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25 12:30:4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一年級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一年級科學教案15篇

一年級科學教案1

  單元目標:

  1.能夠像科學家與工程師那樣去嘗試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動或是工程實踐。

  2.制定科學課的規則并自覺在活動中遵守。

  3.了解科學家與工程師的一些工作場景。

  4.意識到科學家的研究與工程師的制造對于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5.愿意去主動搜集科學家與工程師的故事,并與同伴交流。

  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搜集科學家的故事,練習講一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說說科學家的故事

  1.觀察教材圖片,說說這些科學家正在做什么。

  2. 學生講一講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學家工作的場景圖讓學生進行交流。交流小結:科學家的研究要經歷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如觀察、實驗、收集記錄數據、得到發現等。

  1.學生說說在他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滾小球的經歷。

  2.實驗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在哪個位置的球會滾得遠一些。

  3.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做科學實驗,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鋪一塊有刻度標記的絨布,將斜坡架在絨布的一端,將小球先從斜坡上標有綠色標記的地方滾下,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再將小球從斜坡上標有紅色標記的的地方滾下,也記下在絨布上停止時的位置,比較它們的遠近。

  4.如果課堂時間充分還可以將斜坡的坡度變大,同樣是從一點往下滾,記下小球滾動的距離,進行比較。

  5.實驗過后反思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像科學家那樣經歷觀察、實驗、記錄、發現的過程。

  6.閱讀大科學家伽利略做的滾小球實驗資料,觀看動畫視頻,將自己做的實驗與大科學家做的實驗進行比較,發現小孩子也和大科學家一樣,也能進行科學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學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長的斜面上做過這樣的滾球時間,用自制的水漏計時,他發現:小球越滾越快”。

  5.一起討論,你覺得這些問題以后會找到答案嗎。

  四、小結。

一年級科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不同材質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種塑料袋、瓶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聯。認識塑料瓶底的安全標識。

  (2)科學探究

  經歷觀察、比較對不同的塑料的過程,訓練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3)科學態度,STSE 能意識到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樹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識。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鏡學生自帶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種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材料。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塑料。

  (二)新課學習

  1.比較不同的塑料

  (1)比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種不同的塑料袋。

  接著提問: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韌性、軟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適合干什么?

  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計劃,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開對比觀察活動。最后進行實驗匯報和總結。

  (2)比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種不同的塑料瓶(分別與指南車信箱中的3種安全標識相對應)。

  接著提問: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適合干什么?

  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計劃,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開對比觀察活動。

  最后進行實驗匯報和總結。

  (3)認識塑料瓶安全標識

  出示與指南車信箱中的3種安全標識相對應的塑料瓶圖片講述安全標識的用意

  2.調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確調查目的

  (2)選用恰當的調查方法

  (3)做好調查記錄

  (4)分析,得出調查結論。

  (5)做好安全宣傳。

  (三)整理材料,下課。

一年級科學教案3

  [學習目標]

  1、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2、意識到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實驗用的大試管、植物油、紗布、水果刀、小燒杯、記錄紙。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蔬菜、水果、雞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筆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朗讀小詩:“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游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

  2.學生猜這首詩是贊美誰的?為什么呢?

  3.揭示單元主題:“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學習:

  1.生命離不開水。

  (1)師生討論: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導學生認識動物、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師生討論:哪些地方有水?

  (2)認識植物體內有水。

  (3)學生想辦法把帶來的植物體內的水擠出來,看看它們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好。比如手擠、刀拍、搗碎、壓汁機等等。

  (4)讓學生感受植物體內有水。

  (5)讓學生比較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多?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少?

  (6)我們在吃食物時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還補充了大量的維生素等等營養。

  (7)注意事項:注意安全。小刀不要傷著手、損壞桌子等。

  3.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課后作業:

  課后觀察比較哪些動植物體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讓家長幫忙)

一年級科學教案4

  [學習目標]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會提問題。

  2、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3、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玩具

  (老師)發明家的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讀一讀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找出與自己吹泡泡時的相似之處。用簡單的文字記錄下來。

  2、教師講述青霉素的'發現和濾毒罐的發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問題,進一步理解科學是什么。

  4、學生玩玩具。

  5、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將玩上升到有意義的科學活動。

  (1)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一邊玩玩具,一邊提問題。(要從身邊的事物說起,還要有價值,適合于探究。)

