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9-03 18:38:4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

  1、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需要查閱資料,選擇合適的方式搜集有關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營養繁殖

  知識與技能: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營養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見的營養繁殖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到營養繁殖中栽種一種植物的樂趣對栽種的植物感興趣、愿意照顧栽種的植物

  教學重點:

  知道植物除了種子繁殖外,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繁殖。

  教學難點:

  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營養繁殖。

  教學準備:

  讓學生帶一些常見的植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植物怎樣繁殖后代的,你能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嗎?你在家看到過父母種菜或是種花嗎?他們又是怎樣繁殖這些植物的?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提出問題: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出示課題)

  4、學生先寫下自己了解的知識,然后再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有些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蘿卜、油菜、向日葵等,還有些植物不用種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蘭、馬鈴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這些植物分別是用植物的`根、莖、葉來繁殖的。

  二、研究營養繁殖的方式

  1、教師用大屏幕展示課文中的五種植物:落地生根、馬鈴薯、吊蘭、生姜和水仙球。還可以展示更多營養繁殖的例子。帶領學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邊緣向下會長出一些不定根,向上會萌發出一些小葉子,摘下帶有不定根的小葉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馬鈴薯切塊繁殖,只要上面有一個芽,就會長出一個新的植株來。吊蘭的莖上會結出小苗,小苗下部帶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塊莖,在他的莖節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長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種子也能繁殖。水仙鱗莖旁邊會長出小的鱗莖,植入土中又可以發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鱗莖繁殖。

  2、根據大家的討論和剛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類別嗎?

  3、小組討論后匯報: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還可以用莖、葉、或根來繁殖后代,這種營養繁殖或是無性繁殖(克隆)。

  三、指導學生用營養繁殖的方式栽種植物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樣用營養繁殖方式進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營養繁殖方式來繁殖一種只物嗎?說一說如何繁殖。

  1、小組交流扦插、壓枝、分株等技術方法和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繁殖自己喜歡的植物。

  3、小組之間互相參觀、評價栽種的效果。

  4、師生共同小結活動。

  課后反思: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搭建幾種橋梁。

  2、能夠收集有關橋梁的圖片和資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橋梁是由橋面和橋墩組成。

  2、知道拱形橋、吊橋是承受力大而又結實的橋梁。

  3、了解常見的橋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建橋梁的過程,體驗造橋的艱辛與快樂。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橋梁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搭建三種類型的橋并比較橋的堅固程度。

  教學難點:

  建“瓜皮橋”

  教學準備

  1、有關搭建橋梁的材料、繩子、紙張、木棒、透明膠帶等

  2、有關各種橋梁的圖片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導入

  1、讀報導

  2、這是一則關于什么的報道?(板寫:橋梁)

  3、你見過哪些橋梁?

  二、橋梁分類

  1、想了解更多的橋梁么?

  2、分發橋梁的卡片

  3、介紹你最喜歡的橋梁

  4、給這些橋梁分類,說說標準

  三、搭建橋梁并研究

  1、我們來建自己的橋梁研究:

  2、展示材料:

  (1)觀察,想一想,怎樣建橋梁?

  (2) 演示,搭建不同類型的橋梁

  (3)歸納,把這三種不同的橋梁畫下來。(指導畫簡圖,認識橋墩、橋面等)

  3、這三座橋梁中,那一座橋梁會是最牢固的?

  4、討論、預測、填寫

  關于橋梁的強度:

  1、我們怎樣來比較他們的牢固程度?

  2、我們可以把重物放在橋梁的哪個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還是最薄弱的環節?(討論)

  在圖中,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出來。

  3、我們今天是用瓶裝清水來作為重物,測量橋梁的強度。(簡單介紹礦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

  分組活動過程:

  1、學生活動(約15分鐘)

  2、指導及時記錄數據

  3、匯報結果

  四、總結分析研究結果

  通過大家的.測試,你對這幾座橋怎樣的評價?

  1、最牢固的是哪一種橋?

  2、簡介斜拉橋: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種橋梁,省料,牢固。正在廣泛地被世界各地應用。

  五、總結研究過程

  1、大家覺得今天研究了幾種橋?一座種還是三種?

  2、這三種橋有什么相同之處?板寫:材料、跨度、寬度……

  3、這些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我們改變了其中的一個特點進行研究,這樣的實驗叫做對比實驗。

  4、控制好了相同的條件,另一個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對橋梁有了不少新的認識,課后還想繼續搭建和研究橋梁么?

