蠶活動交流會,讓學生回顧
養蠶的經歷,展示自己在養蠶活動中的研究成果。
第三單元《物質的運動》選取了力學中可直接感受的“運動”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運動是物質的基本規律之一,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用參照物作為判斷標準,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物體的運動狀況,學會簡單的定量觀察,學會辯證地看問題,本單元出現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去探究影響小車的運動的快慢的因素和擺的快慢因素,這是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跨越,教師要對學生探究方法作具體的指導,要讓學生知道要保證實驗的公平,實驗結果的公正和客觀,實驗中有些條件不能改變,有些條件需要改變,但每次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在探究過程中,要求學生大膽假設,周密計劃,認真操作,仔細觀察,要尊重事實,要做好原始記錄,要用數據說話,教師的角色由初始的“幫”到“扶”,漸漸到“放”。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方向,力有大小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通過對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綜合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自主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和預測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情況應采用調查,調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預測是對事物的未來作出科學猜測,預測要有依據。
二、學生現狀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教學措施:
1、以“研課標,說教材”活動為主線,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學計劃9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歷了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其是觀察的方法;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本學期,四年級(2)(3)(4)班有學生127人,大班額讓教學產生了許多難點。每班學生中部分好動、思維活躍、積極性高,這也為科學課程的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薄,學習習慣有待于改進,家庭條件和環境不夠,給科學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并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了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三、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引導學生從日常的學習、生活習慣著手,養成良好的觀察、思考、記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學生素質的要求:
1、環保教育
通過對“溶解”、“聲音”、“天氣”、“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積極探求新知和仔細、科學的態度,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倡導人人參加環境保護。
2、心理素質
①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形式,開發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②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盡量分解難點,通過學習能看得懂,學得會,并比較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讓他們建立自信心。
③激發興趣,大膽地探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探索活動的愉悅情境,耐心啟發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④及時評價、適時引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地矯正,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特別是對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肯定,使他們發言踴躍,課堂活躍。
科學教學計劃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于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系實際。
通過這幾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于“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小學生小學科學課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通過前面幾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里,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么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里,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筑、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風格各異的建筑,認識常見的建筑及其結構,建筑物的審美。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發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還將了解浩瀚的宇宙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后繼的艱巨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么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了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后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于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并形成關于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征及其變化規律。
“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于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并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三、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5、教學進度
略
科學教學計劃12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足之處:上學期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二、素質教育目標與任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是強化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規律,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高,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系,突出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訓練。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學主要以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作為教材的主線,根據探究過程依次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分析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六組,稱為“探究過程能力”,在強調培養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探究活動的選擇上,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強調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開設“問題銀行”,使學生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科學品質;配有“小科學家記錄本”,培養學生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在表現形式上,充分考慮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利用游戲、卡通、故事、童話、謎語、詩歌、連環畫、科幻作品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特別是重視滲透環境教育的思想,使學生從小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六年級上冊包括五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滿陽光;第三單元:大家動手做樂器;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第五單元: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二、教學目標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一班二班兩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習慣較差,第一節課便主動坦言從來都不喜歡科學。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習慣于被老師牽著走,很少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一節并去產生疑問并思考或實驗從而獲取知識更不用說在生活中靈活運用了。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
植物角里的科科學問題2課時
在實驗中探秘2課時
研究仍在繼續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滿陽光
讓生活充滿陽光2課時
探尋光的路線2課時
把光請進來2課時
我的“陽光小屋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第三單元大家動手做樂器