  (2)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進行記錄。

  (3)在全班說一說,比一比誰的問題提得好。

  三、總結

  同學們每人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身邊經常遇到的,使我們懂得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養成多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你就會發現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會有科學。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

一年級科學教案5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植物,使學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觀察活動中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搜集資料能力。

  教材分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

  學情分析學生對周圍植物比較熟悉,上課興趣濃厚。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搜集、整理、交流資料,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難點怎樣觀察、描述植物。

  學法指導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觀察法。

  引入新課,認識書上圖中的植物

  1、我們已經知道自然界中生長著許多植物。人類已經發現的植物約有30多萬種。

  2、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

  3、找找課本大圖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嗎?

  學生小組活動、討論

  (全班、小組)交流

一年級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從兩塊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現象中,歸納出關于磁極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規律的假設。

  2、能設計實驗驗證關于兩塊磁鐵的磁極靠近時,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規律的.假設。

  教學重點

  1、將自己制作小磁針的方法告訴別人;同時,能學習別人的方法。

  2、能說出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1、用自己的話描述兩塊磁鐵相互靠近時,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用自己的話解釋在地球上磁鐵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準備:

  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玩具小汽車、縫衣針、大頭針、曲別針、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你能使縫衣針吸起曲別針嗎?

  二、活動:磁極的相互作用

  1、確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學生判斷磁鐵的S極與N極的指向。

  3、提出問題:把兩個磁鐵的兩極相互靠近,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討論、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項:實驗時,周圍不能有其它磁鐵的干擾。

  4、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小組實驗:把兩個條形磁鐵分別放在兩個玩具小汽車上,多次變換磁極相對的方向

  (1)觀察發生什么現象?

  (2)討論: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5、嘗試用其他方法驗證剛才得出的結論(水浮法、懸掛法)。

  6、全班交流,匯報實驗結果,

  7、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指導填寫實驗記錄。

  8、組織學習“科學在線”。

  板書設計:

  磁鐵的正負極 磁極的相互作用 出現的現象

  作業:

  總結觀察現象

  課后反思:

  通過磁極小游戲,吸引孩子們觀察磁鐵正負極原理,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探究,在課堂上通過動手實驗,課堂氣氛活躍。

一年級科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陰、晴、雨、雪、風、霧等天氣現象的主要特征和相應的天氣符號。

  (2)科學探究

  1、能夠辨別陰、晴、雨、雪、風、霧等天氣現象。

  2、有目的、有計劃地經歷較長時間地觀察,記錄天氣現象的過程。

  (3)科學態度

  1、樹立長期觀察、如實記錄的意識。

  2、激發學生關注天氣的興趣。

  3、愿意傾聽他人訴說的觀點,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

  (4)STSE

  正確獲取天氣信息能為生活帶來方便。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引課用的.玩偶、關于本課的課件(天氣的圖片、天氣符號)

  學生準備:便簽紙(畫天所符號)、活動手冊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1、故事導入:有一天,小羊蘇希遇見了小兔瑞貝卡,于是他倆在樹林里愉快地玩耍起來。不一會天上下起了雨,他倆趕忙躲進了一個山洞里。在山洞里他倆還商量著第二天仍在這里一起玩。小羊蘇希說:可是如果第二天還會不會下雨呢?2、孩子們,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呢?(預設:看看第二天的天氣怎么樣?看看天氣預報)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出示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大家說得對嗎?這節課,我們要開始學習有關天氣的科學。

  (二)新課學習

  認識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1)這是什么天氣?依次出示晴、陰、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圖片

  (2)找晴天和陰天的特征①出示不同地點的晴天圖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②出示不同地點的陰天圖片,找陰天的主要特征。

  (3)用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首先同時出示同一地點的晴天和陰天圖片兩張。提問:用圖形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怎么畫才好區分呢?最后出示晴天和陰天的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4)用符號表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依次出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多個圖片。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相應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5)看符號認天氣:出示不同的天氣符號,學生認天氣。3.指導學生說一說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