  古代勞動人民建了許多拱橋,那些石料是怎樣搭建成拱形的呢?我們一起看書了解一下

  1、為什么要夾紙片?

  2、拱是怎樣形成的?

  3、你估計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課后的時間自己研究一下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于發現新的問題,愿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A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裝滿冷水,然后浸入熱水中,仔細觀察冷水袋的變化。

  2、根據看到的現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預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個因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測。

 。▎l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生變化。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生變化。

  3、分析整理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熱------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如何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預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边\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A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月相的變化規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運行模式。

  2、過程與方法:

  (1)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

  (2)連續一個月觀察月亮,給月亮記日記。

  (3)觀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動,并且給月亮的移動作記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堅持做長期觀察。

  (2)能夠克服恐懼感。

  (3)能夠實事求是地觀察。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記錄總結月相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連續觀察1月以上的月相變化。

  教學準備 :

  學生準備:月相觀察記錄本,月相觀察紙若干張。

  時間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一猜,導入新課

  1、猜謎語:“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打一天體)

  2、學生思考后匯報:月亮。

  3、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月亮。(板書)

  二、學習新課

  1、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1) 你看過月亮嗎?你還記得它是什么樣子的嗎?

  (2) 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1) 裝實驗裝置,分小組實驗。

  (2) 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3) 小組交流、描述實驗現象。

  三、布置作業

  觀察月亮,并畫下月相。

  第二課時

  一、 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 把我們的觀察記錄資料整理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們的記錄,比一比誰記的最好、最準確。

  (3) 小結:月相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發生變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個月中月球的'位置變化兩種情況。

  4、 閱讀:月球相對于太陽的位置變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二、總結應用

  (1)小結課文。

  (2)課后繼續觀察月球的運動,你還能發現什么?

  板書設計:

  看月亮

  月亮是平躺著落下的

  月亮落下的速度很快

  月亮在一天天變寬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

  第五課 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蝙蝠、貓頭鷹等;

  3、建立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系的初步認識。

  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并識別晝夜對郁金香、合歡樹等的影響以及時差對人的影響,并設法這些問題可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2、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蒲公英的變化;

  3、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

  4、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征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某種植物和花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奇妙影響,并以一定的方式贊美,如美文等。

  教學重點

  知道晝夜的交替變化會對動植物產生影響。

  教學難點

  調查夜間小動物的活動。

  教學準備:

  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明暗對比明顯的紙盒。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生活中有些現象很奇特,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早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才會綻放,發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么有關呢?到底是什么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學生發表各自意見。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觀察郁金香、合歡樹、酢槳樹、牽;ā⒁箒硐愕戎参镌谝惶熘胁煌瑫r段的圖片(媒體出示)。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變化?是什么在影響著它們發生變化?

  2、學生討論并交流。

  3、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嗎?

  4、學生討論并交流。

  5、小結: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性都是受著節律的支配,這種節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著,和鐘的周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律我們也稱作生物鐘。

  6、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有位科學家就利用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7、我們能不能利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郁金香在晚上也能開花。

  8、學生討論并交流。

  第二課時

  一、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么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說明。

  2、學生交流各自解釋。

  3、多媒體展示:獾、蜻蜓、壁虎、貓頭鷹、刺猬、狐貍,這些動物哪些在晝間活動?哪些在夜間活動?

  4、學生交流各自見解。

  5、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答案?

  6、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并進行調查訪問。

  8、交流調查訪問結果。

  二、探究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1、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2、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研究?

  3、學生討論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學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發現。

  作業:選擇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了解它為什么喜歡在夜間活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動物

  白天 螞蟻 蜻蜓 蝴蝶

  黑夜 貓頭鷹 壁虎 老鼠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7

  2.怎樣移動重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搜集生活中應用杠桿原理的事例說明杠桿的作用。

  2、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并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杠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桿時的三種情況: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2、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學重難點:

  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并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果糖罐頭、螺絲刀、一根比較結實且長的木棍、支撐用的木墩;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杠桿尺、鐵架臺、鉤碼、彈簧秤等。

  2、學生準備:

  鉛筆、硬幣、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工具(剪刀、鉗子、鑷子、開瓶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研究主題

  1、談話:老師需要你們幫我解決一個問題,現在我打不開罐頭。你們誰能幫助我?