機動課時2課時
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
我給健康下“定義”2課時
登上健康快車2課時
健康大本營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第五單元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案例分析:對蚯蚓的探究2課時
難忘的科學探究過程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總復習2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師發展中心和學校教導處的工作安排,結合小學科學學科特征和本校科學任教現狀情況,本學期科學組教研活動是以“學生主體、學習本位、學教合一”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踐行“學本課堂”為目標,以“實驗教學”為切入點,以“科學探究”為重點,緊緊圍繞“教在學生學的起點”的主題展開教研活動。
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精神,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常規教學有序,扎實有效,不斷提高科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堅持科學教學與科學活動協同并進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方法的教學理念,積極創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科教學氛圍。
推動科學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化對“科學概念、科學思想和科學觀點”的認識和理解。全組教師共同探究“探究式科學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方式,推進本校科學教研的發展。
二、情況分析
1、成員情況分析
我組現有兩名專職教師,兩名代課教師,全組教師責任心強,工作認真,樂于鉆研教材。組內教師能積極交流討論。能認真備課,深入學生,課前準備比較充分,積極籌備各種實驗器材,教學中能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利用有效資源,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培養。每位教師能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經常互相學習,重視對新理念、新課標的學習和鉆研。
2、本學科特點與本校實驗設備分析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科學實驗是主渠道。本學期各冊教材中都出現很多實驗,但由于學校只有一個實驗室,沒有實踐活動場所,四個年級15個班使用實驗室,這給科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難度。不過,學校和我們組的老師都積極的通過各種途徑解決。
三、工作要點
1、加強學習,重視提高自身素質。
由于我校任教科學的教師都是年輕教師,所以有必要組織每位教師開展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技能的培訓和學習,指導教學實踐。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學習式”等多種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關于“信息技術”方面的專業技能,以及“探究式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希望通過培訓,能夠結合學科特色,應用于教學實際中。不定期舉辦讀書沙龍,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為教師交流讀書心得和收獲,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任教的科學教師也要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組內形成一種和諧、默契的同事關系,以求大家共同進步。
2、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位科學教師應嚴格執行課程教學計劃,認真鉆研新課標、新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寫好教案。全組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并講究備課的實效;深入落實“探究——研討”教學法,注重讓學生體驗科學發現、科學研究、科學創造的過程,形成自主的科學態度,發展科學素養,教師還要認真組織學生參與科學實驗與科學實踐。
本學期,我們還將迎來市小學六年級教育質量綜合測評,所以科學課的教學質量的優劣也必將直接影響到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形象。為此作為科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科學課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對集體備課,我們要充分認識集體備課的意義和作用。本學期將結合“探究式教學”的理論學習,按照“教師個人鉆研教材——形成個性教案——共同討論集體研究——形成共性教案——實施課堂教學——反思記錄教學得失”的過程進行集體備課。平時我們要做好提優補差工作,加強后進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期中我們將組織教學質量的調研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共同研究,尋求對策,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3、加強校內和校際間的交流研討,提高教學水平
本學期我們將組織準備各年級的一堂科學課作為研究課。邀請學校其他優秀教師給我們做科學教學的指導。共同研討科學課的課堂教學,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積極聯系周邊學校,組織片區活動,加強與其他學校老師的交流研討,吸取先進經驗,做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同時組織老師外出聽課,參加區級以上的教研活動或專家講座。外出學習的教師,在回校后的一周內要及時向教研組匯報材料,并在備課組活動時傳達學習,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好最大效益。
4、利用科學社團,提高學生科學素質
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須同學科的整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科學老師要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學研究活動。重視科學課教學的拓展延伸,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學探究活動,撰寫科學小論文,輔導學生進行科技小制作和小發明的實踐,處理好科技教育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可以充分利用科學社團,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努力為我校培養出優秀的“小科學家”。
四、教研組活動安排
周次 時間 活動內容 參加對象
1 2、15—2、21
開學工作
2 2、22—2、28
教研組預備工作會議
全體教師
3 2、29—3、6
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區小學生優秀科學探究項目評比
全體教師
學生代表
4 3、7—3、13
區學科教研組長會議
教研組長
5 3、14—3、20
區小學科學學本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一)
全體教師
6 3、21—3、27
校集體備課活動(一)
全體教師
7 3、28—4、3
區小學科學教研聯盟活動(一)
全體教師
8 4、4—4、10
區小學科學第三屆骨干教師研修班活動(一)
組內讀書交流活動
研修班成員
全體教師
9 4、11—4、17
“實驗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專題研討(一)
全體教師
10 4、18—4、24
期中教學質量調研校
集體備課活動(二)
全體教師
11 4、25—5、1
區小學科學學本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二)
全體教師
12 5、2—5、8
區小學科學第三屆骨干教師研修班活動(二)
“實驗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專題研討(二)
研修班成員
全體教師
13 5、9—5、15
區小學科學教研聯盟活動(二)
全體教師
14 5、16—5、22
區小學六年級學科復習會議
六年級教師
15 5、23—5、29
區小學科學學科團隊賽課暨
學本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三)
全體教師
16 5、30—6、5
校集體備課活動(三)
全體教師
17 6、6—6、12
區小學科學教研聯盟活動(三)
全體教師
18 6、13—6、19
區小學科學第三屆骨干教師研修班活動(三)
校讀書沙龍活動
研修班成員
全體教師
19 6、20—6、26
教研組工作總結
教研組長
20 6、27—7、3
期末總結工作
21 7、4—7、10
期末考試
科學教學計劃15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的聯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系。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教材圍繞“生長與變化”這一組統一概念組織“天氣”和“物質的狀態”等相關內容。包括六個單元:天氣、物質的變化、生長與變化、有趣的變化、農業與技術。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物質、變化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關心科學持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系。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3、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4、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5、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6、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7、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我認為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教學課時安排。
本學期課時約有34節。
【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計劃06-12
科學的教學計劃03-29
科學教學計劃05-11
科學教學計劃07-12
教學計劃科學03-25
科學的教學計劃06-24
科學教學計劃05-08
科學教學計劃07-30
科學教學計劃01-24
科學教學計劃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