  (三)課后延伸:觀察記錄一周天氣現象

  (1)指導學生觀察一天的天氣: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學校,每天9點、12點、下午3點)不同地點,同一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不同區域的兩家住地,每天7點)小結觀察一周的注意事項。課后觀察,堅持。及時記錄和交流。讓學生說說第二天的天氣如何。根據圖片說說是什么天氣?(預設:太陽沒有被云遮住)(預設:太陽被云遮住了)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找出每種天氣的主要特征。學生試畫,然后交流。

  學生認一認,說一說。

  (1)親自觀察、測量。

  (2)電視、廣播中播放的天氣預報。

  (3)其他有天氣信息的設備或人員。(預設:不同)(預設:不同)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考查學生觀察的能力,提升歸納總結能力。考查學生心里想的與畫的是否一樣。調取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回答中獲得成就感。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養成長期觀察、記錄的習慣。

  板書:

  《天氣的影響》四維目標達成情況分析表

一年級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常見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學探究

  1、能在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

  3、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

  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5、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度

  1、能對植物外部形態表現出深厚的探索興趣。

  2、能實事求是,客觀描述對常見植物的觀察和發現。

  3、交流過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對常見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仙人掌、白蘿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銀杏葉,牽牛花,水稻,洋蔥、橘子,蔥,芹菜、月季。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教師出示教材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是否認識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問題“這些植物有什么特點?”

  2、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植物的特點!

  二、探究與發現

  活動一、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

  我們先來觀察植物的葉子、花的顏色和形狀。把觀察到的特點記錄在活動手冊第七頁。觀察完全班交流。

  活動二、聞氣味辨植物。

  游戲規則: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聞,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學不能提示。

  小組活動,其中三個成員用手幫著拿植物,一名同學用鼻子聞,組內成員輪流進行活動。

  三、應用與拓展

  1、出示不同實物。

  2、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比較花生、葡萄、國槐的不同特征。老師適時提示。

  輪子的故事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重點:

  1、激發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難點:

  1、激發學生對探究身邊的物品———衣服的科學的興趣:認真參與觀察,比較分類和制作等活動

  2、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能力

  3、指導學生初步認識衣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教法:

  探究法

  課前準備:

  1、衣服的圖片

  2、學生自帶一件最喜歡的衣服

  3、各種特殊衣服的圖片

  4、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學流程:

  認識學生自己的衣服,搜集衣服資料,給衣服分類,認識特殊的衣服,整理自己的衣柜

  教學過程:

  活動1:認識學生自己的衣服

  1、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

  2、引導學生在顏色,大小,圖案,材料,款式,穿著場合,穿著季節等方面比較相同和不同

  3、出示圖片

  活動2:給衣服分類

  1、觀察和比較教師和學生搜集的各種各樣的衣服

  2、學生給衣服分類

  3、匯報分類方法

  活動3:認識特殊的衣服

  1、出示書中的圖片認識特殊的服裝

  2、引導學生說出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衣服

  活動4:整理自己的衣柜

  1、學習集中存放衣服的方法

  2、作業:整理自己的衣柜

  課后小結:

  激發了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團結合作地參與服裝的研究,了解服裝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初步了解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多樣的天氣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陰、晴、雨、雪、風、霧等天氣現象、主要特征和相應的天氣符號。

  (2)科學探究

  初次經歷較長時間地、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并記錄天氣現象的過程。

  (3)科學態度:培養堅持性,激發學生關注天氣的興趣。

  (4)STSE:了解到人們在監測、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與途徑。

  二、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的圖片、錄像,天氣符號圖片,活動手冊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天氣,與我們密切相關。這節課,我們要開始學習有關天氣的科學。

  (二)新課學習

  1、認識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1)這是什么天氣?

  依次出示晴、陰、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圖片,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找晴天和陰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點的晴天圖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陽沒有被云遮住)。

  接著出示不同地點的陰天圖片,找陰天的主要特征(太陽被云遮住了)。

  (3)用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

  首先同時出示同一地點的晴天和陰天圖片兩張。提問:用圖形符號表示晴天和陰天,怎么畫才好區分呢?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晴天和陰天的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4)用符號表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依次出示雨、雪、風、霧等不同天氣的多個圖片。找上述每種天氣的主要特征。學生試畫,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畫的相應天氣符號,與之對照。

  (5)看符號認天氣

  出示不同的天氣符號,學生認天氣。

  2、觀察記錄一周天氣現象

  (1)明確任務

  任務1: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學校,每天9點、12點、下午3點)