  【說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讓學生直接用手開;如果打不開,再問學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來幫忙。

  2、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3、提問:如果現在要你移動的`不是罐頭的蓋子而是一塊你根本搬不動的大石頭,你怎么辦?(學生討論并發表意見)

  4、操作演示后揭示:這種用來撬開或者提升物體的工具叫杠桿,是人們最早使用的最為簡單的機械之一。相傳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棒”搬動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談話:這些“棍”、“棒”有什么特點?它們為什么能產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能撬動大石頭的裝置——杠桿。

  二、認識杠桿的結構,探究杠桿的功能

  1、談話: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所以要構成一個杠桿,必須有哪些材料?

 。ㄒ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

  2、教師畫杠桿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分析,認識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等。

  3、分組實踐操作活動。

 、乓竺總小組有一把尺子、一支鉛筆和一些硬幣。

  ⑵把鉛筆(支點)放在尺子的中間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兩端各放一枚硬幣,觀察發現了什么。

 、戎笇W生記錄他們的觀察結果。

 、深A測: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幣上再加一枚,會發生什么?

  ⑹做測試,并記錄結果。

 、苏页鲆环N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兩枚硬幣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實驗并記錄他們的答案。

  ⑻在尺子兩端放不同枚硬幣的前進下,尋找到多種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討論實驗數據。通過實驗你有什么收獲?

  5、討論:

 、鸥軛U是否都省力?

 、聘軛U在什么情況下省力?在什么情況下費力?在什么情況下不省力也不費力?(作簡單示意圖表示。)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認一認大家帶來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嗎?

  2、說說杠桿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派钪杏心男┦×Φ母軛U?(剪刀、起釘錘、開瓶器、撬棒、老虎鉗、手推車、夾殼器、園藝剪刀等。)

 、粕钪杏玫侥男┵M力的杠桿?為什么費力還要用它?它還有什么作用?(鐵鍬、掃帚、鑷子、釣魚桿等,因為使用它們可以使操作活動變得更加方便。)

 、巧钪心姆N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天平、蹺蹺板)

  3、觀察課本插圖: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費力的?

  4、討論: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你覺得是否可行?

  四、課后小結:

  1、乘坐起來還不夠舒適、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陸地上行駛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車它就沒辦法

  4、在空中行駛的還不夠安全

  5.不夠環保和節能。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8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地球上有許多地理現象的產生與地球運動密切相關,探究這些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和規律使我們學習地球運動的目的。本節課,我們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晝夜交替出現的原因和相關規律。

  講授新課:

  一、用地球儀演示,并通過學生繪圖,探究晝夜交替及晨昏線的判讀

  師:大家看這個地球儀,當這束光照在地球儀上時,地球上有多大面積被照亮?(1/2)此時地球儀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處在黑夜中,地球儀中出現了晝夜現象,再撥動地球儀,地球儀上的'各點就出現了晝夜交替。

  提問:那么,地球上為什么會出現晝夜和晝夜交替現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發光也不透明,當太陽從一側照射到地球上時,就產生了晝夜現象,當地球自轉就產生了晝夜交替。

  師:我把大家剛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間的晝夜現象定格下來,這邊是晝半球,這邊是夜半球,他們之間還有個分界線,F在,大家從地球儀的側面看地球上的晝夜分布狀況,然后將它給繪出來。

  師:此時,我們看到A點出現在晝夜半球的分界線上,它此時正看到日出,隨著地球自轉一周,A點會出現一次晝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時刻,A?(白天)。那么B點呢?(和A一樣)。AB所在的這條線上的各點在下一時刻都將進入白天,它叫晨線。地球上還存在一條昏線了。晨線和昏線共同構成一個經過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線,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線特點

  三、晨昏線的判讀

  活動:自己動手畫二分日時的太陽光照圖(側視圖和俯視圖)

  課堂小結:主要學習了晝夜交替的產生和晨昏線的判讀,大家要學會畫圖。

  教后反思:

  1、導入不夠清晰,要有突破點,可以讓學生說說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關,如地球、太陽等。

  2、條理不清,知識間的聯系不緊密,每個因素和晝夜現象的關系不清晰。可以對每一因素進行逐次假設,如假設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再假設只公轉不自轉;最后只自轉不公轉。

  3、演示環節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動起來。

  4、重點不突出,在小節中要有體現

  5、內容可以少點,但要思路清晰。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9

  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知道保護礦物資源的重要性。

  2、理解保護礦物資料的重要性。

  知識與技能

  明白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減減少。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教學重點:

  認識到礦物資源正在日益減少。

  教學難點:

  調查家庭,學校的.資源消費情況。

  教師準備:

  教學掛圖(文本插圖)、影象資料、筆、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

  1、師述:通過兩節課的觀察研究,我們認識了很多的礦物。

  2、提出問題:舉例說明礦物巖石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3、先分小組交流,再全班師生共同交流。

  4、教師歸納學生發言,并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二、認識礦物開采,了解礦物資源的緊缺。

  1、討論題:礦物是怎樣被開采出來的?

  2、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研討)。

  3、教師介紹礦物的開采過程(學生補充)。

  4、繼續討論:如果礦物資源開采用完,將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5、學生討論,匯報,教師歸納小結。

  6、分組討論:我們能為保護礦物資源做些什么?(學生相互交流意見,教師巡視傾聽)

  7、教師歸納小結。

 。ㄋ模┩卣寡由。

  1、繼續查閱有關礦物巖石的科普資料。

  2、將有關“礦物巖石”標本的知識和教師,家長及同學課后交流。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

  教與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指導學生能從“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學會主動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通過引導學生體驗活動,了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向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和親情教育。

  4.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學習重點:

  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學習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體驗活動的學習指導,了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珍愛生命的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學生課前多方面搜集關于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如圖書館查閱資料、對母親、專家、醫生等訪問、上網查詢等獲得的文字、圖片相關資料。學生從小到長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體驗活動用)。

  教師準備:課前多方面搜集關于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相關。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一、導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談話,創設學習情景,展示《西游記》孫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導學生互相看看從小到大的照片,猜測“他是誰”的游戲,引導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產生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的想法,激發學生求知欲、學習興趣,引入本次學習活動內容。

  二、了解人的生育方式:

  師:人也是動物,只不過人是個高等動物,我們是從哪里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對于這個問題你們知道些什么?

  (1)交流信息

  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課前搜集獲得的信息學習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課前搜集關于人類生命怎么來的資料,教師巡視學生小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互相鼓勵、加強交流,積極肯定其他同學的發現,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觀點發現。

  教師展示圖片、,下發資料卡片,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生命的起源,使學生科學直觀的認識生命從哪里來:“因為我們的父母相愛,因此他們結婚了。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充分結合后,在母親的子宮里形成了一個受精卵,經過將近十個月的時間,受精卵在這段時間不斷發育,最終形成了小寶寶,在醫生幫助下,子宮收縮,小寶寶送出體外,我們來到人間!苯處熣Z言結合圖片,語言力求通俗易懂,易與兒童接受。

 。2)提出問題

  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生命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問題,教師給學生方法上指導,引導學生多交流、勤思考,對產生問題的解決方法:如進一步查閱資料等。

  三、體驗媽媽懷胎的辛苦

 。1)小組內分別做游戲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將沙袋放置腹前,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引導學生課前了解交流母親懷孕時的心情感受和身體感受,如吃飯嘔吐等向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愛母親的親情教育。

  (2)交流活動體會

  (3) 設計生命手冊

  指導設計制作一份生命手冊,內容涉及從新的生命的誕生開始,到現如今自身的體征變化。啟發學生對自己的生命手冊要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如顏色、花邊、圖案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完善自己設計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冊,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課后進一步調查研究,延伸課后學習活動。

  板書設計

  我從哪里來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大約十個月 嬰兒

  卵子

  課堂檢測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指導通過閱讀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的構成及其功能。培養他們科學用腦的良好習慣。

  2、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來進行初步人體科學的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

  人的神經系統圖,人體神經傳導信息圖,人腦外形圖(或人腦模型),人腦功能示意圖(或使用相應的投影片、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談話:

  1、我們已經認識了人體的哪些器官,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2、天氣漸漸變暖了,被稱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漸漸多起來,干擾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你發覺被蚊子叮咬時,你會作出什么反應?

  3、做一做這一反應過程,討論一下你是怎樣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這一反應的?這一反應過程是靠人體的哪些部分來指揮和協調的?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神經系統的'構成和作用。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認真觀察人體的神經系統圖。

 。2)討論:你通過閱讀知道了哪些知識?發現了哪些問題?