  任務2:不同地點,同一時刻,天氣會相同嗎?(例如,不同區域的兩家住地,每天7點)

  (2)領取任務

  同學們選擇任務,相同任務的幾個人組成小組。

  (3)記錄指導

  (4)交待注意事項課后觀察,堅持觀察一周。及時記錄和交流。注意安全。

  3、說一說獲取天氣信息的方法

  (1)親自觀察、測量

  (2)電視、廣播中播放的天氣預報

  (3)其他有天氣信息的設備或人員

  (三)整理,下課。

一年級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一些秋季的天氣現象;

  過程與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實;了解一些動物在秋季的活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觀察發現身邊和秋天相關的現象。

  教學重點:認識一些秋季的天氣現象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發現身邊和秋天相關的現象。

  教學用具:PPT課件

  一、任務驅動,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嗎?

  生:春、夏、秋、冬

  師:展示圖1生活情境:秋風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樹上的黃葉。琪琪撿起地上的落葉說:“怎么滿地落葉呢?”彬彬說:“是秋天來了吧?”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秋天吧!

  問:秋天來了會有哪些變化呢?

  生:天氣變冷了...風變大了...樹葉黃了...

  師小結:是的,同學們通過觀察會發現秋天有一些直觀而容易發現的變化,例如:天氣變涼、樹葉變黃、落葉、風變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較直觀的感受是氣溫的下降。另外,由于氣溫變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黃、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過冬天。

  二、活動指引,學習新知

  活動1秋天來了

  師:展示圖2

  秋風送爽,天氣轉涼。你能從哪些現象感受到秋天的到來? 請同學們從氣溫、雨、風等方面來說說秋天的變化吧!

  生:舉手回答。“秋天的'氣溫變冷了”“雨多了”“風變大了”…

  師小結:是的。相對其他季節,秋季明顯感覺到氣溫的下降,而秋季氣溫下降往往是伴隨著秋風而來,所謂“一場秋風一場涼,一場秋雨一場寒”。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呢!因為這些秋風是從北方南下進入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所以比較清涼,風向穩定,風力有時會比較大。

  我們看到書上小女孩手持風車的圖片就是提示我們秋風的特點,秋風來了。

  活動2秋天的動物和植物

  師:展示圖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動物的活動是否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看到圖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樹木、小草的葉子變黃了、大雁南飛以及收割機在收割莊稼。插圖分別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螞蟻、松鼠。

  師:對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實和動物在儲備過冬的食物。請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果實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蘋果…橙…

  師小結:很多植物的果實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蘋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農作物的果實同樣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動物在秋季的變化主要有換毛、遷徙、儲備食物等。

  三、游戲互動,興趣激發

  組織學生去校園里找找秋天的跡象。比如觀察一下秋風的風向及風力大小。

一年級科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提煉“統一標準”的思想方法。

  2、能設計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并實施。

  3、動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優點。

  4、尊重證據,用證據來說話。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能積極思考。

  教學重點: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教學難點:

  提煉“同一標準”的思想方法,并能想辦法利用標準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2號材料袋和3號材料袋。

  教師準備材料:兩個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兩個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兩杯水(直徑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徑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紅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第一組:出示兩瓶水(水位不一樣,瓶子相同)比誰多。第二組:再出示兩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樣)比誰多。

  第三組:再出示兩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樣)比誰多。并說出理由。(逐步引發思維沖突。表面上是結果的沖突,其實質是學生比較思維中標準不統一的沖突,這就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動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樣證明我們的猜想?你有什么好辦法么?

  2、口頭設計實驗,進行交流。

  3、學生進行實驗。

  4、分組匯報。(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比較方法雖然很多,但都是有一個比較標準的。)

  5、比較的方法雖然不同,但用這些方法比較時有什么相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那就是都確定了一個標準來進行對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煉 ——就是“統一標準”。)

  三、活動2自制刻度杯

  1、我們比較出來這兩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裝水,看看各能裝滿幾小杯,最后再來比多少。

  3、過渡: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時,麻煩費時,且容易將水灑出來。如果要比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們可以制作一個刻度杯。(出示老師做好的刻度杯,引導學生思考“刻度杯”的制作關鍵:裝滿一小杯水倒進大杯里,在水面處做記號。)

  5、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優點?