  (3)出示“人的神經系統”掛圖或投影片,讓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學生自由發言,并根據學生匯報所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解決)

 。4)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2、指導學生認識神經傳遞信息的特點。

  (1)學生分組實踐:去拿桌上的蘋果(或鋼筆),說一說從看到拿的過程。[先是眼看到蘋果,并把這個信息由視神經(傳入神經)傳入大腦,腦決定“去拿這個蘋果”,這個命令由傳出神經傳到手上的某些肌肉,這些肌肉收縮,這樣就伸手拿到蘋果了]

 。2)計算一個1.4米高的人,光腳無意踩上一燃著的煙頭所作出的反應過程要用多長時間?

 。3)討論并匯報:神經傳遞信息的特點,一是單向傳遞,分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兩種;二是速度快,100米/秒。

  3、指導學生認識腦的構造及大腦各部分的功能。

 。1)觀察:課文上腦的外形圖(或掛圖、人腦模型)。

  (2)討論:①人腦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②大腦各部分有哪些功能?

 。3)匯報并歸納小結:人腦中有大腦、小腦、腦干,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稱為左腦和右腦,大腦(對照大腦各部分機能圖)中各部分的分工不同,不同部分分別管理書寫、運動、感覺、視覺語言(閱讀)、聽覺、視覺、識別等,但分工不是絕對的,更多的是各部分協同工作,共同完成復雜的任務。

 。4)根據大腦各部分機能在插圖上的相應位置認識大腦各部分的功能。

  4、對學生進行腦的衛生保健知識教育。

 。1)閱讀課本第25頁。

  (2)討論:根據大腦的活動規律,談一談我們如何進行科學用腦?(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每天不少于9~10小時;二是不連續很長時間做一種工作,而是要交替進行各種工作;三是經常用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大腦反應靈活。)

  課后感受:學生對腦的結構與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2

  3、建橋梁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搭建幾種橋梁。

  2、能夠收集有關橋梁的圖片和資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橋梁是由橋面和橋墩組成。

  2、知道拱形橋、吊橋是承受力大而又結實的橋梁。

  3、了解常見的橋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建橋梁的過程,體驗造橋的艱辛與快樂。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橋梁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搭建三種類型的橋并比較橋的堅固程度。

  教學難點:

  建“瓜皮橋”

  教學準備

  1、有關搭建橋梁的材料、繩子、紙張、木棒、透明膠帶等

  2、有關各種橋梁的圖片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導入

  1、讀報導

  2、這是一則關于什么的報道?(板寫:橋梁)

  3、你見過哪些橋梁?

  二、橋梁分類

  1、想了解更多的橋梁么?

  2、分發橋梁的卡片

  3、介紹你最喜歡的橋梁

  4、給這些橋梁分類,說說標準

  三、搭建橋梁并研究

  1、我們來建自己的橋梁研究:

  2、展示材料:

 。1)觀察,想一想,怎樣建橋梁?

  (2) 演示,搭建不同類型的橋梁

  (3)歸納,把這三種不同的橋梁畫下來。(指導畫簡圖,認識橋墩、橋面等)

  3、這三座橋梁中,那一座橋梁會是最牢固的?

  4、討論、預測、填寫

  關于橋梁的強度:

  1、我們怎樣來比較他們的牢固程度?

  2、我們可以把重物放在橋梁的哪個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還是最薄弱的環節?(討論)

  在圖中,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出來。

  3、我們今天是用瓶裝清水來作為重物,測量橋梁的強度。(簡單介紹礦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

  分組活動過程:

  1、學生活動(約15分鐘)

  2、指導及時記錄數據

  3、匯報結果

  四、總結分析研究結果

  通過大家的測試,你對這幾座橋怎樣的評價?

  1、最牢固的是哪一種橋?

  2、簡介斜拉橋: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種橋梁,省料,牢固。正在廣泛地被世界各地應用。

  五、總結研究過程

  1、大家覺得今天研究了幾種橋?一座種還是三種?

  2、這三種橋有什么相同之處?板寫:材料、跨度、寬度……

  3、這些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我們改變了其中的一個特點進行研究,這樣的實驗叫做對比實驗。

  4、控制好了相同的條件,另一個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對橋梁有了不少新的認識,課后還想繼續搭建和研究橋梁么?

  古代勞動人民建了許多拱橋,那些石料是怎樣搭建成拱形的呢?我們一起看書了解一下

  1、為什么要夾紙片?

  2、拱是怎樣形成的?

  3、你估計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課后的時間自己研究一下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特征;能應用已有經驗對星座變化規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律;了解不同季節、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律的。

  拓展性目標:

  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星座。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星記錄表、搜集有關星空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

  有關四季星空的音像資料、圖片。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談話引出問題:四季星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

  活動一:

  1、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談談自己觀察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引導學生將北斗七星的樣子畫下來。

  要求: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用方向標進行標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自由組合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整理。

  3、觀察結果進行初步整理。

  4、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從東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5、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活動二:

  1、提出問題:無限的宇宙蘊藏著無數的奧妙,讓我們繼續將觀察活動進行下去。在繼續觀察中,你有什么問題嗎?

  2、引導學生匯報實際情況。

  3、問題:你有興趣研究一下別的星星嗎?讓我們選定新目標進行探索好嗎?

  請同學們預測:從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會發生什么變化?春季其他星座會發生什么變化?將預測的結果畫出來。

  展示學生畫的預測圖案。

  自由活動:

  1、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用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活動,了解大腦的大小、形狀和結構。

  2、能夠通過查閱書籍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關大腦的知識。

  3、能夠按要求測試自己的記憶力。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腦在人體活動中起著重要的指揮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腦的主要功能和六個功能區。

  3、了解大腦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大腦對人體活動的神奇指揮作用,產生進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識到人類對大腦的認識是隨著科學的進步正逐步加深。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人體大腦的形態和結構,知道左右大腦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教學難點:

  體驗到大腦對人體各種活動的神奇指揮作用。

  教學準備:

  有關大腦的視頻資料、圖片、課件、核桃、水豆腐、七巧板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游戲活動:看誰反應快

  師:同學們,我們下面做一個簡單的游戲——看誰反應快。

  聽口令做相反的動作,例如:師說“上”,同學們說“下”。老師說“前”,同學們說“后”……下面游戲開始。(上——下,前——后,抬頭——低頭,開眼睛——閉眼睛)

  師:在游戲中,同學們所做的這些游戲動作是誰在指揮著你?(大腦)(聽、想、做……)

  2、板書:大腦(板書課題)

  過渡:關于大腦,你們還想知道什么?(重量、形狀、大小、作用、結構等)

  二、引入新課

  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人類神秘大腦的模樣和功能。

 。ㄒ唬┯酶鞣N方法認識大腦

  1、教師用臺秤稱出1400克(2斤8兩)的物品(水果)。讓學生拎一拎,掂一掂,感受大腦的重量。

  師:我請六名同學拎一拎老師手里的蘋果,猜一猜它有多重?

  生:學生猜測并匯報。

  師:這一重量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大腦的重量,同學們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腦有多重?

  生:學生猜測并匯報。

  師: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重量是不同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斷的變重,到了成年以后逐漸成形就沒有什么變化了,那么我們的大腦有多大呢?

  生:這生進行猜測。

  2、認識大腦的大小。

  引入:我們的大腦有多大呢?

  師:請同學們伸出你的雙手,把兩只手握成拳頭并攏在一起,并放在額頭前,你大腦的大小就相當于你兩只拳頭并攏在一起時的大小。

  師:我請四名同學(四名同學個頭大小都有顯著差異)分別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它們大腦的大力。

  生:學生上臺進行展示。

  師:由于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從而造成大腦大小的差別,剛才我們觀察仍是大腦的重量和大小,同學們你知道我們大腦的表面是什么樣的?

  3、認識大腦的形狀。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觀察核桃仁的表面,其實我們人的大腦表面與核桃仁表面相似,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這樣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

  生:猜測回答。

  師:老師請兩名同學上講臺做一個簡單的實驗(2個大小一樣的紙團展開),下面的同學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實驗結果并說一說你明白了什么?

  師: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能夠清楚明白這些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能增大大腦表面皮層的面積,幫助我們存儲大量的知識。

  4、大腦分為左右大腦半球,左大腦半球負責管理右側身體,右大腦半球負責管理左側身體。

  師:你平時是左手做事多,還是右手做事多?

  生:(右手做事多,說明你左腦用得多,我們的大腦是越用越聰明的,所以平時還可以練習左手做事,使你的右腦也變得更聰明)

  5、認識大腦的軟硬和顏色。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小塊鮮豆腐,同學們可以用手按一按它,然后說一說你的感受。

  生:談按豆腐的感受。

  師:大腦的軟硬如平時我們吃的鮮豆腐,所以非常的軟,同學們在平時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大腦,大腦的顏色是什么色的?(學生觀察課本)

  生:回答

  師:對,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紅粉色的。

 。◣煶鍪菊n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腦的直觀形象)

  師:這是在人體活動中發號施令的腦,它由大腦、小腦、腦干三部分組成。

  二、了解大腦的管理范圍。

  師:同學們在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想一想你的大腦是怎樣指揮你的?