  8、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板書設計:

  2、比較水的多少

  統一標準比較 自制刻度杯

  3、小水輪

一年級科學教案11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觀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莖、葉等構成的。

  過程與方法:通過植物構造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等科學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觀察活動,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保護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搜集、整理、交流資料,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難點怎樣觀察、描述植物構成。

  媒體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些植物圖片、綠植等。

  教學過程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讓學生說一說

  二、了解植物的構成。

  1、聚焦:我們來觀察一顆植物,怎樣觀察?

  2、探索:

  (1)、出示圖片觀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

  (2)、觀察自己準備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這些部分。

  (3)、通過觀察活動,你知道了什么

  課堂小結通過學習,你說說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作業布置將你觀察到的植物畫到《科學活動手冊》上。

  板書設計

  2、觀察一棵植物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構成。

一年級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發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

  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

  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現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板書 搜集樹葉生命特征

  作業 尋找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

一年級科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認識本課生字詞。

  2、理解王寧為什么要當勞動委員,理解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解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題。

  2、質疑:

  題目中的“我”指的是誰?

  3、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

  ⑴ 文中的“我”指的是誰?

  ⑵ 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⑶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標上序號。

  ⑷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⑸ 王寧的話剛說完,為什么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⑹ 你應該向王寧學習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清除障礙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本課生字及詞語。

  2、同桌小組見交流。

  3、讀后檢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

  ⑵ 出示小黑板:

  學校 教室 委員 親切 班長 勞動 集體

  (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⑶ 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指名說出序號。

  三、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1、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從“靜悄悄”體會到了什么?)

  2、突然,王寧站起來對說:“我選我”。

  (從“突然”體會到了什么?)

  3、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從“一片掌聲”體會到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突破教學重難點

  1、教師適當點撥:

  ⑴ “靜悄悄地都在想”說明同學們正在認真思考選誰合適。

  ⑵ “我選我”:

  ① 說明王寧勇敢。

  ② 體現王寧真心實意的'為大家服務。

  ⑶ 同學們都“楞住了”說明王寧與別人不同,不是選別人而是選自己,出乎同學們的意料。

  2、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說明同學們有當好勞動委員的決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當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讓學生重點讀王寧說“我選我”理由的那些話,讓學生說出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

  4、指導朗讀。

  (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五、 鞏固練習

  1、看拼音讀詞語: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學 校 教 室 親 切 響 聲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長 委 員 集 體 一 樣

  2、照課文內容填空:

  王寧和李小青是( ),王寧像李小青一樣( ),( ),我要學習王寧熱愛( ),( )集體,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

  3、假如你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怎么做,講些什么?試說一說。

  4、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寫王寧在班會上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事。贊揚了王寧虛心好學、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希望你們向王寧學習,熱愛勞關心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我選我》教學設計5,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科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 熟練運用各種感官辨認哪一杯是水,說出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 通過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動,知道水沒有固定的形狀,水可以流動的特征。

  3. 學會用氣泡圖展現對水的特征的認識。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辨別等活動,說出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沒有固定的形狀,會流動。

  【教學難點】

  用科學的詞匯對水的特征進行描述,用氣泡圖的方式展現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教學準備】

  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嘗味棒、記錄單、不同形狀的瓶子、滴管、裝有水的燒杯、紅色水彩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兩個橙子,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請學生比較判斷出哪一個是真的,哪一杯是假的。為什么說這一個是真的。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用什么觀察方法)小組討論回答。

  2、談話:用眼睛除了看顏色還可以看什么。形狀、顏色、大小。請一個小組上來看。

  3、提問:光用眼睛看我們能區分嗎。

  4、總結:學生回答用鼻子聞氣味、摸粗糙程度、冷熱程度,嘗味道。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哪些感覺器官沒有用到。

  5、總結:認識物體的常用的科學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等。對于不了解的物體,千萬不能隨便嘗和聞,以免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6、組織學生說說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7、明確本課研究的問題:水到底是什么樣的。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調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談談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1. 今天老師帶來四個杯子,可是我今天要找水時遇到問題了,你們可以當老師的小幫手嗎。出示四杯液體,讓學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組活動。