  生:學生回答。

  師:出示課件(大腦的管理范圍)說一說,像這幾種行為大腦又是怎樣指揮的?

  生:學生思考討論,我們為什么把大腦稱為“人體司令部”?

  生:學生先討論,再進行匯報。

  師小結:大腦就像司令部一樣,指揮著我們的每一個動作,下節課我們就通過幾個游戲我們就會對大腦的作用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二課時

  一、測試大腦的記憶力和創造力

 。ㄒ唬┯洃浟y試

  談話:大腦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很多事情,下面我們來做一些有趣的測試游戲。

  1、游戲1——猜數字

  師:介紹游戲規則(出示幻燈)

  利用10秒時間仔細觀察屏幕中出現的15個數字,看誰最快發現屏幕中缺少了哪幾個數字。

  ①學生匯報

 、谔釂枺耗阌惺裁春棉k法又快又準確的記住這些數字?

 、墼谀悴聰底钟螒驎r你們的大腦又是怎樣指揮你的?

  2、游戲2——拼圖案

  師介紹游戲規則和要求(出示幻燈)

  用七巧板拼出一個圖案,觀察這一圖案10秒鐘,把圖案弄亂后重新拼回原來的圖案,并且圖案大小和顏色不變。

  師小結:我們的記憶力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記憶,如,聯想記憶、編順口溜、理解記憶等,以提高我們的記憶力。

 。ǘ﹦撛炝y試

 、倨咔砂

  ②既拼圖要求,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種圖案,并給圖起一個恰當的名字。

  ③學生進行匯報并展示你拼的圖形。

 、転槭裁赐瑢W們所拼出的圖形都不一樣呢?

 、輰W生進行匯報。

  師小結:由于每位同學的大腦在存儲的知識不一樣,思維方式也不同,所以拼出的圖案也不同,同學們在學習中要勤于用腦,否則大腦的反應就會慢慢地變得遲鈍,影響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了解左腦右腦的差別,并認識到保護大腦的意義。

  1、投影——觀察大腦的左半球和右半球。

  2、談話,左右腦分別控制人體不同的活動,左腦控制人體右側的活動,右腦控制人體左側的活動,一般情況下,人的各種動作需要左右兩半球協同工作才能完成,大腦兩個半球分別管不同領域的工作,它們互為補充,緊密協調,共同實現了大腦的整體性功能。

  師:左右腦半球各自有什么功能。

  生:看書后回答。

  師: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那么我們應如何保護大腦。

  生:先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師生共同交流,師小結。

  師小結:①首先要消除相應的疲勞,恢復腦的功能;主要是同學們要按時休息,保證每天晚8-10個小時;②加強體育鍛煉,鍛煉可以提高學習與記憶能力;③要加強營養膳食,保證身體所需的能量;④每天保持歡快的心情和積極向上的情緒;⑤禁止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對大腦的發育都有好處。另外在任何時候,任何活動中都要保護好頭部,使大腦不受傷害。

  二、介紹機器人考格,總結全課。

  三、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與研究,你有哪些收獲,對大腦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討論,在運動時,我們還有哪些好方法保護大腦?

  四、課外延伸

  查找資料,看營養與大腦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反思: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

  一、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部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本學期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總課時28課時。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系、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關于“簡單機械”和“形狀與結構”的內容,重點體現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突出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搜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并有一些設計與制作的活動。

  在孩子們生活的周圍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簡單機械,這些簡單機械的相互組合形成的神奇機器,無時無刻不在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關注。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就是要引導、鼓勵孩子們對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簡單機械進行探究,讓他們通過一個個親歷的活動,探索簡單機械的秘密,發現應用它們的規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常見材料、常見力的基礎上,通過“別有洞天”的探究活動,形成形狀與結構的初步認識,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同時通過學生尋找“形狀與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覺科學技術在人類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后代的》圍繞“怎樣延續后代的”這個話題,比較全面地討論了植物、動物、人的繁殖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體會到生命來之不易,從而產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感情。

  第四單元《巖石與礦物》(原安排在四年級下冊,《晝夜與四季》在小學不再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征,通過看圖討論、閱讀資料,初步了解巖石是怎樣形成的;還要讓學生了解礦物的特征,知道它們的性質和用途;另外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巖石與礦物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在破壞著環境;巖石與礦物資源在日益枯竭,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