  讓學生用眼觀察顏色和是否透明(水——無色、透明;牛奶——白色、不透明);“水和白醋”——讓學生用鼻觀察氣味(水——無氣味;白醋——酸味);“水和鹽水”——讓學用嘴觀察味道(水——無味道;鹽水——咸味)從而概括出水是什么樣的。

  2. 帶領學生一起用氣泡圖來總結水的基本特征。

  3. 總結:水是無色的、透明的、沒有氣味的、沒有味道的。

  [設計意圖:選擇牛奶、鹽水、白醋、水四種液體,利于學生用看顏色、聞氣味、嘗味道的方法,調用多種感官進行排除與辨認。在辨認過程中嘗試用科學的語言進行描述,用氣泡圖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聯系生活、認識液體

  1、將同樣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觀察水的形狀的變化

  2、出示四種不同形狀的瓶子,讓學生說說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問題:如果把同樣多的水倒入這些瓶子,水的形狀會有什么變化。

  學生先觀察三個瓶子,找出它們的不同——形狀不同。

  3、教師演示:將染成紅色的水依次倒入四個瓶子中。

  組織學生觀察并畫圖。

  學生觀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狀,并用水彩筆畫出來。

  4、帶領學生完善氣泡圖并得出結論: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設計意圖:水沒有固定的形狀這個問題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點抽象,通過玩一玩、畫一畫的活動,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狀的瓶子,就呈現瓶子的形狀,說明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動性特點

  1. 請學生在水龍頭下面握一握水。

  2. 組織學生在手背上滴水,觀察水的流動。

  3. 帶領學生完善氣泡圖:水會從高處往低處流動。

  [設計意圖:通過“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動,細致感知水具有流動性,從高處往低處流,完善對水的基本特征的認識。]

  (五)總結升華

  1.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談話:水的秘密還有很多。我們以后還要繼續探討。在探討水的秘密時,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個人的安全,要遠離危險的水域。

一年級科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能說出植物需要水分、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比較植物的特征及其變化。

  2通過搜集證據證明植物是“活”的。

  科學態度目標

  1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2培養學生認識和研究植物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珍愛生命,愛護身邊的植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教學難點】證明植物是“活”的。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自己種養的植物、學生活動手冊,以及有關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圖畫等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塑料花、植物、課件等。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一、聚焦

  1.用課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視頻,據此提問:“兔和蝴蝶是‘活’的嗎?”請學生說說理由。學生會從兔和蝴蝶會動、會吃等動物具有的活動能力方面進行解釋。此時教師可以呈現一盆植物,提問:“這盆植物不會動,它是活的嗎?”

  2.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及時將學生的回答記錄在教科書第15頁所示的“班級記錄表” 中。學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會有:有葉、有根、有莖,會開花、會結果、會長大、會生病、會枯萎、會死亡,長在土里,需要陽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證據

  1.活動一:學生把自己在第1課種養的植物帶到課堂上,結合自己1個月左右的觀察記錄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證據。先讓學生再次觀察植物,回顧1個月中植物發生了哪些變化,自己是怎么照顧它的,然后讓學生組內交流哪些現象說明植物是“活”的。接下來讓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師小結,把“綠色”“有莖”等不能作為證據的理由劃掉。

  2.為了幫助學生認識,教師可以準備帶葉的枯枝或非綠葉植物,問學生:“這棵植物是‘活’的嗎?它有葉嗎?它是綠色的`嗎?”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活動,把“綠色”“長在泥土里”“有葉”等劃去,幫助學生認識到“會長大”“要喝水”等說明植物是“活”的。

  3.活動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櫻花的變化的圖片,指導學生按順序依次觀察圖中的櫻花,說說同一棵櫻花在不同的季節分別是什么樣的,然后讓學生把四張圖片聯系在一起,認識這棵櫻花一年中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下一年中這棵櫻花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又說明了什么,幫助學生認識到植物會生長變化,這說明它是“活”的。

  三、研討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讓學生說說理由。

  2.我們為自己種的植物做了什么?

【一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科學教案02-21

一年級科學教案10-24

一年級科學教案02-04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01-31

(集合)一年級科學教案10-25

一年級科學教案12篇03-05

一年級科學教案(精選22篇)09-11

一年級科學教案13篇02-04

一年級科學教案(13篇)02-04

一年級科學教案(精選20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