  第五單元《交流與質疑》,屬于新編教材的科學探究過程技能學習與訓練的內容,本單元教學首先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與質疑,接著讓學生通過圖片閱讀、范例示范以及討論交流明白如何與同伴去交流,怎樣去質疑。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與結構的初步知識,掌握科學技術制作的初步技能。

  3、認識動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樣性和人類進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強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4、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利用多種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征和礦物的性質,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和礦物的用途。

  5、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6、讓學生學會交流和質疑,使學生在交流與協作中進步,在質疑與批判中成長。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神奇的機械、它們是怎樣延續后代、人體的司令部 難點:形狀與結構、巖石與礦物 五、教學措施:

  1、認真落實每一節課,使學生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2、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讓探究成為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3、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 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關于機械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它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復雜機械的構造原理,將學生的探究和認識引向機械裝置以及較為復雜的機器構造原理,是學生了解人類發明創造勞動工具歷史的重要教學內容。 本單元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有: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4、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二、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桿、齒輪、滑輪。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證據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本單元選取工具中涉及力變化的部分,介紹一些我們生活和勞動工具的原理。機械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的總稱,我們生活中所見的刀子、斧子、鉗子、剪子、扳子、滑輪、螺絲釘、自行車、縫紉機、汽車、拖拉機、機床、起重機??小到一根縫衣針,大到像航天飛機那樣的龐然大物,都是機械。無論這些機械的大小與復雜程度如何,它們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機械,也就是簡單機械構成的',這就是本單元從最基本的簡單機械引導學生探究的出發點。在本單元列舉的簡單機械中,杠桿是學生在無意識間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簡單機械之一,滑輪和輪軸可以被看做杠桿的變體,斜面則屬于與杠桿不相同的一類學生常見的簡單機械;轉動裝置則將較復雜機械的工作部分相連,發揮力的傳導作用,使得必要的簡單機械能夠完成力的銜接,形成機器,從而發揮更大的 作用。

  機械是一種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裝置,學生對它們并不陌生,有時會在諸多場合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也會不自覺地加以運用,然而,學生卻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單元從學生身邊常見的簡單機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啟發式的問題為課題名稱,激發學生探究和認識的興趣,引領學生在諸多研究活動中認識機械、了解簡單機械。 本單元是采用總一分一合的思路來進行內容建構的。 “總”,就是指導學生從總體上認識機械。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1課“什么叫機械”。

  在學生調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列舉多個機械物品,闡述什么是機械,說明簡單機械與復雜機械的差異,使學生了解機械的作用和機械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它由來已久。 “分”,就是選取四種簡單機械逐一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它主要包括本單元的第2—5課,即“怎樣移動重物”、“斜坡的啟示”、“擰螺絲釘的學問”、“國旗。怎樣升上去”。用四課的篇幅分別引導學生研究杠桿、斜面、輪軸和滑輪,既鞏固對機械的的總體認識,也為接下來認識機械中力的傳遞打下基礎。在這四課中.各課主要研究一種簡單機械,皆從啟發解決現實問題人手,指導學生探究該種機械的作用,了解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怎樣移動重物。引導學生認識杠桿的結構、作用以及用途。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杠桿的價值;在了解杠桿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杠桿的作用;在研討杠桿的用途中,認識杠桿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第3課:斜坡的啟示。引導學生認識斜面的形態、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的影響。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斜面是一種省力的機械,在控制坡度這個變量的實驗中,研究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大小的影響;在制作變形斜面和討論中,發現斜面的變化和用途。

  第4課:擰螺絲釘的學問。引導學生認識輪軸的結構、作用和運用。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輪軸的作用;在觀察中了解輪軸的結構;在實驗中較全面地認識輪軸,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討論與交流中,發現輪軸的廣泛運用。

  第5課:國旗怎樣升上去。引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及其各自的作用。學生將在觀察中認識滑輪的構造,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在組裝并探究兩種滑輪的作用中,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功效。 “合”,引導學生從力傳遞的角度理解簡單機械的組合。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6課,即“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從自行車的鏈條傳動人手,引人機械傳動,指導學生認識傳動裝置的種類及其功能,明白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特點;從力的傳遞角度,闡述機器是簡單機械的組合,使學生獲得對機械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3-0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6-0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3-08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必備]01-2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3-2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3-03

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滑輪》教案05-2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匯總(15篇)07-20

【通用】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6-0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06-03